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1174】八零丑女逆袭1(5000 )

【1174】八零丑女逆袭1(5000 )

抽奖抽了一百万信仰值,才勉强得到空间储藏功能,这一世没有商城,没有灵田,也没有灵泉,三无,只得了个随身储藏功能,有总比没有的好,也不枉她花了百万信仰值。

原主生于1980年南省的农村,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一个妹妹,为了生儿子,母亲受了不少罪,身体也折腾的住了几次医院,借了不少钱,虽然终究还是没能如愿,但好歹命保住了。

最后一胎顺利出生的妹妹,在医院的时候就被二姨找的人带走了,那个时候不知道身体情况,以为还能要,结果...

这就说明夫妻俩的基因只能生女儿,生不出儿子,就好像有的人一直生儿子,要不来闺女一样,甚至还有基因问题,生下来就是脑瘫的,比比皆是。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父母无奈放弃。

很多年过去之后,父母后悔过,不该将三妹送人,可惜悔时晚矣。

时代的悲哀在于农村重男轻女的大环境,尤其父母的兄弟姐妹都有儿子,只有他们没有的时候,那种心情,以及周围人的眼神和私底下的嘲讽,大概是有儿子的人,想象不出来的。

不过原主的父母就算再封建,再难过,也没有打别人孩子的主意,从始至终,都只会觉得自己无能。

原主出生没几年就进行了土地改革,家家户户都分到了自己的地,只要按时缴纳公粮即可。

虽然没有儿子,但再穷不能穷教育,姐妹两个都有学上。

九十年代开始崛起各类制造业、工业,父母也成了最早一批的打工人。

而她和妹妹,也成了最早一批的留守儿童。

那个年代没有所谓的买房,也没有说一定要到城里面去读书,都是土生土长起来的孩子。

学好学坏,都是靠自己,而不是靠家长,靠老师。

姐妹两个人,老大集合了父母的缺点,长得丑,老二集合了父母的优点,长得漂亮,当年就是因为长得好看,没有被父母送出去。

汤圆穿过来的这位原主,从小就很自卑,因为受过太多不公和委屈,她根本就自信不起来。

自然而然的,她的一生就注定是籍籍无名,平凡收场。

她接到这个任务,一看标题,就知道是想替原主逆袭而来。

而她穿越过来的时间点,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父母都去了外地,平时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因为他们家没有男孩子,所以一直被别人瞧不起,包括爷爷奶奶。

原主叫汪婷,1980年出生,六岁上育红班,七岁上小学,今年1990年,十岁,小学三升四。

妹妹叫汪嫚,1982年出生,六岁上育红班,七岁上小学,今年1990年,八岁,小学一升二。

在原主的记忆中,爷爷奶奶可以抱三个伯伯两个叔叔家的任何一个孩子,甚至可以抱妹妹,却唯独没有人抱她,因为她长得丑,春节被母亲带着串亲戚,都被嘲笑丑。

汪婷小时候头发稀疏,长脸,额头上凸出个大脑门,脑后凸了个疙瘩,眼睛小,单眼皮,塌鼻子,唯一的优点是长得比较白,虽然头发长了会盖住脑袋不够圆的缺点,但丑是真的丑,但你要说有多磕碜人,却也不至于,顶多算是长得不好看的人,不能说是丑到极致的人。

汪嫚大眼睛,双眼皮,圆脸,头发浓密,眉毛粗黑,睫毛长,漂亮的女孩子,难怪不舍得送人。

都说一白遮三丑,可汪婷白是白,却遮不住所有的丑。

因为有大脑门,她的刘海一直要盖住前面的额头,这种发型,注定她洋气不起来。

她很羡慕那些光着额头的女生,因为她如果把前面的头发撩上去,真的会不忍直视。

上育红班的时候,就有小男生因为她长得不如旁边的女生好看,而拒绝和她做同桌。

上小学,她学习也不算差,可是每次入少先队员的名额都没有她。

但凡班里面有活动,班主任挑选的都是长得好看的孩子,从来没有选过她。

课堂发言,如果叫到了她,她会红着脸站起来,坑坑巴巴,最后被老师撂下一句,沟通能力太差而惨淡收尾。

体育课男女生搭配的时候,她会被狠心的抛弃,孤独的时候自己一组,那种感觉光是想想,她就替原主悲哀。

才不过是小学三年级,可却好像已经经历了很多。

难怪一年更比一年自卑,和男生同桌,稍微过线就会被欺负,捶打。

下课没人找她玩儿,游戏的时候没人和她组队,

如果这还不算数的话,还有一些同学会在旁边提醒你的丑。

似乎不管你做什么,都有人说你黑,说你丑,甚至还有人说她胖的。

别说那个年代他们家这条件吃不胖,就是能吃胖,也不是后世眼里人的胖,可能就是属于喝水就发胖的体质。

学生时代对别人来说或许是难以忘怀的,可是在汪婷那里,却是需要用一辈子去舔舐的伤痕。

这种自卑,伴随了她一生,哪怕她后来明明很优秀,却因为不自信,而变得默默无闻。

那些伤害她的人,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说出那些伤人的话,甚至不需要为这些负责,殊不知这些话在经年之后,成了汪婷偶尔噩梦的根源。

好听的话可以脱口而出,伤人的话,是不是要经过大脑反复的思考,再做定夺?

