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10章 又当又立

初唐:砥砺前行 第310章 又当又立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10章 又当又立

第310章 又当又立

赤玛洛话说的非常漂亮,脸上带着梨涡浅笑,相比中原的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赤玛洛这高原女子别有风味,尤其是她带着几分崇拜的眼神,让陈青兕都不免多看几眼。

但陈青兕是知道前面这位女人的厉害,这是一个完全不会输武皇后的女子。

他才不信这样的女人会因为几句诗文,对一个男子露出如此神情。

对方越是这样,越意味着有所图谋,他可不想跟郭待封一样,成为达成自己目的的工具。

陈青兕很客气的说道:“在下诗文能受赤玛洛娘子这般褒奖,与有荣焉。余别无所长,唯独诗文尚可。赤玛洛娘子有不解之处,尽管说来。”

他真就当赤玛洛是自己的小迷妹,要跟他探讨诗文。

赤玛洛显然是有所准备,说道:“在下最爱先生所作之《黄鹤楼》,对于其中佳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有些不解。陈侍郎少年俊杰,当时陈侍郎率一县之众,面对风雪,救三县百姓于水火,得天子看中,召入京师,正是志得意满之时。理当若侍郎的那首《大鹏志》一般,意气风发,扶摇直上九万里。何故出现思愁之意?”

陈青兕嘀咕了一句,“正确答案得问人家崔颢……”

不过他自己也有答案,这个答案还不是他自己想的。

随着《黄鹤楼》大火,天下士人逐字逐句地推敲整首诗句的结构与含义,对于里面的“愁”字,也有千奇百怪的解释。

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离别之愁。

陈青兕在江南生活了二十余年,那里有太多值得思念之处:有启蒙的恩师,有知己亲朋,更是恩大于天的父母埋骨之所。

奉诏入京,背井离乡,固然有着大机缘,可身为至孝之人,别离故土,难免愁思。

这是陈先生,重情重义的体现。

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行为,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在特别人眼中就是饱含各种深意,他们会发挥自己的脑洞想象,作出各种自我的理解解释,还恰有其事。

陈青兕本有自己的一番说词,但发现自己的说词好像没有世人理解的那么好,果断采用了世人帮着找好的理由。

“江南乃我故土,山川秀丽苍茫,烟波浩渺婉转。自知事以后,一切点滴记忆都发生在那片土地上。尤以家乡义兴为最,家中祖宅随处有着母亲忙碌的记忆,田地里会出现父亲佝偻的身影。突获圣恩,固然是受宠若惊,却也满心不舍与彷徨。当时登临黄鹤楼,见周边景物,忽然心有感触。”

他说起瞎话来也是不打草稿,一套跟着一套。

赤玛洛听的也尤为认真,好像真是来请教解惑的一样。

这听极缘由,她赞美道:“唯有至情至性的陈侍郎,才能写出这般美妙的诗句。”

她顿了顿道:“其实在下的家乡也很美,可我们吐蕃上下却没有一人能够写出这样美的字句。”

陈青兕认同她的说法,华夏的大好山河,每一处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美,有的地方拥有历史的厚重,有的地方山清水秀拥有山水之美,有的是科技之城,时代的景象,各有千秋,就没有不美的。

青藏高原自是如此。

不过他说道:“只要你们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我儒家文化,从启蒙开始,培育人才,终究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才子。”

不管赤玛洛听不听得进去,陈青兕极力推行他们汉人的文化。

只有真正做到文化的统一,才能便于未来的融合。

如果最基本的文化都做不到统一,即便武力征服,也无济于事。

赤玛洛长叹一声:“赞普又何尝没有此心?”

陈青兕心中一动,问道:“你们赞普已经到了亲政的年纪了吧。”

吐蕃若从松赞干布开始计算,现在的芒松芒赞赞普就是吐蕃的第二任君主。他是松赞干布的孙子,他的父亲共日共赞是松赞干布的唯一儿子,但十八岁就死了,松赞干布也在同年去死。芒松芒赞也是共日共赞唯一的儿子,那时候他才三四岁。

吐蕃所有的大权自然就落入了噶尔东赞的手上……

噶尔东赞也开始了霸府生涯,成为了吐蕃的无冕之王。

无可否认,噶尔东赞干得很出色,在人望上或许还比不过松赞干布,但是能力却在松赞干布之上。

吐蕃有现在,噶尔东赞毫无疑问是第一功臣。

但是芒松芒赞会长大的,他不可能一直是三四岁,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陈青兕有些猜到赤玛洛的来意了,她这是来求援的?

