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 第205章 端午 这章赶的,很多无用知识,不

第205章 端午(这章赶的,很多无用知识,不

第205章 端午(这章赶的,很多无用知识,不想看可不订)

两双球鞋,回力的。

一双蓝的,一双白的,样子和后世的帆布鞋差不多。

这玩意流行了几十年,样子竟然没太大变化,复古风嘛。

当然价格和逼格不可同日而言。

现在回力的价格,根据鞋码大小、颜色分**块到十几块一双不等。

鞋码越大越贵,颜色白色的最贵。

一双白球鞋可是这时代年轻男男女女的“潮流”追求和梦想,是非常让人羡慕拉风的。

可价格让大部分的人望而却步。

在勉强温饱的年代,要拿一般工人三分之一月工资买一双鞋,有多少人舍得?

回力品牌的起源,还要追溯至27年,沪上塘山路的一家名为“义昌橡皮制物厂”的小工厂,生产“八吉牌”套鞋。。

之后更名为“正泰信计橡胶厂”。

到了35年,正泰信计橡胶厂正式注册中文“回力”和英文“Warrior”(勇士)品牌。

“回力”是英文的音译,商标是壮男弯弓射日图案。

至于其最具代表性的“F钩”红白鞋,还得等79年时问世。

徐得庸笑了笑,两双鞋鞋码都是按自己的来的,想送给媳妇也不成。

不过媳妇有钱,想要就自己买了。

不过这球鞋穿起来,应该还没有奶奶纳的千层底布鞋舒服。

先扔在盲盒空间里吧,反正自己一时半会儿穿不穿都无所谓。

之后徐得庸将院里的花花草草浇水理整一番,屋内的小理儿就开始“嘤嘤嘤”。

他连忙扔下东西,进屋伺候小祖宗。

昨晚睡得早,徐慧真也被吵醒,听到外间徐得庸一边给小理儿换褯子,一边絮絮叨叨的和小理儿说话,嘴角不由露出微笑。

是种踏实依靠的感觉。

这时候像徐得庸这样照顾孩子的男人可不多,她很庆幸能遇到。

心念所至,生生万千欢喜!

徐慧真又眯了一会,便起床“窸窸窣窣”的穿上衣服出去洗漱。

只见父女两人又坐在鱼缸的旁边,一个扒在鱼缸边“咿咿呀呀”,一个像是能听懂似的随意回应着,“交流”的有来有往。

徐得庸见她出来笑着道:“今天醒来的挺早啊,怎么不多睡一会?”

徐慧真心情不错,杏眼流转,俏皮中透着一抹风情道:“你要是不折腾我,我天天都可以起的这么早。”

徐得庸闻言笑眯眯道:“那要不以后我们改到早上。”

“唾。”徐慧真唾了他一口道:“我可不是着意思。”

说着,摇曳着腰肢去水池边刷牙。

徐得庸看着她的背影,发现经过这些日子,自己日日夜夜的努力,徐慧真腰肢瘦了,整个人的身形更加好看。

嗯,难道是因为自己总是扶的原因?

早饭过后,徐得庸去维修小院,马飞这小子还得调教,中午在四合院奶奶家吃的饭,将从外面揪的蒲、艾给她。

徐南氏还嘱咐他道:“过两天就是端午,你别忘了在门上插个艾草。”

徐得庸嬉皮笑脸的道:“封建迷信。”

徐南氏闻言嫌弃的瞪了他一眼道:“老祖宗成百上千年都这么过来的,以前有钱的人家都还在大门正上方贴“神符殊判儿”和“张天师五毒图”呢!等端午节中午,用鸡血点钟馗的眼睛,叫什么“殊砂判”,可以驱邪镇宅保平安。”

徐得庸笑嘻嘻道:“那不是也没有什么用,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徐南氏道:“信则有,不信则无,做点总没有错。”

徐得庸只得无奈点点头道:“得,我回去就没门上插。”

午后回家,徐得庸先在门上插上艾草,听人劝吃饱饭嘛。

之后一边看娃,一边又开始编芦苇帘子,因为他发现自己板车还缺一个简易可拆卸的搭棚,这样天热再带娘俩时候装上就晒不着。

……

转眼,两天过去。

端午至,“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

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古人以龙为图腾,当时观测天象,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端午也由此成为拜祭龙的节日,这也是端午赛龙舟的最早由来之一。

