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512章 遭遇战

初唐:砥砺前行 第512章 遭遇战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512章 遭遇战

第512章 遭遇战

陈青兕有些脑仁疼,手上的消息太多太乱。

真假难辨。

但可以肯定一点,吐蕃的情况比陈青兕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或者说噶尔东赞的死,引发的化学反应,超乎他的想象。噶尔东赞在吐蕃的地位比他想得更高……

他这一死,让原本一直给镇压住的妖魔鬼怪全部都显形了。

很多事情都不符合逻辑。

陈青兕眼睛一亮,突然想到了魏延、杨仪的火拼。

这不符合逻辑就对了。

魏延死得可惜,但魏延死得冤吗?

那真是一点都不冤。

强行夺权,烧栈道。

历史上魏延可不是诸葛亮设计害死的,诸葛亮只是算到自己死后,下面的人压不住魏延,魏延会不听号令,让诸军不要理会魏延所部,自行退去。

却没想到魏延居然愚蠢到火烧栈道,挥师强行夺权,这等于是发动兵变。

马岱只是在军前怒骂魏延,魏延手上的兵都看不下去自己上司的做法,一哄而散。

魏延登时成了孤家寡人,灰溜溜的逃回汉中,最终被马岱所杀。

魏延完全死在他的愚蠢上面。

当然不蠢,只是诸葛亮死得太突然,蜀军上下都懵了。

压在身上的大山突然消失,魏延自己也懵了,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心神进行合理的分析,只是被动的情绪应对。以至于干出了一系列,失智的行为。

现在吐蕃的情况也是一样,噶尔东赞突然死了,导致了数十年围绕他建立的吐蕃军政一体的机构完全崩坏。

这让一群一直仰着噶尔东赞鼻息生存的吐蕃贵族豪强,身上的压力突然消失了。习惯听从安排的他们,突然失去了束缚,那就等于脱缰的野马,失去了控制。

人向来都是感性的动物,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冷静的面对任何事情。

现在伏埃城里的吐蕃豪强,实力雄厚的想要争权,实力中等的想着如何在这乱局中,实力弱小的考虑自己活下去。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想着怎么得利,想着怎么活下去。

所以现在的情况,乱,不合理才是正常的现象。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吐蕃的乱,为自己求得最大利益。

陈青兕分析着乱局中为数不多的线索,有用的消息有两条,分别是没卢氏的投降,以及吐蕃赞普明晚偷偷撤离。

没卢氏的投降并不出陈青兕的意料,这一切都是他刻意为之的。

默默地照顾没卢氏,自然不是因为赤玛洛,就是要逼没卢氏倒向大唐。

没卢氏在吐蕃受到的遭遇陈青兕早已探知,曾经能够与赞普系平起平坐的豪强,现在已经沦为人人可以踩踏的存在。

没卢氏为什么会落得今日田地?

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如果给他们一个更好的选择,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陈青兕在长安的时候,建议李治善待赤玛洛也是为了今日。

从吐蕃的军事调动上不难看出,没卢氏这些日子处处被顶到前线,明摆着给人当着弃子。若不是自己有意照顾,没卢氏都得沦为吐蕃的下等贵族。

而且两条讯息都透露了吐蕃要撤军的消息,可以肯定吐蕃确实有撤军的意思。

这也在情理之中,芒松芒赞控制不了当前的局面。

现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芒松芒赞在伏埃城镇不住场面,反而有危险,天晓得会不会有人为了权力脑子一抽,干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退回逻些,回到大本营,才能掌握主动。

