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94章 制裁

初唐:砥砺前行 第394章 制裁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94章 制裁

第394章 制裁

武皇后并未多想,而是与自己的母亲交代着细节方面的事情。

接下来的时间对于她来说太重要了。

她相信没有人能够比她更了解自己那位丈夫,知道他对封禅的重视,此次封禅一定会前无古人,盛大非常。

只要自己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以皇后的身份参与其中,成就一对帝后佳话,也就不会有人质疑她的身份背景。

能够在文武百官、四方属国国王、使者面前参与封禅的皇后,谁敢再说她不够格?

真有人敢开口,那羞辱的可不只是一人了,而是李治这个皇帝,乃至于大唐这个国家。

此番谋算,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武皇后对自己的能力城府是有信心的,她不放心的是自己的母亲跟姐姐。

便在这时,外边传来韩国夫人求见的消息。

武皇后正想让人宣她入内,却见韩国夫人已经轻摇莲步入内。

在对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女婢。

新罗乙氏在新罗也是历史悠久的旺族,祖上为新罗立下汗马功劳。但因反对善德女王、阏川、金庾信的改革给边缘化了。

他们高句丽自隋朝起就受到东方大国的巨大威胁,凭借着民族韧性都顽强撑过来了,至今依旧是东北一霸。

东北苦寒,少了帛絮、榻布御寒,将会冻死一大批人。

武皇后不动声色的看了自己的姐姐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疑乎,自己这个姐姐面色似乎比以往红润了一些,与之有几分相像的狐媚儿眼水汪汪的,一股不好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陈青兕这一招太狠了。

尤其是食盐、帛絮、榻布,这三样物资的短缺,让整个高句丽都人心惶惶。

女婢一脸焦急的跟在身后。

唐廷的经济封锁让高句丽民生大受影响。

随着帘子的拉开,一位精干市侩的中年儒生走进了酒馆。

因为幼年时,受到武元庆、武元爽虐待的缘故,武皇后对于自己的母姐有着同病相怜的感情,对于自己的母姐很是纵容。

新罗皇室为了彰显自己对旧贵族的仁慈,乙氏这样没落,没有多少实权的贵族受到了特别优待。

此番却要放下身段,化身为一个商人与新罗的走私商人商谈生意。

她的语气带着几分傲慢,心中却想,自己都是皇帝的女人了,区区一个侍婢竟敢阻拦自己,没有一巴掌扇过去,已经是自己宽宏大量了。

至于帛絮、榻布这些物资更是御寒必需物品。

乙氏虽不掌权,没人进入新罗的政治中心,却在地方上获得了不小的优待。

渊男生静静看着,对于中年儒生的真实身份,他早已经查出来了,是新罗乙氏的家仆。

乙氏与其他反对改革的贵族不同、

食盐、帛絮细布、文采榻布、糵麹等物,更是奇缺,严重影响百姓生计。

武顺对于自己这个妹妹向来心服的,今日却一反常态的说道:“好了,知道了。要不是那女婢不开眼,拦着不让进,姐姐我也不会给她甩脸色。”

只是唐朝水师趁他们不备,从对马岛扬帆起航,从东海湾袭击他们位于东边的盐场,将所有设施都拆除捣毁,还在他们的盐池里洒毒药,阴毒透顶。

东北苦寒,在这里的人大多好酒。但自从唐军对高句丽经济封锁以后,高句丽当即下达了禁酒令,以免浪费食物。

在酒馆喝茶,也显示了此时此刻,高句丽的窘迫。

渊男生在县里一所破旧的酒馆喝着茶。

人不可几日无盐,高句丽四面沿海,本不为食盐烦忧。

在长安的时候,即便知道会给自己的名声带来不利,也不忍她们受罪,出面袒护。

而乙氏因家族人才青黄不接,并未参与其中,侥幸苟活。

“少主,人来了。”

渊男生看着门可罗雀的酒馆,暗叹了口气。

可面对陈青兕这套袭扰加封锁,高句丽却有一种大难临头,支撑不住的感觉。

举国提倡廉价,但乙氏却靠着自身权势便利,通过走私贸易,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现在非常时刻,武皇后还是忍不住叨唠两句:“姊姊,在宫里切勿莽撞,或许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能造成致命伤害。”

这大军未动,自己已经显现出疲累之态,未来又当如何?

