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神话版三国之邪神降临 > 第323章 公孙瓒终究还是来借调文臣了!

第323章 公孙瓒终究还是来借调文臣了!

第323章 公孙瓒终究还是来借调文臣了!

青州舰队在巢湖等待了几天,等陆家把巢湖造船厂的工匠和各种东西全部搬上船之后,甘宁才下令舰队起锚踏上返程的航路。

“话说,原来一个造船厂需要这么多东西啊?”法正有些肝疼的看着跟在青州舰队后面的陆家船队,比青州舰队的规模还要庞大,也不知道陆家是怎么凑出这么多船的。

青州舰队本身是没办法当做货船使用的,所以陆家想要把巢湖造船厂搬到东莱的话,只能自己凑够货船来装载各种设备和人员。

所幸,陆家不愧是开造船厂的,储备的船只和材料还是足够的,在几天之内就拿出了足够的货船。

反正货船又不需要保证其结构性的合理,只需要保证货仓够大,能坚持到东莱港就足够了。

“要不然你以为为什么整个汉室只有三家能造战船的造船厂啊。”陈曦摇了摇头说道。

这个时代就这点不好,很多产业都是掌控在一家一姓手里,外人没有门道的话根本就进不去。

“竟然只有三家造船厂吗?”法正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不过一想到汉室军队的重心,法正就能想象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世家投入到造船业中了。

“嗯,整个汉室只有江东陆家,荆州蔡家,辽东公孙家这三家掌握了完整的造船技术。

包括完整的造船技术、图纸,设备,工人以及选料等等与造船相关的,这三家都是汉室最完整的。

这三家之下的其他造船厂顶多就是造些渔船啊什么的中小型船只。

至于大型民用船只和战舰,真的就只有这三家能造了。”陈曦给法正介绍了一下汉室的造船产业现状。

法正家里毕竟是关中地区的,最常见的交通方式要么是两条腿,要么是马匹和马车以及牛车。

作战部队要么是步兵和骑兵,河里载客的船只倒是见过,但是根本没见过水面作战部队。

所以在见到青州舰队之前,法正基本没有水战和海战的认知,更别提汉室的造船产业了。

“江东陆家、辽东公孙家、荆州蔡家?”法正皱着眉头沉吟了一会说道:“那我们为什么不找辽东公孙家定制战船呢?”

法正因为自身原因,所以对于汉室的造船产业不是很了解。

但是以法正对陈曦的了解,除了荆州蔡家之外,他应该也考虑过辽东公孙家才对,现在怎么就剩下江东陆家一家造船厂了?

而且,就以他们跟幽州公孙瓒之间的关系,陈曦怎么着都应该优先考虑辽东公孙家吧?

虽然不能确定辽西公孙跟辽东公孙之间是否有血缘关系,但是在刘虞离开幽州之后,公孙瓒就是唯一的幽州霸主。

若是陈曦真想找辽东公孙订制战船的话,公孙度难道还能弗了公孙瓒的面子不成?不是说不能找江东陆家订制战船,而是有了公孙瓒作为联系的话,明显是辽东公孙家跟他们之间的关系更近一点吧。

江东陆家除了跟甘宁的关系之外,应该没有其他可以跟刘备和陈曦或者其他人论关系的了吧?

“辽东公孙家?”陈曦摇了摇头,“相比于这個家族,我更看好江东陆家。”

“公孙度那个家伙可不是简单的人啊。”陈曦眯了眯眼,想起了三国之外的第四方割据势力。

“更何况,辽东公孙家跟冀州袁绍存在着不明不白的联系,我可不想被他们背刺。”

陈曦冷笑一声,界桥之战结束之后,幽冀两州都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短暂和平之中。

别看袁绍和公孙瓒都在往边境之处调遣兵马,他们两方也确实是在准备在今年再次开战。

但是,在秋收之前,这两方是打不起来的,袁绍和公孙瓒两方都在抓紧时间处理那些足以影响到战事天平的内部事务。

要不然,到时候打着打着,内部忽然爆炸了,那就是白送敌对方一个大胜了。

刘虞离开幽州之后,幽州的各项政务就全部压在公孙瓒身上了。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公孙瓒的内政水平是怎么样的。

