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504章 我李义府,回来了

初唐:砥砺前行 第504章 我李义府,回来了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504章 我李义府,回来了

这一听到万国俊,狄仁杰、张柬之都精神一振,知道即将说到关键的地方了。

狄仁杰自己就是一个断案大师,加上身旁有徐有功的协助,已经从万国俊的身上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他们都觉得万国俊有问题,只是没有往已故的李义府身上去想,所以就如断了线索一样,暂无头绪。

狄仁杰知道陈青兕一定掌握了一些东西,只是不方便出面。

“这万国俊擅长审讯,你们查他,自然知道他的手段,也知他曾协助李义府逼迫过正则。如是正常手段,我还能忍得住,但万国俊的手段用在一个方正耿直之臣,还是我的至交。说什么也不会让他好过……”

“我本欲让他为自己昔年的行为付出代价,却受一股神秘力量所阻。这股力量向着武皇后……”

“武皇后人在深宫,竟得一股神秘力量相助。这份能耐,完全不输于吕后、窦后,更坚定了我反对武后做大的决心,也入手暗查武皇后背后的那股力量。”

“这越查下去,越觉得不对劲。所有线索都会在特定的环节断线,完全查不下去。”

“直到我将所有断了的线索重新捡起来,发现所有断的线索都指向一个人……”

“李义府!”

狄仁杰低呼了一声。

他也是查到李义府这里断线的,李崇德罪证除了身在岭南的袁公瑜也就李义府知道。万国俊与李崇德之前从未有过联系,突然就成为了他的心腹……

其中充满了古怪。

而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在于李义府,只是李义府死了,也就没人知道其中还有什么瓜葛。

陈青兕赞叹狄仁杰的反应,道:“正是李义府!一个已死之人,却成了诸多线索的终点,让我不得不怀疑,他是真死假死。我派人去南中探察消息,甚至还将李义府的墓给挖开了。他死的时间不长,但因所葬之地湿气甚重,又不巧匠人在修坟的时候,偷工减料,导致尸身加速腐烂,只余一句骸骨。”

“根据仵作的分析,尸骸有大概率是南中猎户,但尸骸的身形,死亡时间都跟李义府的大差不差。已经无法证明,死的是不是李义府了。”

“李义府作恶多年,他在长安是人人喊打。且刺史过于恶劣,一旦暴露,连皇后都逃不了干系。他真要出现在长安,必然是以另外一种模样示人,至少出现在你我面前,认不得他来的地步。”

“碍于身份,我不便明察,也不敢过多干涉。我在明,他们在暗,我这里的动作一旦过激,恐再难寻得他们踪迹。”

“于是,我想到了怀英,由你来查此事最好不过。”

“原本计算是由你们剥丝抽茧,抓出藏在幕后的老鼠,我在后边协力。现在前线战事吃紧,我得统兵去青海湖,京中的事情无法估计。案子得你们自己去查,背后的黑手是不是李义府,我个人判断是他。但做不得数,没有任何证据,说出来也不会信,反而会惹出一身事端。”

“今日告诉你们,只是给你们一个参考的目标,并不是引导你们自己查案的思路。”

“我不在京中,你们行事得三思而行。这案子继续查下去,将会引起轩然大波。要不要查下去,怎么查,你们自己抉择。”

陈青兕并不担心两人退缩。

狄仁杰、张柬之都是有政治头脑的人,他们懂得明哲保身,不会与贼硬刚,但也有自己的政治操守,不会同流合污。哪怕狄仁杰、张柬之都成了武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们也没想过顺其自然,而是积极的谋划还政于李的政治信念。

狄仁杰、张柬之当夜就在陈宅的客房住下。

长安是有宵禁的,当然宵禁拦不住狄仁杰、张柬之,但必然会留下记录,不利于往后。

在陈宅住下,明日一早离去,才是最佳选择。

狄仁杰、张柬之并未分两个客房,而是共住一间客房。

两人本是志同道合的好友,难得有机会同榻而卧,促膝谈心,也无心睡眠,言语中自然说着今日听到的震撼消息。

“怀英兄可下了决心!”

张柬之盘膝坐在榻上,看着穿着内裳在案几前伏案书写的狄仁杰出言询问。

没等狄仁杰说话,他已经先一步表明态度,说道:“此事,我是当仁不让。先生与我有知遇提携之恩,一路走来,我跟随先生多年,深知先生德行。也信先生对局势的判断,武皇后牝鸡司晨,李义府大奸大恶。两人聚在一处,定会祸乱天下。这事能够落在我手上,自不能让他们得逞。”

狄仁杰道:“等我片刻!”

约摸一刻钟,狄仁杰放下了手中的笔,拿着手上的帛布递给了张柬之。

张柬之接过细看,却是详细的案件分析。

原来不通顺想不明白的地方,将李义府加进去,一切都通顺了,就跟拨云见日一样。

很显然狄仁杰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狄仁杰对于陈青兕七分真三分假的话没有全信,他听出了陈青兕其实隐瞒了不少的东西。

但狄仁杰能够分辨陈青兕说的是实话,至少对于李义府的分析是他当下未查到的盲区。

狄仁杰尽管没有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显然就李义府的所作所为,心系百姓的狄仁杰是不可能站在他这边的,做不到坐视他崛起。

——长安,陈宅。

一位壮实英武的青年牵着一匹壮硕的马驹来到门前,轻轻敲响了屋门。

门房是一位友善的老者,笑着询问来历。

青年递上了一封信,恭敬道:“此乃家父的书信,陈先生与家父有旧,特命晚辈前来投效。”

陈宅上下皆受陈青兕影响,从未有仗势欺人之风,对待任何客人都很有礼貌,接过书信,将人请到客房,并且安置对方的坐骑。

书信传到陈青兕手上的时候,他正陪着妻儿一起叙旧。

此去征战,不知几时而归,自是要好好地抽空陪陪家人。

“妾身若无身孕便好了!可护着郎君左右!”

