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91章 风云际会在长安

初唐:砥砺前行 第191章 风云际会在长安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91章 风云际会在长安

第191章 风云际会在长安

李治对于科举的事情一直都有关注,他不了解详细情况,却也知天下各州的考生统计会在这几日出来。

看陈青兕这样子,连一份奏表都没有,想来也是刚刚收到消息,察觉到不对劲,便赶来汇报了,满打满算,也不过是半日功夫。

只是半日,已经想好了解决之法。

这份遇事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正是自己所需要的。

陈青兕将自己想到的可能发生的问题都一一说出来。

“最好再安排一些人手,臣尽量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应对各种情况。只是难免会有疏漏之处,需要一些帮手,作应急之用。”

李治认真听完,说道:“所有要求,朕都准了。还有什么需求,也可一一说明。你年纪资历尚浅,许多事情不好处理,可以进宫与朕说,朕为你撑腰。不管是谁,敢挡在爱卿面前,朕都帮你解决。总之这股势起了,那就抓住机会,随风而上。”

陈青兕看着面前的年轻皇帝,高声道:“臣遵旨。”

李治的手段有些过激,行事不讲规矩,不按常理出牌,显得有些不靠谱。但只要顺着他的心意,干着利于大唐的事情,他给的支持,不是随便说说的。

从许敬宗直接出手儿戏一般的干掉礼部侍郎就可以看出来。

就李治的性格,别说区区侍郎,便是尚书他都不眨一下眼睛。

陈青兕正想告退,脑中真想到一事,忙说:“陛下,此次应考士子近乎两万,是不是可以扩招一些名额。从两万人中,选十几二十人,未免太少。”

李治直起了身子,以往科举考生一两千不等,每次科举都入选在二十人上下。现在是两万人,还选十几二十人,确实有些过了。

“爱卿觉得应该控制多少人为好?”

李治饶有兴趣的看着陈青兕。

陈青兕想了想,说道:“百人上下为佳。”

李治皱眉道:“这是为何?”

他觉得人数有些少了,多入选一些人,就多备选官员,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压缩士绅胥吏相互举荐入仕的份额。

陈青兕道:“科举取士,非一朝一夕,是长久之事。倘若每次科举,入取名额过多,两三年或许看不出来,但时日一久,便会出现冗员冗官之危害,对朝廷反而不利。”

宋朝的教训,在史上那是血淋淋的。

为了养活其庞大的官僚士大夫集团,大宋的百姓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李治感慨道:“爱卿有马中书之风也!”

马中书说的是马周,是赞陈青兕刚正不阿是个直臣。

至于为什么不说魏征,因为在后世魏征确实是直臣的表率。然在李治乃至于李世民心中,魏征未必真当得上直臣二字。

魏征的能力才学当然毋庸置疑,只是他临终前将自己前后的谏辞,拿给褚遂良看,让对方记录在史书中去,又因他是太子太师辅助李承乾,又举荐了侯君集、杜正伦为相,结果两人一个参与谋反,另一个也涉案其中,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两件事情齐发,气得李世民推倒了魏征的墓碑,还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

尽管后来李世民扶起了魏征的墓碑,但在这对父子心中,魏征未必是直臣。

反倒是马周,其才其能并不亚于魏征,临去世前,特地要回了他的一大帙书函陈事表章,亲手烧掉,不求身后之名,不让后人谈论君上之失。在李治的眼中,这样的臣子才是真正的直臣。

科举入选的士人越多,对于主考官来说是有一定好处的。

但为了未来,陈青兕却拒绝了拿这个好处。

李治显然也听进去了,但是……

“那就一百五十人吧!”

就是不听。

李治心急,步步为营的方式,并不符合他的风格。

若不是有陈青兕一百人打底,说了理由,他都有心选三百人出来。

陈青兕自不会跟李治争这五十个名额,领命退去了。

有了李治的全力支持,陈青兕行事方便许多。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考场问题。

两万有脑子的读书人,这可不容易指挥。

陈青兕有自知之明,所以将各地考生打乱分开。

他在皇城四处选了吏部、礼部、工部、太常寺设置四个考场,务求做到考场相邻的考生非同州之人。

吏部本身就有考场,礼部、工部、太常寺的一把手尚书与寺卿面对陈青兕征用他们场地的要求,一路开绿灯通行,没有半点犹豫。

百官的配合,陈青兕应对近乎两万考生的各项举措得到了实施。

随着春闱越来越近,长安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读书人。

有的衣着艳丽,三五成群,做贵公子打扮,有的却风尘仆仆,身上的儒士长衫打着补丁甚至浆洗的掉色,眼神中的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长安东门灞桥。

自从陈青兕的一首《别刘大》,这灞桥就成了长安最负盛名的游玩之地。

迎客送别都在此处,是故人流涌动,拥堵异常。

一个二十七八的青年儒士牵着一匹瘦弱的马匹,顺着拥挤的人流,来到了灞桥中央,左顾右盼。

“怀英兄!”

青年听见有人叫唤自己,挥手示意。

对面也是一青年儒士,年纪更小一些,二十出头,穿着白衣儒士服,意气风发,他迎着人流,来到青年儒士面前,给了他一个拥抱:“怀英兄,可让我好等!早同伱说了,这里才是你我应该呆的地方。河阳何其之小,容不得你我二人。”

叫怀英的年轻儒士很是老成稳重,眺望远处的长安笑道:“就当来见见世面。”

白衣儒士道:“怀英兄,还是如此看轻自己……”

年轻儒士却道:“这是人贵自知。在下早年也曾刻苦攻读,专心致学。想着圣人贤良皆在书中,世间庸俗之事,不值一提。后来跟着父亲为官一方,走南闯北,方才圣人贤良便在庸俗之事中,反而轻了攻读,落了课业,比不上始凝兄,二十出头,便为状元,亦不敢与天下俊杰争辉。”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向着辉煌的长安城走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