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38章

初唐:砥砺前行 第438章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38章

第438章

许敬宗此刻肠子都悔青了,怎么也想不到在这关键的时候,向来稳重的李绩会出这意外。

这一下却将他架住了……

许敬宗来回踱步,眉头紧锁。随着年纪的提升,他也觉得很多事情有心无力。

到了这个时候,除了传承之外,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身后名。

在这点上许敬宗最是惶恐,早些年因为权势在手,有些恣意妄为,仗着君王的器重信任,在修史这一重大事情上无节制的胡来。

临了后悔却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掩饰一切。

现在自己权势滔天,自是能掩盖一切,但只要自己病故或者致仕,失去了现有的权力,那些事情很难隐瞒的住。

到哪时?

许敬宗不敢想象……

“只要自己参与了封禅,身上将会多了一层政治资本,就算未来自己所做之事被人揭露出来,也会有一定的依仗。陛下如此重视此次封禅,自不会使之蒙羞。”

“无论如何都要争一争!“

这个念头在许敬宗的脑海里闪过,可他的刚生此念,却又是患得患失。

了解李治的绝不止陈青兕一人,许敬宗能够成为李治朝唯一一个宰相常青树,自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在李治潜邸之时就给李世民分派至其麾下,对于上面的那位腹黑天子的了解比起陈青兕只多不少。

陈青兕都能判断出来的东西,许敬宗自不例外。

只是李绩这一摔,摔的太不是时候。现在他们离泰山已经只有小半月路程,整个封禅的流程已无他可以表现的机会。

陈青兕在这一個半月的表现太过亮眼,不管怎么争取都追不上。

什么都不干,只会坐看机会流失,真要冒险动手,又可能会触怒君上……

左右为难,不外如是。

许敬宗心绪不宁,突然他顿住了脚步,心里生出一念,自己是不是让李绩那老狐狸阴了?

想着李敬业这些日子在陈青兕手下干活,想着李绩关键时候的一摔……

许敬宗登时有种给让狗日了的感觉。

同一时间,李治也在思考接替李绩的人选。

封禅献礼的人选,兹事体大,就当下庙堂,有威望胜任的也不过五指之数,就以功绩表现而言,陈青兕是一骑绝尘。

只是李治并不太想选陈青兕。

陈青兕的功绩能力以及威望毋庸置疑,赞一声“国士”毫不为过。

大唐自立国以来,如他这般年轻,又立有如此大功之人,抛去昔年的还是秦王的父亲不谈,绝无仅有。

李治也对其很是看重,将之视为托付后事的关键一环之一。

只是身为皇帝,李治求的是一种平衡,他更希望陈青兕成为李绩这样的存在。既能成为大唐的擎天柱,定海针,亦不至于威胁皇权,成为长孙无忌这样的存在。

封禅献礼这巨大的政治资本,他并不想给陈青兕。

也因如此,尽管李绩、许敬宗的两票都给了陈青兕,李治依然选择李绩的原因所在。

李绩作为开国勋贵,与国有大功,对于他李治也是赤胆忠心,身上还没有什么污点,是最佳选择。

可现在……

李治知道不能草率选一人来让此次封禅大典蒙羞,思前想后真正让人信服的唯有陈青兕与许敬宗。

“许爱卿资历功绩自是足够,只是为人方面……”

李治心里偏向许敬宗,可尽管许敬宗掩盖的极好,李治还是知道许敬宗的人品不见的就比李义府强多少,只是李义府不知掩藏,而许敬宗深谙此道,藏的较深。

李治骨子里有着老李家的好大喜功,不允许有半分污点。

且看看吧!

武皇后看着自己的丈夫为封禅人选之事烦忧,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如果不是这一个个莫名发生的诡异事件,现在就是她为自己争取封禅的最好时间。

可现在?

她连祭地都不敢提了……

毕竟人尽皆知,为了负责祭地,她不惜毒害纪国夫人。

尽管这是谣言,可现在的她就等于架到了火上烤的生肉。

如果她真在封禅方面有什么特殊的动作,岂不坐实了舆论?

