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72章 重才

初唐:砥砺前行 第72章 重才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72章 重才

第72章 重才

姬温上前嘉奖了县县丞计涛,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对待此事。

他比陈青兕早上任一年有余,现在却让他拔得头筹,自是有着小小不甘。

一年布局,只为今朝。

计涛看了姬温一眼,犹豫了一下,说道:“属下听得一件事情,事关青溪县的,一直在想要不要向姬县令汇报。”

同为睦州的县官,姬温、计涛空闲时聊天,难免会说起周边县衙的情况。

桐庐县与青溪县相邻,陈青兕的行政风格又与他们相左,多次讨论其中的优劣势。

聚民入县的优势有很多,能够最大化的整合人力资源,聚合财富,集中发展,集全县力量为一处等等。

但其存在的劣势也很明显,叛军、军官的前后清洗,县内急缺干吏,人越多越考验官员的行政水平。

不同村的人聚在一起所产生的利益纠葛,还有屋舍田地的分配问题。最严重的就是老弱化太重,壮丁太少,老弱妇孺太多。

将他们分散开来,还能凭借各村分散的资源缓解压力,将他们聚在一处,一起分食县里不多的资源,很容易形成大家都没得吃的情况。

对于陈青兕的做法,姬温当初就给了评价:哗众取宠。

他不信一个乡村小子有本事克服这一切弊端,他不信陈青兕能够在手上没有能人的情况下,管理好穷困的八百户近五千百姓。

结果自然是无情打脸。

陈青兕压根就不需要干吏辅佐,他一个人事无巨细,将一切都处理妥当。

他只需要没有思想听从命令的工具人,而不是什么干吏。

计涛对此还是很服气的,只是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这位上司对于陈青兕有特殊的敌意。

身为桐庐县的县丞,计涛自是明白自己的屁股应该撇向何处。

果然!

听到计涛如此说来,姬温表情有着些许变化,故作不经意的说道:“什么事情?”

计涛低声道:“青溪县的主簿来我们县里购买蚕种。”

姬温脸色惊疑不定,缄默了片刻,挥了挥手,暗暗叮嘱了一番。

计涛神态先是一变,随即点头表示明白。——

青溪县。

陈青兕整理了衣着,正要出门。

姜辰迎面走来:“陈县令,县衙外有三位士子投递文章诗集,其中一位是睦州刺史许圉师的次子,值得一见。”

陈青兕道:“本官现在有事,你安排人招待他们,说明缘由。等处理了当前的事情,再来与他们会面。”

青溪县因战事缘故道路损毁,交通往来不便。

消息传递速度很慢,冬天的事情,直到春季,陈青兕才从慕名而来的游学士子口中知道自己因为《三字经》,在士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对于前来的游学拜访投递文章的士子,陈青兕都报以极大的热情,再忙也要凑点时间跟他们喝一杯茶,聊一些诗词歌赋。

陈青兕自小就长于文科,文学功底扎实,他确实没有李杜的本事,非让他作诗,要不当文抄公,要不就是简单的入门作品,难登大雅之堂。但品鉴诗词文章,却不输任何人,面对这个时代的文风,能够给出中肯的评价。

以至于不少原本打算拜谒之后就离去的士子,选择在县里逗留,渴望再次得到陈青兕这位年轻有为又平易近人的士林大家的点评。

其实陈青兕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既然自己多了一层士林大家的身份,能够吸引读书人前来拜会,那就趁机打响自己好客之名,多吸引一些士人来青溪县带动当地经济。

只要不请客吃饭,一杯茶水,自己支付的起。

结果发现很多士人来了就不走了,也让陈青兕更加来劲。

用一杯清茶,换人在县里常驻消费,还能获得一个敬士人的美名,吸引更多的人来,这世上哪里还能找到这般划算的买卖?

青溪县外,陈青兕翘首以盼。

往来路过的百姓都热情的打了声招呼,然后纷纷离去了。

开春是最忙碌的时节,尽管还未到春耕时节,辛劳的百姓已经开始下地整田。

陈青兕依旧维持亲民姿态,逐一回礼。

在他身旁的是典史秦依。

陈青兕叮嘱着秦依注意事项,说道:“这位来自嘉兴贵客,你当好好招待,务必让她高兴。别急着说公事,青溪县山明水秀,领着她游玩一圈再说,所有消费都由县里支出,不用给县里省钱。”

秦依已经习惯听陈青兕的命令行事,一丝不苟地记下。

“还有!”陈青兕补充道:“有些事情不必强求,一些深的技艺,人家不愿说,就此略过,点到为止就好。毕竟那是他们祖传吃饭的东西,强求不来,反而会引发不愉快。”

“来了!”随行护卫的匡正提醒了一句。

远处一辆马车徐徐而来,骑马领路的正是史务滋。

陈青兕当先迎了上去。

来人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可在陈青兕眼中却算是大人物。

在陈青兕的规划中青溪县发展的根本是耕种与蚕桑。

耕种自不用说,整个国家民族之本。

蚕桑却并非青溪县发展的特点,青溪县地理位置极佳,水陆通达,适合发展手工业、运输业。只是当下县内老弱妇孺过剩,只能以蚕桑过渡。

也是因为一直不重视蚕桑业务,县里没有真正的蚕桑行家,都是一些以其为副业的妇人,小规模养殖补贴家用。

这自家小规模养殖跟大规模养殖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陈青兕在县里找不到蚕桑行业的专家,决定向外县邀请专家指点。

这要请就请最好的,此番请来的是嘉兴县的许王氏。

嘉兴县是丝绸之府,从唐朝来算都有两千年的历史,蚕桑之乡。

许王氏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个时代的专家,可不是后世那种动动嘴的学院派。

士农工商,四大阶级。工名义上位于第三,实则居于最末。

能够在技艺方面闯下偌大名望的人,绝对是经过千锤百炼,有着代代相传的独门手艺。

新书能追定的弟兄们尽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持一下!谢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