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 第417章 材料界进入新的时代!

第417章 材料界进入新的时代!

第417章 材料界进入新的时代!

在之前的实验之中,大家对于月石的性质已经非常的了解了,所以只要再进行几项实验,就完全可以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区别。

按理来说,如果两者之间在分子结构上完全相同的话,性质应该也是完全相同的。

但在实际的测试之中,这样的规律却并非一直存在,至于其中的原理,现有的科学界也还无法准确的解释清楚。

不过很多专家都觉得,这是因为天然形成和人工合成的工序有所不同,才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

宁晨倒是没有也这样认为,宁晨觉得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两种物质并不完全的一致,只是以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发现这二者之间的区别而已。

这种区别甚至可能不是停留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之上,而是在更加微观的量子层面上。

当然,在这次的实验之中,宁晨觉得这样的差距并不会存在,因为宁晨真的是在百分之百的对月石进行复原,哪怕宁晨还无法准确的在量子层面进行判断,但还是能够根据一些反馈,来确定两者之间是完全相同的。

正如一些材料学专家所预测的那样,宁晨的确想要开创一种材料的“万能合成方式”,而这样的一个材料学分支领域,也被宁晨命名为“材料合成优化”的学科。

听完了宁晨的这些想法,宋溪韵也没有任何的意见。

其实按照宁晨平时对于研究成功的态度来看,这样尖端的研究一般是不会公开发表的,至少不会在第一时间就发表出来。

就在徐洲等人进行这些实验的期间,宁晨和宋溪韵也在快速的恢复着自己的精力。

现在夏国已经处于了世界科技界断层的第一名,即便是米利坚,也无法再对夏国的科技地位有着任何的威胁了。

宁晨这边的恢复速度非常的迅速,即便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好好休息过了,但在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深度睡眠之后,宁晨还是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将身上的疲惫感一扫而空。

有了徐洲的这些话,大家对于这次的实验结果更加的确信,不再有任何的怀疑了。

“好的,宁老师,我一定会顺利的完成这项任务的。”

“但是,在实验进行了两个阶段之后,宁晨院士似乎突然发现了这项研究中的‘密码’,这让宁晨院士找到了最终合成月石的实验室方案。”

“嗯,我也刚回实验室不久。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确实完成了在实验室合成月石的目标,这次我们合成的产物,与月球上的天然月石相比,是完全没有任何的区别的。”

“关于其中的一些细节,我也无法完全通过这篇论文全部去剖析出来,但我能够肯定的是,未来套用同样的方法,人类几乎可以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任何他们想要合成的物质。”

从宁晨口中得知了这个结果之后,宋溪韵也显得非常的兴奋,因为这证明了他们这一个月的辛苦并没有白费。

果然,在徐洲等人完成了几项检测实验之后,非常完美的验证了宁晨和宋溪韵做出来的实验产物。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之中,因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项目的研究之中,宁晨并没有发表什么论文,这让很多关注宁晨的人,都因为宁晨的沉寂而感到有些焦急。

“天啊……宁晨院士的实验室团队,竟然成功的在实验室中,制备出了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物质,这真是一个震撼科学界的大新闻啊!”

另外,由于宁晨自己掌握着《学术星空》这样一家世界顶级的学术期刊,对于论文的发表,宁晨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这可以让宁晨更多的以自己的想法,去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

“没有问题!从几个实验的测试结果来看,宁老师和宋老师制备出来的产物,与我们在月球上发现的月石并没有任何的区别!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我们已经攻克了月石的实验室制备技术了!”

这是皮尔斯自从进行“发丝”的研究之后,又一次接到宁晨安排的重要任务,对于这项研究,皮尔斯自然是非常重视的。

经过几年的研究生生涯,皮尔斯也正式留在了盛州大学担任老师,这是让宁晨和皮尔斯都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

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论文的终稿几天之内便完成了。

在这篇论文之中,宁晨并没有将成果都揽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如实的陈述了每一名项目组成员的成果,让大家都能够享受学术研究所带来的成就感。

即便这样的实验,消耗的能量甚至可能会比煤炭燃烧释放的能量更高,但这还是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对于这些普通人来说,一些专业的科研人员,则是从这篇论文中,看到了更多细节的地方。

宋溪韵非常享受这种和宁晨一起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的过程,更令大家感到欣喜的,是在经历过这些美妙的研究过程之后,最终的研究结果也是非常尽如人意的。

“这一次的研究课题,宁晨院士他们以不可思议的精准程度,完成了他们的每一个小的实验,而这其中,生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论文中的内容来看,宁晨院士他们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材料学分支领域,可以根据海量的实验数据,来完全确定实验室合成一种物质的最优方式。这项技术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材料学技术,其中还涉及到了最先进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数学等领域的技术。”

在这样的时刻,宁晨理应让大家得知蓝星文明的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这样的举动,也可以继续巩固夏国在科技界的地位,让蓝星文明的发展能够围绕夏国这个中心点。

正是通过这些筛选机制,才能够让他们在相对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就在实验室中快速合成出只有在自然界中才能够自然生成的物质,完成这项不可思议的实验。

