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31章 风云际会

初唐:砥砺前行 第331章 风云际会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31章 风云际会

第331章 风云际会

贺兰敏之抚掌笑道:“在下愿称阴姑娘一声知己。想我煌煌大唐,满街具是胡曲胡舞,在下委实看不过眼。先生所创所推之律诗、绝句,文字简洁,声律优美,最适吟唱。在下欲于新年,在国公府举办一场宴会,特邀阴姑娘一展歌喉,不知阴姑娘意下如何?”

诗歌诗歌,诗与歌是相辅相成的。

隋朝与初唐处于诗文荒漠,充满了齐梁的靡靡之乐。

故而在这段时间乐舞也处于荒漠阶段,都是一些陈词滥调。

除了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大正雅乐之外,唯一值得拿出手的唯有《秦王破阵乐》,这还是唐军一直沿用的军歌改良而来的。而教坊司与坊间最为盛行的音乐,大多来自西域龟兹。

龟兹歌舞在这个时代堪称第一,深受唐朝上下公侯贵族喜爱。

贺兰敏之口中的胡曲胡舞,指的便是龟兹歌舞。

阴萱大感心动,只是皱眉道:“陈侍郎的诗,那是绝顶的。可好诗却无好曲,前朝留下来的曲调,并不适合盛唐体。妾才疏学浅,实不敢玷污陈侍郎诗作。”

古代的音乐不比后世,百花齐放。

他们的曲大多都是固定的,比拼的是诗词。

故而诗词要讲究音律对仗,对的就是固定的曲调。

绝句、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是最适合旧曲填唱新词作品。

只是陈青兕这位开创者新定,并没有适配的曲调。套用宫体的靡靡乐曲,那是对盛唐体的玷污。

贺兰敏之展颜笑道:“无妨,有绝顶好诗,又有阴姑娘这样的歌喉,岂能没有好曲?”

阴萱看着带着几分张扬洒脱的少年郎,盈盈作揖道:“愿为郎君,尽效绵薄之力。”

贺兰敏之起身回礼,“在下静候姑娘!”

他说着压根不看柳辉、宇文解,自顾自的离去了。

贺兰敏之回到周国公府,小妹贺兰敏月立刻迎了上来。

“兄长,情况如何?”

贺兰敏月语带担忧,那武家人特有的一对诱人媚眼,透着几分焦急。

贺兰敏之大手一挥,道:“为兄出马,还能有错?必然是马到功成……”

贺兰敏月略微大安,可担忧又起,说道:“兄长这法子,可是管用?”

贺兰敏之对于自己的主意很有信心,说道:“必然管用,为兄跟先生请教过。他说盛唐体中的律诗是最适合吟唱的,只是他本人不精通音律,无法做出合适的曲调。不然绝不至于,京畿上下去听胡曲,唱胡词为时尚。”

陈青兕的性格,多多少少有点愤青。

他的思想开明,是能够接受外来文化的。

就如龟兹的音乐,确实天下一绝。但陈青兕却接受不了,学习不借鉴创新。

包罗万象的关键是学习人家的好的东西,将人家的变成自己的,然后超越,而不是让外来文化影响自己身,反过来被人家统治。

现在大唐的音乐就是处在被龟兹乐舞统治阶段。

这种情况直至那个本可以跟李二凤叫板,却因多活了二十几年的男人出现得以改变……

贺兰敏月这才展露笑脸,艳若桃花。

贺兰敏之疑乎的看着自己的妹妹,问道:“你怎对此事如此上心?”

贺兰敏月先是一僵,随即推了自己兄长一把道:“还不是兄长,成天念叨,我贺兰敏之的先生,焉能让人欺负,还一天到晚说先生的好,小妹自是感同身受。再说,他还救了小妹哩……”

贺兰敏之一想也对,重重颔首,骂道:“一群腐朽的匹夫,他们意图抹黑先生,小爷我偏要让世人知道,先生的知识,才是最好的。”

贺兰敏月也跟着重重的点头。

兄妹之间,目标一致。

“姥姥、娘亲呢!”

