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火红年代 > 第361章 不是,到我怎么不管用了?

第361章 不是,到我怎么不管用了?

“不不会吧,那么多国企怎么能说倒闭就倒闭呢”

想到几百万工人下岗的画面,马文慧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看了一眼马文慧略带惊恐的眼神,李清风将孩子放下,摇了摇头:“怎么不可能,从八六年奉天那个国有小厂打头破产,这几年全国各地陆陆续续破产了多少国企,就连破产法都成立几年了”

“报纸上不是说了嘛,这是朝着打破大锅饭迈进了新的一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必然要经历一场阵痛,而阵痛过后,是新生的喜悦和希望。”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国有企业工人成规模下岗从93年开始,截止到03年,这十年间几千万人失去了工作。

特别是在东北这个重工业地区,全家集体下岗的数不胜数,面对大规模的下岗,东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岂是一个惨字可以形容的。

从哈城回来,李清风就一直在想怎么能帮一下东北,指望拯救国企根本行不通。

当时东北的国企领导,已经没有把心放在厂子上了,但凡手里有点权利的,都在想办法损公肥私。

大权力大贪,小权力小贪,就连厂里的采购员,都在想办法怎么把上面拨下来的生产资金,怎么才能全部揣到自己兜里。

大贪更离谱,很多在全国销量都不错的企业,莫名其妙的开始了亏损,在大下岗时期,跟着亏损十余年的企业一同宣布了破产,然后被私人以白菜价收购。

国企是从根子上烂了,除非大换血,否则没人能救得了它。

思来想去之下,李清风把目光放在了汽车工业上。

汽车工业的产业链长,关联度大,一家汽车厂能养活上下游几十家工厂,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沉默了良久,马文慧深深叹了一口气,抱起自己的孩子回了房间。

洗衣服的张亚鹏看到马文慧回屋,连忙将衣服甩进水盆,用身上的衣服擦干手上的水珠,尴尬的从兜里掏烟:“不好意啊,见笑了,见笑了”

“没事”李清风笑着摆了摆手,没有再伤他张亚鹏那颗破碎的心,而是开口问道:“你为什么用手洗啊,家里不是有洗衣机吗?”

“这个.那个我有洁癖,用洗衣机洗不干净”

“嗯,了解”

一根烟抽完,李清风聊起了正事,问他对汽车工业是什么看法,有没有兴趣去到汽车厂工作。

这四个月一直在家里吃老婆软饭,张亚鹏早就想出去重新创业了,面对李清风给出的这个机会很是心动。

不过想到汽车行业那么大的投资,张亚鹏心里有些担心自己干不好,犹犹豫豫的开了口:“汽车啊,那东西我不懂”

“没事,你不是学机械的嘛,汽车也是机械,又不是让你去造汽车,让你过去当领导的,只需要懂大概原理就成”

“这”

看着张亚鹏脸上还有犹豫,李清风也不催促,反正时间还长,现在只是一个计划,具体什么时候能和老毛子那边有进一步的接触,还要等牟其钟把飞机买回来再说呢。

让张亚鹏在家考虑,和屋里的马文慧打了声招呼,李清风便告辞走人。

从马文慧那里出来,李清风没回家,直奔中关村,来到李红梅店里,看看他们夫妻俩有没有兴趣去汽车厂工作。

“什么情况,我这一个多月没来,你店里的货都卖光了?”在李红梅店里,看着空荡荡的货架,李清风有点愣神。

坐在前台用计算机玩俄罗斯方块的李红梅,听到李清风的大喊,连忙暂停游戏,比画着禁声的动作:“嘘,小声点,楼上正上着课”

说着,不等李清风回话,李红梅从柜台出来,拉着一头雾水的李清风来到店门口。

站在店门口,李红梅指着店门口贴着的‘暂停营业’的牌子,没好气的说道:“不是,三哥,我店门口这么大个牌子你没看到啊”

“我又不进来买东西,你营业不营业关我什么事?看到大门开着就进来了呗”李清风说着就探出脑袋,朝着门店二楼张望。

推了推朝着二楼张望的李清风,李红梅得意的说道:“行了,别看了,计算机培训的事业,我跟孙乾干起来了,这俩月招了三百多个学员,每人每月收398的培训费”

“卧槽,怎么做到的,前几个月你不是还说培训不行吗?这些人是从哪来的?”

