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90章 阳谋

初唐:砥砺前行 第490章 阳谋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90章 阳谋

第490章 阳谋

陈青兕跟裴炎拜别,进宫见了李治。

李治让陈青兕入座以后,便与之说起了吐蕃的事情。

“吐蕃方面出了一些变故,我们错漏了一人,导致了万般谋划,功亏一篑。”

陈青兕等李治将话说完,没等他说细节的时候,接话说道:“具体情况臣已经听子隆兄说了。”

李治一抬眼皮,轻轻疑问的“噢”了声。

陈青兕能够得李治如此信任器重,除了李治确实离不开陈青兕外,更深层次的是他深谙为官之道。

他能够做到在大事上不留破绽,不给他人背地里攻讦的机会。

武皇后一开始经验不足的时候,几次以为抓到陈青兕的破绽,想在李治这里给他上眼药,结果都是自讨苦吃。

裴炎这事可大可小,如果他装作不知道,听李治将吐蕃的情况重复跟他说一遍。

万一后面让李治知道此事,就算不说,心里也会不舒服的,在信任上就会出现小小的危机。

别看是一件小事,累积多了,那就不妙了。

尤其是李治还是一位小心眼的皇帝,对于不开心的事情,不会一笑而过。

陈青兕还是念着裴炎最早的提携之恩,说道:“吐蕃出了意外,子隆兄很是自责内疚,想法子弥补过错。他知臣是一个吐蕃通,在吐蕃的问题上很有研究,便想从臣这边知道失败的原因,便将此事告诉了臣。”

李治面上明显有着些许缓和,道:“爱卿既知详情,朕也不多费唇舌。对于现在的吐蕃,爱卿觉得,我们是否得重新重视起来?”

“当然!”陈青兕还真忽略了芒松芒赞这个吐蕃帝国的二代赞普。

作为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在历史上名声并不显赫,主要原因是他父亲死得比爷爷松赞干布还早,松赞干布三十三岁病故,可想而知他的孙子继任赞普的时候多大。

与他爷爷松赞干布跟父亲共日共赞一样,都是短命鬼,也是三十出头就死了。

总之芒松芒赞是噶尔东赞庇佑大的傀儡,噶尔东赞死后,他儿子赞悉若多布继续担任大论,大权依旧掌握在噶尔家族手上,直至他去世,依旧如此。

吐蕃的大权是赤玛洛协助自己的儿子赤都松赞从论钦陵手里夺回来的。

论钦陵军事方面的才能自不用说,可政治水平就比不上兄长赞悉若多布,被赤玛洛诛杀于青海。

芒松芒赞并没有留下过多的笔墨,反之赤玛洛大书特书。

现在看来这个芒松芒赞是真有能力,只是因为短命,能力给掩盖了。

赤玛洛能够振臂一呼,群臣响应,未必没有芒松芒赞暗中打下的根基。

现在因为噶尔家族的提前削弱,他也提前露出了属于自己的锋芒。

果然不可小觑任何一人。

陈青兕尽管不了解芒松芒赞,但从他能够宽恕噶尔东赞,反利用噶尔东赞来为自己控制大局这一手段来看,确实了不起。

“吐蕃已经连番失利,实力已经大损。尤其是他们的精锐具装骑兵,全军覆没,以道理讲是什么没有再战之力了,不会影响大局。但不能排除他们会赌上国运,与我们一战。”

他想了一想说道:“不,应该是一定会赌上国运与我们一战。除非我们解除对他们的制裁封锁……”

李治问道:“这话怎么说?”