所以撤军是必然的,吐蕃上下已经无心再战了。

吐蕃要退,没卢氏却有军事调动,顶在前线,八成是弃子,他们的投诚也在情理之中的。

他带来的消息八成不假……

吐蕃打算在后日夜间退兵。

陈青兕继续琢磨:芒松芒赞明日退兵,这个消息无来源无头绪。但其实最可信的是这一条。

没卢氏的投降,有理有据,反而会有一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情况。

但这条莫名的无头绪的消息却不一样。

这跟张仁亶其实没有关系,就算没有张仁亶的那一箭,陈青兕觉得他们也得不到有用的消息。

如果这消息属实,那么能够得到这条消息的人必然是吐蕃最上层的核心人物。

芒松芒赞提前溜走,防的根本不是他们,而是吐蕃内部那些心怀叵测的豪强。

现在消息泄露,能够提前得知的也只有那一小部分人。

这一小部分人是不可能留下弑君把柄的,想要借大唐的手,将芒松芒赞除去。

对方真要有心将消息透露给他们,有很多办法,这般鬼鬼祟祟的潜伏到附近,十有**是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

既不想暴露,死不死就没区别了。

若是计,若有假,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

越是这种复杂的情况,越能证明这条消息的真实性。

“传令给席君买,让他化整为零,今夜动身,分别设伏于那禄驿、众龙驿……”

“今夜?”宋令文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

陈青兕肯定道:“就是今夜,芒松芒赞即打算提前一天撤,足以表明他对伏埃城里的部分豪强的忠心生出了怀疑。他既起了疑心,就一定不会按时走。提前几个时辰,或是临时决定动身的时间都有可能。唯有提前设伏,才能万无一失。”

宋令文叹服道:“大总管考虑得极是。”

“另外,让全军枕戈待旦,随时出击。”

——伏埃城。三更时分。

一直未入眠的芒松芒赞突然将赞婆叫到近处道:“传令下去,轻装简行,一人双马,四更天准时动身回逻些。”

赞婆还在睡梦之中,突然领到这命令,一开始还有点懵,但很快反应了过来。

伏埃城里的气氛很压抑,赞婆已经感受到了,提前一天走,还是他给出的建议。他是真怕跟大军一起撤,遇上唐军凶横的追击,大军在逃跑的混乱发生什么意外。

吐蕃赞普系人丁单薄,松赞干布死的早,他儿子死的早,现在芒松芒赞只有两个儿子,一个三岁,一个两岁。

芒松芒赞真要出现意外,最后夺权之人一定会成为下一个噶尔氏。

新的噶尔氏是不可能容忍旧噶尔氏存活的。

无论如何他都得保芒松芒赞,唯有这样才能给噶尔氏求得一线生机。

现在临时决定动身,且时间卡的如此巧妙,能够杜绝不必要的风险。

很快在赞婆的安排下,一支四千人的队伍在伏埃城的南城聚集了。

除了芒松芒赞的亲兵以外,还有噶尔氏最核心的私兵死士。

“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四千人向南城门涌去。

一开始守城的将官甚至不愿意开门,必须得到上司的同意才行。

直到芒松芒赞张弓拉箭,对着那城守,喝令他开门,这才逼得对方开门。

毕竟芒松芒赞是赞普,真要以不遵赞普令将之射杀,也没人会说什么,死了也是白死。

经此一事,芒松芒赞更加坚定自己回逻些的决心。

城门一开,四千余人如闪电往高原方向奔袭。

因轻装简行,又一人双马,速度极快,在黎明时分,已经穿过了伏埃城南的平原,进入了起伏的丘陵地。

这也是芒松芒赞选择四更天动身的原因。

只要进入了丘陵,他们的行踪就不容易被掌控了。

与来时不同,来的时候,因为情况紧急,他们一路昼夜下山,人困马乏,给席君买缠住自然跑不了。

现在他们养精蓄锐,人马精神,四更天到凌晨这段时间,又是最困最好睡的时候。

他们先一步行动,先一步进入这片丘陵,后知后觉的唐军跟心怀叵测的豪强临时临急的想要追赶上,可是不易,只要能够平安到了众龙驿,那就安全了。

可就在芒松芒赞一行人快马加鞭,用了一天时间,穿过丘陵,准备顺登山道赶往那禄驿的时候,一队唐军却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芒松芒赞神色大变,惊呼道:“唐军怎在此处?”

