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89章 可怖的应举人数

初唐:砥砺前行 第189章 可怖的应举人数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89章 可怖的应举人数

第189章 可怖的应举人数

出了皇宫,陈青兕心情大好,此番建言,可算了却了吐蕃的事情。

现在的吐蕃可不是历史上那个能够与西方大食国,东方大唐一较高下的吐蕃帝国。

历史上他们是靠着噶尔·东赞的战略,偷机拿下青海湖,奠定吐蕃强大的基本盘。

而今朝廷有了准备,就现在唐军的战斗力,吐蕃讨不了好。

而且现在负责西线战事的是苏定方,真有什么特殊情况,将这位大腿往青海湖一调。

这不就是大结局了?

其他人不谈,陈青兕对于苏定方的实力,那是一清二楚。

接下来的十余日,朝廷看似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已经开始为防备吐蕃做准备了。

吐谷浑的可汗慕容诺曷钵是庸碌之辈,耽于享乐,不理政事,国内政治混乱,也因如此,才会发生贞观十五年,大臣争权,国中大乱。吐谷浑丞相宣王阴谋袭击弘化公主,投奔吐蕃。席君买率领精锐骑兵一百二十人袭击吐谷浑丞相大军,斩杀其兄弟,平定内乱,这一事件发生。

也是因为慕容诺曷钵的无能,导致空有青海湖这一宝地,却未能生产对应的价值,对于朝廷的进贡有限。

李治、李绩才会重视吐蕃而轻吐谷浑。

才有李绩那一句“吐谷浑对我朝恭敬不如以往,让他吃点亏也好。”

毕竟吐蕃进贡的牛马财帛是吐谷浑的两倍有余,在吐蕃暴露野心之前,大唐这边拿人家手软,国策关照,更倾向吐蕃。

正好是新年官员轮换,朝廷安排了不少的能臣进入河湟之地为官,特地派遣使者前往吐谷浑、吐蕃访问。

为了避免吐蕃多疑,使团以访问吐蕃为主,吐谷浑只是附带。

陈青兕听得此事,也不过多关注。

李治、李绩皆是当世少有的绝顶人物,布局方面,轮不到他来操心。

此刻的他,也没有多余的闲情逸致操心了。

因为大唐各地州府已经将此次科举考生名单逐一上交朝廷,传到了陈青兕这个主考官的手上。

科举大爆!

“陈先生!”

贾大隐一脸激动,大步走进陈青兕的办公署,眼中闪着灼热的光。

“已经统计出来了,此次科举参加人数高达一万九千六百人,远超以往。甚至超过了……”他顿了一顿,低声道:“当今圣上继位以来,科举人数的总和。”

陈青兕听到这个数字,心头也是微微一颤。

这个时代的科举处于摸索萌芽时期,既有朝廷不够重视的原因,也有太多内幕可以追逐。

表面上科举是为了天下士人有个公平公正的考试机会,实际上依旧是王公贵族,达官贵胄游戏的玩具。

每次科举,也就一千、两千人不等。还是这些年,李治重用进士造成的结果,之前人数更少。

此次一下子暴增十倍,完全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包括陈青兕本人。

依照他最初的预估,有个六七千就很不错了。

现在数量一下子比原先多了十倍……

贾大隐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

自从听得陈青兕的改革方略,贾大隐当即改旗易帜,认真写着感言,向陈青兕表达忠心。

陈青兕自然知道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的道理。

贾大隐的父亲太常博士贾公彦是他的同僚。

任人唯亲,这是一个贬义词。

但在关键时候,想要稳住局面,就得任人唯亲。只有选择亲近的人,才能最快的稳住局面。

当然有个前提,这个“亲”得有一定能力。

陈青兕选择在考功司干了十一年的贾大隐为副手,很快就稳住了考功司里的考功令史、书令史,远比他从考功令史、书令史中选择心腹更快捷。

贾大隐因为最初站位问题,对于陈青兕心怀愧疚,以态度作为弥补,能力态度皆有,得到了陈青兕的信任。

“不要激动,更别高兴,现在笑还太早!”

陈青兕见过大世面,很快就恢复了冷静,说道:“两万人,知道意味着什么吗?我们需要一个容纳两万人的考场,需要负责两万考生的治安问题,需要有足够的阅卷官,抄录官,大到制度,小到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我们解决。现在离开考还有两个月。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两个月时间解决这些问题。”

贾大隐只想着全新的制度大兴,还未往深处想,陈青兕这一盆冷水浇下,直接让他透心凉,问道:“属下一时得意忘形,陈先生恕罪。现在怎么办,属下听先生的。”

陈青兕起身道:“这已经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事情了,我立刻进宫,向陛下禀明此事。”

对于此次科举大兴,陈青兕并不意外。

尽管在京畿之地,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反对的声音源源不断。

他陈青兕原本的风评一落千丈,但他却知道放眼天下来看,褒奖者占据多数。

毕竟相比天下的庶族寒门,士族终究居于少数,且士族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旁支是享受不到家族福利的。

科举改制对于这类人而言,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只此一次,故而自荐参加者不计其数,应从者云集。

当然,科举不可能只此一次。

只是这种制改会伤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从陈青兕被抨击就可看出,已经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所以很多人并不确定今年的科举改制会不会延续下来,来年朝廷或者新任的主考官会不会如陈青兕这般,顶得住压力,延续这个制度。

庶族寒门就期盼着一个机会,现在出现了他们不敢赌也赌不起,所以他们根本不敢奢望来年还会有这样的制度,还会有陈青兕这样的主考官,哪怕是刀山火海也要聚在一处闯他一闯。

陈青兕也是庶族寒门出身,很能理解这种心情,提前预料到此次科举人数会远超过往。

可是如此人数,有些不寻常。

陈青兕嗅觉敏锐,李治的态度强硬,不管多大的官,哪怕是侍郎级别的,哪怕是他儿子的几句话,都给驱逐出朝廷。

自然没人敢触李治眉头,在李治这里,从来没有什么法不责众这个词。

大不了再扶持一个李义府。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从科举本身动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