说句实话,李清风有点震惊,三百多人,每月的学费是398,教学收入十几万,这还是纯利。

单单以这条街来讲,李红梅店里的收益,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个体户。

当然了,像是连想这种有特殊渠道的不算。

说起这事,李红梅摸了摸刚烫没多久的卷发,傲娇的微微抬头,嘚瑟的开口解释:“当然是靠着你妹妹我的聪明才智啊”

“别摸你的卷毛了,快说,怎么做到的”

“好吧,很简单,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孙乾的方向错了,找的是单位里的人推销课程,他们那群人,宁愿计算机放在桌上吃灰,也不愿意花钱学怎么使用计算机,自然生意不怎么好”

说起单位里的那些人,李红梅就忍不住撇了撇嘴,对他们很是不屑。

“上个月月初,我路过大使馆,看到排队等出国的人特别多,我看到这些想出国的人,想着他们在国外也是要找工作赚钱的”

“又想到你曾经说过,在国外有一种工作,叫计算机操作员,还是一个高薪岗位,于是”

不等李红梅说话,李清风就接话道:“于是,你就用学计算机,出国能够高薪就业,不用刷盘子的口号,忽悠他们来你这里学计算机?”

“对,要不说咱们是亲兄妹的,连想法都是一样的”李红梅兴奋的朝着李清风的肩膀上捶了一拳。

神色古怪的看了看李红梅一眼,又抬头看了看二楼,李清风有些话,在考虑要不要告诉李红梅。

自从李清风让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办公软件提前问世后,计算机操作员这个dos时代的产物,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现在美利坚,早已没有了专门的计算机操作员这个岗位

“对了三哥,这个店我不打算干了,你想想办法,给我弄一批计算机来,我准备把一楼也改成教室”

李红梅没有注意到李清风古怪的表情,眉飞色舞的向李清风讲述着自己未来的规划。

看着李红梅笑的见牙不见眼,李清风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再给她搞三十台计算机,把一楼也给铺满。

至于计算机操作员的事,李清风只能表示艺多不压身,计算机操作会在几年后,成为所有打工人的必备技能。

开心了一会,李红梅这才想起开口询问,李清风来店里是有什么事。

“哦,没啥大事,就是叫你们俩晚上回家吃饭”

汽车厂的事李清风没提,这姑娘现在的心思都放到了教学培训上,大概率不会去汽车厂工作,李清风也熄了让他们夫妻俩去东北的心思,在四九城搞技能培训挺好。

“不行,我们没时间?”

“嗯?”

“学生太多,分批次给学生上课,晚上下课就九点了”

“.”

牟其钟对于罐头换飞机这种既能扬名,又有巨大收益的事情很上心。

只是短短两个月,就在国内找到了买家,打算亲自前往老毛子那边,和那边的出售方谈谈罐头换飞机的事情。

在火车站送牟其钟和他的助手登上前往莫斯科的火车,一起前来的张亚鹏目光古怪的说道:“李老师,这兄弟有点扯,罐头换飞机,这事靠谱吗?”

“靠谱啊,怎么不靠谱,这还是我给他出的主意呢”

“啊?”

