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529章 又是大唐的臣子

初唐:砥砺前行 第529章 又是大唐的臣子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529章 又是大唐的臣子

第529章 又是大唐的臣子

乌海城。

陈青兕远在高原之上并不知道长安之事,他先等到的是李治对王孝杰这个吐蕃赞普的册封,大唐天子亲下旨意,册封吐蕃赞普芒松芒赞为西海郡王。

宣旨之人正是陈青兕的老朋友礼部侍郎高智周,也是清流一派的核心人物。

“知周,长安一切可好?”

得知传旨的人是高智周,陈青兕亲自迎接。

高智周作揖道:“一切皆好,某此来还特地去了一趟陈宅,带了两位尊夫人与小郎君的家书。过会儿交给先生……”

陈青兕听到还有家书,脸上略显尴尬,忙道:“知周懂我,来,一路辛苦,先进城休息,这高原气候,可不容忽视。”

当夜陈青兕就跟高智周秉烛夜谈,跟他闻讯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长安的情况。

高智周是清流派的核心成员,对于庙堂的局势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当即将庙堂之事跟陈青兕细说。

高智周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关于宰相张文瓘。

“张相公,已经给陛下贬出庙堂了。”

他说起这话的时候,言语中有些唏嘘。

其实清流一派大多人都不厌恶张文瓘,如果不是张文瓘一意孤行,非得跟陈青兕闹,清流派不会跟以张文瓘为首的太子党对碰的。

李治朝的吏治问题有些严重,大唐发展到这里,庙堂上充斥着各种开国勋贵的二代三代,或是他们的亲朋故交,各部机构也有很多老油条。这是任何朝代都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李治自己道德也不高,吏治情况比贞观朝差远了。

张文瓘能够整顿吏治,对于清流派来说是喜闻乐见的事情。

而且张文瓘也确实整治了庙堂懒政怠政的现象……

陈青兕摇头道:“不奇怪,不用想,定是因为拒绝与大食国开战,惹着了陛下。”

高智周默默颔首,显然就是这个缘故,略微惋惜道:“张相公详细计算了与大食国开战的成本,计算了自出兵起,朝廷所花费的粮草钱帛劳力,再三向陛下谏言,说将这些钱用于百姓,将会打造一个远超文景的盛世。”

陈青兕嘲弄道:“腐儒的幻想之见!将美好的生活寄望于敌人的仁慈……”

张文瓘只想着怎么让华夏百姓过上好日子,却不曾想过现在大唐的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大唐军人用生命换来的。是李靖、李绩、苏定方、程名振、契苾何力这些大将一点点打出来的。

全力发展民生是不错,但若没有军事力量的支持,那就是一块是人都能咬上一口的肥肉。

陈青兕记忆中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清朝与美洲的印第安人……

清朝固步自封,招谁惹谁了?强行被坚船打跑轰开了大门,然后成为各方侵略者掠夺的对象……

至于美洲大陆更是冤枉,让一群强盗畜生杀得几乎灭族。

没有实力护卫自身,再富也是人家嘴里的肉。

张文瓘觉得将跟大食国开战的军饷物资拿来发展民生,能够大利天下。

这个倒是不假……

异想天开。

他们只会觉得大唐不行了,要来分一杯羹。

到时候群起而攻之,又当如何?

大唐已经到了这个体量,很多时候是退不得的。

陈青兕不是不知道现今的大唐需要休养生息,如果不是大食国的威胁,依照陈青兕最先的战略目的就是休养生息,只是大食国的重心突然东转,朝廷也只能因时制宜,改变国策,选择与之对抗。

这一切的因素,张文瓘是完全不理会,反而觉得是陈青兕、苏定方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军功,为了流芳千古的借口。

这也是两人一直说不通的原因。

陈青兕开始还想着能够跟张文瓘和平相处,就算成不了朋友,也不至于结仇。只是对方却不这么想,他也不愿当滥好人,关系也越来越僵。

此刻听他被贬,并不奇怪。

李治可是一位手段强硬的雄主,处理一些污糟事情的时候,将自己伪装成白莲花,可在这种大事上却不含糊。他能够为了吏治,将你张文瓘提起来,也可以为了另外一件事情将你撸下去。

终李治一朝,除了一个长孙无忌,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实权宰相,已经可见一斑了。

高智周虽有些唏嘘,但还是站在陈青兕这边的。

清流一派相互间多有往来,交流心得。

彼此正对天下之事谈论观点的时候,陈青兕带有超前思想的不可避免的灌输给了他们,多多少少受些影响。更能接受陈青兕这一套,内修政治外修武备的套路。

当然这一切都是空谈,只是说说而已。

借用一句话来形容,有李治在,大唐就不允许出现牛逼的人物。

陈青兕也一直负责兵事,在战略上他将唐王朝领向正轨,功勋卓著,政治上除了科举,也只有在百济独当一面时,设计的海东的黄金商道,也没有多余的建树,便是此理。

李治朝因为接连不断的战事,尽管有不少名臣治理,民生还是有些相形见绌的。外修武备,内修政治确实差点意思。

也许正是如此,才让张文瓘有了底气,终究是大梦一场。

陈青兕道:“张文瓘被贬,太子情况如何?”

