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开局捅娄子 > 第842章 强则自古以来 弱则搁置争议

第842章 强则自古以来 弱则搁置争议

李天骄最终还是写了信。

但是写的都是家常,说好的教育是一点都没有,证明她确实只是在口嗨而已。

信和秦淮茹做的衣服虎头鞋一起让陆万平送了过去。

临走的时候陆万平说了一句:“我现在都快成为你们的单线送信人员了,照这个进度,再送两年我就能退休了,到时候我也去香江定居。”

许大茂觉得他说的这段话很有意思。

当然许大茂说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你为什么想去香江定居?你和那个朱五郎现在本身就在涉外办事处工作,就算没有明面上的身份,但做的事情是实打实的,这么好的工作,为什么要去香江定居?”

陆万平头摇的像是拨浪鼓一样。

“许主任,那就是您说错了,我们是职工没错,但是充其量就算是涉外办事处的编外人员,就是临时工,重要程度和轧钢厂的职工一样,很重要,但这辈子也就这样混到退休。”

“但我和他们不同的是,我们这个‘编外’的身份能畅通无阻的出去,在不违反规定的准则下,帮人跑腿,送信,这额外收入可比那三十元的薪资高多了,而且徐主任您是没有去过香江,那里可是有钱人的天堂,只要有钱,去了就没人愿意回来,您到时候去看看就知道了。”

陆万平说的很认真。

许大茂没有回应,脑海里想了很多。

一百年,一百年,要花费一百年的时间建设一个强大的大同社会。

还是有些理想化了。

人人平等固然值得向往,但是有些人掌握着更多的资源,本来就高人一等,这些人愿意‘均分’‘平等’吗?

他去香江,也是在情理之中,因为这里,没有他能生存的土壤。

还有就是往香江去跑腿送信,怎么说呢,这个事情的由来要追溯到一百年前,从那个时候开始,香江就是一个中转站。

有些人回不来,就只能待在那里,让这里的人过去见面。

包括最近几十年,很多人的家属都在香江置办了产业,赚的钱也都投入到了事业中去。

这里的联系要比‘三弟’紧密的多,这就是老大哥的原因,不管普通人怎么想,上面那些握着大笔财富的人,始终都是自己人,真正的自己人,穿一条裤子的人。

因为联系很紧密,又是中转站,所以来往也很多,跑腿送信是刚需。

‘三弟’就不一样了,稍微正经了解过三弟的历史,就能发现里面上面那些握着大笔财富的人成分复杂,关系就更复杂了,所以才有那么多争议的问题。

总之目前就维持一个原则‘强则自古以来,弱则搁置争议’。

香江是什么情况,许大茂不去看也知道,现在没有人比他更了解。

陆万平看许大茂半天没有说话,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许主任,您还有别的事吗?”

这才把许大茂从思绪中拉了回来:“没事,没事,我就不去了,你说那里是有钱人的天堂,我现在一个月百十元的工资,算不上有钱人。”

陆万平想到家里的两根小黄鱼,满嘴附和的说道:“许主任,您说笑了,我一个月工资三十,您一个月工资一百,和我相比,您确实是有钱人。”

“要是没别的事情,我就先走了,要赶明天早上的轮船。”

“好好好,那就拜托了。”

今天是六月一日,儿童节。

说个小知识,之前的儿童节是四月四日,听着还以为是清明节呢。儿童节当然不放假,无论是未成年的小朋友,还是十七岁零九十八个月的小朋友都没有假期。

好消息是何雨水和丁秋楠放假了。

这不是六一儿童节的假期,也不用请假了,放假了。

说是放假,其实就是变成了完全开放性的自习,学校的老师已经完全停止了授课。

学生呢,可以自由的出入教室,当然教室里也有一位老师值班,可以咨询问题,当然要看值班的老师教授的那一学科。

说白了,就是全凭借自愿的自习。

那么有些人就要问了,高考是七月份才开始,为什么才六月一日,高三就变成了自习?

这个就要追溯到学校的历史了。

前几年大学不是说你报名就是能考试,考上就能上,而是看大学收不收。

大学有自主的招生权,不看成绩,不看出身,说你行,你就行,说你能上,你就能上。

这个就叫单招。

说白了,就是课堂上该教的东西都已经教完了,提前开始自习,那就应该用到课堂上用不到的知识了。

比如找找学校‘单独招生’,比如偷偷找个好老师‘补习’‘押题’。

这些事情都是可以的嘛。

何雨水和丁秋楠这俩人,现在就是在完成自己的目标。

许大茂很轻易就能拿到大学的介绍信,她们愣是不要,非要自己苦学,至于‘补习’‘押题’,她们两个早就已经开始了。

有些出卷的老师,都能去当补习老师,总归是什么事情都不要觉得奇怪。

用一句话来说,现在她们两个非常有信心。

学校的自习室她们两个从今天开始了做一休一。

送走了陆万平之后,许大茂回到家里,何雨水和丁秋楠两个人坐在了他的摇椅上。

还是从老金头那里拿的那个黄花梨。

“你们两个不是还在给自己较劲吗?快去复习去吧。”

“大茂哥,你不懂,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放松,放平心态,因为知识我们都学会了,都在脑子里,只要考试的时候不紧张,能把知识想起来,完全没有问题。”

丁秋楠在旁边拿了一本经济学的书籍当课外书在看:“要是开始考试就脑海一片空白,那才是真的完了。”

现在她是习惯了在四合院的生活,这一点要多感谢李天骄,整个人的状态也已经从以前那个‘患得患失’的状态中脱离了出来。

估计是已经明白了‘早晚都会有一天要离开家,要开始新的生活’这句话的意义。

这才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