所以端午节又被称为,“天中节”“龙舟节”等。

道教每岁有五腊,即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王侯腊,五月初五日为“地腊”,所以端午节又有祭地腊一说。

早上吃的自然是粽子。

是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的“二米粽子”。

当然南方则多为咸口儿,有板栗粽、肉粽等,其实除了纪念屈原,还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曹娥等说法。

徐得庸的芦苇帘子的简易车篷已经做好,木头做的支架可以折叠,打开插在板车四角做的插口,再在上面搭上芦苇帘子就成了。

只是这玩意受不了大风。

徐得庸给车上铺上席子,将小理儿抱到上面,小家伙咧嘴好奇的看着‘新车’。

徐得庸推着车转了一圈,小理儿微微摇晃咧嘴乐的不得了,还伸手指了指外面道:“啊叭叭,啊啊……。”

嘿,已经知道让骑车带出去玩,等过几个月可能就关不住喽。

“蒲艾!蒲艾!”

这时,胡同里传来简洁有力的声音,是郊区农村的人自个割的菖蒲和艾叶在挑着叫卖。

公私合营后,原来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几乎都消失了。

往年这时候会有小贩在晨起时吆喝:“供佛的咧,黑白桑椹嗦,大樱桃!”

是紧跟着的另一声:“江米小枣儿,大粽子!”

这时,徐慧真俏姿飒爽的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竹篮,里面放着买来的樱桃、桑葚等水果。

老京城人管着叫吃“五月鲜”。

徐慧真看着板车有了篷子,便笑着道:“嗯,这样看着不错,要是在上面插上花,就是以前的花车。”

徐得庸笑着道一礼:“公主请上车,容我回头再去采些野花插上。”

“去你的。”徐慧真含笑白了他一眼道:“我可不是什么公主,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人。”

徐得庸笑眯眯的上前道:“来来来,我给检查检查,看哪儿小的,以后我给多揉揉。”

徐慧真瞪了他一眼,不搭理他的道:“洗樱桃和桑葚吃。”

“啊啊啊,嘛嘛……。”

小理儿坐在车上看到徐慧真拿的东西,急得直忽闪手臂,小家伙已经知道抢东西吃了。

徐得庸笑着随手把她抱起来,点了点她的小鼻子道:“小馋猫。”

小理儿摇晃这小脑袋,吧唧吧唧嘴。

徐慧真边洗边念道:“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贴,却疑债主怕灵符。”

徐得庸顿时有些夸张道:“好诗,好诗,娘子果然文采斐然做的一手好诗,为夫佩服佩服。”

徐慧真笑着翻了个白眼道:“又不是我写的,伱佩服个什么劲,吃你的吧。”

说着,拿起一颗樱桃塞进徐得庸的嘴里。

小理儿急了,转头就想要去咬,像一只小奶狗。

好家伙,抱着自己脸啃啊!

徐得庸哭笑不得咬下一半,赶紧让小家伙吧唧吧唧味,不然还以为想吃自己呢。

徐慧真也看着欢笑不已。

“砰砰砰。”

这时,外面响起敲门声。

徐慧真笑着道:“谁啊,请进。”

“是我。”蔡全无开门走进来道。

徐得庸道:“是全无大哥啊,快请进。”

徐慧真道:“蔡经理先吃点樱桃,我去给你们倒茶。”

蔡全无连忙道:“不用麻烦,我说完事就走。”

徐得庸笑着道:“是你和玉梅的事吧?”

蔡全无搓了搓手咧嘴道:“嗯。”

徐得庸道:“现在是新社会,也没有以前那么多繁文缛节,两家坐在一起商议商议就行了。”

“不过,这事我们毕竟年轻,可能显得有点不稳定,我觉得到时候再叫上牛爷,以牛爷在这一片的名望,这事肯定**不离十。”

蔡全无点头道:“那更好,我肯定没意见。”

徐得庸道:“那择日不如撞日,我们一起去和牛爷说一声。”

“孩子给我吧。”徐慧真见他有事,便伸手接过小理儿。

小理儿小嘴裹着樱桃,瞅了瞅是嘛嘛,顺利交接。

徐得庸便和蔡全无步行来到牛爷家。

牛爷旗人出身,祖上阔过现在也不差,家自然徐慧真家更敞亮,大宅门、四合院,比片爷的那三进四合院还气派。

两人敲门,牛爷在在家侍弄花鸟鱼虫,听到动静给开的门。

牛爷见到两人,笑呵呵道:“唷,什么风把您二位给吹过来了?”