“啊什么啊,走吧,家里饭都做好了,回去吃饭”

回到家里,两家人都在,聊完孩子后,不可避免的就聊起了罐头换飞机。

桌上算上蔡根花五个大人,有四个人不看好这事。

张亚鹏和蔡根花不方便说什么,胡家宝和马文慧俩人对着李清风好一通嘲笑。

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罐头换飞机完全是异想天开,没有一点那个,那个姓牟的去到老大哥那,只要张嘴说用罐头换四架飞机,人家绝对会给他撵出来。

对于来人的嘲笑,李清风也没辨别,人已经去了莫斯科,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

果然,冬天的第一场雪那天,李清风刚从芯片工厂的工地回来,就收到了牟其钟委托国际倒爷从莫斯科寄过来的一封信。

“胡家宝同志,罐头换飞机的结果就在这封信里,我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你猜猜看,最终结果是什么?”李清风晃了晃手上的信封,笑容莫名的说道。

忙活着用计算机写论文的胡家宝,头都没抬的说道:“不用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人家老大哥那边又不是傻,怎么可能同意用飞机换那些破罐头”

“哼,看不起罐头?等着被打脸吧”

李清风自信一笑,拿着这封信走到电脑桌前,潇洒的将没拆封的信封丢在键盘上,让胡家宝自己拆开看。

上次的嘲讽,李清风可是记在心上了,这次必须啪啪啪的打胡家宝的脸。

“真是服了你了,行,既然你非要让我看,那我就看看人家老大哥有没有把他撵出来”

胡家宝在拆信封时心里有些打鼓,毕竟李清风的表现可是相当自信。

当拆开信封,将写的满满的一张纸上的内容看完后,胡家宝神色古怪的看向李清风。

察觉到了胡家宝的目光,李清风仰着头,看都没看她,很是傲娇的说道:“怎么样?现在还敢说罐头是破烂吗?”

“噗嗤”

胡家宝笑出声来,在李清风疑惑的目光中,胡家宝晃了晃手中的信纸,语带笑意的说道:“本来就是破烂啊,信上都说了,人家老大哥不愿意要那些破罐头,只要美金,他写信过来是求救来了”

“旺德发?”

一脸不可置信的李清风,一把从胡家宝手里抢过信纸,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看完信上的内容,李清风面色难看,还真是胡家宝说的一样,人家老大哥不要罐头,只要美金,一架飞机两千七百万美元。

买四架飞机,送一架飞机,另外再送一整套飞机的零部件,相当于六架飞机的价值。

划算吗?只能说相当划算。

但是不能以物易物就有点扯淡了,牟其钟就是这样办成的啊,怎么现在不行了?难道是提前两年的事?

就在李清风思索时,胡家宝推了推李清风,笑着说道:“行了,别做罐头换飞机的美梦了,想要飞机还是老老实实给钱吧,人家老大哥又不傻”

“姓胡的,我告诉你,罐头换飞机这事,我说办成就能办成,就算我亲自去老大哥那,也要把这事给办了”这时候不能认怂,要不然的话,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肯定会被嘲笑。

“好好好,你说什么都行,那你现在能走了吗?我还要写论文呢”

“哼,写你的论文吧”

说着,李清风快速离开书房,顺手还将房门重重的关上。

站在书房门外,听着里面传来的笑声,李清风皱了皱眉,今天算是丢人了。

来到客厅电话机旁,李清风拿出电话簿,挨个打电话,询问哪里能往莫斯科那边打国际电话。

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两国关系交恶,双方的对立一直持续到今年五月,导致了两国民间的通讯不畅,只能通过书信邮寄进行沟通。

急于了解情况的李清风,懒得寄信给牟其钟,打了一圈的电话,这才找到可以往莫斯科打电话的地方。

第二天等外面的雪被人打扫干净,李清风开着车直奔东城区民安街的老毛子大使馆。

国内的政府部门不方便打这个电话,容易造成误会,只能来大使馆。

李清风进去就往办事员的兜里塞美元,足足花了三百美元,说明情况后,这才拿到了和莫斯科直接通话的机会。

看着拿着美金美滋滋离开的大使馆成员,李清风心里感叹。

老大哥真是没落了,驻外人员穷的要死,区区一百美元就给打发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