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1196】八零丑女逆袭23(5000 )

【1196】八零丑女逆袭23(5000 )

第1197章1196八零丑女逆袭23

爸爸给妹妹办了住宿,在他办好之后,她们俩又去退了五十块的住宿费,选择了走读。

“姐,咱们有必要租房子住吗?我觉得住学校挺好的啊,可以认识更多的人。”

汪婷看着一脸单纯的妹妹,给她讲了很多发生在宿舍里的矛盾,为她提前普及了下人性险恶的常识。

“你现在还小,还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个将来我慢慢教你,学校住宿环境不好,干什么都不方便,晚上睡觉也不是你想睡就能睡的,现在是夏天,蚊虫多不说,还热的要命,咱租房子也不贵,放心,都是姐自己的私房钱,没用爸妈的钱。”

就她在烟草局家属院租的房子,要不是因为王岚老师帮忙,找了这么个便宜房子,一年一千块钱都有可能要的起,不像她这个,一年交人家二百的房租。

水电费的话,她和妹妹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在那边休息,水电能用多少?

一年一百块钱撑死了。

管理费虽说是按面积,但是70平方的房子,一平方才一毛钱,一个月七块钱,一年还不到一百块。

所以说先前王老师算的三百块有点低,毕竟这管理费可不管你住不住,只要你租的是长期的,就该交长期的。

7月初,姊妹俩将家里收拾好之后,就搬着行李入住了,提前将房租、管理费交了一年的,三百块没了。

至于水电费,每个月都有查表,到时候按度数交就行了。

她没有对妹妹提及这房子以前发生的事儿,反正房子她彻彻底底的打扫了好几遍,现在已经没有丁点的味道了。

虽说上楼的时候面对四邻异样的眼光,还是有些不舒服,但汪婷坚信行的端做得正,就不怕鬼敲门。

之所以在7月份就入住,是想趁着这个暑假,她们俩再赚点零花钱。

3月到6月这四个月,她又赚了两千五百块钱,加上这四个月生活费余下的360元,爸爸走的时候又给了她们三百块,退住宿费一百,她现在手里有三千二百六十块钱。

这学期她吃饭是要掏钱的,爸爸给,再加上空间里储备的粮食蔬菜,几乎没花什么钱,都攒下来了。

她买了二百块煤球,一块一毛,一共二十块钱。

又去面粉厂取了两袋面。

隔三差五去周边农村买那种品行不好的黄瓜。

之后她就在家做凉皮,然后用五十块钱买回家的二手三轮车推着去市场上卖凉皮。

夏天嘛,是凉皮凉面最受欢迎的季节,一份一块钱,每天卖四五十碗,净利润达到二三十块钱。

她不仅用料足,给的也多,一份一块钱调的香喷喷的,芝麻、麻酱、黄瓜、面筋、辣椒油,料汁儿的味道可是历经多世积攒下来的秘制酱料,味道好的吃了还想吃。

整个夏天上午在家做凉皮,晌午卖,下午在家学习。

赵家原来有压面条机,所以除了和面费点事儿,做凉面的碱面条倒也不费啥事儿。

要不是懒得用炉子,她还能做热干面呢!

住在赵家,除了前三晚上多少有点心悸,睡不着外,凉皮一卖起来,累了,倒头就睡,渐渐的就忘了这屋子里曾经发生了什么。

连王岚都有些钦佩她们姊妹俩的自强自立了。

路过都会买上一份,她如果送,她反倒还不好意思吃了。

靠着自己的努力,两姐妹一个夏天两个月,硬是挣了两千块钱,稳稳当当,全靠味道出圈。

她和妹妹经常去的菜市场不是叔婶他们常去的东区大菜市场,而是西区相对小点的菜市场,距离他们所住的地方,只需要十来分钟的路程,因为每天做的量有限,所以就没想过去人多的地方卖更多。