之前在原帅和隋枫等人的研究中,已经根据月石的结构制造出了一些新的超导体了,宁晨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制造出超导临界温度更高的超导体,乃至于室温超导体。

“这真是一项不可思议的研究成果!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蓝星文明的材料学研究,将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有了之前月石合成的成功经验,这些实验工作不会像之前的那么复杂、那么消耗精力,而是可以采取更加智能的方式,实验者只需要对每个实验步骤进行设定,不需要再二十四小时连续的高强度工作了。

发出类似感谢的科研专家并不止这一位,很多世界上顶级的材料学专家,在看完了这篇论文之后,也都发出了类似的感慨。

按照这样的技术,他们说不定能够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任何的材料,哪怕是之前无法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来的煤炭,也不是绝对无法合成出来的。

在完全恢复了精力之后,宁晨回到实验室,先是查看着徐洲等人刚刚做过的实验,接着又继续进行了几组实验,这才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如果真的能够在实验室中成功的合成出煤炭,那么其公众影响力,甚至会比在实验室中合成月石还要更强一些,因为大众对于月石的了解知之甚少,但却都知道煤炭是根本无法在实验室中合成的,而是一种只能在自然界中自然诞生出来的物质。

“我非常期待,后面宁晨院士和他们的实验组成员们,未来能够做出更多重磅的研究成果,帮助人类真正实现建立星系文明的伟大愿望。”

即便是小智,在进行信息告知的时候,也根本无法区分出两种月石之间的区别,这足以证明宁晨和宋溪韵的实验是多么的成功。

“太好了,要是这个实验没有成功的话,我一时之间恐怕也很难接受这个结果。宁晨,能聊一聊你接下来的计划吗?”

宁晨希望达到的结果,就是在展现他们的最新研究的同时,也保证这些技术机密不会向外界泄露出去,达到两全其美的结果。

“皮尔斯,有关煤炭的实验室合成项目,就全权交给你去负责了。实验中如果遇到任何的问题,都可以直接通过生物程序的方式,与我进行联系。”

宁晨之所以能够得出这些结论,并不只是根据徐洲等人的实验结论而已。

经过了《学术星空》编辑部和审稿人的审核之后,这篇论文顺利的被期刊所接收,并公开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学术星空》主刊上面。

但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之后,宁晨对于研究成果的看法又有了一些转变。

“我们真的是太厉害了,居然真的能够把在月球上亿万年才能够诞生的物质,直接短时间内在实验室就成功的合成出来!我们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材料学方向!”

在宋溪韵回到实验室的时候,发现宁晨早就继续起了自己的实验,不禁诧异的问道:

“宁晨,你的恢复速度怎么如此的迅速?我中间都休息过一次了,居然还没有你恢复的速度快。”

一位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是现在世界的顶级材料学专家,在看完了宁晨等人的这篇论文之后,公开表示着对这个研究成功的震撼之情。

向皮尔斯交代完这项任务之后,宁晨便继续和大家进行起有关室温超导的研究。

“好的,宁晨,我也同意你的这些计划。”宋溪韵微笑着点头回答道。

“据我所知,这种物质按照传统的材料学理论,是根本无法在实验室中进行人工合成的,而在宁晨院士他们前期的实验之中,呈现出来的实验现象,也基本贴合了这样的一个定论。”

宁晨的这套技术,能够对物质漫长的自然合成过程进行评估,从中筛选出哪些过程是对材料的生成有益的,哪些是对材料的生成没有意义的,还有哪些过程,是阻碍了材料的正常生成的。

“当然可以了,我也正打算跟你谈一下这件事情呢。之后我打算将研究的课题,集中在月石与超导之间的关系,以及室温超导的领域上面。另外,我也正在整理这次的研究成果,准备将相关的论文于近期公开的发表出来……”

而宁晨的这一篇论文,就像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一样,大大缓解了他们心中的负面情绪。

“是啊,而且这种物质可是要在月球上经历数百万年的时间,才可以自然生成的,在蓝星上也从来没有发现过类型的物质。这项工作的难度非常的大,据说在宁晨院士他们工作的过程中,有好几次都过度疲劳了,差点儿直接累倒在实验室。”

宁晨却是并没有受到这些外界讨论的影响,而是继续将精力放在科研上面,进行着接下来的实验,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这套实验方法。

除了宁晨实验组进行的有关月石的研究之外,宁晨也在安排实验室的其他成员,进行“煤炭”等,常规意义之下无法人工合成的物质的合成研究。

宋溪韵这边的恢复速度稍微慢一些,不过在二十多個小时之后,宋溪韵也完全的恢复了过来。

这也让世界上其他的材料学实验组,意识到了自己与宁晨实验组之间的差距,他们甚至连月石的物质样本还无法达到,只能通过一些文献去了解这种新物质,这意味着他们连宁晨实验室的门槛都无法达到。

为此,宁晨和宋溪韵又进行了几天的深入交流,在无数次的仿真模拟之后,终于找到了几种非常值得尝试的物质结构和制备方式。

“如果情况乐观的话……我们甚至能够制备出超导临界温度高达270K,甚至更高超导临界温度的超导体。实现室温超导的梦想,真的距离我们没有太远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