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 第474章 是个坏人吧

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第474章 是个坏人吧

作者:土豆三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8:54:29

第474章 是个坏人吧

“前天的傍晚时分,嫌疑犯所在的渔船是尾随另一艘返程的渔船进港的,我们也怀疑他是渔匪,他们这班人都是在海上拦截渔船,出低价收购渔获,甚至是直接上手抢了,以收取保护费为名头,然后他们再偷摸着倒卖,因为没有掌握到确凿证据,我们也没法采取行动。”陈长青说道。

“这样啊,你们换身便装,带我去码头走一趟好吗?”王向东点头问道。

“好的,王科长,我们先带你到旁边的接待室住下,一会儿就来叫你。”

跟着去了边上的接待室,林家诚提来水桶把床架桌椅都擦了一遍,看来这间接待室之前很少住人啊,陈长青搬来了草席被褥给铺好,然后两人回办公室了。

三人都是腿着出去的,好在二号码头离派出所也就几百米远,天气已经转凉,走动一下身体就热呼起来了,阳光照射下,额头已经出汗了。

“你们所里没给配自行车吗?每天都这样走着去巡逻?”王向东问道。

“塘沽这边总共有六个码头,一号二号码头离得近,其他四个倒是有配车,我们走习惯了。”果然还是基层的公安民警条件艰苦啊。

“那边还有炮台呀。”王向东看到码头前方的小山坡上居然还有前朝的铜炮。

“二号码头就是大沽口码头,北边是津门码头,这两处是津市最早的口岸,也是海河的入海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然要设炮台防御了。”陈长青介绍道。

大沽口炮台位于塘沽区海河与渤海湾的交汇处,是外接渤海湾内连海河口的“海门古塞”,大沽口等于就是京津的门户,海河的要隘。

炮台始建于明朝后期,清朝多次进行修筑,加大防御力度,种花家的军民曾在这里多次浴血抗击外国侵略者,从1840年至1900年整整60年间,大沽口炮台挡在最前沿,但还是四次被列强入侵占领。

现在能看到的只剩下三门铜炮了,这也正是津市军民奋勇抗击外敌入侵的血证。

“津门码头是海运停靠的,咱们这二号码头是渔船停靠的,每天凌晨和傍晚最是热闹,大小车子都进来收购渔获,看到那一整排上千米的平房吗,都是渔民的临时住所,交易渔获的场所。”陈长青指着码头南边一长溜的房子说道。

“这两个时间点最容易出问题,经常发生冲突,好在都是小矛盾,调解一下就好了,就怕在海上发生的冲突,我们没办法处理啊。”林家诚插嘴说道。

“你们没有自己的海上巡逻船只吗?”

“哪有经费买船啊,我们得到的消息是他们有两艘发动机渔船,想找到他们就更难了。”

海警是在七十年代才有的,那是针对南方的粤省海上走私严重才设立的,之后沿海的各个港口城市才陆续有了海上巡逻警察。

之前提到的由于我们的造船业还正在起步发展阶段,造出来普通的船只在海上还不能充当巡逻的任务,王向东突然想到他的空间里还有五艘从小鬼子那边收来的游艇,是不是找个机会送两艘出去啊。

码头上停歇的渔船不多,还都是十几米长的木质风帆渔船,难得看到一两艘安装了发动机的渔船,王向东颇有些后悔当初没从小鬼子那边收些渔船回来了。

一路过去倒是看到平房这边还是有不少人在交易海鲜,王向东时不时的驻足观看,陈长青两人就顺便指点着给介绍了当地的海鲜。津市一直就有“一平二鲙三鳎目”的说法。

平鱼就是“鲳鱼”,也称“银鲳”、“白鲳”,是名贵的食用鱼类,津市人根据鲳鱼的外形近似扁平而称为“平子鱼”或“平鱼”。

平子鱼本无多少腥气,结合上青蒜香,烧制起来更是鲜美异常,平子鱼无细刺,适合孩子食用。

鲙鱼,古称鲞鱼,津市人又称其为“快鱼”或“巨罗”,因其盛产季节正值藤萝花开,故又名“藤香”。

鲙鱼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高于常见的黄花鱼、带鱼等,还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有健脾养胃,温中补虚的食疗作用。

鲙鱼产量极少,颇为珍贵,吃法讲究的是清蒸,去除鱼鳃内脏,保留鱼鳞,加冬笋片、木耳、鲜豌豆等最是美味。

鳎目鱼,学名半滑舌鳎,其实就是大家知道的“比目鱼”,它的眼睛长在同侧,似互比相争。

伏天的鳎目最肥,体大肉厚,津市人习惯称之为“伏鳎目”,并有“伏吃鳎目,冬吃鲤”之说。

鳎目全身只生一根大刺,鳞片细小,出肉率高,口感嫩滑,无腥味和异味,且味道极其鲜美,高蛋白,营养丰富,最常见的吃法是红烧、清蒸和油爆了。

平鱼和鳎目鱼倒是有看到,鲙鱼就看不到了,最多的还是蚶子和麻蛤,在统购统销的年代,都是用大卡车拉走,几分钱一铁锨地装上卡车的。

这一路过来,王向东倒是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很想买一些带回去的,只是现在不方便,回头再说吧。

到了码头尽头也没看到多少人,更别提找到嫌疑犯了,王向东就让二人先回去不用管他,他自己就独自在这边守候了。

“大爷,你们这渔获好销吗?”闲着也是闲着,王向东就走进一家平房,递上大前门烟跟里头的大爷大娘闲聊起来。

“这个季节倒还好,也就这两个多月了,咱们以打渔为生的就指望着开渔后能多打点渔获回来,就是现在采购站给的价格不高啊。”大爷难得抽上好烟,也来了谈兴。

“有外地的来你们这里收购海鲜吗?”

“同志,你就别拐弯抹角的了,想了解什么尽管问,我看你是跟小陈小林一起过来的,都是公安吧。”大爷笑道。

“嘿,大爷心里明亮着呢,我来是想来打听一个人的,小林公安说在码头上见过,就是一个一米八多的光头汉子,左脸上还有道疤。”王向东竖起了大拇指说道。

“一米八多,脸上有道疤,我好像听说过,是个坏人吧。”大爷居然点头了,这年头老人小孩区分一个人好坏很直接,就是好人跟坏人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