现在整个家属院的人,只要天天做菜市场买菜的,基本上都认识他们,还有在菜市场没买着,跑到家里面预定的,在得知姐妹俩就住在出事儿的赵家时,内心都是错综复杂的。

汪婷知道大家心里面可能犯膈应,就大大方方的打开门让他们进来,等看到干净的厨房,一尘不染的家里的时候,他们内心仅存的那点儿不舒服,也逐渐的烟消云散了。

再怎么说,这房子也空置了一年多,以前谁家的老房子没死过人呢,无非是老赵死的比较惨罢了。

所以老邻居们来家里预定的话,每天就能多赚点儿,而汪婷也会便宜卖他们,或者加量给他们。

大家吃着放心了,这生意自然而然就做起来了。

因为夏天天热,所以姊妹俩向来是现做现卖,没有隔夜的机会就被买完了,不贪多,这才能保证食物干净。

7、8两个月,还碰到了不少同学,汪婷也没有觉得丢人的,和妹妹两个人的配合,反而越来越顺畅。

她调制,妹妹收钱,如果吃卷凉皮,也是同样的价格,反正一张凉皮配上素菜就是一块钱。

做凉皮除了配菜外,面粉揉出来的汤汁是凉皮的精华,面筋是必不可少的配料,等同于零浪费的操作。

凉面也是和面至关重要,之后再用面条机压出自己想要的形状就可以,对比凉皮,凉面的销量也很可观。

为了做凉皮,她们一般早上五点就起来了,早上十点肯定要到达菜市场门口,为了摆摊,还在三轮车上花一百块钱做了个棚子和料理台。

整个看起来干净又整齐,还颇有流动摊位的正规感。

当然,不可避免的是碰上了不少村子里来卖菜的人,看到在这儿摆摊的姐妹俩,都很惊讶。

汪婷也礼貌的问好,摆摊的问题避而不谈,只笑着说她们暑假没事儿,出来锻炼一下。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叔叔婶婶那儿,第二天就找了过来,心知瞒不下去了,才有些别扭的说道。

“我同学家卖凉皮,我们俩帮忙,挣个零花钱。”

“那你们天天住哪儿啊?”

“我同学家地下室,婶儿,一个暑假我们俩能挣一百多块钱呢!吃住都不要钱。”

反正不能说是自己的生意,你越是难,他们才不会说什么,如果你过的好了,那意思就变了。

反正周围谁也不认识谁,没人来拆台,婶婶倒也没再说什么,只叮嘱她们注意安全。

次日就没再来这个菜市场,毕竟这个菜市场的人流量比起东区那个,差太多了。

二伯二伯娘家,二姨家,都在东区,所以平时也鲜少能碰上。

就这样一个暑假过去,姊妹俩赚了个盆满钵满,抛开所有开支,存款5500元。

为了忙活这个生意,这俩月她没写稿,空闲时间都用来练字和辅导妹妹一起学习了。

这个年代大家的暑假作业很简单,每一科一本暑假作业,写完就行。

不像后世小学生那么复杂,又是做这个手工,手抄报,那个打卡、拍照片的。

等到开了学,早上五点就要去学校,是没时间做饭的,但是汪婷准备了牛奶和鸡蛋,还哄骗妹妹是订的牛奶,实际上是她每隔一段时间,去牛奶厂拉一大桶,放在空间慢慢喝。

即使是早上五点,也保证吃一个鸡蛋,一碗牛奶,七点放学了,再买个包子一啃,一上午都不会饿。

晌午回到家将冰箱,实际上空间里的剩菜拿出来煮个面条,就是营养又美味的一顿,因为放在空间就隔绝了细菌的再生,比放在冰箱里要安全。

这些面条的卤子都是她下午放学做的,一次做多种,换着味道吃。

因为下午五点放学,七点才上晚自习,这中间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豫南省多为面食,米饭也吃,但不适合她们学生族,太费时间,即使是有电饭煲,也得在半个小时以上,而且现在的电饭煲都贵,要四五百块钱一个,就只是单纯的煮饭键,却要四百多块钱,对于她俩来说,太过奢侈。