陈青兕道:“经济民生不允许,高原上的各别物资确实很丰富,但因环境影响很难自给自足,他们需要贸易获取高原上没有的生活物资,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只有我们与大食国。我们不解除对他们的制裁封锁,大食国一定会以此胁迫吐蕃,逼着他们继续与我们为敌。所以臣估计,要不了多久,吐蕃的使者会再次申请进京,以吐蕃赞普的名义希望能够或者陛下谅解,将一切罪责归于他人,以求得到谅解,关系恢复如初。”

李治道:“真如此,想得真好。”

李治最大的毛病是心眼小记仇,但在很多时候心眼小记仇也是有好处的。

历史上吐蕃多次是想打打合合,又觊觎吐谷浑、西域、凉州陇右的富饶,又不舍得贸易的利润,占了便宜就想和谈,李治从来没有惯着,即便输了,大唐的不败金身给对方打破了,依旧不选择退缩,寻机找回场子。

李治是不会给吐蕃投机取巧的机会的。

陈青兕也道:“臣估计吐蕃八成是想趁此机会两面讨好,既得大食国的好处,因为大食国需要他们牵制我们一部分兵力。又想得我大唐的好处,趁着我们想要全力对付大食国这关键的时候。至于最终如何选择,是按兵不动,还是赌上国运下高原。决策权就掌握在他们手上了……”

李治最受不得威胁:“朕不信吐蕃,也不想赌吐蕃的心思。他想打便打,朕不怕多收拾一个。”

陈青兕也是这個想法,应道:“臣惭愧,左右为难,不及陛下果断。陛下既已决定,那臣便设法,将他们一并收拾了。”

李治满意地点头,他已决定重用陈青兕直至战胜大食,便将之用金银名望供起来,非到必要时候不启用,也不在乎在此前多给他一点权力,道:“还是老规矩,对于吐蕃、大食方面的军事调度,无须向政事堂汇报,直接交给朕。朕批了,再给政事堂执行。”

依照规矩,关于各方调度的事情必须经过宰相手,由宰相手传到李治手上。而宰相是有权利将折子扣下驳回,可以让折子不出现在皇帝的案几上。

李治给的特权就避开了这第一环,当然宰相也是有权力驳回李治同意的折子的。

只要折子上没有宰相同意的大印,就不算是一道有说服力的折子。

看起来却是挺民主的,前提是李治将自己手里可以顺便换宰相的权力去掉。

李治突然想到了“赤玛洛”,说道:“赤玛洛可还有用?吐蕃此事与她有没有关系?”

必然是有的。

陈青兕因为知道对方的厉害,其中多半有她的手笔,不过他不好解释自己怎么知道得那么细,于是道:“臣与赤玛洛接触的不多,无法确定,她留着还是有作用的。有她在就可以与没庐氏连上线,想要控制高原上的吐蕃,培植亲唐势力不可避免。便如现在的吐谷浑……”

吐谷浑到今日这个地步,已经与唐朝自己的领土没有什么区别了。

吐谷浑的高层大多都是大唐留学生,他们的国王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吐谷浑内部亲吐蕃的贵族背叛,对于大唐的信任,甚至超过本国人。此番他又给困在了伏埃城,吓得说什么都不敢在青海湖呆了,将伏埃城的控制权让给了大唐,退到唐吐边境当逍遥王去了。

高原上的气候对于唐军是一大考验,还得让他们自己狗咬狗,然后培养听话的狗。

没庐氏轮番遭受背叛,正好适合。

李治道:“裴卿在这方面不如你看得长远,赤玛洛还是交给你吧。你与她接触,若发现她与吐蕃今日的局面有关,直接将她杀了,不必特别汇报。”

陈青兕眼珠子一转,说道:“陛下,臣向你替赤玛洛讨一个封赏。听说她在弘文馆书不离手,这些年所读珍藏,不下千卷,胸口文墨不输我大唐士人。不若封她为弘文馆学士,以作千金买马骨之效。”

李治毫不犹豫地道:“朕准了。”

弘文馆!赤玛洛静静地倚栏眺望湖心已经凋零的荷花,眼圈微红,想着自己的父母,想着那个自己未来的丈夫,他怎么能背叛自己?没庐氏为他牺牲了那么多,他真就没有一点感觉?“卓娘子在想什么?”