高句丽沃沮县。

其他人是奋起反抗,被善德女王、阏川、金庾信一一诛杀。

作为渊盖苏文的长子,渊男生九岁就当上了,十五岁任中里小兄,十八岁任中里大兄,二十岁当任将军,掌握兵权,二十三岁兼任中里位头大兄,在高句丽的地位仅次于几人。

此事传扬出去,只怕让人笑掉大牙。

武皇后身在宫廷,对此深有体会。

武皇后挥手让女婢下去。

渊男生并没有动,在他身后一直站着的侍从大笑迎了上去,相互打着招呼。

这些年新罗在海东被两国围攻,自身行情并不好。

这酒馆也变成了茶馆。

万一唐军冬日来攻,他们连兵卒御寒之物都没有,如何顶着风雪作战?

高句丽上下皆为此烦忧,却在一日,偶然得知高句丽黑市尽有粗盐、帛絮、榻布等各类物资流通。

这小小的事情,甚至惊动了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让渊男生负责此事。

经过一番详细调查,渊男生已经掌握了对方的身份,决定与之见上一见。

“少主,这位就是我与你说的白管事……”

侍从顿了一顿,说道:“白管事,这位是我家少主,渊男生。”

白管事正想作揖,回过神来却是神色骤变,调头打算离去。

早已藏身四方的兵卒挡在了白管事的身前,将他押了回来。

白管事面色灰败,道:“胡兄,你害死我也!”

姓胡的侍从回道:“这是送你一场富贵。”

渊男生此时开口道:“白管事不用在意我的身份,将我视为寻常商人即可。白管事手上有货,而某手上有金、银、皮革、老参。我给的价更好,且不限量收购伱手上各类物资,何乐而不为?”

白管事颤抖着嘴唇,说道:“这被发现,是要丢命的。”

渊男生道:“你现在所干的事情,难道不也是卖命的活?左右这些物资最后都会到我们手上,与其麻烦,不如摊开来说,少了黑市上走一圈的过程。你我一对一的交易,你给我货,我给你价,有多少,我要多少,如何?”

白管事不敢说话,半晌才道:“这个,我做不得主,需回去跟我家主人商议……”

渊男生笑道:“无妨,我等白管事的好消息。你可以与你家主人说,最近几次生意,合作甚是愉快。”

白管事哭丧着脸,落荒而逃。

这一次,渊男生并没有阻拦。

渊男生喝着高句丽山中产的茶叶泡成的水,满嘴无味,这茶里不放薄荷,不放香料,哪里是人吃的。

渊男生吐出了茶叶沫子,道:“接下来你继续与他往来,不要怕吃亏,多购一些粗盐跟帛絮,只要熬过这段时间,便好。”

任何制裁都有时效性的。

一开始或许觉得很难,但人终究不会让尿憋死,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唐朝不让他们在海边晒盐,那他们就将海水用桶挑往远离海岸线的地方制盐。

没有帛絮、榻布,那就养大范围鸡鸭,用鸡毛鸭毛代替。

总之一切都有办法解决,但需要撑过这段时间。

百济,熊津。

刘仁轨正向陈青兕汇报此去新罗的见闻结果。

“新罗王对于大都督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甚至将他们藏了数十年的暗探都泄露给我们了。”

原来乙氏一早就归顺了善德女王,一直都在为改革派办事。

他的走私是获得新罗国家允许的,新罗这些年给朝廷进贡的好物,自身发展的经济钱财,不少都是通过走私,从高句丽那里换取各中大东北特有的物资,然后通过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展开贸易。

陈青兕说道:“他们还真舍得。”

刘仁轨道:“新罗王对此也说了一番话,他说高句丽早晚将为朝廷所有。到时候直接与朝廷贸易,正大光明,这等走私勾当,自不必存在。”