贺兰敏之问了一句,

此事他得以周国公府的名义发帖子邀约,唯有如此,才能请得动大人物。

他贺兰敏之的面子,现在还不足以撑场面。

贺兰敏月说道:“进宫去了!”她本也要进宫的,但迫切的想听得结果,就装着身体不舒服拒绝了。

贺兰敏之并没有等多久,很快杨姥、武顺便一并回来了,两人脸上都有些怒意。

“敏之,来书房一下!”

两人态度不善的一头扎进书房。

贺兰敏之看出了自己母亲、姥姥心情不佳,却也不在意。

他父亲过世的早,自小备受宠爱,性子骄纵,压根就不怕杨姥、武顺,大大方方的走进书房,因有事相求,讨好的行了大礼。

杨姥说道:“顺儿你说吧。”

武顺点了点头道:“刚刚你姑让伱站出来力挺陈侍郎。”

杨姥、武顺都不喜陈青兕,见陈青兕陷入麻烦,一直在幸灾乐祸,现在被武皇后要求力挺陈青兕,两人都很不高兴,却也不得不办。

贺兰敏之一听巧了,立刻道:“二老放心,先生的事情就是敏之的事情,必然力挺到底。”

**********

长安,曹氏医馆。

一位少年拿着舂桶一下一下的碾槽捣药,他神情专注,手上的动作却是一下轻一下重,时不时的还停顿一会儿,显然心神并未在捣药之上。

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看着少年这般模样,微笑摇头,“咳咳”轻咳两声。

少年惊醒过来,回头一看却是自己的恩师曹元,也是这家医馆的东家。

曹元乃国之圣手,与孙思邈的徒弟刘神威齐名,是长安城内最好的大夫之一。

少年忙放下手中事务,起身作揖道:“见过恩师。”

曹元笑道:“回家去吧,待你心头事了,再来学医。”

少年被说中了心事,有些手足无措。

曹元道:“为医者,治病救人。人命之重,贵若千金。学医者,当全心全意,你这般三心二意,如何学医?”

少年带着些许迷茫的眼睛,立时清明,深深作揖道:“学生此去,只为跟随陈先生弘扬盛唐体,待事成之后,再回来跟恩师学习。”

曹元颔首道:“去吧。”

少年今年不过十岁出头,但他神态举止却无半点稚嫩,反而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

无他,少年姓王,单名一个勃字。

王勃拜别自己的恩师曹元,快步回到了自己的宅邸求见父亲王福畤。

王福畤现在官居太常博士,此刻正在与自己的好友杜易简在品茶聊天,得知自己儿子归来,不免惊愕。

杜易简道:“好久未见贤侄了,王兄也真是,令郎,天纵奇才,何必让他去学医?”

王福畤抿着唇,片刻方才道:“将三郎叫来此处吧。”

王勃年纪小小,走路却是刚劲有力:“孩儿见过父亲大人,见过杜叔父!”

王福畤点了点头,脸色并不好看。

杜易简却是连连赞叹欣羡,说道:“来,子安,走近来些,让叔父好好看看。一年未见,长高了不少。”

王勃听了上前走了两步。

王福畤沉声道:“你不在医馆跟先生学医,回来作甚?”

杜易简是喜欢煞了王勃,立刻道:“孩子想家了,就不能回来看看父母?王兄何必动怒,我若有子安这样的孩子,只恨不得将他捧着含着,哪舍得给半点脸色。”

王福畤并不理会自己的至交,而是怔怔的看着王勃,说道:“若无事,便回医馆去罢。”

王勃却跪伏在地,叩首道:“父亲大人,孩儿想跟随陈先生,请父亲大人恩准!”

杜易简错愕的看着下面俯首的少年。

王福畤一听果然如此,大怒道:“大人之事,你一个孩子掺合什么。是非对错,轮得到你来定论?”

