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00章 召上官相公

初唐:砥砺前行 第400章 召上官相公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00章 召上官相公

第400章 召上官相公

高句丽的政变,很快也传到了一直留心高句丽情况的李治耳中。

即便是现在,李治还没有完全放弃在封禅之前,夺回高句丽。

当然他并不准备干涉陈青兕的战略,而是在等变化。

万一出现了进攻的时机呢?

战机向来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谁也无法确定会不会再度出现。

李治也是一直盯着高句丽的……

毕竟这关系到他的封禅,是否真的完美。

结果等到的却是渊盖苏文在政治场上的最后一舞。

李治是何等人物?

当即明白,渊盖苏文这等枭雄的谢幕,绝不至于只是为了高句丽的后患,必然是为他们所准备的,只是因陈青兕的关系,唐军并没有贸然出击,这才导致了对方选择了安内。

如果没有听陈青兕的,选择进攻高句丽的话,会对上一头将死的凶兽。

她不敢质问自己的丈夫,也不能质问自己的姐姐。

“皇后殿下韩国夫人又进宫了!”

皇帝祭天这是毋庸置疑的,可谁来祭地,这很关键。

依照以往的规矩,是公卿大臣亚献祭地。

如果能够将李义府起复,那可比房仁裕更好。

李治此举,无疑在武皇后的心头扎了一刀又一刀。

一想到这里,武皇后后槽牙都要碎了。

该死的上官仪,本宫绝不饶你。

因为她的丈夫是天下之主,一言便可定她生死荣辱,而她的姐姐向来刁蛮霸道,真要撕破了脸,谁也保不准对方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因幼年遭遇,武皇后缺乏安全感。得到李治的庇佑,方才略微安心。

武皇后眼中闪着一丝光彩……

只是武皇后不敢,也不能。

这两人听听八卦还好,哪有半点政治敏感。

李义府的政治嗅觉,并非房仁裕可以相比的。

“皇后殿下韩国夫人又进宫了!”

她一直以为自己的丈夫就是她的天,她最大的靠山。却不想,这靠山体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倒下。想着自己的年少的儿子,想着自己一介弱女子,靠山不在,未来将会被那群公卿大臣欺负成什么样子?

依旧是恐惧,让她不放过任何壮大自己的机会。

但其中是可以改变的,这泰山封禅终究不过三次,一次秦皇、一次汉武,还有一次是汉光武帝,三次封禅规模规格不同,流程也各有不同。

就算取胜,也是惨胜,何况还有给凶兽咬死的危险。

忍着忍着,现在听到消息,武皇后渐渐的却麻木了,已经感觉不到任何的伤痛。

房仁裕在这方面就干的不错,给他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情报。

武皇后听着一次又一次的消息,一开始她还会觉得委屈伤感,想找李治哭诉,天下女人如此多,为何偏要跟她的寡居姐姐苟且。想要质问韩国夫人,为何要勾搭自己的丈夫,自己对他们不够好吗?

除了皇帝应该干的事情以外,下面臣子该干什么,是可以根据情况改变的。

武皇后发现自从房仁裕被贬出朝堂,自己就跟瞎子差不多,所有外边的事情都得靠自己的母亲与姐姐口述传递。

得重新寻一个可靠之人……

只是那种不安的恐惧,涌上了心头。

她皇后为何不能亚献祭地?

在这种情况下,武皇后不愿意多生事端。她不想功亏一篑,让天下人知道家中丑事,给人一种她武皇后连家事都处理不好,哪有资格越俎代庖,顶替公卿亚献祭地?

故而面对自己丈夫的偷腥,面对自己的姐姐背叛,武皇后靠着强大的意志力,硬生生忍了下来,就跟没有这回事一样,一如既往的为丈夫分担压力,一如既往的跟姐姐有说有笑。

“皇后殿下韩国夫人又进宫了!”

麒麟祥瑞已经现世,随即而来的就是定封禅时间,决定封禅章程。

李治认命地叹了口气,这回真不再管高句丽的事情了,将心神都放在了封禅大典上,当然忙里偷闲,还是少不得跟韩国夫人胡天胡地。

不能这样下去!

