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96章 过多的巧合就不是巧合

第496章 过多的巧合就不是巧合

第496章 过多的巧合就不是巧合

陈宅后院。

李红清在教镜镜练剑,萧妙宸在一旁煮着茶水,陈青兕悠哉的坐在一旁,听着浅言说着时下最流行的八卦。

小日子别说有多悠哉。

“今天可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八卦是人类的天性。

绝大多数的人都爱听,浅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她闲来无事就会跟,家中的采买婆子,做饭大妈聊天,从她们那里了解京中最流行的谈资,然后分享出来。

了解京中的风气动向,问浅言准没错。

陈青兕一直忙于兵部的调度,对于狄仁杰的事情都是从浅言嘴里听来的。

狄仁杰这两个多月的表现用一句话来形容,天生的主角命。

哪怕因为自己的出现,大剧本早已经改了,狄仁杰的能力性格,还有为人处世的标准,让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着主角一般的待遇。

狄仁杰在御史台整理累积的旧案,他入手第一案子就轰动了长安,揪出了乾封元年这一届科举舞弊案。

科举自诞生开始,就充斥着暗箱操作。

比如隋朝的科举,跟汉朝的察举制就没有什么两样,考生必须得到举荐才有资格参加,而有举荐资格的官员也就那么一小撮人。

这是啥?明摆着给朝中贵族福利,给他们后代子侄晋升的资格。

唐朝这个前中期的科举也好不到哪里去。

确实科举在唐朝初年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允许天下所有学子自荐考试。但整体的科举氛围充斥着交易内幕,行卷成风。

学子投牒自进,拿着自己的文章拜会主考官,希望得到一个好排位。

那些权贵更是在考前就定下了三甲所属……

便如王维。无可否认,王维是一位不输于李白的才子,但他状元的身份,还真就走了玉真公主的后门。

在那个阶段不通过关系,根本别想考上进士及第。

直到唐中后期,寒门开始崛起,科举行卷内定之风,这才有所好转。

宋明清三朝对于科举舞弊极其重视,抓得也尤为严格,但舞弊的情况依旧时常发生……

所以科举就不存在完全的公平。

但话说回来,陈青兕主持的改革,应该可以说是最公正的一次了。

毕竟他得李治全力支持,又将宋朝的各种制度搬到了这个时代。

全新的制度补全了这个时代科举存在于表面上的漏洞,并不是说陈青兕采用的制度是完美的,这世上就不存在真正完美的制度,只要是人定的规则制度就有破绽可言。只是陈青兕拿出了跨时代的东西,又没有给世人多余的时间去琢磨去寻找漏洞。

这才导致了相对的公允。

随着科举改制的所有细节让世人所知,立刻就会有人研究琢磨,从而寻找破绽。

陈青兕之后的第二届改制科举就出现了小问题,不过无伤大雅。

越到后面,制度被研究的越透彻,各种问题积少成多,就会再次促进科举制度的改革。

到了乾封元年这一届的春闱科举,就出现了大问题。

现在的科举制度似乎了代考环节,借此漏洞,以代考的方式获得进士,或是进士出身,从而获得晋升的资格。

李治喜欢提拔进士,这已经是公认的事情。

给事中闾丘欢想让自己的小儿子入仕途,他常伴李治身侧,知未来官吏,有进士身份,晋升速度会快人一筹。于是,安排人为自己的小儿子代考,中了进士之后,再举荐仕官。

此事不知为何被他人所知,匿名举报,告到了御史台。

许敬宗与闾丘欢关系极好,便将此事压下了,定为诬告,就此结案。

狄仁杰眼光是何等毒辣,在查阅卷宗的时候,嗅出了猫腻,将案子重提,一举解开了代考之风的内幕。

李治闻之龙颜大怒,将涉事人员一并除去。

这个案子对于狄仁杰来说已经算是大案了,过程并没有说的如此顺利。

狄仁杰在决定翻案的时候就遇到了各种阻碍,他利用自己的才智与坚持,成功破案,将涉事之人绳之以法。

此案让狄仁杰名声鹊起……

陈青兕一开始是担心狄仁杰处理不了御史台的事情,毕竟御史台不是大理寺。

历史上狄仁杰任大理寺丞,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无一人冤诉,这能力惊世骇俗。但这些案件即便再难,断案的对象也是百姓,身为大理寺丞的他是有一定身份地位优势。而御史台的案件的对象是官,能够成为旧案,或者藏匿在完结案子中的案件,这背后都有一定的力量。

