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29章 少年意气

初唐:砥砺前行 第329章 少年意气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29章 少年意气

第329章 少年意气

陈青兕有些错愕,他从诸多人口中听到对赵持满的赞誉,也知对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却没想到对方影响力如此之大。

在长安这一亩三分地,有这等手段。

现在他只是白身,竟能凭借一己之力,压下四方流言?

“长安,竟有如此人物!”

他这话是对张大安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在他的记忆中,真没有赵持满的名字和事迹。

但其实史书上是有对赵持满的记载的:工书,善骑射,力搏虎,走逐马,而仁厚下士。京师无贵贱爱慕之。

只是就短短的几句话,陈青兕自然不记得。

张大安亦道:“某也是在任职以后,接触事务以后,方才知道赵持满竟有如此威望。”

他顿了顿,说道:“他们这种人生活的方式与我们不同,以信义为上。故而尽管赵持满现在是白身,但县内的武候、不良人大多都受过他恩惠,都愿意卖他人情,依旧有着调动武候、不良人的力量。”

张大安以为陈青兕并不了解市井江湖人的生存法则,说得特别详细。

陈青兕自然知道这些,而且他更清楚,并不是市井中人不重名利,而是彼此的生活方式不同,一旦他们失去信义,将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根本。

当然陈青兕并不否认,世上真有重情重义的豪侠存在。但这类人,少之又少。

现在看来,这位赵持满许是其中之一。

有人恶意释放对他不利的流言,陈青兕这边并未发声,赵持满却主动出手,足见对方想要还恩的心思是真心实意的。

毕竟如果不是张大安,陈青兕甚至都不知赵持满有这手段与能力。

了解了情况,陈青兕将张大安送出宅邸,然后将自己整个人都泡在了浴桶里。

自从有了镜镜,饮酒过后,他都要将自己身上的酒味完全洗干净。

狭小的澡盆里最适合思考事情……

陈青兕不自觉的想起现在的局势,仅以自己能够听到的声音自语:“如此一来,得改变方法了。”

陈青兕自是做足了反击的准备,他原本是等着风浪大起来,然后进行反击。

毕竟后世有一位大佬说过,风浪越大鱼越贵。

推动盛唐体,这是在改变整个文坛风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绝不是他一人的事情。

但身为发起者,首战赢得越漂亮,路也就越好走。

陈青兕一直都在等风浪起来,他好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反击。结果……这风浪就想已入暮年的老头解手,就算胸中雄心万丈,想要一泻千里,结果鞋子湿漉漉的。

风浪就是起不来,还有给压下去的迹象。

这才特地寻张大安问一问,了解一下情况。

“赵持满!”

念了对方的名字,认真思量了片刻,陈青兕心中有了定计。本不欲将他人牵扯进来,现在赵持满主动入局,就没有不利用的道理。

第二日,陈青兕这边计划还未实施,张柬之、卢照邻、富嘉谟、杜审言四人一并登门求见。

“见过陈先生(青溪先生)!”

四人并没有称呼陈青兕为陈侍郎,而是以先生相称。

张柬之、卢照邻、杜审言三人称呼“陈先生”,而富嘉谟则叫青溪先生。

富嘉谟曾陪同骆宾王南下,在青溪县与陈青兕有过接触往来,故叫法略有不同。

张柬之、富嘉谟,陈青兕是很熟悉的,前者算得上是半个学生,后者旧识。

卢照邻、杜审言这两人陈青兕接触的很少,可对于他们的大名却也是如雷贯耳。

卢照邻自不用说,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之一,大唐诗文变革的领军人物。

而杜审言,他是清流派杜依艺的儿子,也是当世少有的才子,诗文皆是一绝,历史上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他的孙子,正是杜甫,在中国应该没有多少人不认识。

陈青兕的目光在四人身上一一掠过,颇为高兴的说道:“难得你们聚在一起。”

