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95章 阅卷 等待

初唐:砥砺前行 第195章 阅卷 等待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95章 阅卷 等待

第195章 阅卷 等待

经过此事,科举再无波折,于第二日,顺利结束。

对于考生来说,走出考场便是结束。

成绩如何,听天由命。

但对于陈青兕来说,考验才真正开始。

糊名、誉录,预防作弊的关键,不能有一丝差错。

负责糊名之人,在礼部将所有考生卷子名字遮掩盖印,然后如软禁一般,不得出院子,更不许见外人。

抄卷官在太常寺,将所有糊名的卷子都抄录下来。期间任何人不得破坏糊名,但有损毁,即刻问责。

阅卷官凭抄卷官所写的卷子定分,以此来杜绝考官通过字迹或者记号什么的来辨认考生身份,将可能的舞弊行为都扼杀在摇篮之中。

其实有张良计,便有过墙梯,科举之所以在后世如此复杂,就是因为有奇人一次次的破解制度,逼得朝廷不断的完善改革。

任何制度不管他多好,只要用久用多了,就会有漏洞出现,需要不断地修正改革,才能长时间的使用。

便如此次科举,在很多方面需要整理经验。

但别的不敢说,至少这一次考试,在公平上是有保证的。

就这糊名、誉录制度以及实行起来的弯弯绕绕,那都是几百年的经验心得。

或许在将来有高手寻得其中漏洞,但至少这一次没人有这本事。

别说他人,至少陈青兕这个主考官他都没办法作弊。

如果真能暗中搞鬼,李治亲自过问的殿试,他无法决定,可这省试的名单,非得内涵一下。

狄仁杰第一,张柬之第二。

就他俩的能力历史地位,百年后谁不说一句陈青兕慧眼识英杰?

可惜……

陈青兕自己也无法左右考生们最后的成绩,就算是主考官,在抄录的卷子没有全部评分完毕后,才能解触正卷,确认考生姓名,然后放出榜单。

对于阅卷官的评分机制,陈青兕并没有更改。

毕竟这是古代,关于数字上的统计越复杂越容易出错,化繁为简未必不是好事。

这个时期的阅卷官并不给卷子打详细的分数,而是凭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对应后世就是优、良、中、差。

每个阅卷官根据自己的标准,给考生的试卷评分,三张卷子,帖经、策问、杂文,谁得的甲多,谁就位列前茅,如同奖牌榜单一样,不计较整体成绩,得甲多之人为先,得甲数量一样,再来看后面的乙、丙的数量。

如果都一样,就由主考官来决定谁的排名靠前。

毕竟身为主考官,还是有一定特权的。

在糊名制出来以前,因为可以看着名字打分,所以会出现行卷巴结考官的习惯。

现在名字都给糊上了,连字迹都无法辨认。

阅卷官也只有公允的评分。

只是两万考生,六万份卷子,每一个阅卷官都要认真批阅,真是辛苦他们了。

没错!

陈青兕作为总揽全局的主考官,并不直接参与阅卷。

他的最后任务是从一群成绩相近的人卷子里,排出一个名次。

便在省试榜单放出来的前夕,狄仁杰三个字已然家喻户晓。

此次科举规模之盛大,远超以往,话题性十足。

兼之各种情况不断,有作弊有冒领,还有考试的时候受不住压力发疯,更有甚之在凌晨时分在贡院里放火。

这些事情一件件话题性十足,都是长安士绅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毫无疑问,贡院放火是最吸引人注意的。

而狄仁杰一个普通考生,居然在考场上协助主考官陈青兕破案,将此事之离奇,推向了巅峰。

尽管科举成绩没有出来,狄仁杰却先一步闯出了名声。

范履冰有些羡慕的看着面前的老大哥,自己西飘长安两年余,凭借状元的身份,也闯出一点名望,但跟进京不足一月的狄仁杰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

就狄仁杰情况,与去年陈青兕进京亦不遑多让了吧。

“兄长从哪里学来的破案断案的本事!”

名扬长安,狄仁杰并未多少兴奋,二十七八的他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说道:“家父四处为官,担任过越州剡县令、华州郑县令、孟州河阳县令,其中在越州剡县干的最长,有四年之久。剡县远离京师,地处偏远,令法不通。家父初来乍道,手上无人可用,为兄为父解忧,当任其佐史。剡县上任县令不作为,留下了很多积案。为了让父亲得到百姓信任,为兄从积案入手。最开始不得其法,随着调查深入,逐渐找到了些规律,对于断案颇有心得。贡院纵火案并不复杂,火不可能无故点燃。只要寻得关键引火之物,自然能破。”

狄仁杰在断案上天赋超群,却也不是天生就会,是经过时间磨砺的。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不明意味,道:“即便没有我在,昨夜那贼人也逃不掉。自官兵火速闯入,控制局面开始,对面已经输了。”

狄仁杰从阮卓的反应中已经看出,点火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后手没有施展出来。

只是因为不确定的入场制度,他们无法配合,而贡院反应速度就太快,导致了就他一人在唱主角。

范履冰抚掌称赞,道:“兄长就是过于自谦,换作是我,有今日之名,皆因陈先生虚心纳言,当准备厚礼登门拜谢。须知陛下当下最信任陈先生,兄长大才,只是未有他人赏识。若能得陈先生看中,即便落榜又如何?得他推荐,可比中状元更有效果。”

狄仁杰微微摇头道:“贤弟是不知未来进士的重要,经此方历练,若是不中,当回家苦读,再考进士科。”

自从李治废除秀才科,进士科本就一家独大,明经科略逊,却也没有过大的差距。

经此一事,狄仁杰的政治眼光已经看出了进士科的前景,不再考虑明经科。

不过狄仁杰嘴上如此说来,表情却有些智珠在握:此番大概率高中。

因为主考官是陈青兕。

李治定考题范围,陈青兕定考题。

狄仁杰帖经、杂文有些生手,但他明显感觉这两部分的考题有些简单,而策问很难……

狄仁杰是何等机敏,只看考题便分析出陈青兕重策问轻帖经、杂文,策问恰是他最有把握的部分。

时间一天天流逝,放榜之日,终于到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