武皇后并不在乎这些,但她却知道李治在乎,就现在,面对这前所未有的盛况,自己再乱提要求,只会让他不快。

武皇后关过一次禁闭,也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这位丈夫给的,给他添麻烦,最后倒霉的只会是自己。

武皇后即便有千万心思,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一旁,不发一语。

最后的行程,平安无事。

既有走累的缘故,也有没心思捣乱的原因。

在最后的一段行程里,李治已经在为封禅走秀。

他们先到寿张人张公艺的家里,这张公艺别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命长。

当然比不过孙思邈这样的老神仙,但与孙思邈相比,张公艺是值得拿出来抓典型的。

孙思邈一百余岁不假,可他孑然一身。

怎么夸?难不成鼓励世人都学孙思邈隐居长寿?

张公艺就不用了,他北齐承光元年出生,经历北齐、北周、隋朝、唐朝四朝,至今九世同堂,合家九百余人,是治家有方的典范。

李治当然要亲自接见,给予嘉奖。

然后又去了一趟孔子的出生地曲阜……

这是陈青兕特别安排的,主要是向四方诸夷宣扬华夏的儒学。

儒学并不能代表华夏,但却是最适合对外推广的学说。

儒家的洗脑能力半点不逊色佛道两教……

李治以羊﹑豕二牲祭祀孔子,还追封孔子为太师。

随即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齐州,做最后的修整。

这天李治犹在考虑谁来负责亚献之事,突然收到陈青兕求见的消息。

“宣!”

李治下意识坐直了身子,以最佳态度见陈青兕这样的国士。

陈青兕见礼之后,并没有依照李治的安排入座,而是说道:“陛下!好消息!渊男生已经答应我们的一切条件,此刻正与靺鞨诸部酋长向这边赶来。”

李治双手情不自禁的撑在案几上,兴奋道:“现在何处?”

陈青兕道:“臣并不知晓……”

渊男生早就向大唐求援了,只是朝廷并没有答应。

因为渊男生的主要目的是借兵平叛,借助大唐的手,除去叛乱。然后以奉朝廷为主,年年进贡作为回报。

这种模式对于一些特殊的地方确实好用,但对高句丽却是养虎为患。

朝廷的目标很明确,绝对不允许高句丽这个国家继续存在。

渊男生可以投降,但只能以大唐的臣子生存,而不是高句丽王。

朝廷态度决绝,渊男生也不愿意妥协,故而双方没有谈拢。

就在李治封禅的途中,高句丽的渊男建、渊男产突然加强了对渊男生的进攻,而渊男生因为彻底与朝廷谈崩,前途未卜。原本支撑他的北部傉萨倒戈投降了渊男建、渊男产,导致渊男生实力大减,军心糜烂。

连续几次交战,渊男生都以失败告终。

面对着生死存亡之境,渊男生联系了程名振,同意了大唐的条件,答应亲自赶往泰山觐见。

因为双方都在移动,无法准确掌握彼此动向。

“臣已安排兵部联系各处驿站,传达消息,让他们直往齐州而来。至多两日,即可抵达。”

李治依旧保持身子前倾的姿势,说道:“如此说来,高句丽可定?”

陈青兕毫不犹豫的道:“双方内耗严重,高句丽实力大损。我们有渊男生在手,拿下高句丽,不在话下。”

李治满意的重新落座。

他自从身体出现异样,时不时的耳鸣目盲头晕,便生两愿:封禅为一,灭高句丽,为二。

现在封禅之愿即将达成,灭高句丽居然也在眼前,心花怒放,龙颜大悦,大有一种老天待我不薄的感觉。

看着面前的陈青兕,李治想起了自己只是一纸诏书,便将他从百济调回了京师,放下手上一切的权力,没有半点留念,说道:“李英公伤势颇重,无法主持终献之事。朕思索良久,便由卿顶替吧。”

陈青兕故作意外,呆了片刻,道:“陛下,臣资历尚浅,怕受人非议!”