原来赵家倒是有一个,不过汪婷没想过要用,想吃米饭还得到周末用笼锅蒸。

虽说地锅焖出来的米饭更好吃,锅底还有锅巴,但和妹妹住在一起,不方便操作,就算是操作了,也不好拿出来,因为说不出来源,所以平时以面食为主。

好在她会多种面食,有了压面条机那就更方便了,热干面,炝锅面,担担面,鸡蛋面,烩面,拉面,只要妹妹想吃,都能做出来,一周不带重样儿的。

到了周末,也不出摊,她会回村里的菜地里摘点菜,顺便给爷爷送只烧鸡或者鸡腿、猪肝什么的解解馋。

9月底爸爸才回来,他们能一起过个国庆节,还能帮父亲摘玉米。

反正一年到头就这么多活。

玉米地里撒肥料、浇水都是爷爷帮忙做的,一整个夏天虽然暴雨没少下,但天也热,基本上起不到作用,所以玉米地还是要隔三差五的浇水。

除草都是人工,爷爷遛弯的顺便就去薅掉了,这活不重,但是得有足够的耐心,弯腰弯的也是烦人。

开学第一周周末回家,她除了薅菜外,还会去玉米地掰点嫩玉米,菜市场有卖嫩玉米的,十块钱十二穗。

她从自家的玉米地掰了二三百穗,不是用来卖的,是用来她和妹妹自己留着吃的。

嫩玉米不能太嫩,太嫩的不好吃,要选不嫩也不老,恰到好处的那种,所以周天上午,她耗时两个小时在玉米地里挑选,顺带还薅了好多的马齿苋,这种野菜最喜欢长在玉米地了,而且还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长,不需要挪地方,就能薅几十斤,要是耐着性子,一个小时百斤以上都是轻松的。

虽说这边老一辈的人有说入伏之后不能食用马齿苋的说法,具体因为什么,没人能说得清。

但在她这儿却是不可取的,因为马齿苋本身就是一种药材,也许春天时候它的效力最高,但却没有不能食用的说法。

晌午她在家煮了两根玉米,啃了个洋柿子,算是解决了午饭。

吃完饭,将家里收拾一通,才骑上自己的三轮车带上菜回城,婶婶看到,就说是给二姨、二伯父送的。

未免落人口舌,她还真的去给他们送了点菜,最后才拐道回了她和妹妹的家。

9月11日是中秋节,可惜是个周五,为了能让亲朋好友吃上他们送的礼,她从老家回来之后,就在空间倒腾着用泥巴糊了个烤炉,这些泥巴是在河滩装的,黏土,利用古法做了个老式的烤炉。

之后每天下午两个小时的时间抽空去买材料,模具,黄油、猪板油、花生油、白糖、冰糖等,历时一个星期,才做出了上百个手工月饼。

五仁、豆沙、鸭蛋黄、枣泥四种口味儿,甚至还有几个超级大的月饼,一个月饼同时囊括了四种口味儿,光是看着就喷香咽口水,为了做月饼,她可是花了不少的材料费。

月饼做好之后,利用周末给二伯二娘、二姨二姨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送去了一些,叔伯他们一家提了两斤,她这月饼和外面买来的不一样,全都是真材实料,没有任何添加剂,不能放,提前交代清楚,免得因为他们的耽误而发霉长毛。

虽然周末的时候中秋节都过去了,但父母不在家,她和妹妹又上学,就算是晚一两天,礼节送到了,没人会挑他们的理。

为了做月饼,她花了一百三十多块钱的材料,这些月饼送完之后,还有六七十块儿,她打算留着和妹妹慢慢吃,就当点心了。

这年代走亲戚就是自己炸的油条、咸食,能花钱买点鸡蛋,点心的,都是条件不错,舍得花钱的。

像那些比较抠门的,去送礼,拿的都是自己做的咸食和麻糖,当然这不是不可以,可关键是,到了人家家里,还留下来吃顿饭,吃饭的时候,生怕自己送的东西亏了,一顿饭就将自己带的东西给造完了,走的时候还得眼睛乱瞄的看亲戚家,人家桌子上的糖果瓜子啥的,那是是出浑身解数的往自己兜里面装,自己装不下,装孩子的兜里。