她记得清清楚楚,原主初一那年,来例假,不小心漏在裤子上,用校服遮住,结果有女生看出来,还故意给她扯掉,故意让她出糗,好像她生来就是这些人的玩闹的对象。

初中时候戴牙套矫正牙齿,使得本来就丑的她,更加丑了,天天被人取笑攻击。

那些难听的话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淡化,但是他们嘲笑时露出的可恶嘴脸,却一辈子烙在了她的脑海中。

自卑让她不敢跟老师说话,不敢跟同学说话,尤其是男同学,甚至不敢挺直腰背,抬脸看人。

自卑也让她变得虚荣,会觉得父母给买的衣服不好看,鞋子太烂,就连下雨打的伞是黑的,而不是粉的红的花的而自卑,但凡能引起她攀比**的,她都会觉得自己的丑是这些外在条件影响的。

她和妹妹的学习都不好,读完初中就去读中专了,长大之后也是给别人打工,连嫁的人,也一样平凡,不值得一提。

然而在汪婷三升四年级的时候,她来了。

父母在外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回来,他们走之前会把姐妹俩的学费生活费都给爷爷。

爷爷奶奶会给他们做一日三餐,但这样的生活是没有鸡蛋没有肉的,就连白面也很少见。

经常吃的就是红薯土豆杂粮面窝头馒头,地里面有什么菜就吃什么,没有就吃咸菜。

从来没有买过菜,也没有买过肉,哪怕伯父们拿过来肉孝敬两位老人,也没有她俩的份儿。

顶多能吃到有油水的汤汤水水。

不上学的时候,或者放学,都是她做饭,奶奶在旁边看着,指挥着。

姐妹俩的衣服,都是她们俩自己洗,平时穿衣脱衣,刷鞋刷书包,写作业,也都是自己忙活,自己照顾,爷爷奶奶从来不干涉,也不会管,哪怕大冬天她们的手泡在冰冷的水里面,哪怕妈妈回来看到她们肿的像萝卜一样的手,捧着脸心疼的直哭,也没有办法。

因为他们仰仗不了任何人,只有爷爷奶奶还肯帮助。

妈妈一直说,等她们考上了高中,就让她们住校。

初中和小学都在村子里,十几分的路程,是不可能让住校的,虽然学校有住校生,也能买到饭,但那条件,还不如家里面,因为十几个人一个宿舍,即使是女生宿舍,也是臭的不行。

村子里的小学,一个班也就二十来个孩子,一个老师教好几门。

小学的时候姐妹俩学习还都可以,是到了初中以后就降下来的。

爸妈在南方一带的工厂里打工,每个月二百的工资,工厂包吃包住,扣除一切花销,每个月能攒下三百块。

这些钱是攒下来盖房子的,因为他们现在住的还是老宅的平房,爷爷一共六个儿子,前三个结婚之后都搬出去另外盖房子了,他们家还有两个已经结婚的叔叔家住在老宅里。

老宅堂屋临街的瓦房,东边的平房低,西边的平房垫的地基高,房子也比东边大,亮堂,两间屋子是俩叔叔的。

东边这两间平房是老三和老四的,老三就是三伯,已经搬走了,那就剩下他们一家。

灶房都是院子犄角旮旯垒出来的小房子,各自是分开吃饭的。

爷爷奶奶说了,老宅的宅基地是六叔的,爸爸和五叔将来都得搬出去。

老宅的宅基地大,现在新画的宅基地都不大,但是却可以盖高,一般都是盖两三层那么高。

他们的小屋也就十来平方,桌子衣柜床一摆,基本上就没啥位置了。

叔叔婶婶对她们俩不说有多好,只能说面子上过得去。

毕竟亲爷奶也就那样,你还指望谁对你更好?

但是姥姥对她们是真的好,偶尔还会过来看她们,还有二姨,大姨嫁到了外地,逢年过节才回来。

二姨家条件不错,每次来都会给她们俩带好吃的,还有姐姐们穿剩下的衣服,合适的都拿过来,给她们俩换上。

姐姐们学习都特别好,不需要二姨操心的那种。

汪婷穿过来正是1990年的秋季刚开学,铅笔橡皮文具盒书包文具,妈妈都提前给她们准备好了,都锁在柜子里,让她们俩用完了旧的再去用新的,学习用品都是妈妈从南方带回来的,很漂亮,也便宜,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妈妈还没有摆摊挣钱的这个意识,尤其她呆的地方,距离小商品城并不远。

