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65章 顺水推舟,将计就计

初唐:砥砺前行 第465章 顺水推舟,将计就计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65章 顺水推舟,将计就计

第465章 顺水推舟,将计就计

王孝杰听着撤退的命令,有些不甘,但面对苏定方却也不敢说些什么,只是老老实实的领命下去了,远离之后,重重的甩了两下马鞭,战马吃痛,撒丫子飞奔。

王孝杰很早就跟着苏定方了,为人忠贞憨厚,作战极其勇敢,深得苏定方的器重,将之留在身旁调度。

凡战王孝杰多为前部,捞了不少功勋。

此次出击,王孝杰却是表现平平。

面对论钦陵的碉楼堡垒,据地而守,王孝杰只晓得一味进攻,而程务挺、黑齿常之却在想法子取巧而上,表现是远胜王孝杰。

尤其是黑齿常之在初次交战时的表现,大胆的弃马渡水绕后,直接拔得头筹,将论钦陵逼退至那禄驿,可谓一战成名。

王孝杰难免酸酸的……

苏定方并没有在意王孝杰,而是将黑齿常之、程务挺叫到了近处,与他们细说此战细节。

自得知吐蕃打算耗死他这个老头子,苏定方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几次与吐蕃对决,苏定方已经成了除陈青兕之外,最了解吐蕃潜力的存在。

鄯州这边需要妥善安排,至少在自己倒下的时候,得有人撑得住场面。

苏定方用得最顺手的五员大将分别是王孝杰、拓跋俊、席君买、黑齿常之、程务挺,前两人是老部下,那是跟着他转战西域的宿将。而席君买是驻吐谷浑都督,几次于吐蕃决战,他都展现了超凡的武勇。

黑齿常之、程务挺是后来人,但都是老熟人,两人皆有名将之风,配合起来,如臂使指。

五员大将,王孝杰、拓跋俊皆是忠勇之人,前者热情后者冷漠,充当陷阵之将,无往不利,统领三军欠缺点火候。

席君买勇猛无敌,有昔年翟长孙、程咬金之风,临机应变是一把好手,可大局观差了一点,对上论钦陵这样的名将,难免有心无力。

反倒是新调来的黑齿常之、程务挺皆是名将胚子。

黑齿常之有勇有谋,大胆果然,有很多粗中有细的想法,连苏定方自己都为之侧目。

而程务挺与黑齿常之一样的骁勇多谋,但在细节上又有些不同。程务挺大局观强,更加稳重,行事更为周全。

两人恰好一奇一正,但毫无疑问皆是少有的将星。

相比王孝杰、拓跋俊、席君买自身的不足缺陷,程务挺、黑齿常之才是最佳的选择。

但到底选择谁,苏定方还未决定,两人各有所长,此次与吐蕃的僵持,也各自表现出了自己应有的实力。

这两个后辈都如此出色,让苏定方体验一把痛苦的喜悦。

此番与他们探讨战局,也是想更进一步了解两人对于大局的把控,好在未来做出最恰当的安排。

在这战场之上,苏定方问的自是关于战场上的细微事情。

“你们可知,论钦陵为何选择在这时候退兵?”

黑齿常之说道:“他们已经固守了五个月,从他们的碉楼残骸可以判断,他们的粮食最多还能维持三个月。不瞒大总管,属下这几日已经派人盯着乌海那边的情况,只要一有消息,便向大总管请命,保管让他们一粒粮食都别想运到前线。”

“论钦陵想必也知道,我们不会让他们轻易得到粮食。继续驻守,会有断粮的危险。恰好乌海那边下起了大雪,气候更是恶劣。他们吐蕃人常年生活在高原,畏热不畏寒。我们如果强行追击,只怕着了他们的道。”

