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 第272章 循环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第272章 循环

作者:立地为秋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5 19:07:46

第272章 循环

第272章 循环

“全无有什么好提议尽管说。”主任大娘笑眯眯道。

蔡全无目光微低,看着桌面道:“这么长时间,得庸的为人和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既然我要去下放锻炼,慧真经理身体又不方便,不如让得庸顶上来,暂任私方经理。”

说到这他停顿一下,目光扫过大家继续道:“而且,这么长时间以来小酒馆已经步上正轨,大家工作都很积极自觉,也不用我们多说,而且要是有什么事情还是慧真经理在。”

蔡全无一次说这么多话也是有些难得。

徐慧真等他话说话便道:“我同意这个提议,正好我也想休息,私方经理的位置交给得庸,我可以在家相夫教子。”

徐得庸笑着推辞道:“我就算了,现在小酒馆经营已经走上正轨,即便公私两位经理暂时不在,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影响。”

主任大娘想了想道:“俗话说得好,蛇无头不行,关于公私两位经理的提议,我们说的都不算,还要街道的领导决定,大家民主讨论,其他人要是没有什么意见,我就把这个提议上报街道。”

赵雅丽眨了眨眼睛道:“我没意见。”

孔玉琴和马连生对视一眼,声音微低道:“没意见。”

蔡全无道:“玉梅在后面帮慧真经理看着两个孩子,她也不会有意见。”

“成。”主任大娘起身风风火火道:“那事情这么定了,我要是将事情报上去,你们可不能给我对链子呀!”

徐慧真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道:“没问题。”

徐得庸不禁微微摇了摇头,这还赶鸭子上架了,不过对他影响不大……。

……

七月流火,转眼三天,期间街道请徐得庸过去谈了谈,之后任命也下来了,鉴于小酒馆的特殊情况,由徐得庸暂代小酒馆私方经理。

而蔡全无也下放到郊区农村进行锻炼劳动。

徐得庸送了蔡全无一程,并嘱咐若家里有事让何玉梅可以找他或者慧真。

徐得庸走马上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徐慧真怀孕,徐得庸心里有火也烧不出来,小酒馆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少了一个人干活,其他人就要分担,更忙了一些。

“妈妈,爸爸去哪了?”

“嘛嘛,叭叭?”

……

理儿和平儿适应两天经常白天看不到徐得庸,加上徐慧真有孕在身,缠的她有些烦躁,发了一次小彪之后,两個娃意识到现在的妈妈不好惹。

等晚上回来的时候,小理儿还偷偷的向徐得庸告状,至于平儿还小,傻乎乎的很快就忘记了。

对于这种事徐得庸自然爱莫能助,现在的徐慧真谁也惹不起。

徐得庸暂任小酒馆私方经理,周围的四邻也就新鲜了两天,小酒馆还是那个小酒馆。

徐慧真在家养胎看娃也不轻松,不过相比调皮捣蛋的男娃,理儿和平儿已经是很好看的。

日子一天天过,这一年内外都是动荡的一年。

夏收之后,各种浮夸的产量此起彼伏,从小麦到早稻,各地几千斤的你追我赶。

整个社会的气氛如同烈火烹油,一片火热。

而大苏在寻求建立长波电台不成之后,又提议组建什么联合舰队,这个建议是针对我们要求提供海军援助而提出的,但同时也是解决长波电台问题的一种变换方式。

不过即便赫鲁亲来谈判,双方也没有达成共识。

双方的关系不断降温,之后大苏也停止战略援助改为有偿援助,并要求偿还之前的债务,我们快速发展的道路也因此中断……。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八月注定是不平静的一个月。

这月一日,我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500次。

人民对这种高科技可能不太了解,可之后天下第一田出现,可谓是“石破天惊”,早稻亩产达到了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各地亦是喜报不断。

高产就有奖励,就有成绩,于是各地一山更比一山高,出现这天下第一田,不过这也只是个开始,记录是用来打破的。

早稻高产,那晚稻为了更高产,什么常识啥的都得靠边站。

正所谓,深翻二尺土,密植十万株,积肥一万担,亩产一万斤。

除了土杂肥、化肥之外,还有粘上糯米浆、黄豆浆、糖浆给秧苗增加养分的。

更甚者有些人一拍屁股,什么“熬狗肉汤”,“烧头发做肥”,“人造太阳、人造风”,猪肉剁成肉馅包在秧苗再插到田里去……。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当然,这种浮夸,我们也不是先例,美丽国那时候开发西部,更浮夸的宣传和图片也是多的是。

粮食丰收高产,形势一片大好。

于是,八月中,公社和大炼钢铁的决议正式开始。

这什么事情就怕对比,其实我们的公社相对大苏一开始的国营农场已经很温和了。

大苏在开始推行国营农场时,那些反对的人,他们不是被枪毙,就是流放到西伯利亚,其他人在高压之下,只好放弃自己的土地和财产加入。

大苏农民在加入集体化以前,行为是非常决绝的。他们杀掉自己的牲畜,焚烧农具和种子,于是大苏那几年出现严重的饥荒,大约死亡600—1000万人左右,其中乌就饿死300万。

一开始那几年,大苏的农作物产量减少7.8%,收购量却增加150%,而且给的价钱还很低。

这中间的价差,就是大苏工业化的原始积累。

当然大苏的工业化也是时势造就,正巧赶上资本主义危机,什么都过剩。

一听大苏啥都要,资本主义国家就送来70多个技术援助项目,1931年增加到124个,包括冶金、工业机械、农业机械和飞机等高科技项目,价值4000万美元。

第聂伯河水电站是美丽国专家用美设备建造的,高尔基汽车厂是福特公司援助建设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更是从美拆卸到苏联的,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是美丽国人。

凡是资本主义国家卖不出去的东西,大苏统统接收,基本上50%的机器设备,刚下生产线就运到大苏。

就和大苏一开始援助我们类似。

所以说,历史就像车轮一样,是一个又一个的循环,一个不小心就压到自己的脚面上。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