若论政治敏感度,公孙瓒还是有一点的,但也就那样了,此时的幽州需要的是精通政略的文臣,来帮助公孙瓒处理那些看着就头大的政务。

公孙瓒麾下的田豫虽然有能力帮助他治理幽州,但是奈何公孙瓒不怎么喜欢田豫啊。

而公孙瓒麾下的其余几个文臣内政水平又不够,在治理幽州这件事上帮不了公孙瓒多少忙。

毕竟在刘虞离开幽州之后,公孙瓒急召田豫返回蓟县之前,幽州政务在公孙瓒麾下其余几个文臣的处理下虽然勉强还在运转。

但是相比于刘虞还在的时候,这都已经可以叫做停摆了,蓟县的政令只能在蓟县周围的几个郡县通行,而且通行是通行,不保证能执行下去。

至于辽西郡以东的辽东和玄菟两郡以及夹在中间的辽东属国,就不在公孙瓒的统治范围当中了,毕竟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实力还是挺不错的。

当然,面对公孙瓒还是不够打的,只不过公孙瓒连幽州西部七郡都有些治理不过来了。

要是再加上公孙度掌控的辽东郡,公孙瓒觉得自己以后都不用领兵打仗了,在公文政务里打瞌睡虫吧。

无奈之下,公孙瓒只得召回身处辽西乐阳的田豫回来担任幽州治中,帮忙处理幽州政务。

在新任幽州治中田豫的主持下,幽州的政务很快便恢复了过来。

不过,公孙瓒刚解决幽州政务的问题,冀州袁绍又整出幺蛾子了。

袁绍竟然在幽冀两州边境之处陈兵十万,一副随时攻进幽州的模样。

面对袁绍的挑衅,公孙瓒能忍吗?不能的啊。即便是田豫提醒他这是袁绍的疲敌之计,目的就是诱使公孙瓒放弃幽州的民生发展,转向军备竞赛。

如此一来,即便是不能正面战胜公孙瓒,冀州袁绍也能通过引爆幽州的内部矛盾,让公孙瓒疲于应对幽州的遍地烽火。

公孙瓒不想停滞幽州的民生发展,又想狠狠的打一波袁绍的逼脸。所以在田豫的建议下,公孙瓒找到了自家师弟刘备,想要从刘备治下借调一个能玩转一州政务的文臣。

毕竟刘备麾下的文臣个顶个的强,能搞定一州政务的大才完全不在少数。

只不过,公孙瓒上下嘴唇碰一下就想从刘备这里借调一个能玩转一州政务的文臣,这确定不是在开玩笑吗?刘备麾下确实是有好多个能玩转一州甚至是一国政务的文臣,只是刘备凭什么要将自己麾下的文臣借调出去呢?因为公孙瓒和刘备是师兄弟?甚至连刘备起家之时的大半部分兵马都是公孙瓒资助的?可是,道理不是这么论的啊,刘备和公孙瓒终究是两方诸侯,刘备不可能将自己麾下的重臣借调到公孙瓒麾下做事。

公孙瓒这人在没上头的时候也算是明事理之人,当然知道自己的来信会让刘备为难。

所以公孙瓒在给刘备的信中写的很明白,他的终极目标是剪除北疆游牧民族对于幽州之地祸患,让幽州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公孙瓒表示,他只会领兵作战,但是做不到让幽州百姓安居乐业,而他刘备可以做到。

事情到了这里,公孙瓒找刘备举荐一个文臣担任幽州别驾的真正目的也显露出来了。

所以,刘备陈曦等人商议之后,由陈曦指名,把名声不显于各大诸侯的陈炽借调给公孙瓒了。

陈炽的政略在当世虽然不算上顶尖,但也算是一流中上了,要不然当初刘备考核完之后也不会将其下放到刘晔手下了。

而且在正史上,陈炽可是被全琮举荐为吴国大将军的,虽然才上任吴国大将军之位不久就死了,但也是对陈炽能力的认可。

陈炽虽然很疑惑刘备为什么会将他借调至幽州,毕竟刘备和公孙瓒两方诸侯之间并不存在互通有无这种事情。

不过,陈炽倒是没有拒绝这次借调,他也在奉高政务厅里混了那么久了,有些东西还是看得出来的。

刘备和公孙瓒两方诸侯之间,此时此刻确实没有互通有无,但是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