武皇后越想越气,尤其是许敬宗,这老王八开始对自己恭谦有礼,一察觉点点问题,就退了下去。

这想到了许敬宗,武皇后脑中浮现出一个人来。

终究是几百年才有一次的盛举,今天总不能完全照搬五百年前的礼节流程。

现在连至亲之人,都靠不住,武皇后心中的恐惧更甚。

……

李义府!

此人是唯一一个在她最不起眼的时候依旧愿意为她效力的人……

武皇后需要提前知道风向,也不是让人添油加醋,改了无数个版本的八卦。

有道是皇帝是天,皇后是地。

武皇后并不怕愚蠢的姐姐,只是现在是关键时候。

皇帝祭天,凭什么让公卿大臣亚献祭地?

尽管心里堵得慌,李治也不得不承认,事实又一次证明了陈青兕是正确的。

**********

百济,大都督府。

时隔三月,春末夏初时节。

陈青兕再次收到了高句丽传来的消息:一代枭雄渊盖苏文确定病故了。

对于此消息,陈青兕并没有任何怀疑。

渊盖苏文解决了内部的隐患,但四方手握重兵的褥萨会不会服渊男生也是一个问题。

渊盖苏文不死,这些由渊盖苏文提拔起来的大将,还会念着老上司的好,踏踏实实的效力。这一口气断了,也就断了彼此的联系。

就高句丽的情况,渊盖苏文哪怕吊着一口气,也比死了好。

现在他病故的消息传出,想来是真死了。

“那就依照原定计划行动吧!”

陈青兕冲着刘仁轨下达了命令。

刘仁轨颔首下去了。

陈青兕的第一步很简单,就是吹嘘渊男生,最简单的一步,却是最有效果的。

因为渊盖苏文的最后一舞,渊男生在接替大莫离支上没有任何反对之言,毫无悬念,毫无危险的登上了高句丽太上皇的位子。

至于高句丽的国王,渊男生选择了一个六岁的皇室娃儿。

一个六岁的娃,自然不能干什么,一切权力都在渊男生的手上。

高句丽境内的各部褥萨,也纷纷送来消息,表示庆贺,不管他们存有什么心思,表面工作,还是到位的。

高句丽也是一片祥和……

平壤城内也走出了政变的阴霾,百姓公卿都开始过着自己的生活。

相比手段暴戾的渊盖苏文,渊男生显然更加仁和,手腕也没有那么刚硬,得到了不少的好评。

在这种情况下,吹嘘渊男生理所当然,也不会惹人怀疑。

但会惹人不快。

这天渊男建、渊男产两兄弟外出狩猎而归,日头太大,两人直接在街边的包下了街边客店歇脚。

侍从在一楼,他们两兄弟与亲随在二楼。

兄弟二人靠着街边的窗口闲聊。

耳旁却听街对面的茶馆里传来一书生士子的话语:“渊家男生,九岁为先人,十五岁任中里小兄。十八岁任中里大兄,二十三岁改任中里位头大兄。二十岁兼授将军,二十八岁代行莫离支兼授三军大将军,今二十九岁加大莫离支,总管我国各部。大莫离支文武兼顾深得其父风范,更兼仁厚爱民,一定会如其父一般,成为我高句丽第三位盖世大英雄……”

第一位是乙支文德,击溃大隋的英雄。

第二位自然是渊盖苏文,逼退了贞观天子。

第三位就轮到渊男生了……

“混蛋!”

渊男产登时来了火气,抓着面前的酒壶,对着对面茶楼就丢了过去。

渊男建眼中也有几分温怒,但他城府更高一些,立刻拉上了帘子,按住了自己的弟弟。

渊男产气得低吼:“渊男生,渊男生,渊家就一个男生吗?”