李治既已决定,便由不得陈青兕拒绝道:“谁敢?爱卿为大唐所立之功,人尽皆知,谁敢乱嚼舌根?”

陈青兕的势,左右都压不住,不如将之转化为恩典,让他记自己的好。

“原本,朕就觉得爱卿最为合适,也中意爱卿。只是李英公乃三朝元老,我大唐的开国勋贵,资历威信功绩无一不足,众人推他,朕无任何理由拒绝。现在他因伤无法履行职责,可见天意如此。”

“此事就这么定了……”

李治说起谎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陈青兕自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陛下如此器重臣,臣定不负厚望。”

李治道:“渊男生抵达齐州的时候,爱卿带他来见朕。”

齐州城外。

薛仁贵看着城楼上英姿飒爽的守卫兵士,看着那熟悉的右领军旌旗,眼中透着一抹笑意,不知故友今何在。

薛仁贵当年在辽东大放异彩,得到李世民的器重,留下一句“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的赞美,将之提拔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宫城最重要的玄武门。

薛仁贵在玄武门待了十年,军中将官士长无不熟悉。

显庆三年,薛仁贵得到了李治的提拔,以副将的身份跟随程名振征讨高句丽,至此一直活跃于东北战场,少有回京的时候。偶尔得到机会述职,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走,并没有时间与故友相聚。

细细想来,也有六年光景。

“仁贵!”

一声欣喜的呼喊,薛仁贵见是昔日的同僚牛壮,见他一身将军装束,笑道:“应该称呼牛将军了,恭喜高升。”

牛壮黝黑的脸上浮现一抹羞意。

他是大唐开国名将牛进达的孙子,凭借祖辈的赫赫功绩,他不需要上战场,只是在军中混几年资历就能得到升迁。

相比现在薛仁贵货真价实靠着实力拼杀搏出来的将军,自不可同日而语。

“跟你这将军相比,差太远了。”

牛壮这不是反话,而是发自肺腑之言。

军队里实力至上,薛仁贵在武艺冠绝三军,射术更是惊为天人,他在右领军中是公认的最强者,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崇拜。

“不说这些,弟兄们如何了?某现在有军务,劳烦牛兄帮忙知会一声昔日同僚,明日某做东,一起聚上一聚。”

“好!”

牛壮一口应下,随即立刻道:“你也别瞎忙活,陈尚书知你们今日抵达,已经等候多时了。”

薛仁贵一惊,道:“可是那位陈尚书?”

牛壮道:“六部唯有一位陈尚书。”

薛仁贵赶忙通知身后的渊男生以及靺鞨诸部酋长。

一听将会见到陈青兕,渊男生与靺鞨诸部酋长纷纷色变,开始整理装束。

他们为何会落入如此境地,到底是谁的原因,不言自明。

大唐是强悍不假,可在高句丽上下以及诸多东北部落首领眼中,并非不可敌的。

至少昔年不可一世的大唐太宗就曾在他们手上铩羽而归。

然后一切的变化,就在陈青兕镇抚百济以后,他们的优势一点点的给抹平,他们的生存空间一步步被压榨。

几乎不动一兵一卒,称雄东北多年的霸主,竟成了瓮中之鳖……

这份能耐,实在让人惊恐。

面对这种无法比及的强人,渊男生与靺鞨诸部酋长是一点反抗的念头都没有。

臣服强者是他们的生存法则,哪怕这个强者是他们的仇人也一样。

一行人带着几分忐忑拘谨的跟在薛仁贵的身后,直至目光所及之处,有一位身穿紫袍,衣裳绣有五章纹的男子领着数人向他们这边走来。

男子年岁不大,似乎还不满三十,带着黑色幞头,右腰挂着一把金色的饰剑,左腰是一把修长的唐横刀,既有文人的气度仪态,又不失男儿的刚健。

他就是陈青兕了吧!

渊男生微低着头,偷看着将高句丽颠覆的人,满嘴苦涩,大唐有这样的俊杰,我高句丽岂能不亡?

“薛将军!”

陈青兕高兴的叫了一声。

曾几何时,这位可是他的偶像之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