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 第41章 委托行(求瞭)

第41章 委托行(求瞭)

后院,许家却是觉得徐得庸撞了大运。

至于刘海中就有些不屑,关心政治的他也认为徐得庸这样长久不了。

当然,刘光齐三兄弟都满是对徐得庸的羡慕。

各家种种不足言表。

……

翌日。

坚持锻炼的徐得庸,硬姿勃发的早早起床。

对于寒冷,他经过这些日子的适应、锻炼,身体已经产生一定抵抗力,早上穿衣服已经不用靠速度保存那一点可怜的温度。

“呼……!”

来到外面徐得庸吐出一口热气,年轻身体的躁动也慢慢软化下去。

他目光有神,精力充沛,身体矫健的打拳踢脚,随后继续抱石深蹲。

这块石头貌似已经有点轻了,等他换成板车要出去寻摸一块更合适的。

想要深入“股市”,自身软件和硬件条件一定要达标,不然一入股市深似海,只会不断跌停,一泻千里……。

尔后颜面扫地,亏得渣都不剩,一脚被踢出门!

何雨柱虽然想睡一会懒觉,可听到徐得庸已经起床锻炼,想到彼此的差距和翻身的渴望,他一咬牙也起床。

有时候,有一个“好邻居和好朋友”真的是一种幸运。

何雨柱该感到庆幸!

他一边锻炼一边不时瞅着徐得庸,对于徐得庸的传闻,他已经从妹妹的口中得知。

他也是感叹徐得庸走了狗屎运。

他还在川菜馆学徒还没有出师,徐得庸竟然已经穿上中山装和皮鞋了。

这时候的鄙视链,是天然有些瞧不上蹬三轮的“板爷”和扛大包的“窝脖”。

偏偏徐得庸两样都沾了!

所以即便徐得庸这些日子又是座钟又是戏匣子,还是不被“主流”认可,大家瞧热闹的居多。

而中山装和皮鞋是干部和工人领导的标配,他徐得庸何德何能?

越想何雨柱越看徐得庸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

很没逼数的想道:“娘哩,自己差哪了?”

徐得庸眼睛一瞥道:“你瞅啥?”

何雨柱被这“轻蔑”的语气和眼神搞得瞬间上头,梗着脖子‘讪脸’道:“瞅你怎么了?”

徐得庸笑了,这老小子还给自己在这拔份儿。

“嘭。”

徐得庸将石头一扔道:“怎么,又想练练?”

何雨柱嘴角抽了抽,有心试试,但又没有把握,只好瞪着眼珠子道:“不练!”

话怂人不怂!

徐得庸拍拍手道:“那你少拿斜楞眼瞟我,不然我让你知道什么是霸王硬上弓。”

何雨柱心想:“你丫要是霸王,老子就是刘邦,早晚弄死你丫的。”

不过说书的说,刘邦是在张良、韩信啥的帮助才弄死霸王。

自己的张良、韩信何在?

想想院里的人,再想自己和他们的关系……。

得,歇菜!

自己这“刘邦”还得忍辱负重。

“哼!”

于是何雨柱冷哼一声以示不和你一般见识。

徐得庸也就看他有点翘尾巴,吓唬他一下,没想真揍他,不然这会他指定趴地上。

他心念一动,开启今天的盲盒。

“啪啪啪……。”

空间里稀里哗啦落下一小堆东西。

徐得庸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封封的火柴,一共十封,每封十盒。

得,一百盒火柴,足够他用上很长时间。

一个火柴两分钱,一百盒两块钱,不算小钱了,要知足长乐!

他伸手一掏,从口袋里摸出一盒。

“猴虎火柴,地方国营肆玖城火柴厂。”徐得庸瞅了瞅火柴盒上的字。

火柴这玩意后世人已经基本不用,某些男科医院小广告倒是成为它们的大客户!

没稀得搭理何雨柱,他信步走回家中,将一盒火柴随手扔在柜子上,回头奶奶发现说不得要高兴一阵。

两分钱也是钱呐!

吃完健康的粗粮早饭,告别奶奶,说好中午回来吃饭带她出去,徐得庸骑上三轮出发。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有时候不浪一下,你不知道有多精彩!

所以他才利索的答应陈雪茹和伊莲娜的邀请,不然想出去,只是一封介绍信就能把他难住喽。

兜兜转转,拉了两个客人来到菜市口附近,他边骑边四处打量,当他看到一处门面时目光微眯。

摸了摸口袋,块块毛毛加起来还有十块出头。

得,好东西就别想,进去瞅瞅看看有什么小玩意吧!