吐蕃将粮食在战前运达的消息,早已经传到他们耳中。

他们不知道吐蕃到底有多少粮食,更不清楚吐蕃能够坚持多久。

但随着他们攻破了两座吐蕃的碉楼,得知了碉楼内部的大概结构,通过碉楼内部的容积来判断粮食的多少。

苏定方满意的颔首:真正的名将能够微末细节中分析出敌情,从而洞察对方的意图。

黑齿常之能够留意到这点,并且还联想到了高原上的大雪,将论钦陵的撤兵与之联系起来确实了不得。

苏定方望向了程务挺。

程务挺道:“除了粮食的原因,还有干柴的缘故。这高原并不缺木材,但为了建造那禄驿,原居民将周边的树木都砍伐干净。他们建造这碉楼的时候,因时间紧急,就地取材。末将发现吐蕃军退出碉楼的时候,连可以防守的碎石都不取,反而取价值不大的木板木柱。再下去即将入冬,就算他们再耐寒,风雪来临的时候,没有炭火棉衣,他们也得活活冻死。”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对方的计策,故意让我们如此认为。今年高原上的气候有些反常,大雪来得比往年早上足足一個半月。末将觉得论钦陵身为一代名将,常年生活在这高原上,没有理由不知这些,他故意引诱我们如此以为,诱使我们分兵去断他后路。”

“末将也在等,等后方将御寒的衣物送达,等大雪来临,再做打算。”

“不想对方撤退的如此直接,不留半点余地。”

苏定方对于程务挺、黑齿常之的回答都很满意,与论钦陵的对峙是一种博弈。

一种心理上的博弈。

吐蕃有吐蕃的优势、劣势,大唐也有优势、劣势,谁先沉不住气,谁先放大自己的劣势,谁就是输家。

当然谁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也是取死之道。

进退之间的平衡最为关键。

苏定方也在等机会,论钦陵嗅到了危险,提前逃了。

看着同样出色的两人,苏定方还是定下了栽培的人选:程务挺。

原因无他,程务挺是华夏人,父亲还是程名振,根正苗红。

苏定方并不排斥蕃将,只是有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蕃将想要服众,就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黑齿常之的能力不输于程务挺,但提拔他的代价却两倍于程务挺,这是很现实的东西。

不可避免。

“咳咳!”

苏定方突然咳了一声。

“大总管!”

程务挺、黑齿常之同时脸色微变,关心上前。

苏定方微微摆了摆手道:“无妨,年纪大了,有些受凉,并不碍事。”

众龙驿。

唐蕃古道,那禄驿归吐谷浑,众龙驿归吐蕃,两国疆界就在两个驿站中间。

过了众龙驿就是吐蕃的最前线城池乌海。

“兄长!”

赞婆从后方快马而来。

“唐军并未追击!”赞婆一脸遗憾。

论钦陵道:“苏定方进攻时若雷霆压顶,让人无力抵抗,不动时。又若如泰山,毫无破绽。这辈子遇到这样的敌手,是我吐蕃的不幸,却是你我的大幸。”

赞婆年少还未脱去一身稚嫩,举止轻佻,在这一刻却也难得的肃然道:“这就是兵法里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罢!”

论钦陵道:“正是如此,阿兄只是看他应对布阵就已经学习了不少。总以为学了不少,能够与之匹敌,最终还是一次次的落败。”

赞婆却道:“这一次阿兄可没败,阿兄退的果决,苏定方不是不敢追击?能够与苏定方平手,那已经很了不起了。”

论钦陵苦笑,原来跟苏定方勉励打了一个“平手”,便值得如此骄傲?——长安兵部。

陈青兕看着此次战报,相比前两次,这一次打的并不漂亮。

相互间的博弈,依旧很精彩。

但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论钦陵完全改变了打法,他不再求胜,两次的对决,似乎让他意识到苏定方的不可战胜,从而压下了自己的进攻**,靠着地利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这种纯粹的消耗最是麻烦,能够最大限度的弥补将帅能力的差距。