这力量狄仁杰未必当得起……

所以陈青兕一直让人关注狄仁杰,必要时自己出面保一保。

但狄仁杰用事实证明,他不需要任何人关照。

狄仁杰的情商太高,且在跟随父亲四处为官的时候,耳濡目染,深谙为官之道,上懂得与上司打好关系,下懂得收拢人心,在处理案子上也懂得适可而止。

这次的舞弊案真要细究起来,御史大夫吏李安期还有许敬宗都脱不了关系。

狄仁杰真要咬着他们不放,陈青兕都不见得保得住他。

狄仁杰并没有深入过问包庇之罪,只是将科举代考涉案的人员一网打尽。

为此许敬宗还宴请了狄仁杰,表示对他的欣赏。

许敬宗自然不怕狄仁杰,但他半个脚即将踏进棺材,最是惜名的时候,狄仁杰的适可而止,让他免去一场风波,自是要表现一下。

李治惜才,也破例接见了狄仁杰。

狄仁杰在李治面前并没有贪功,而是将自己的功劳分给了上司,让李安期、御史中丞方汝恭都受他的情。

如此一来,原本狄仁杰本该因案子得罪许敬宗、李安期,都反过来欣赏这位下属。

方汝恭原本担心狄仁杰惹事,给自己添麻烦,并不喜欢这个下属,甚至已经决定冷漠他。但经过此事,方汝恭放下成见,与之试探性的往来,为他才学所震撼,与之平辈论教。

只是一个案子,狄仁杰便在御史台立住了脚跟,说他不是拿着主角的剧本,陈青兕都有些不信。也因此事,陈青兕不再管狄仁杰了,将心思放在了兵部的调度上,只是通过浅言的八卦来了解狄仁杰干了什么事情。

浅言笑道:“今日倒没有什么稀奇的事情……”

陈青兕奇道:“昨日不是还说,狄仁杰断案如神,定能勘破司仆少卿蔺仁基企图谋害并州司马李孝廉一案,怎没有稀奇的事情?”

司仆少卿蔺仁基企图谋害并州司马李孝廉一案是一个半月前的案子,因为狄仁杰表现的太出色,又得到了许敬宗、李安期的欣赏,方汝恭也与之交好,已经能够接手新案子了。

蔺仁基曾是并州长史,在并州是第一把手,而李孝廉是并州司马,并州的第二把手。

并州所辖太原,那是李唐的龙兴之地,并州长史、司马地位极高,两人同在并州都督府任职,并没有通力合作,而是因各种情况,势同水火,相互拉扯后腿,几败国事。

直至半年前,蔺仁基调往长安任职,这才不再相见。不想蔺仁基离开不久,李孝廉便受贼人袭击,险些身死。

一切矛头都指向蔺仁基,蔺仁基并不认罪,一直喊冤。

萧妙宸在一旁窃笑:“浅丫头这是替郎君鸣不平呢。”

陈青兕更是奇怪,问道:“怎么跟我扯上关系了?”

萧妙宸道:“浅丫头念叨快一天了,说狄仁杰何德何能,能与郎君相提并论?”

见陈青兕更加迷茫,她继续道:“狄侍御史已经抓到了真凶,替蔺仁基洗涮了冤屈。蔺仁基对狄仁杰甚为感恩,赞他‘狄公之贤,北斗以南,唯二而已’……”

陈青兕咋巴着眼睛,这话怎么听的怎么别扭,不应该是“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后世还以为这话衍生出一个词语叫“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

这唯二?听着就怪怪的?

“这唯二,另一人说的是自己?”