赤玛洛的全名是没庐氏·卓萨·赤玛洛,为了方便,她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叫卓玛洛,故而弘文馆里的人大多都称呼她为卓娘子。

赤玛洛早听到了脚步声,以为是裴炎。

这时突然听到陈青兕的声音,忙起身回礼。

在大唐这些年,赤玛洛自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几乎都在弘文馆度过的,对于外边的世界知之甚少,陪伴她的只有书本。真正让她对外界有一定了解的,只有同窗相互聊天时说到的一些事情。

弘文馆的学子不是世家精英就是勋贵之后,眼界极高,能够成为他们话题的都是了不得的人物或是少见的大事。

陈青兕出现的频率最高最多,赤玛洛本就知道陈青兕是吐蕃的劲敌,对他高看许多,可后来发现自己真是低估对方了。

尤其是她这些年读了不少华夏的典籍,对于华夏的文化有着一定的鉴赏。

那一首首精妙的诗句,赤玛洛佩服得五体投地,即便她没有机会资格参与封禅,可凭借一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便可想象,外国来贺的场面。仅凭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可想象泰山多么的宏伟。

没有见识的赤玛洛甚至将泰山想象成了比她们的圣山珠穆朗玛都要高了。

听到来人是陈青兕,赤玛洛情不自禁的起身行礼。

陈青兕见赤玛洛有几分中原士人的模样,不免暗笑,这就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他也跟着回了一礼。

赤玛洛见陈青兕回礼,这才惊觉过来,忙定住心神道:“你来可是为我送行的?”

赤玛洛心想,死前有陈先生相伴,倒也好过裴炎那蠢货在身旁。

陈青兕明知故问道:“送行?去哪?”

赤玛洛道:“吐蕃局面已定,我已经没有了用处,留着作甚。”

她的语气并没有痛快的感觉,反而透着一丝丝的悲凉。

陈青兕知道自己所想不差。

吐蕃现在的局面并不是赤玛洛想看到的。

其实吐蕃的局势让赞普芒松芒赞别无选择,选择噶尔东赞是唯一且最好的……

但赤玛洛却是不知道的,赤玛洛隔绝在弘文馆,她对于吐蕃的了解,仅限于一个大概。

她知道论钦陵死了,知道吐蕃大败,但损失了多少,吐蕃现在情况如何,她只能靠猜测。

裴炎固然大男人主义,小觑了赤玛洛,却也不是真的愚蠢,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赤玛洛联系没庐氏的书信都是经过裴炎再三确认过没问题的,真要在裴炎眼皮子底下促成吐蕃当前这一切,赤玛洛还真没这本事。

赤玛洛真正的意图是利用大唐除去噶尔东赞不假,但大唐的目的是除去噶尔东赞之后,造成吐蕃的大动乱,而赤玛洛想的却是除去噶尔东赞,即为自己的父母双亲复仇,也为吐蕃赞普除去权臣,便于芒松芒赞亲政掌权。而她们没庐氏也会因为辅助赞普亲政除贼得到重用,恢复往日荣光。

同样是除去噶尔东赞,背后的意义完全不同。

但现在芒松芒赞选择了噶尔东赞,这绝对超乎赤玛洛的计划。

毫无疑问,赤玛洛是给抛弃了。

陈青兕道:“卓娘子你误会了,陈某此来是向卓娘子道喜的。卓娘子在弘文馆饱读经史,成绩优异,陛下都大感惊讶,特加封卓娘子为弘文馆学士。卓娘子还是弘文馆第一位女学士呢,可喜可贺。”

赤玛洛先是一阵错愕,但细细一想,也察觉了陈青兕的心思,叫道:“你……”

吐蕃的局势明了,赞普芒松芒赞选择了噶尔东赞,那么一心除去噶尔东赞的没庐氏,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冷遇。

没庐氏在吐蕃的力量根深蒂固,不管是芒松芒赞还是噶尔东赞都不敢将之铲除,没人会傻到对自己的大动脉砍一刀。

但只要冷遇没庐氏,断绝没庐氏的晋升,没庐氏的实力也会受到影响,一点点地衰减,直至为他人取代。

没庐氏本就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己这里却得到了唐廷的重用。

传到吐蕃会是什么情况?赞普芒松芒赞会怎么想?噶尔东赞又会怎么想?关键是没庐氏又会这么想?没有人愿意泯灭,也没有人可以坐视权力一点点地消失。

没庐氏不是所有人都终于赞普的,有极大一部分人在意家族自己的利益。

这是逼着芒松芒赞、噶尔东赞打压没庐氏,逼着没庐氏转向大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