陈青兕对于李弘这个太子还是极有好感的,也有很大期许。

毕竟一个庙堂容不下两个强势的人,而李弘仁厚,恰有刘禅之风。

听到李弘,高智周唉声叹气:“太子身体不适,某来之时,正卧病在床。对于张相公,他有意向陛下求情。只是陛下不许……”

陈青兕也头疼,李弘短命确实是一大问题。

陈青兕又问:“那东宫那伙人,现在以谁为主?戴至德?还是萧德昭?”

高智周道:“都不是,戴至德授命为水陆转运大使,负责粮草的筹备调度,并不在长安。萧德昭因事辞官回家,现在负责东宫一切事务的是李敬玄。”

陈青兕略带不屑的撇了撇嘴道:“就他?”

对于张文瓘,陈青兕还能看几眼,他是真干实事的。

而李敬玄,此人就是那种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蠢货。

在庙堂上指点江山,眼睛里容不得任何反对意见,将一切反对他的人视为敌人。

历史上就因为刘仁轨驳斥他的意见,死咬着刘仁轨不放。

不管有没有道理,只要刘仁轨的建议,李敬玄就反对,不管好坏,还自视甚高,觉得刘仁轨在百济的军功,不过如此,以雷霆之力,轰击朽木,主帅的位子上拴条狗都行。

气得稳重的刘仁轨也失了智,举荐李敬玄迎击吐蕃,似想让李敬玄见识一下战场的残酷,也就是你行你上。

结果遇上了论钦陵,十八万大军如果不是黑齿常之临危扶难,几乎就要全军覆没。

高智周也不喜欢李敬玄,吐槽了两句。

大体情况,陈青兕已然了解。

长安有李治,在他身体还健康的情况下,确实也没有人可以掀起风浪。

“只是不知,李义府的事情,他们调查的怎么样?”

陈青兕心中暗思。

高智周道:“身负皇命,某明日入山宣旨册封吐蕃赞普。却不知逻些的情况如何?能够压服吐蕃,让朝廷能够全力对付大食,先生居功至伟……可不能因为在下的过错,坏了大局。”

陈青兕想了想道:“不用担心,此去逻些,你只要知道自己是天朝上国的使者,而吐蕃的赞普,那是陛下的臣子,你代表着陛下传旨,只要摆出威风就好。”

高智周闻言有些傻眼。

陈青兕暗笑,吐蕃赞普是王孝杰这等机密之事,自是不能告诉他的。

这册封的旨意一到逻些,吐蕃上下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之前陈青兕接受吐蕃国书,吐蕃各方势力固然忌惮,不敢妄动,却也在暗中凝聚力量。

毕竟唐廷对吐蕃的态度在前几次的外交往来中已经表露无疑,那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大多吐蕃贵族并不看好这一次和谈,就等着唐廷拒绝友好往来的消息传达,然后起兵勤王……

结果等到的却是册封西海郡王的圣旨……

圣旨一到,意味着吐蕃正式成为大唐庇佑的属国,心怀叵测的吐蕃贵族也阉了下去。

他们已经让陈青兕杀怕了,举全国之力南下,结果打成这样子。

提不起半点勇气再跟唐军交战……

王孝杰在布达拉宫为了接唐朝皇帝陛下的圣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毕恭毕敬的跪伏在高智周的面前,那态度恭敬虔诚,面对圣旨的态度,高智周觉得面前的吐蕃赞普比自己更要虔诚。

“这……?”

陈先生,真神人也!

他以为是陈青兕彻底打服了吐蕃。

另一旁吐蕃为数不多的忠臣尼扬若岩看着自己的赞普这般模样,暗暗垂泪。

为了吐蕃,委屈赞普了!

尼扬若岩握紧了拳头,暗忖:赞普这是为了吐蕃而跪,有仁主如此,当誓死以报。

王孝杰接过了圣旨,喜不自胜,自己又是大唐的臣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