陈青兕明白了。

浅言道:“自然是的,你说冤不冤,蔺仁基夸狄仁杰就夸呗,还将郎主牵扯进来……”在她眼中自家郎主是最厉害的,狄仁杰怎么能与之相比?陈青兕大大咧咧的挥了挥手道:“不气不气,不争这虚名。”

陈青兕品着茶,看着李红清与镜镜的对练,心情舒畅。

狄仁杰的名气越大,他在揪老鼠的时候,效应就更轰动。

如果真是李义府,那可就是有唐以来,第一大案了。

就是不知道,巂州那边到底是什么消息。

陈青兕又等了一个月,终于等到了巂州的消息。

“郎主,让你猜中了,李义府坟里埋的可能真不是李义府。”

陈青兕皱眉问道:“可能?不能确定吗?”

这个可能,让他有些难受。

周奎摇头道:“无法确定,时间太久了。我们请的仵作是西院娘子介绍的,是远近闻名的仵作,他说如果对方诈死,有八成可能。”

西院娘子就是李红清。

陈青兕娶二妻无分大小,但两个都叫大娘子又有些不合适,叫二娘子也不合适。

正好两人一人住东院,一人住西院,就叫东院娘子、西院娘子。

周奎这些年在长安结交了不少好友,为陈青兕所用,但善于验尸的却没有,临时临急又寻不得可靠的仵作……

这仵作乃贱业,不出名的未必靠谱,出名的也不可信。

陈青兕、周奎大感头痛,李红清得知后给他介绍了一个,她早年跟着虬鬤客行走江湖,认识不少混迹市井江湖的异人,叫桑栋华。

陈青兕问道:“怎么说?”

“桑仵作说依照道理而言,一般人入葬,会选择一处干燥之地,然后封碑之前,在里面点燃烛火,防止尸身过早腐烂或是给虫蚁咬食用。李义府的墓穴虽在干燥之地,但入葬封碑的时候,却有些偷工减料,以至于尸身过早腐烂,仅余白骨。”

“从白骨分析判断,死者确实与李义府一般高,年岁也是相当,死亡时间,间隔不大。不过白骨的两根脚趾粗大,应是常年奔走之人。巂州多山,山中猎户多半如此。当然他不排除李义府也是如此,也有可能怕有人真的掘墓,有意让尸身腐化……”

“脚掌骨是疑点之一,偷工减料是其二。以李义府的家财,在丧葬方面,不应该如此小气的。当然,桑仵作也说了,不排除是有人作怪。只是连着两处疑点,多半能证明一些东西。”

陈青兕微微颔首。

有些遗憾,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这件事情太大了,如果不做足准备,就算李义府豁得出去,武皇后都未必敢。

陈青兕甚至觉得李义府可能跟金大侠那本《倚天屠龙记》里的光明右使范遥一样,自毁容貌,甚至嗓音都变了,完完全全成为另外一个人。

就算李义府站在他面前,他都未必认得出来。

不然就凭他昔年在长安的威望,怎么敢入长安?

正如桑仵作说的那样,一处疑点,两处疑点,就能证明一些东西。

现在尽管无任何证据,可所有问题的矛头都指向李义府,这绝对不是巧合。

这世上不存在那么多的巧合。

陈青兕重新整理了有用的信息,说道:“你安排人去诬告李崇德,将狄仁杰的目标转移到李崇德的身上。让他去查,李崇德身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另外继续与崔詧打好关系,继续潜伏。”

陈青兕手中有两个线索,一个是李崇德,他是核心人物,只要攻破他,必然能够揪出李义府。

至于崔詧,他是边缘的小人物,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小人物。

崔詧情况特殊,给自己的夫人压的太惨,性格都有些扭曲,这种人不说一无是处,却也上不得台面。

可偏偏武皇后拉拢这样的人,就是一件怪事,他身上一定有某种有利可图的未知缘故。

一静一动,双管齐下。

陈青兕不方便去查,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查,打赢大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只能交给狄仁杰。

“怀英,莫要让我失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