陈青兕摇头道:“从头到脚,全是软了。”他心里加了一句:“无愧是大韩棒子国的先祖,祖孙都是一个德行。”

“与他们一比,高句丽的反应就顽强许多。”

陈青兕说着,将手中关于高句丽面对制裁的采取的应对方式递给了刘仁轨。

刘仁轨看了片刻,说道:“真是可敬的对手。”

相比新罗的跪伏,高句丽国内上下面对现在四面楚歌的窘迫情况,所表现出来的不屈顽强,有着鲜明的对比。

就凭这份魄力骨气,民族传承下来的韧性,就不是新罗可比的。

也不知他们知道未来的棒子认他们为祖宗,会不会觉得晦气。

“他们想要熬过这段时间,可不能让他们如愿。”

陈青兕一掌拍在案几上,说道:“传令下去,严查走私。发现者,以通敌罪论处,族灭!”

随着陈青兕以雷霆手段调查走私,一时间风声鹤唳,高句丽境内的各种物资短缺飞涨。

尽管价格再香,可面对真正的灭族杀头,还是有不少人选择放弃。

导致高句丽获得物资手段越来越少。

依旧是沃沮县。

白管事、胡侍从吵的面红耳赤。

胡侍从气得直接抽出了腰间的佩刀,砍在了桌子上骂道:“姓白的,你他娘的,应该姓黑,从头到脚,包括你的心,都是黑的。老子今天就要将你的心挖出来看看,黑成啥样。一石粗盐,你敢要价五颗老参?还有帛絮、榻布,比皮革还贵。你这是诚心做生意?你这是抢劫,强盗。”

白管事也红着眼,一扯衣服,露出小麦色的颈脖,还用手拍了拍道:“砍,一刀砍下来,我还痛快了。现在是什么情况,你不知道?狗日的唐廷,下手比那么可黑多了。抓到一个,牵扯一群,一颗颗的脑袋,现在都挂在通往高句丽的路上。指不定哪天,你就能在路上看到我的脑袋,还望我妻子儿子的。这买卖,谁敢干?如果不是你们这群狗娘养的威胁,说不干就捅出来,老子才不冒这险。”

白管事红着眼睛,拍着桌子道:“就是这个价,你要是同意,立刻成交,不同意,我也不回去了,你直接给我一刀,来个痛快。”

两人吵的面红耳赤,最终还是胡侍从妥协了。

唐朝这边抓的太紧,他们的应对措施还需要时间铺展。

现在唐朝明显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时间。

为了争取时间,就算再亏,也得认下。

只是所得之物,杯水车薪。

这一天,白管事突然找到了胡侍从要求见一见渊男生。

两人定好了日子。

到了约定的这一天,白管事领着一位中年人来到了酒馆。

渊男生目光打量着中年人,知道他才是这次的主角。

所以尽管打心底的蔑视新罗人,为了高句丽,渊男生咬牙忍受着屈辱,上前问好。

中年人只是带着几分淡漠的回应,并没有多少热情。

两人一入座。

中年人便道:“在下乙逸彦,泉将军,应该听过我名。”

乙逸彦并不出名,但渊男生派人调查过乙家,知道乙家的情况。

乙逸彦是乙家长子,未来的家主。

“久仰大名!”渊男生很虚伪的说道。

乙逸彦道:“贵国现在需要什么?”

“盐!”渊男生毫不犹豫。

唐军摧毁了他们的盐场,还毁去了工具。

平时还不觉得,真到了重新制作的时候,才知道这些简单的工具是真难复制,而这些工具最早是战乱逃难来的汉人制作的。

现在他们大多都病死了,而今中原又是太平盛世,自然不会有人往高句丽逃,以至于很多技术失传断代。

“最好还能弄点漆、筋角。”

他说这话的时候有些无奈,为了抵抗制裁,他们将大多数的劳力都安排在了生存上。

结果却发现战略物资因此得不到补给……

“好,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安排。漆、筋角,不好说,尽力而为,但盐,有两万石。我需要换老参、灵芝跟貂皮,其他的一概不要。”

乙逸彦似乎没有讨价还价的心思,而是在做一锤子买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