想要借助大唐的力量,帮助年轻的赞普,从噶尔家族手上夺权?

赤玛洛作为吐蕃的未来王后,是吐蕃赞普一派的不假,可噶尔东赞是吐蕃的大树,地位等同于蜀汉的诸葛亮。

刘备死后,叛贼都打到了成都,就蜀汉那内忧外患的烂摊子,没有诸葛亮,就刘禅撑的起来?

没有噶尔东赞,就一个三四岁的赞普,坐得稳赞普的位置?

哪有大事未成,就杀忠心耿耿的丞相的?

赤玛洛道:“算了,不说了,都离题了。除了《黄鹤楼》,在下也喜欢陈侍郎的《悯农》,太贴切了,在下仿佛拜读,甚至感同身受,红了眼眶。在我们吐蕃也种着粮食,只是我们种的不是稻米是青稞……高原受雪水滋润,有不少可以耕种的土地。大相划定田界,将所有适合耕种的土地都规划出来,不允许畜牧,只能耕种,还将人划分为农民和牧民,让他们耕种田地,放牛放羊。”

“得上天庇佑,高原的气候比原来暖和多了,年年都是丰收。可农民和牧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很是拮据……”

她这说的可不是假话。

在中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真要将百姓逼到极处,那是能够掀翻棋盘的。

所以真正有点脑子的上位者都不会对百姓压榨的太狠,只有太平,他们才能享福。

而吐蕃刚刚从奴隶制转型,并没有彻底封建化,所谓的农民、牧民更多的是农奴、牧奴,地位跟牲口差不了多少,能活的好都奇怪了。

陈青兕宽慰了几句,“惭愧,想不到一时感慨,竟与娘子共鸣。想来娘子也是心善之人。其实改变这般情况并不难,只要给农民、牧民一个身份,让他们拥有自由。所劳所得,都为己有,多劳多得,自会改善生活。”

他这话说的漂亮,但他自己都不信。

赤玛洛也不信,脸色僵了僵,觉得面前这位深不可测的陈侍郎好似将自己当作傻子一样打发,也不知自己透露的消息,他听明白没有。

赤玛洛道:“我吐蕃的情况与中原不一样,他们吐蕃分为六如,以奎本为首,负责六处经济民生。每年年初,六如奎本都会来逻些,在大论的主持下会盟,总结各如事务。”

赤玛洛很天真的说着一些众所周知的吐蕃情况。

陈青兕不动声色的听着,并没有任何的不耐烦。

两人话题虽围绕诗文,但总能在不知不觉中牵扯到彼此国内的一些常见情况,不是机密,却别有深意。

两人足足谈了一个多时辰,这才分别。

陈青兕并没有亲自相送,只是让姜辰代为送客。

陈青兕独自品着茶水,脑子里反复回想与赤玛洛交谈的每一句话。

思绪渐渐清明,他一开始以为赤玛洛是来求援的。

虽然愚蠢,但说得过去。

毕竟少年君王,意气风发,想要亲政,理所当然。

可到了最后,赤玛洛也没有吐露半点求助的意思,陈青兕知道自己想差了。

芒松芒赞虽说一直是傀儡赞普,一辈子都让噶尔东赞、噶尔赞悉若多布、论钦陵父兄弟三人架住,却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虚与委蛇之余,凝聚反抗的力量,最终在他儿子赤都松赞手中,彻底铲除了噶尔氏。

芒松芒赞或许不是力挽狂澜的贤主,却也不至于在这个时候对付噶尔东赞。

他这是在给自己留后路:噶尔东赞失败的后路。

想必因为青海湖的一战,噶尔东赞失去了自己无敌的金身,让芒松芒赞对于噶尔东赞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他怕噶尔东赞最终失败,吐蕃承受不起中原朝廷的怒火。

