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83章 破阵乐

初唐:砥砺前行 第183章 破阵乐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83章 破阵乐

第183章 破阵乐

吐火罗的使者尽管成语用得不是很恰当,但这一口流利的汉语却有几分韵味。

李世民重视文化出口,大唐的文字与官话早已成了周边藩属国的必学语言。

受华夏文化影响的诸多,若不会大唐文字与官话会给笑话土鳖的。

麦麦迪对陈青兕这般热情,还有一个原因:他的儿子阿巴达姆正在大唐的国子监求学。

在大唐四方留学生很多,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正常人究其一生都只能习得皮毛,何况是这些留学生?

此外长安的花花世界可比本国多姿多彩,能够远来留学的人大多都是地方部落的酋长之子,甚至小国王储,能够不受诱惑,潜心学习的人不多。

他们身份特殊,国子监的博士们也懒得多管,对于他们都处在放任状态。

个别时候,还会遇到本国官宦子弟的排挤。

毕竟于高高在上的大唐子民面前,这类留学生跟土包子没啥区别。

甭管在本国他们如何为非作歹,到了长安就主打一个通情达理,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陈青兕的态度与其他国子监博士完全不同,他们无视这些留学生,陈青兕却将之当作宝。

这些都是他国世子,在政治上是有大用的。

跟他们打好关系,未来指不定就能成为藩属国的国王或者实权人物,将他们培养成亲唐代表,处理一些特定的外交事情,会有奇效。

陈青兕被李治安排到国子监,也有这么一层意思,让他培养一些新罗、百济的亲唐勋贵。

陈青兕改革国子监的时候,对于这些留学生作了一定的照顾,尽量杜绝了排挤霸凌的情况,平日里还特别关照他们。

在国子监的留学生大多都来自于游牧或者渔猎民族,善于骑马射箭。

陈青兕让他们传授骑马射箭的技术,给留学生与汉家学子建立交流的桥梁。

故而在诸多留学生心中,陈青兕地位极高。

麦麦迪听儿子说过陈青兕,对之尊敬有加。

麦麦迪是吐火罗的王储,不过自身没有什么竞争力,便将儿子丢到了长安,既可以避免全家给一锅端了,也可以增加自己王位的竞争力。

身为一个父亲,对于自家孩子的老师,放低姿态是理所当然的。

陈青兕得知麦麦迪的长子在国子监,少不得夸几句他的儿子。

麦麦迪父怀大慰,开怀大笑。

只是短短两句,麦麦迪便对陈青兕好感大生。

两人闲聊了一阵,到了开席的时间。

吐火罗在西域实力不俗,算是地方一霸,疆域与大食国、大唐相连,亲大唐而敌视大食。

大唐当下也没有与大食争锋的意思,战略意义非凡。

因故吐火罗的宴席位置颇为靠前,位于右侧第十一排。

宴会的开幕式毫无疑问是大唐的国歌《神功破阵乐》。

激昂的舞曲震耳欲聋。

《神功破阵乐》源于秦王破阵乐,李治继位后加以改良,命名为神功破阵乐。这曲子本就是大唐军歌,充满了战场的杀伐之气。

陈青兕也是第一次听这赫赫有名的《秦王破阵乐》。

他本人并没有音乐细胞,但初听此曲,一股热血涌上心头,结合历史,他仿佛置身于柏壁之战,看到了一位年轻的战神后发先至,大破刘武周,两天不食,三天不卸甲,一战击溃刘武周有生力量。

真正的音乐从来不是给少数懂行听的,能让不懂音乐的人都说好的音乐,才是真正优秀的音乐。

这《破阵乐》便是如此,让人热血沸腾,似乎感受到李世民跃马江山的豪情。

难怪历史上这一首《破阵乐》,让本应该覆灭的大唐硬生生多支撑了几年。

历史上黄巢起义,势如破竹,攻灭两京,天街踏尽公卿骨。

叛军打到凤翔的时候,唐军全无士气,半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凤翔军毫无悬念的投降。

黄巢使者心情大好,来一场音乐庆祝。

军营中没有别的音乐,唯有军歌《破阵曲》。

当《秦王破阵乐》响起的时候,已经归降黄巢的凤翔将士们纷纷泪流满面,随即气血上涌,不降了!

百姓闻言也忆起了太宗皇帝的神威,竟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十万大军,龙尾陂一战,打破了黄巢一统天下的美梦,最终兵败身死。

陈青也想不到自己居然会因一首曲子而热血沸腾,想着那种感觉,目光不由望向吐蕃使者。

这一路走来,他所思所想只是不愿受人摆布,成为他人随意拨弄甚至丢弃的棋子,要在这个时代闯点名堂出来。

现在却因为这首曲子,多了一个想法,要将吐蕃按死,延续大唐辉煌。

曲罢。

麦麦迪感慨道:“此曲随着上国兵锋,在西域盛传,至今听了不下百遍。每次听闻,都有一种恨不得置身战场,追随天可汗陛下征战。”

陈青兕也深感赞同,为麦麦迪斟满酒。

两人说着各自家乡的事情。

麦麦迪有意述说大食国的残暴,想要让陈青兕对大食国有一个恶劣印象,以此潜移默化让大唐都对大食生出恶感。

陈青兕看破不说破,反而追问起了大食国的情况以及西域的一些事情。

麦麦迪自是乐得如此,说着大食国的近况,少不了掺杂一些主观意见。

陈青兕不住点头,表示明白,跟着附和道:“大食国确实欺人太甚,贵使放心,大食国若真敢不宣而战,陛下不会坐视不管。”

他为自己表明立场,随即漫不经心的道:“我听说吐蕃跟大食往来密切,却不知是否有此事。”

麦麦迪左右看了一眼,低声道:“怎么没有,吐蕃的关系跟大食好着呢,他们有一条宝石之路,就是从象雄西下,可以直达大食国,双方商人不断往来。吐蕃的使者,在大食国都是座上宾。”

陈青兕心里明白,这就是吐蕃能够短时间内崛起的原因,因为有明君贤相,加上特殊的环境优势,他们西学大食,东学大唐,融合东西方的文化精髓,成就百年辉煌。

他拉着麦麦迪细问。

吐火罗跟大食交恶,对于左右逢源的吐蕃,也存着不满,将他所知道的都告诉给了陈青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