李红清闷闷地说着,在三个月前,她已查出了身孕,全家欢喜。

只是没想到战事突来,李红清一脸郁闷,觉得怀得不是时候。

陈青兕心中嘀咕,没怀上也不能带你出征啊。

现在的情况跟百济可不一样。

在百济,陈青兕是无冕之王,没人敢多说什么,李红清当时也不是家人,挑不出毛病。

而今他所谓三军统帅临危受命,带着家眷出征,怎么也说不过去。

“唉,太遗憾了!”陈青兕很会说话,一脸的可惜,随即又道:“夫人也不必为我的安危担忧,为夫打仗动的是脑子,而非武力,不会冲到最前头的。何况为夫还收了位猛士,他的武艺算不上高明。奈何老天爷赏饭,少有人接得住他一刀。”

陈青兕脑中浮现自己将趁手的陌刀送给宋令文时的情形,这位“书生”,一刀挥下,一记简单的力劈落地,整个陌刀刀头陷入土中,陈青兕脚底都震了三震。

这哪里是执笔的书生,分明就是一员陌刀悍将。

“那就好,那就好!”

李红清嫁给陈青兕后,还是第一次经历分离,有些患得患失。

便在这时,陈青兕收到了俊朗青年递上来的书信。

“故交来信?”

陈青兕好奇接过,见信落款是张荣,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见信内容,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张荣就是在漠北协助他完成三受降城选址的校尉,他是黄河寿的副将。

陈青兕能够在短时间敲定三受降城的计划,张荣这个漠北通出力极大。

当时在闲聊的时候,张荣就曾夸他的儿子仁亶,说他儿子自小爱读书,也喜骑射兵法,文韬武略皆有所长,将会是大唐的栋梁之才。

陈青兕还记得当时自己邀请他儿子来京,介绍他入国子监学习,后来就没有消息了。

一晃过年,曾经的小子,现在成年了吧。

陈青兕不忘旧情,想着张荣助他完成三受降城的建设,笑道:“故友之子来投,得好生接待,我去了!”

快步来到客厅,陈青兕见青年浓眉大眼,身子挺拔如松,一身的阳刚英武之气,笑道:“你就是张仁亶?在漠北的时候,就听令尊说过你,果然少年侠气。”

张仁亶略微迟疑,才道:“家父善可,现已告病还乡,在家修养。”

陈青兕赶忙询问情况。

张仁亶有些难以启齿。

原来张荣这病跟陈青兕有关……

张荣本因没有背景才跑到漠北去闯荡,靠着军功向上爬。

但随着陈青兕在漠北大败铁勒诸部,并在漠北建造三受降城,兵锋直插漠南漠北,令得北地诸部不敢妄动。

唐廷也趁势在漠南建立贸易区,与北地牧民展开深入的贸易合作。

漠北承平多年,不见兵事。

这对张荣这样倚靠军功晋升,又无背景的将官来说,却是致命的。

无法获得军功加持,渐渐被边缘化了。

一气之下,便回到了老家享受天伦之乐,用心指点自己的宝贝儿子。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张荣这一闲,闲出了一身的毛病。

此番陈青兕挂帅,张荣想起了昔年约定,想着自己的儿子不能跟自己一样,便让他来长安投军。

陈青兕听了委婉的回答,也猜中一二,也不多问,只是道:“收下你可以,只是战场并非儿戏。若无几分能耐,真要上了战场,关乎生死。张兄将你托付于我,我自不能还他一具尸骨。弓马骑射,武艺韬略,你得有拿得出手的本事才行。”

张仁亶昂首道:“侄儿不才,弓马骑射,枪棒武艺,兵法韬略皆了然于胸。愿受叔父考验……”

他想了想,历史上貌似没有张仁亶这号人物,难道是蒙尘的明珠?

其实并不是没有张仁亶这号人物,而是因为避唐睿宗李旦的讳,张仁亶后来改成了张仁愿,旦跟亶是一个读音……

陈青兕的三受降城的理念就是出于历史上的张仁愿,他在后突厥巅峰的时候,夺回漠南,力压强敌,建三受降城,牢牢掌控漠南草原,让北地百年不受战乱之苦。

结果不言而喻。

张仁亶二十出头,但弓马骑射,枪棒武艺奇佳,兵书韬略也是随口而来。

陈青兕喜不胜喜,还真是一颗蒙尘的明珠,当即毫不犹豫地将之收于麾下。

唐朝尚武之风鼎盛,李治一纸诏书,河南河北的义士纷纷响应。

不过半月,已募得精锐四万,李治又从关中折冲府调了一万兵马给陈青兕筹齐五万,让他支援青海。

乾封四年,十一月底。

陈青兕以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再度领兵,奔向高原。

在陈青兕离开长安的时候,万国俊来到了永平坊,见到了李义府。

“陈先生,陈青兕已经率兵离京了!”

“哈哈!”化名为陈运的李义府大笑起来,脸上的横肉都为之抖动。

“真是天助我也!小贼一走,再无人夺我气运,我们筹谋的大事必成。”

即便是此时此刻,迷信的李义府依旧觉得自己是失败不是因为自己得势之后,过于张狂,而是因为陈青兕这位大唐的青牛夺了他的气运,才导致有今日的落魄。

陈青兕走了,长安就没有人能够夺他的气运,将会万事皆顺。

“陛下,我李义府,回来了。”

李义府恨的人不只是陈青兕,还有李治这位大唐天子。

他自问为李治付出一切,结果给贬罚不说,还彻底断绝了他回来的念头。

如果不是武皇后的人及时出现,他现在真的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