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21章 驳条陈十事书,官家是我靠山

第21章 驳条陈十事书,官家是我靠山

第21章 驳条陈十事书,官家是我靠山

垂拱殿内,赵祯面带笑容。

“苏良,你刚才所讲,朕甚是认可。朕准备让你将刚才所言,编撰成文,传于百官阅览,至于名字,便叫做《驳条陈十事书》吧,朕许你三日时间撰写,如何?”

驳条陈十事书?

听到此名,苏良明显一愣,然后兴奋道:“官家,还是您……您老谋……伱睿智啊,这真是一道良策!”

苏良心情激动。

差点儿没有吐出“老谋深算”四个字。

《驳条陈十事书》一出,意味着官宣了新政失败。

避免了赵祯亲自宣布新政失败的尴尬,也让半死不活的新政有了一个还算体面的结局。

新政之败,不在策,而在执行不利。

范仲淹、富弼等改革派读懂圣意后,必然会主动辞去宰执之职,接着请求外放。

此文,给了官家台阶,给了范仲淹、富弼等改革派台阶,可谓是解决了朝堂的大麻烦。

另外,对苏良也有莫大的好处。

自此以后,无人再会传言苏良与改革派结党,因为苏良一文亡新政,可称之为新政的覆灭者。

唯一的负面影响,可能就是苏良会遭到一些对新政无脑支持之人的辱骂。

但这些,苏良根本不在乎。

他有官家当靠山呢!

他相信。

待范仲淹、富弼等人看过此文章后,不会认为苏良在打压新政,而是会反思新政的问题所在。

这对当下的大宋,有巨大裨益。

这一刻,苏良对这位向来以仁善著称的帝王,又有了新的看法。

这位官家,谋略深远着呢!

苏良只是为了自救,哪曾想竟将大宋摇摆不定的新政问题解决了。

“臣一定好好写!”苏良再次拱手。

赵祯满意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一小黄门来报。

御史中丞王拱辰与谏院右正言钱明逸请求觐见。

赵祯笑着看向苏良。

“此二人定然是来弹劾你的,你听一听再走,朕给你出口气!”

苏良顿时乐了。

这种被靠山撑腰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他感觉写完《驳条陈十事书》后,自己至少能在御史台横着走大半个月。

苏良当即拱手,站在一旁。

很快。

王拱辰和钱明逸昂首阔步地走进了大殿。

这一次,他们可不是风闻言事。

民间小报中,对苏良讽刺朝政、恭维新党的话语都标注出来了。

欧阳修、石介夸赞苏良,又有结党嫌疑。

民间百姓已快将苏良当成了范仲淹的接班人。

二人觉得,今日必然能将苏良逐出御史台。

可当他们看到苏良就站在旁边,不由得一愣。

赵祯端坐于上方,道:“何事?”

当即,王拱辰开始弹劾苏良。

从苏良在奏疏与讲演中对新党的恭维、对当下朝政的讽刺,讲到欧阳修、石介等人对苏良的夸赞。

又从民间百姓的流言,讲到当下官员们对苏良的议论。

最后,还将数张不同黑作坊的小报都呈到了御案上。

钱明逸在一旁不断补充。

二人的功课做得尤为充足,足足讲了大半个时辰。

苏良强打着精神,差点儿没有睡过去。

二人讲完后,一脸期待地看向赵祯。

赵祯翻阅着各种类型的小报,喃喃道:“这几张小报的脑图做得不错,文笔也不错,进奏院应该多学习学习,文字再接地气一些……”

听到这些话,王拱辰和钱明逸都有些发愣。

这不是重点啊!

“官家,苏良谤讪朝政、结党谋私,无论在朝堂还是在民间都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臣请求罢黜苏良的监察御史里行之职,或外放,或让其入馆阁,他已没有资格再做一名台谏官!”王拱辰重重拱手。

“王中丞、钱正言,我朝言论自由,从不以言获罪,更何况苏良还是一名台谏官,他说一些关于朝廷新政的话语,就算是谤讪朝政了?”

此话,一下子将王拱辰和钱明逸问住了。

当朝言论开明。

汴京城瓦舍里的说书人曾指名道姓地辱骂夏竦和韩琦,都算无罪。

更不用说,一名台谏官发表意见了。

此罪名压根不成立。

王拱辰立即转移话头。

“官家,苏良谤讪朝政,乃是因他欲结私党,助他推崇的官员成为宰执,台谏官有此行为,已失了公允之心,理当重罚!”

结私党,可是大罪。

赵祯从上面缓缓走下来。

“苏良欲结私党?和谁结?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你可知,就在刚刚,苏良从八个方面,结合新政的实际事例揭露了当下新政存在的缺陷。他认为,新政过急过猛,理应停止!这是一名力挺改革派的官员能讲出来的话吗?”

赵祯的语气变得锋利起来。

“朕主张风闻言事,乃是欲防患于未然。但你们呢?罔顾事实,就用这么几张民间小报,便想将一位昨晚一夜未睡,研究新政之失的青年官员拽下马,你们吃饱喝足之后,就不能干一些正事吗?”

赵祯如此发脾气,非常罕见。

王拱辰和钱明逸都懵了,他们根本想不到苏良会批判新政。

二人一时不知如何辩解,只得低头拱手。

赵祯再次走到御案前,冷声道:“苏良是否结私党,三日后,你们自然能知晓。没有其他事情,便先退下吧!”

王拱辰和钱明逸碰了一鼻子灰。

只能无奈退了下去。

苏良朝着赵祯拱手,道:“多谢官家了!”

赵祯露出一抹笑容。

“这是你应得的,好好干,若有问题就像今日这样直接找朕,无须顾虑太多!”

苏良重重点头,拱手谢恩。

赵祯最看重苏良的地方,其实是苏良发自内心的真诚。

没有虚伪,没有阳奉阴违,言行如一,对其更是没有任何隐瞒。

这让他觉得和苏良颇为投缘。

曾经,赵祯对一名青年官员也产生过这样的感觉,但如今那人被战事、被朝堂党争,摧残得已经像是一名无情的政客。

那人,便是当下的枢密副使韩琦。

赵祯不希望苏良为官几年后,也失去赤子之心。

大宋朝,这样既真诚又有治国之才的官员实在是太稀缺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