四人中除了张柬之,其余三人都是文坛的顶尖人物,也是改革唐初文风的奠基人物。

张柬之其实也擅长作诗,他的《出塞》也是一绝,只不过政治成就远胜文学成就,后期又受到李显、韦皇后、武三思的忌惮排挤,诗文大多失传,这才不显诗名。

陈青兕有自知之明,这种针对传承了数百年的六朝余风,仅靠他一人招旗呐喊是不够的。

必须要有人响应,而且得有志之士响应。

张柬之、卢照邻、富嘉谟、杜审言还有远在凉州的骆宾王都是他的倚仗。

张柬之老成稳重,学问在四人中最弱,但最有见识主意,隐隐是几人之首,最先说话:“当今诗文犹承六朝余风,轻艳绮靡。我等苦之久矣,先生高举大旗驳斥,我等自当聚于先生麾下,为先生披荆斩棘。”

卢照邻目光炙热,说道:“学生仰慕先生已久,只恨受出身所限,愧于求见。今日先生能够站出来为我辈士人开山,学生不才愿作先生手中利刃,一扫腐朽之气。”

卢照邻的情况与骆宾王是一样的,因为过于聪慧,所以最先受到宫体诗的制约,想要挣脱,却又不知从何而起。历史上的他好过骆宾王,因为得到了来济的器重,成为了邓王李元裕府中典签,李元裕很爱重他,多次对属下众官员说:“他就是我的司马相如”走到哪,带到哪。

李元裕曾出使西北,卢照邻也跟着同行,亲临塞外,耳目所及、心有所感,从而打破了宫体诗的束缚,写下一些颇具刚健之气的边塞之作,开辟了一条道路。

但现在有了陈青兕这个样例,卢照邻也提前有了感悟。

原本这个时候,他还在邓王府当典签,就是因为从陈青兕的诗文中得到了启发,从而辞别典签之位,选择入京。只是不想因此成为了家族的棋子,一直心怀愧疚,不敢与之接触,担心再度成为家族的棋子。直到陈青兕公开抵制宫体,批评六朝风气,这才下定决心。

富嘉谟、杜审言也跟着附和,两人同样厌恶宫体的低沉消极,感情空洞、用典繁缛,喜欢盛唐体的朝气。

听着四人的表态,陈青兕也涌现出一股吾道不孤的感觉。

历史上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出现,唐诗才会成为华夏文化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让这种盛况,提前到来。

“你们有什么想法?”

陈青兕好整以暇的问了一句。

张柬之说道:“予以反击,学生一直在留心周边情况,发现自从先生推行盛唐体之后,市面上突然出现大量的糟粕诗文。这些根本算不上诗文,就是打着盛唐体的名号,胡编乱写的污秽诗文,简直不堪入耳。”

卢照邻忿忿不平的骂道:“贼人其心可诛。”

陈青兕看着义愤填膺的四人,问道:“你们可有好办法?”

张柬之道:“学生却有一计,只是有些耗费钱财。”

陈青兕来了兴趣,道:“快快说来。”

张柬之道:“其实,这随口随心乱编几句诗文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不怕先生笑话,学生私底下不忿之时,也曾编排过不堪入耳的骂人诗作,逗自己一笑,自娱自乐,无伤大雅。可现在偏偏有人胡乱宣传,可见用心之歹毒?学生觉得,对付这些人,无须客气。不必寻究污秽诗文源头,谁宣扬诗文,便将污秽诗文视为他作,寻私人印刷作坊,将诗文印刷成册,落下署名,帮着宣扬。看谁敢在人前人后嚼舌……”

陈青兕忍不住想对张柬之竖一个大拇指,这损招确实可行。

寻常百姓哪里会散布这些污秽诗文?就算收了钱,谁会听他们的。

污秽诗文流传的源头只能是士人。

便如江湖市井人以信义为先,士人则以名望为上。

哪个士人不重名,一旦发现宣传污秽诗文等于自污,谁又敢胡言?