渊盖苏文是靠着政变弑君获得高句丽的大权,如他这样的枭雄,自是明白,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继承人,自己一旦出现个意外,将会全族覆灭。

故而渊盖苏文对于下一任继承者极其重视,自选中了长子渊男生之后,便在他身上灌注了一切资源心血,让他能够在关键时候,取代自己,顶替自己。

这种做法并没有错,但渊男建、渊男产却是无法理解的。

同样是你渊盖苏文的儿子,一切好的东西都是大哥的,有好的事情也是大哥的。

从小到大,一切以大哥渊男生为先。

一说到渊男生,那就是满口的夸赞,一千一万个好,说起他们两人,那就是犬子,不堪大用。

人,最怕对比。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渊男建、渊男产,对于自己的兄长,天生就带着几分敌视。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渊男建拉着渊男产去了自己的府上。

高句丽禁酒,但显然渊男建不在此列。

兄弟两人屏退所有部下,就在院里喝酒吃肉。

这酒意上来,话就藏不住了。

“若非那老糊涂处处都想着老大,有好的都给老大。九岁就让他当先人,二十岁就当将军,给他机会,给他表现,哪有现在的他?”

渊男产为自己叫屈:“二兄,你我兄弟呢?六岁在干什么?给安排到学堂里读书,十五岁才有第一个官职……现在好了,他渊男生是大英雄是救世主,伱我兄弟,都是一个父亲,一个母亲生出来的。怎么的,就是废物了?这公平吗?”

渊男建也让自己的弟弟说出了火气。

自小到大,在渊男生面前,他就不知道公平二字是怎么写的。

“好了!够了!人家现在是大莫离支,你我又是什么,拿什么跟老大比。”

渊男建说这话的时候,手忍不住的敲在案桌上发泄自己的愤慨。

渊男产最近是听多了对渊男生的吹捧,心里早就窝着火,现在话说出了口,有些宣泄的地方,更加控制不住,低声道:“如果今日上位的是二兄,我渊男产一句话都不说,二兄的努力付出弟看在眼里。我们都为获得父亲的青睐,付出了所有。可是老大什么都不做,生来就得到了父亲的青睐。一点付出都没有,凭什么,坐着躺着就能获得一切?哪怕是他放了大错,中了贼人的奸计,累得父亲重病。父亲依然向着老大……”

“二兄,我是真的不服!”

渊男建想到了得知自己父亲中风,他亲自服侍左右,而渊男生却只是每日来看一眼。

他明明是装的,却由着自己受累。

渊男生只是每日来看一眼,什么都没干,却得到了赞许,提前知道一切真伪,切齿道:“我又何尝服气!只是父亲一心偏袒老大,事事都向着老大,又能如何?要知道,你我现在有今日,靠的也是老大。”

身为渊盖苏文的儿子,渊男建、渊男产的地位并不低,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渊盖苏文并没有给与两人能够威胁到渊男生的核心地位。

反而是渊男生上位之后,拉着渊男建、渊男产进了高句丽的行政核心,对两人很是重视,还特地跟他们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呸!”渊男产不屑一顾的说道:“我还不稀罕呢。说什么兄弟齐心,好处都让他得了,假惺惺的说,兄弟一体,兄弟齐心,到人胃口。”

渊男建高举着酒杯,说道:“不说了,说多了晦气。你我兄弟,才是真兄弟。”

渊男产道:“真兄弟,一条心!”

**********

洛阳,贞观殿。

李治手中把玩着面前的几本奏疏,这些奏疏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点,奏疏里都出现了一个人名,一个消失了三年的人名“李义府”。

这篇奏疏里说,李义府在巂州开了一间书塾,教化巂州方民。

那篇奏疏里透露李义府有一学生,是巴蜀才子,是科举热门,已经成了洛阳的风云人物……

对于李义府,李治并没有忘记,毕竟作为一把刀,一条咬人的狗,李义府比许敬宗要合格一些。

许敬宗还会有所顾忌身后名,顾忌自己死后,许家后人。

李义府却不同。

李义府疯起来,谁都敢咬,而且不顾一切。

李治现在还没有用到他的时候,也就一直晾着,毕竟请方士望气,他干的太过。

现在却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李义府,这是想干什么?

李治眼眸中透着几分讥讽,随即转冷,道:“来人,召上官相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