艾玛,竟然还有这种极品。

这是二娘跟她说的,来的人是爷爷兄弟家的堂兄弟,之前去二伯家看望爷爷的时候办的事儿。

今年中秋爷爷正好在二伯家,很多亲戚到了爷爷那儿发现人不在家之后,都跑到二伯家蹭吃蹭喝。

还有收到的月饼是长了毛的,可把二伯娘恶心坏了。

92年了,大多数人都能吃饱肚子了,可大家都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生活里精打细算没毛病,就怕那种抠门到家的,虽然送了东西,却丢了面子和里子,送的东西抠抠索索,还不如不送。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对自己大方,对别人大方,那叫大方。

对自己大方,对别人节俭,那叫小气。

对自己节俭,对别人大方,那叫慷慨。

对自己节俭,对别人节俭,那叫节俭。

综合来说,节俭不是抠门,专门抠别人,那才叫真的抠门。

也许有些情况下,送礼只是一个态度问题,人家可能不是看中你送的东西,起码你态度端正了,让人家感受到了诚意,日后走动也算有了基础不是?

怕的就是那种想让你办事,还不舍得花钱,甚至还想让求人去替你垫钱的,这算啥?

一个八月十五走动亲戚,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她还记得去将家里她所知道的亲戚走一遍,这就是态度问题。

不管她送的是一斤月饼,还是两斤月饼,起码她送了,总比那些嘴里面说着。

‘哎呀,本来说去看你的,可是因为那几天家里来人了,一直没来得及去,’

这些敷衍应付的话来的强,亲戚亲戚,你不走动,那还是亲戚吗?

去亲戚家的时候,汪婷总是带着妹妹,爸妈没空教,她就亲自教,一些人情世故,从现在认知也不迟。

“记住,你再厌烦一个亲戚,也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这是亲戚,不是仇人,你和她相处的时间不是永久的,是可规避的,不喜欢咱们可以避着点,但绝对不能用脸色表现出来自己的不耐烦,那无疑将人得罪透了。”

“就算你将来不需要他帮你办事儿,那也不能把人给得罪,因为他张着嘴,会到处说你有多不好,这种流言蜚语,有主见的人听了可能会半信半疑,没主见的人听了,可能就信了,对你的人格无疑是不利的。”

“那些说断亲就断亲,一点不来往的,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断亲断关系,家族关系是盘根错节的,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你如果把人得罪了,就代表你的父母没有把你教好,说不定背后还会造谣父母的不是,这是一环套一环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任性的亲戚关系,真到了事儿上,找事儿帮忙去?”

“咱们农村讲究的是氛围,你看红白喜事前来帮忙的,是不是家族的人?是不是村子里的乡里乡亲?但凡有一点你想不到,可能就把人给得罪了,所以平时待人一定要礼貌,多笑,哪怕是虚伪的笑呢,也总比横挑眉毛竖挑眼的强,是不是?”

“能用钱打发的都不是事,不要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因小失大的事儿,只能说你格局太小,眼界太窄!”

……

讲起道理一套一套的,可有些时候,真的应验到自己的身上,能这么果断的处置,就真的彰显格局了。

别看我写那么多,我做不到,尤其被读者骂,喷的时候,我更做不到不还嘴。

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凭啥我要遭受这样的谩骂?

说到底,还是修炼不到家,还是格局小!

所以我挺佩服那些面对各种侮辱还能平常心对待的作者。

每一个行业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每一天每一秒都在修炼自己的人生。

成长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的,往年的不成熟,过几年之后看看,会觉得幼稚。

心里不爽的时候,可以看看综艺,可以出门逛逛,不要憋在心里,更不要在网络上发泄自己的不满,夸奖的话可以脱口而出,侮辱人的话,还请三思而后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