一瞬间芒松芒赞怀疑起了身旁的赞婆,他是最早知道自己谋算的,不经意的瞥了一眼赞婆。

却见赞婆也是一脸惊愕,有些不知所措。

芒松芒赞也知自己这是胡乱怀疑,自己选择行动的时间事先谁也没有告诉,赞婆就算是第一个知道,就算他真存有异心,也不可能来得及干那么多事情。

唐军也不可能反应得这般迅速……

赞婆先是惊愕,但很快反应过来,说道:“赞普,唐军这是在虚张声势,你看他们,列队整齐不假,可兵卒间列队空隙颇大。他们是勉强撑着堵住我们面前的道路。”

芒松芒赞遮眼眺望,还真如此。

赞婆说道:“唐军不是有意列阵等我们,而是发现我们逼近,他们躲无可躲,藏无可藏,索性就列阵备战,拖延时间。应该是有人泄露了我们的行踪,他们提前设伏,却不想我们提前动身,相互撞上了。”

芒松芒赞道:“冲过去,到了这一步,近则生,退则死。”他叫道:“赞婆你为前锋领路,我持弓箭同你一并杀敌。”

赞婆高声领命,聚兵高呼,领着噶尔氏的两千死士杀向了唐军。

芒松芒赞首次冲阵,也不怯场,手持弓箭在亲卫兵的拥簇下射杀远处的唐军。

看着冲锋而来的吐蕃军,牛彦猷叫苦不迭。

牛彦猷是军中都尉,他奉命赶往那禄驿设伏,却没想到正上着山,还未到那禄驿就见远处尘土飞扬,有大批骑兵向他们这边赶来。

牛彦猷是基层军官,并没有什么背景,靠的是实战,一场场打下来,靠着军功晋升混到了这个位子。

他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有着自我的判断力。

首先这股骑兵就不可能是友军,他们化整为零,意图赶到那禄驿设伏,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突然。

所以一路上他们是小心翼翼,不但化整为零,白天背着丘陵行军,夜间加急赶路,甚至连照明的灯笼也蒙上黑布,就是为了担心让吐蕃的斥候发现。

结果发现一群骑兵浩浩荡荡,直奔他们所在的地方而来。

很显然与他们的目的是相左的。

吐蕃军来得比他们得到的消息更快,他们这支化整为零,临时聚齐的队伍已经没有时间躲藏了,更没有时间执行埋伏计划。

牛彦猷当机立断,他并没有选择与吐蕃军正面对冲,而是收集周边石头,以长枪插入土中充当拒马,列阵迎敌,同时派人去那禄驿通知提前抵达的席君买,让他们做好准备。

牛彦猷看着吐蕃军气势如虹的冲来,高喝道:“弟兄们,吐蕃小儿,不打声招呼,不留下点东西就想想从我们这里闯过去,你们说,让不让他们过?”

“不让!”

千余人面对多倍于己的吐蕃兵,唐军完全不待怂的。

牛彦猷紧紧地握住手中,沉着脸,等待着。就在敌军进入射程的一瞬间,他陡然将长枪一指,大喝道:“放箭!”

随着马蹄声的靠近,比马蹄还要急促的弓弦声响起!

随着叫着中箭摔倒惨叫声响起,牛彦猷再度高呼:“举枪!”

面对吐蕃骑兵的冲击,唐军兵士虽处兵力劣势,却也凌然不惧,肩并肩,脚抵脚,以血肉之躯硬抗骑兵的冲刺。

鲜血四溅,人仰马翻。

尽管吐蕃骑兵轻装简行,但战马的爆发力还是让最前排的兵卒枪断人亡。

牛彦猷秉持着唐军的一贯传统,站在队伍的最前线。

他手上的枪是精心打造的铁枪,直接刺穿了战马的喉咙,当他也受到了力量的反噬,整个人向后摔去,手上铁枪脱手而出。

牛彦猷就地一滚,卸去了撞击的力量,也顾不得全身的疼痛,拔出唐刀,再度冲到最前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