陈青兕这一次并没有将手中的战报让议政厅传给李治,而是亲自带着战报找到了李治。

得知李治正在接受治疗,陈青兕便打算在殿外等一等。

不过内侍将陈青兕引到了偏殿休息,还备上了茶水。

陈青兕乐的清闲,一边等候一边品茶,直至得到传唤。

陈青兕从偏殿而出,恰好遇上一个极其年轻的男子。

男子长了一张极其英俊的脸,穿着一身道袍,风姿神异,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

如果说贺兰敏之是一位美的让女人都惭愧的美男子,那么面前这位年轻道士就是帅的不像样的帅哥,五官姿态,无可挑剔,找不出半点瑕疵。

年轻道士目光与陈青兕对上,微笑颔首打招呼。

陈青兕亦轻轻点头示意。

李治高兴的哈哈大笑:“爱卿,直接入座,这里没有外人,无须行礼。”

李治这位皇帝,心情似乎格外的好,声音罕见的洪亮,竟有种中气十足的感觉。

陈青兕略感错愕,还是作了一揖,然后入席坐下。

“却不知陛下遇到了什么喜事,这般开心,让臣也跟着高兴高兴。”

李治心情是真的好,风格都与以往略微不同,说道:“皇后给朕介绍了一位神医,就是先前与爱卿照面的那一位。别看他年纪小,那一身手段,可不逊色孙思邈。孙思邈都为之头疼的顽疾,他竟能够施针缓解。当真了不得……”

李治现在最烦的就是这一身的病,他发现自己还有好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要战胜大食,战胜吐蕃,还要组建水师,制霸南海……

现在有人居然能够缓解控制他的风疾,李治的心情自是顺畅。

不管真假,这个节骨眼上,陈青兕能做的唯有跟着一起高兴。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身体康健,那将是天下,万民之福。”

李治也很是高兴,说道:“承爱卿吉言。好了,先说正事……”

陈青兕看着李治有些压不住的嘴角,将总结出来的战报交了上去。

李治认真细看,表情却渐渐僵硬。

前线的战事已经传到了京城,对于吐蕃撤退的举动,在大多人看来那是确确实实的大胜。

李治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对方再一次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而陈青兕却通过毋庸置疑的战报,揭开了血淋淋的事实。

这一仗唐军确实胜了,但远不是传言中的那样轻松简单。

打仗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胜负之间的关系不是游戏数值,属性点高,那就是稳赢。

即便是苏定方这样的名将,如果轻松大意,也会有马前失蹄的可能。

“这一仗,我们赢的不轻松!”

李治沉声说道。

陈青兕道:“从战局上看,我们是小胜,可长远来看,甚至能说是略输一筹。”

李治皱起了眉头,心情又有些抑郁:“怎么说!”

陈青兕道:“臣怀疑吐蕃一次又一次的入侵,目的不只是觊觎青海湖,而是想要耗死苏邢公。他们在关键时候出兵,就是逼着苏邢公一次又一次的北上,他们这是用疲敌之术,针对苏邢公。”

李治表情肃然,衣袖下的拳头紧握,指节都有些发白。

李治对于苏定方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李治从来不是李世民的第一选择,对于李治的培养是有限的。李治在有限的时间里,从父亲身上学会了政治权谋,但对于军事方面却是一窍不通。

故而他新帝继位,面对周边异族的不信任,完全不知如何调兵。

只能胡乱点兵点将,好在李世民留下的宿将功底过硬,顺便点的大将能够派得上用场。直至在程咬金身上出现了纰漏……

大名鼎鼎的卢国公在战场上让自己人耍了,导致了西突厥的坐大。

好在程咬金的手下苏定方若天神下凡一样,五百名破阵。

然后李治就有了救命稻草,将苏定方当作制胜宝剑来用,遇事不决就派苏定方。

苏定方也因此在短短的数年里,创下了灭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破吐蕃,前后灭三国,生擒其主的壮举。

在军事上李治很依赖苏定方……

这一听吐蕃人竟使出如此毒计,心中不免慌乱。

“陛下……”陈青兕见李治表情有些不对,赶忙说道:“陛下无须过于慌张,臣觉得既然吐蕃有此心,我们何不如,顺水推舟,将计就计?”

李治眼前一亮,忙道:“爱卿,莫要卖关子,快快说来!”

陈青兕当即将自己的想法细说!“这般这般……那样那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