所以让赤玛洛提前布局,让自己这边知道,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噶尔东赞,并非他这个傀儡赞普。

陈青兕最终发表了一句感慨:“真是又当又立。”

赤玛洛这种态度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野心。

芒松芒赞、赤玛洛并不甘心在高原上当任小小的赞普与王后,她们知道噶尔东赞、论钦陵是他们唯一的倚仗,只有他们才有可能战胜强大的唐廷,为吐蕃夺取青海湖,乃至于西域,凉州、陇右。

他们这是一边放纵噶尔家的能人为他们打天下,一边又为他们的失败做预防。

胜利了,吐蕃就能成为与唐廷抗衡的存在,她们得利……

失败了,那就铲除权臣,也是她们得利。

左右都是不亏的……

噶尔东赞让这了不得的姑娘来长安,真是走了步臭棋。

也是,除了自己,谁能知道一个如此漂亮的女人,竟有超越大多数男子的胆气与智谋。

赤玛洛走出了陈家宅邸,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从屋外等候的侍从手上接过了缰绳,利落的翻身上马,向四夷馆的方向行去。

来到了四夷馆,直接找到了吐蕃副相达延莽布支。

这位由噶尔东赞一手提拔起来的吐蕃三号人物正在悠闲的喝着茶。

他们吐蕃农牧混杂,但主要还是以畜牧业为主,平时以肉类为主食,粮食主要充当辅食,真正的用处是存储起来,以增强自己行军作战的续航力。

因以肉食为主,吐蕃人与大多游牧民族一样有肠胃病,排便不通畅。

茶叶是最好解决此病症的良方。

唐蕃商道已经断绝,茶叶的输入只能靠走私,困难重重,价格昂贵。

这来到长安,达延莽布支很不争气的喝茶喝个水饱。

达延莽布支给赤玛洛递上了一碗,问道:“如何?”

赤玛洛接过茶碗一饮而尽,说道:“深不可测!”

她其实并没有这么试探,但并不妨碍她给出这个评价。

她总觉得陈青兕知道的比她更多,自己说的一切,对方应是如数家珍。

不过有些话,大家都知道跟从特殊的人嘴里说出来是不一样的。

哪怕是都知道的事情,赤玛洛说出来就会赋予不同的意义。

她是吐蕃赞普一派的人,说这噶尔东赞专权一事,就代表了赞普的意思。

达延莽布支半点都不意外,只是道:“当真是英雄出少年,此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现在又在兵部任职,吸取经验。假以时日,必是我吐蕃大敌。”

赤玛洛却道:“大相这是被有心算无心了,我才不信,他陈青兕比得上大相。再说了,还有论钦陵二兄呢,我可听说了,二兄经过了大非川的那一仗后,颓废了一阵,后来大彻大悟,更加厉害了。就算有他日,二兄也能让他知道,我吐蕃的英雄是何等了得。”

她言语充满了对噶尔东赞、论钦陵这对父子的敬重信任。

达延莽布支重重的点头,道:“是啊!大相、钦陵这对父子才是吐蕃的未来……可惜了,赞悉若多布,他本也是吐蕃的未来。”

赤玛洛略微失神,道:“是啊!”

相比噶尔东赞、论钦陵,赤玛洛与赞悉若多布的关系最好。

与一行痴迷军事,不善人际往来的论钦陵不同,赞悉若多布在年轻一辈中很有人望,在逻些的各如少主都以他马首是瞻。

他死了,受刺激最大的正是噶尔东赞。

噶尔东赞本是权臣,但他很少刺激赞普,对于芒松芒赞表露出足够的尊重。

尽管芒松芒赞有亲政之心,却也不急于一时,想着噶尔东赞已经一大把年纪了,终有老去的一天,只要等到他去世,便好。

但就在赞悉若多布阵亡之后,噶尔东赞行事作风有了明显的变化,他将自己余下的几个儿子都给安插进了吐蕃的要职……

若不是噶尔东赞变了,赤玛洛也不会来这长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