蔡全无笑了笑道:“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我是想请您帮个忙。”

牛爷笑着揶揄道:“你窝脖现在成公方经理了,用我这平头老百姓帮什么忙。”

蔡全无道:“您这折煞我了,您牛爷在这一片可比我好使多了。”

徐得庸轻笑道:“得了牛爷,您就甭拿我们寻开心了,这可是关乎全无大哥的终身大事。”

牛爷没有太大意外道:“蔡全无,你这真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把酒馆的小服务员给拿下了!”

蔡全无道:“托您的福。”

“嘿。”牛爷道:“这是好事、喜事,怎么,想请我做媒人。”

徐得庸笑着道:“可不是,全无大哥之前要请我和慧真做这媒人,我一寻思我们忒年轻,还得您来,有您在,那是基本稳了。”

牛爷笑着道:“你小子少给我戴高帽,不过现在新社会也简单,这样吧,初八是个好日子,我去请人家父母到窝……全无家看看,顺便商议商议。”

蔡全无也道:“谢谢牛爷。”

牛爷笑呵呵道:“甭客气,你们两人看对眼,我其实也就走个过场。不过,这一来回头我还得搭上喜钱。”

蔡全无道:“那不能让您搭。”

牛爷道:“开玩笑,牛爷我可是要面的人,你小子算是彻底的翻身喽。”

这时,牛婶从屋里出来道:“你也真是的,不让客人进屋喝茶嘛。”

徐得庸笑着道:“婶子,您不用客气,我们还有事就不坐了。”

牛爷也浑不在意道:“你歇着吧,这俩小子不算客人。”

“你呀,别总依仗自己有点名头。”牛婶瞪了他一眼道。

牛爷闻言便有些不耐道:“娘们家家的懂什么,爷们的事管这么多干什么!”

牛婶也不搭理他,又慢悠悠的回了屋。

徐得庸和蔡全无又停留闲聊片刻,两人便告辞离开。

牛爷叹了口气道:“哎,过两年老大也该娶亲喽,不知道这家底还够不够。”

牛婶在屋里听到,没好气的道:“你少弄这些乱七八糟的,少喝点酒就够了。”

牛爷道:“嘿,那我还活着什么劲,直接死了算逑。”

……

徐得庸在回去的路上,接了一趟活,和蔡全无分开,回家骑上板车上干活。

干完活,路过菜市口的委托商店,见离午饭还有些时间,他摸了摸已经鼓起来的口袋,停下来走了进去。

“同志需要什么?”营业员见他进来问道。

徐得庸笑了笑道:“我随便看看。”

营业员闻言也没有再打扰。

徐得庸看了一圈,落到一个看起来挺精致的铜壶上,问道:“这是什么?”

营业员道:“这是一件铜手壶。”

“手壶?”徐得庸眨了眨眼睛。

营业员笑着道:“就是过去达官贵人冬天暖手的东西,里面放上热水或者木炭。”

徐得庸笑了笑道:“嘿,这玩意好像有点用啊,多钱?”

营业员笑着道:“这个是人家代卖的,说是从前从宫里流出来的东西,可不便宜,要价十块钱。”

“十块!”徐得庸听到这个价格顿时有点嫌贵。

营业员道:“确实有点贵,不过我们估算的都有依据的……。”

他正要详细介绍一番,徐得庸摆摆手道:“算了,您说了我也不懂,这个我不要。”

这时,他看到一个让他感兴趣的东西,是人保存的老邮票……。

邮票?

今天多少号来,6月13号。

他忽然记起后世看过那“**放光芒”的邮票信息。

好像是6月15日发行一套“首都名胜”特种邮票,全套5枚,分别以颐和园、北海、**、天坛、太和殿的图案。

其中**图邮票图稿表现的是**早晨的景色,旭日东升,光芒万丈,但邮票印刷出来的效果不**放光芒”邮票好,**上空的祥云形成直射的光芒。

这刺眼的光芒令人极不舒服,在发行前有人提出异议,邮电部决定停止发行这枚邮票,收回此票,但有的地方已经提前卖了。

于是,造就了这枚极为珍贵的错版邮票!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