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272章 改养马地为民田

初唐:砥砺前行 第272章 改养马地为民田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272章 改养马地为民田

第272章 改养马地为民田

“好了,今天的课业就到这里。”

郭瑜看了一眼下方崇贤馆的学生,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去了。

一众三品官级别的二代,看着郭瑜离开的背影,甚至有些傻眼。

胆子最大的李尚丘,推了贺兰敏之一把,说道:“常住,郭先生这是尿急了?”

郭瑜原本最喜欢拖堂,儒学深厚繁杂,短短千言就能有万千说法解释,随便一句话就能说上半天。

对此崇贤馆的学生是怨声载道,但郭瑜却我行我素,毫不在意。

他为人顽固,教学严厉,尤其是有了戒尺之后。不管是谁,戒尺之下,都不留情,让一众学生又敬又怕,奈何他不得,只能在背后抱怨。

今日却走的异常利索,让人意外。

贺兰敏之并没有接话,而是规规矩矩的整理着书本,一副乖宝宝的模样。

李尚丘惊愕的看着贺兰敏之,一瞬间忍不住跑到窗外,看看太阳现在位于东方还是西方。

郭瑜这个先生如此,贺兰敏之这个小霸王也这样?

陈青兕一直陪着李弘完成学业。

贺兰敏之告辞离去了。

李弘上来说道:“陈先生,孤要去詹事府听张詹事讲治国之道,先生也一起去吗?”

陈青兕今日在课堂上学了不少东西,反正左右无事,一起去听听张文瓘的治国思路也是一件美事。

张文瓘此人,陈青兕是对他有一定印象的。

李绩将他比喻为今之管萧,后来升为宰相,执掌政事堂,在政治场上多有建树,深受李治的器重。甚至于张文瓘卧病之时,朝廷每有大事,李治都会询问一句是否和张文瓘商议过。但凡商议过的事情,一概准奏。

李治南征北讨,花钱若流水,财政压力巨大,张文瓘为相的十年里,为朝廷减轻了极大的压力。

能够听得张文瓘治国政治,也是一件美事。

面对李弘的询问,陈青兕欣然同意。

两人一并走向詹事府。

“谢谢先生!”

走在路上,李弘突然道谢。

陈青兕问道:“太子殿下,何出此言?”

李弘道:“孤,其实不太喜欢这自称。敏之兄长是我唯一的伙伴,他若走了,那我真就是孤家寡人了。”

能够称孤道寡,或许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那是一种荣耀。

但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却是一件悲伤的事情。

陈青兕颔首道:“我明白了,只要他不乱来,一些小毛病,就当作看不见好了。”

李弘很是高兴,走起路来都有些一蹦一跳的,说道:“一定不会,先生或许不知,敏之兄长最敬重陈先生,最喜欢先生诗文中的那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为了能够成为先生的学生,兄长一定会豁出去的。”

陈青兕心里说了一句:“诗仙的豪情,谁能不喜欢?”

“回头太子殿下可以跟他说,不必为了成为我的学生而改变自己。贺兰敏之就是贺兰敏之,无必要成为别人。我想见的是贺兰敏之的进步与改变,而不是让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喜欢的人。”

李弘不住点头,说道:“先生说的太好了,能够得到先生的指点,也是孤的福气。孤有些羡慕敏之兄长带着些许张扬洒脱的性子,他真要变成了别人,孤也不知道该喜还是悲。”

陈青兕心中略微触动。

李弘这位大唐的皇太子实在是太乖巧太懂事了,懂事的让人心疼。

无怪如此招人喜欢,这样的孩子,谁能不喜欢……

只是……如此仁善的性格,适合当皇帝吗?

陈青兕不禁自问。

带着这个疑问,陈青兕陪同李弘来到了詹事府。

对于陈青兕的到来,张文瓘等人有些意外,却也没说什么。

与郭瑜一样,面对特别为陈青兕新创的官职太子谕德的职权界限在什么地方,他跟着李弘一起来,就以为他有这个权力。

陈青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权力,反正在清晰明了之前,擦点边就擦点边了。

詹事府作为太子府的核心机构,张文瓘虽未晋宰相,权势跟宰相没有什么区别的。

唐朝是宰相议事制度,大唐所有的时政事情先由宰相们商议,然后宰相们提出建议,解决方法,然后交给皇帝批准。

为了培养太子的政治能力,皇帝一般会将宰相们上缴的奏章中挑选一部分送来詹事府,由太子先行批阅,决策或者写下自己的意见看法,然后交给皇帝做最后的裁决。

皇帝就根据太子的决策以及意见看法来判断自己儿子的能力,予以教导指点。

李弘今年才七岁,他自然做不到这些。

故而张文瓘便如宰相一般,将地方奏疏过目一遍,然后给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交由李治做最后的裁决。但相比真宰相,他要多一个步骤,给李弘讲解自己的想法意思,将自己的为什么这样处理,将宰相们为什么会这么处理分析给李弘听。

七岁的李弘能够吸收多少,全凭自己的悟性。

张文瓘很耐心的跟李弘讲解着奏章里的内容,分析着地方情况局势。因为要照顾李弘的理解能力,张文瓘说的很直白,分析的很细致,有着自己强烈的政治见解。

陈青兕听得也是不住点头,这位今之管仲、萧何确有真才实学。

不过有些地方,陈青兕并不认同。

只听张文瓘说道:“此新设渭南马场之议,下官觉得实无必要。养一匹马,一年所需草料食物,得二十五亩土地供给,马匹不如牛驴,受得住重活,与民生无利。与其将之改为马场,不如改养马地为民田。关中缺粮,将漠南五万顷的养马地改为民田,照一家五口五十亩算,都够养十万户人。能够很坏的缓解关中的粮食危机。”

张文瓘口若悬河,将问题以数字化一点点的拨开来谈。

陈青兕不认同张文瓘的看法,却也承认他说的一切都是事实。

如果将渭南的那片养马地改为民田,真就如他所说的一样,能够多养活十万户人。

五六十万的人口免于饥饿,关中的用粮压力将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张文瓘提议对于关中百姓而言是大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