王福畤太了解自己这个宝贝儿子了。在他人孩子六岁还未正式接受启蒙的时候,王勃已经能够作诗了,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将杜易简震的说不出话来。

杜易简也是一个神童,九岁能文,博学有高名,因姨兄岑文本是当朝中书令,杜易简年纪轻轻得以入仕,担任殿中侍御史。他侍御史没有干出什么名堂,却因文采过人,名声鹊起,成为一代文豪。

杜易简看着王勃,发现自己这个神童,跟人家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王勃的才能并非昙花一现,他九岁不但能读《汉书》,还能鉴别错误,挑的还是颜师古的错。

颜师古出身儒学世家,名儒颜之推之孙,仪同三司颜思鲁之子以文学入选崇贤、弘文两馆学士,他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为《汉书》作注。

九岁的王勃,在读《汉书注》的时候,不但发现了错误,还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

这天赋只能用恐怖如斯来形容。

看着这样的儿子,王福畤非但不喜,反而深感恐惧。

慧极必伤!

王勃自从拜读陈青兕的诗作之后,感慨于盛唐体的豪情万丈,波澜壮阔,与之相比,宫体却若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陈青兕入京之后,王勃动了拜师之念。

他太聪慧了,在接触更加先进的文学理念之后,完全不愿再学腐朽的东西。

王福畤看着缠着自己送束脩,登门拜访的儿子,却果断拒绝了。

王福畤决定让自己的儿子沉淀一下,儒医一体,特地安排他拜曹元为师,先学医道,再学儒术。

原本要等孩子冠礼之后,才有长辈赐字。

王福畤却早早的给王勃取了字……子安。

“父亲大人……”

王勃泣声再拜道:“孩儿理解陈先生,懂得他的学问,我煌煌大唐不应该如齐梁那般,矫揉造作,盛世当有盛世之音,陈先生此番敲响的正是盛世之音。孩儿确实力薄,人微言轻,但也想为先生助力,让这盛世之音更响亮一些。”

王福畤语重心长的道:“可你想过没有,你视为鸡肋之学,已有两百年历史,早已成为不少人心中不可更改分割之物,而你所说的盛世之音,却不过短短几年光景,能否成功都是未知之数。你一小儿,何必掺和。待五年,十年之后,胜负分晓,以你之天赋才情,有万千选择,何必趟着浑水?”

王勃三拜道:“父亲大人,正是因为前途浑浊,孩儿才更要有所决断,为心中真理与先生共同进退,若胜,孩儿自当继续学医,若败,至少无愧于心。可此番一旦退缩,先生胜便罢了,可一旦推行不成,孩儿心中真理破灭,将抱憾终身。”

王勃一字一句,全无半点孩童之样。

杜易简看着王勃瘦小的身子,好似蕴含着千钧之力,叫了一声:“王兄!”

王福畤看着爱子如此,摇头叹息:“也罢也罢!”

王勃天才中的天才!

但在大唐,在人才辈出的华夏。

王勃这样的人不止一个。

至少在这长安,还有一人,与他同样年纪,与他同样是少年天才。

一辆马车缓缓的停靠在陈家宅邸前。

一个身形消瘦,脸颊奇长的少年走下了马车,抬头看着面前的“陈邸”二字,眼中闪着一丝喜悦兴奋。

少年先如小大人一样,整理了自己的衣冠,然后方才对陪同自己来的管事说道:“去叫门吧!”

管事敲开了陈邸的小门,递上了拜帖。

少年看着已经闭上的小门绷紧着脸,有些忐忑。

随即陈邸的大门“知啦”一声打开。

少年看着陈邸大门大开,有些受宠若惊。

“杨小郎君,请!”

姜辰热情的将少年引入陈邸。

走进前院,陈青兕带着几分幸喜的从前厅踏出。

少年见到陈青兕,肃然而拜:“晚辈杨炯,拜见陈先生。”

少年正是杨炯,相较于王勃,杨炯的情况正好相反。

同样的天才神童,王勃在王福畤的约束下是藏拙,而杨炯却是将自己的才华完全展露在世人面前。

显庆四年,也是去年,李治特地开一童子科,选天才儿童入弘文馆就读。

出身寒门的杨炯一举夺魁,弟子举及第待制弘文馆,成为全长安公认的神童。

陈青兕看着面前小小的一个,想着他现在的成就,不免有些汗颜。

这人比人,有些时候,真的可以气死人的。

“小郎君随我入内一叙!”

陈青兕不知杨炯来意,但给了这位少年神童极大的重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