这一招,打蛇直打七寸。

卢照邻道:“张兄此法是奇计破敌策,除此之外,也得有正兵进攻。陈先生,卢某不才,却也敢效仿骆兄,作先锋之将。”

杜审言道:“算某一个。”

富嘉谟道:“作诗学生不在行,可写文骂人,却是学生长处,可以从旁辅之。”

陈青兕瞧着意气风发的几人,突然有了一种年轻真好的感觉,笑道:“好,就由伱们打先锋,先生我,当你们后盾。”

陈青兕自然是有办法破局的,而且他的破局办法很是粗暴。

身为后世人谁不会背唐诗三百首?

这时代李白、杜甫、王维还没有出生,但有他陈青兕在,一样能够出现李太白的《将进酒》,少陵野老的《登高》,摩诘居士的《使至塞上》……

陈青兕不信,长安流传的那些污秽诗文能够比得过厚厚的一本《唐诗三百首》?

那些屎尿之诗文,对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对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可有半点对比性?

他这一套王炸丢下去,谁不迷糊?

到时候只怕会出现关中、商洛,乃至于天下纸贵的现象。

但现在他改主意了,王炸留着吧,捏在手中……

这群少年有信念有理想,正为自己的理念对着糟粕大声的说“不”,豁出自己的一切,无所畏惧对着死守庙堂的那些腐朽者发动冲锋。

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批人,历史才显得厚重,才有意义。

自己开着金手指,直接结束战斗,固然简单,可对于这些满怀信仰的青年,却未必是件好事。

为何不选择相信他们?

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冲在胜利的路上,摘取胜利的果实?

等着吧!

等到他们撑不住的时候,再将李太白、少陵野老、摩诘居士、王龙标、香山居士这些人物请出来。

张柬之、卢照邻、富嘉谟、杜审言四人,便在陈青兕这位盛唐体的开山祖师面前,述说着各自的想法。

四人情绪都很激昂,意气风发,但又带着一点点的担忧。

他们不怕“死”,敢于亮剑,可他们担心陈青兕这位中军主帅撑不住……

尤其是张柬之,作为陈青兕的半个学生,张柬之对于自己这位老师是最了解的。

从开始接触的时候,张柬之就发现陈青兕真正的文学功底并不深,甚至不如自己。但陈青兕在实务方面的能力,让张柬之叹为观止。他本就是将诗文当作消遣的乐趣,真正感兴趣的是政治实务,所以压根就不在乎陈青兕的文学功底如何。

但张柬之也在不断的接触中,察觉陈青兕谈吐里表现出来的文学水平越来越好,尤其是当任一段时间的太子谕德之后,文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张柬之知道自己这位先生已经在不断的进步,可是与许敬宗、上官仪、薛元超这些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自己的先生固然进步神速,堪称天才骄子,但许敬宗、上官仪、薛元超又有哪个不是天骄?

他们侵淫数十年的东西,哪里可能轻易让人超越?

正如传言的一般,宫体确实是自己先生最大的不足。

陈青兕看破不说破,有些事情说出来,那还有什么意思?

就让他们担心一阵子好了。

陈青兕在四人走后,重新整理了反击计划,亲笔修书一份,让人叫来了周奎。

“你跑一趟兴化坊,将这封信亲手交到赵持满手上,注意一些,莫要让人跟上。”

周奎带着几分开心的满口应下。

周奎对陈青兕忠心耿耿,想给他更多的助力。他本就跟着陈硕真、紫虚道长学了一身江湖本领,在长安也结交了一些奇人异士,以便关键时候能够派上用场。对于赵持满早有结识相交之意,只是苦无机会。正好能趁机结识。

周奎懂得反跟踪伪装术,确定安全之后,方才抵达兴化坊,将陈青兕亲笔书信交给了赵持满。

赵持满见陈青兕已经发现自己的动作,也不觉得意外,王方翼是他挚友亲朋,早就从对方口中得知陈青兕的厉害。

见信中托付,赵持满道:“承蒙陈侍郎信任,赵某一定不负所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