汪婷适应几天之后,就开始着手给妈妈写信,写信的主要目的就是说买小商品回来赶会卖。

这个年代的人都很封建,做生意要有本钱,本钱有了吧,还怕赔钱,所以一般撑死的都是胆大的,敢于豁出去的,唯唯诺诺,始终不敢举步的,终究成不了大事儿。

村子里的小卖部,人家一路干到超市,村子里盖了两套房子,城里还买了两套,还只是在村与村之间的马路上开的超市,可想而知有多赚钱了,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二十年的时间。

汪婷既然穿过来了,就没打算继续默默无闻,更何况,小学三四年级的知识点,对她来说,太简单了,她不可能浪费时间在这上面,她得想办法赚钱。

父母能在南方一带打工,占尽了天时地利,就差个人和,就能发家致富。

汪婷没有本钱,钱都在爷爷奶奶那边,好就好在,学校有报刊亭,每个学校定一份报纸,这份报纸被老师传阅一圈之后,会张贴到学校的报刊亭里面,供学生阅读。

这报纸是他们市里面的市报,最具权威的纸质媒体,上面自然也有投稿的地址。

汪婷仔细阅读了一个星期的报纸,基本上对这个年代的投稿所需的类型和特色做了一定的了解。

于是汪婷找到爷爷,索要两毛三分钱,理由是。

“爷爷,我要给我爸妈写一封信,平邮邮票需要八分钱,学校老师让我参加投稿,需要给外地寄稿子,邮费是一毛二(省外八分,省内六分),一张信封一分钱,一共两毛三分钱。“

然后汪婷将自己应付的稿子,《我的爷爷》拿出来给老爷子看。

爷爷之前上过扫盲班,认识字,所以他接过去将她写的天花乱坠的稿子一读,顿时觉得被捧得飘忽忽的,但他面上不显,却是很认真的眯着眼睛看她。

“这是你写的?”字体她尽管努力写的不好了,可还是和原主本身的字差很多。

好在这年代除了老师,谁还认得她的字啊,所以面对老爷子的询问,她猛点头。

“是的爷爷,我写的,老师指导的,还让我投给《少年先锋报》试试呢!”

孙女有这样的能力,当爷爷的也骄傲不是?于是他又问:“都谁投稿了?”

他们老师就是村子里的媳妇,生怕爷爷去找老师问,于是她偷偷的说。

“我不知道,不过我老师是偷偷跟我说的,还不让我告诉别人,连校长也不许。”

校长是爷爷的晚辈,唉,这千丝万缕的村小啊,处处都是关系,不小心不行。

不让跟别人说,孩子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老爷子就难免多想了。

汪婷才不管这些,只管要钱,好在这篇作文的题目骗过了这老爷子,到底是给她掏了两毛三分钱。

其实这年代学生投稿啥的都是通过老师去参赛啊,或者竞赛,一般很少有用到个人名义。

以学校的名义参加,荣誉才能归学校。

提起这个,就不得不说一下汪婷画画其实很好,因为父亲早年学过几年画,可惜没能坚持下来,不过他们屋里面的床头柜啊,柜子上面,都有爸爸画的山水画。

汪婷觉得,这一世有必要往这方面发展发展,当一个艺术生,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前一世的汪婷在小学美术课上画的画,最后还上了五年制的美术教材,虽然只是众多画里面的一副,可却是上了美术教材的呀,足以可见她有这方面的天赋。

不过农村孩子没有美术班,也没有金钱去培养一位美术生,到底是错过了。

她也看过她在各种书本上的涂鸦,倒是有这方面的天赋不假,前世没能坚持,不代表今世没机会。

两毛钱对她来说很珍贵,所以她到周六下午学校放假的时候,先步行去镇子上的邮局,把给父母的信寄了出去。

然后用剩下的钱,买了邮票和信封,回到家用作业本的纸,写了整整六篇稿子,长短不一,最长的八百字,最短的二百字,考虑的是版块问题,然后塞到了两张信封里,一封是省报,一封是市报,内容不一样,却是有信心能上去。

至于给爷爷的交代,她打算真的将作文交给老师,看看是否有渠道投稿,也算是给爷爷一个交代。

只是她没想到,她的随手一写,班主任却无比的惊艳:“这真的是你写的?”反复询问,确认无误后,忙点头:“这可以啊,正好市里面有作文比赛,我还想着怎么选人呢,你可就送过来,行行行,这我回头问问校长,看怎么传上去。”

信寄出去以后,汪婷就不去管了,因为她留的地址是学校,所以肯定会直接送到她手里。

如果被采纳的话,会有邮政的汇款单寄过来,不管多少钱,都会有汇款单,只要拿着相关证明,比如户口本啥的,就能去取了。

这年代没有身份证,户口本爸妈多办了一个带走,剩下的那个放在他们家抽屉里,就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时候用,也得亏留的有,要不然她还得去麻烦学校或者村里面开证明。

印象中90年代末,也就是99年国庆节之后,才出第一代身份证,在此之前证明文件都需要村里面和学校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