徐得庸将车骑过去停在门口,大步走了进去。

“同志你好,这是打算委托东西还是买东西。”四五十岁的工作人员笑呵呵道。

没错,这是一家委托商店,主要是收卖旧货。

这些工作人员一部分都是以前“打小鼓儿”的。

打小鼓的就是以前收旧货的,乃是旧时代“八不语”行当之一。

这名称的由来,大约是因为他们出来做买卖的时候,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打小鼓的一共分两种一种是打硬鼓的;一种是打软鼓的。

打硬鼓的本钱比较大,同各个古玩铺都有相当的往来,他们自己也开着小旧货铺。

打软鼓的正与打硬鼓的相反,他们专到穷人的家里、小的胡同里去收买破旧无用的东西。

这些“打小鼓”的很多彼此之间都有猫腻,旧时候有人家卖旧物,问了几个“打小鼓”的,价格是越问越低,最后只能卖给第一位。

五十年代后,国家成立了回收公司和信托商行,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这些打小鼓逐渐就销声匿迹。

而他们中独具慧眼的有经验者,也被这些行业吸收进去,成了国家职工。

这委托商店里面可是琳琅满目,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

旧照相机、旧手表,旧衣服、旧鞋子……,但凡有点用处的旧东西都能在这里收售。

委托商店收购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托,比直接卖给店里贵些,双方商量一个合适的价钱,物品卖出后商店收点手续费。一般物品手续费是7%,家具、自行车类为4%。

如果您急等着用钱,还可以由委托商店估价后直接拿钱走人。当然,价钱肯定低一些,因为人家还要为您承担卖不出去的风险。

徐得庸笑着道:“您忙着,我随便逛逛。”

工作人员打量了下徐得庸,又看了看外面的三轮车,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委托行自然也有“江湖”。

而经常在街面上行走的蹬三轮者等一些“无业游民”,便是这江湖的常客。

他们“消息”灵通,东家少西家缺的事儿,时间长了就门清,新东西太贵买不起,品相好价格便宜许多的旧东西自然有人需要。

这些人就是“最初的倒爷”。

眼光,门路,要是再有些维修补旧的本事,那就是“江湖高手”。

有些人将委托行里坏的东西修好,拿回来再卖,就能赚不少差价。

当然,要是能找到买主,赚的更多。

工作人员显然将徐得庸归于这一类人,只是看徐得庸有些眼生。

现在还不是委托商店最兴盛的时候,等困难时期,“什么都可以买卖”还不要票的委托商店才热闹。

徐得庸看了一圈,好东西有一些,比如相机、手表啥的,但多数都是一般的东西。

至于古董一类的……,别闹,一是现在民间不兴,二就是有这类东西的人也不是傻子,没遇到难事谁舍得出手?

捡漏之所以被称为捡漏,是因为极其难得!

你以为是“破四旧”那会随便糟蹋呢?

徐得庸逛了一圈就要离开,这时一个人抱着一座木楼钟走了进来。

他瞥了一眼,钟针已经不走,看来是出了问题。

若是好的,他直接就走了,坏的反而才有赚头。

等那人离开,徐得庸上前问道:“同志,这木楼钟多少钱?”

工作人员道:“这个钟坏了,人家托卖五块钱。”

“麻烦您拿给我看看。”徐得庸道。

工作人员将木楼钟放到柜台上,徐得庸经过同意后拿钥匙上了上弦,听声音后便道:“您开票吧,这木楼钟我要了。”

工作人员边开票边道:“您这是会手艺?要是拿出去修可没啥赚头。”

徐得庸笑了笑道:“略懂,这要修好拿过来能卖多少钱?”

工作人员道:“看您怎么卖,卖给我们,顶多八块,您要托卖话,价格最好也别超过十块,不然一两年都未必卖的出去。”

徐得庸付了钱道:“谢谢您指点。”

工作人员笑着道:“您也来得巧,要是再过个半小时,这木楼钟您可就见不到喽。”

徐得庸懂了,拱拱手道:“您忙着。”

“您慢走。”

……

徐得庸蹬着三轮回家,今个算是他运气好,恰好碰到,木楼钟修好之后能小赚一笔。

运气不可能一直站他这边。

一山更比一山高,不知名的聪明能人海了去!

回到家里,徐南氏见徐得庸又抱回来一座钟,自然好奇询问。

徐得庸只能善意的谎言说是别人让修的,老太太一听又有进项自然高兴。

中午油渣炖土豆。

相比大白菜,徐得庸更喜欢吃土豆。

呀,土豆,你给我添餐!

吃完饭喝茶歇息一会,老太太出门前也得捯饬捯饬不是。

爱美之心,不分性别年龄大小。

徐得庸则顺手拆开那木座钟检查问题,等他将钟芯打开查看后,不禁眉头微皱。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