在奉高政务厅那群顶流文臣手下混久了,陈炽都觉得自己的治政水平提高了不少。

他在政务厅中可是听了不少关于公孙瓒治理幽州的笑话。对,就是公孙瓒亲自治理幽州之后闹出的笑话。

搞出笑话之后,公孙瓒就把田豫从辽西阳乐召回来帮忙处理幽州事务了,然后就是找刘备借调文臣了。

公孙瓒明言,从奉高政务厅借调过来的高级文臣,到了幽州之后直接担任幽州别驾,跟着他在涿郡进行屯田工作。

袁绍屯兵高阳、章武一线,除了想要跟公孙瓒展开军备竞赛以外,还打着清理盘踞在中山、常山一带的太行山脉中的黑山军的主意。

公孙瓒不管袁绍打的是什么主意,只知道袁绍屯兵边境想要攻入幽州。

既然袁绍想要开战,那就战,他公孙瓒什么时候怕过!

不过田豫说的没错,不能陷入袁绍的疲敌之计,要不然到时候袁绍没打死,自个儿反倒被幽州百姓挂在耻辱柱上。

公孙瓒既想要发展幽州的民生,又不想输掉这场军备竞赛,既要也要算是被公孙瓒玩明白了。

所以,想要不影响幽州的民生发展的话,幽州大军就得要自食其力,起码大部分的粮草得要来自涿郡的屯田。

这个时候陈炽的作用就展现出来了,毕竟在赵云的带动下,奉高政务厅中的文臣基本上都会一手屯田令。

就这样,田豫留在了蓟县处理幽州政务,努力发展民生。

而公孙瓒则带着陈炽到了涿郡,屯兵屯田于此,他倒是想要看看,袁绍能拿他怎么样。

然后,到了幽州的陈炽就发现了冀州跟辽东沟通的痕迹。很明显,袁绍不只是想要拉开军备竞赛,更想从内部爆破公孙瓒。

“原来如此……”法正若有所思的看着陈曦,他虽然知道冀州跟幽州那边有联系,但是还真不知道想要背叛公孙瓒的是谁。

“可是,在你选定造船厂之前,这件事还没有发生吧?”法正看向陈曦,他还挺好奇陈曦是怎么知道还未发生的事情的。

“我是从子余那里探听而来的,你也知道子余这家伙具备观测未来的能力,就看你能不能从他嘴里撬出自己想要的消息了。”

陈曦听见法正的问题之后,沉默了一下,然后把杨纪拉过来背锅了。毕竟他总不能说自己是从历史书上看到的辽东割据政权吧。

“你还真是厉害啊,竟然这么早就从子余嘴里撬出了这种消息。”法正摇了摇头,感叹于陈曦手段之犀利,竟然能两年前就撬开杨纪的嘴,提前布局海军战舰造船厂。

“这有什么的,这么久了,你也应该习惯了。”陈曦调笑着夸奖了一下自己。

对于陈曦自夸,法正不由得吐槽道:“你还真是不要脸,明明有人家子余一半的功劳。”

面对法正的吐槽,陈曦只是笑了笑,没有反驳,这就是他为什么要把杨纪拉进自己阵营的原因之一啊。

有什么不好直接说出来的东西,直接甩到杨纪身上,谁让他真的具备观测未来的能力呢。

“诶,对了,你知道江东陆、荆州蔡和辽东公孙这三家的造船技术来源吗?”法正好奇的向陈曦问道。

秦汉世家的家学传承不可能凭空出现,必定会有一个源头存在。要么祖上就是诸子之一,要么就是拜入某家,学成归来之后开创一世家。

“伱怎么对这个感兴趣了?”陈曦饶有兴趣的看着法正,没想到法正竟然好奇这种故纸堆里的东西。

“没什么,只是想要看一下这些世家的家学到底能追溯到什么时候。”法正轻笑一声,延续千百年的世家啊,真是让人迷离向往而又感到厌恶的存在啊。

陈曦瞥了一眼法正,然后说道:“陆、蔡两家吸收的应该是墨家三分之后流落到齐鲁之地的那一支,辽东公孙家吸收的应该是公输家的技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