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火红年代 > 第374章 生产线到了

重生在火红年代 第374章 生产线到了

作者:爱吃葡萄的狗哥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34:28

第374章 生产线到了

望着初一蹦蹦跳跳离开的背影,李清风摩挲着下巴,这孩子不行啊。

今年才七岁,怎么这么贪财呢?贪财就算了,竟然为了钱威胁她老子,看来是到了收拾初一的时候了。

决定要给初一好看的李清风,当时便开始了行动。

只见李清风走到胡家宝的身后的冰箱前,一边从里面拿苹果,一边装做随意的说道:“初一班主任小赵老师说,最近初一的作业上错题很多,让咱们做家长的可以抽空辅导一下孩子的功课,你看是你去还是我去?”

“你别去,这事我来”

胡家宝听到李清风的话,猛地从凳子上坐起,快步推门走进初一的房间。

看着初一房间的方向,李清风嘿嘿一笑,开了瓶啤酒,坐在沙发上一边陪着十五看电视,一边等着看初一哭着从屋里跑出来。

果然没出李清风的预料。

胡家宝进去没有二十分钟,就听到了里面拍桌子的声音,随之而来的还有胡家宝破防的吼声:“饲养组里面一共有三十五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五九只,母鸡怎么可能只有八十四只”

“.”

正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十五,听到里面传来的动静,吓得猛地从沙发上跳下来,鞋子也不穿,迈着小短腿飞快的跑回自己房间,顺便还把房门关上。

这么麻利的动作看的李清风一愣一愣,嘴角抽了抽,这孩子.挺会察言观色啊!“别跟我假痴假呆,把你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春天来了什么东西绿了?”

就当李清风在疑惑胡家宝为什么方言都出来时,房间里传来了初一弱弱的声音:“春天来了,爸爸绿了”

李清风:“.”

很快,初一就哭着从屋里跑了出来,见到沙发上的李清风,连忙扑进了李清风怀里,带着哭腔向李清风哀求:“爸爸,我不要妈妈教我写作业”

不等李清风开口,就看到胡家宝怒气冲冲的从屋里冲了出来,一把将初一抱起回到房间,临走之时还凶狠的瞪了李清风一眼。

听到房门重重关上的声音,沙发上的李清风心头也是一跳,连忙关上电视回屋睡觉。

事情好像有点搞大了.本来只是让胡家宝教训一下初一,没想到辅导初一写作业的胡家宝能这么凶,完全不像平时的她晚上十点,辅导完初一功课的胡家宝,怨气十足的回到卧室。

进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一脚将躺在床上的李清风蹬了个跟头.随后趴在床上发出呜呜的哭声。

被蹬了一脚的李清风,还要起来安慰她:“好好的怎么哭了?不至于,不至于,就辅导个作业而已”

“太气人了,我从上幼儿园,就一直是年级第一,生出来的孩子怎么这样,你说初一是不是医院给抱错了啊?”

“.”

李清风嘴角抽了抽,连忙摆手:“不会,不会,当时你就在医院上班,护士抱错谁的孩子都有可能,就是不会抱错你的”

“那初一怎么没有一点遗传到我的聪明?”说到这里,胡家宝脸色一变,恨恨的看向李清风说道:“是你,闺女像爸爸,初一那么笨,肯定遗传你的基因多一点”

“嗯???这话从你一个大夫的嘴里说出来,多少有点不合适吧?”

“我不管,都怪你”

“.”

第二天晚上胡家宝下班回来,看到李清风的第一句话就是向李清风诉苦:“我昨天晚上被你闺女气坏了,今天在医院感觉我都快脑梗了,胸口闷,嗓子疼,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才缓过一点劲来”

“要不今晚就别了?”李清风试探性的问道。

“不,我以后每天晚上都要辅导初一做作业,什么时候等她学习有了进步,当上班里第一名为止”

“.”

“你温柔点,别那么凶,初一还小,别被吓坏了”

胡家宝深呼一口气:“我克制,以后教作业一定耐心,温柔,不发脾气,如果我发脾气的话,你去提醒一下”

胡家宝嘴上向李清风保证的好好的,吃过晚饭,进入初一房间后没多久,严厉的训斥声又响了起来。

想起傍晚胡家宝的嘱托,李清风起身走到初一的房间,刚想开口提醒,一个拖鞋就朝着门外飞了过来。

吓得李清风连忙后退,退出初一的房间。

胡家宝连着教了初一一个星期的作业,每天晚上李家都能响起胡家宝那嗷嗷吼的辅导作业声。

一个星期后,吃过晚饭胡家宝让初一自己去写作业,她则是坐到沙发上看起了电视。

察觉到了李清风那好奇的目光,胡家宝说了番颇为通透的话:“读书是有天分的,有的人会读,有的人不会读,桃李满天下,自家结苦瓜的事太多了。”

“既然初一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咱们也没必要学着其他人家那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迫初一读书,只要初一能快快乐乐长大就行了”

“.”

“厉害,胡大夫不愧是读过心理学的,看事情就是通透”李清风心里松了一口气,连忙鼓掌叫好。

一旁准备悄悄溜走的十五,听到自己妈妈的这一番话,虽然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也听懂了‘不用读书’这四个字。

当时脸上便浮现天真的笑容,兴奋的跑到胡家宝身边,咧着大嘴说道:“妈妈,姐姐不用读书了,那以后我是不是也不用去上幼儿园了?”

“你敢不好好上学试试,看我不把你的腿打断”“呜呜呜”

晚上,家里没有了胡家宝辅导初一作业的声音,安静了很多,李清风终于能静下心来好好的看会从香江带回来的电视了。

心态崩了的胡家宝别说辅导初一写作业了,连检查初一作业的工作都不干了,统统推给李清风检查,自己则是眼不见为净,躲到书房忙活自己的事情。

检查作业的工作交给李清风,那就相当于没有检查,李清风对于初一在学习上可谓是格外的宽容。

只要作业本上有字就算过关,至于对错,那无所谓。

没有了胡家宝的压制,初一当天晚上还好,老老实实的在屋里写作业,第二天就开始了放飞自我,又恢复了往常一样,在屋里领着十五又蹦又跳的。

“李老师,年初在日本买下的那条生产线已经进入国内海域,明天就会到达津门”许远明兴奋的找到李清风,汇报了一点五微米生产线的到达时间。

听到消息的李清风,猛地从凳子上站起来,兴奋的一拍桌子说道:“好啊,设备买下来半年了,总算是顺利到港”

芯片生产线太过精细,光是在日本那边拆卸就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协调货船运输又用了一个多月。

将近五个月的时间过去,芯片工厂都已经全部完工了,总算是将急需的生产线给运了回来。

生产线到港,对于现在的‘华芯’国际所有员工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消息。

毕竟自从‘华芯’成立以来,处处向着全国人民彰显自己的财大气粗,不但盖了国内第一个现代化的芯片生产工厂,而且在中关村那片还有一个四百米高的办公大楼正在建设。

职工上面更是人才济济,汇集了全国集成电路行业一半的高端人才。

‘华芯’自从成立以来,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一跃成为国内资金,科研实力最为雄厚的企业,秒杀一众垄断行业除外的国企以及合资公司。

问题是表面数据这么牛的一家公司,竟然没有一条生产线,没有一款产品。

只有位于北大内的一家研究所在撑场面说出去李清风都觉得丢人.当天一众在四九城的各类教授得到生产线明天到港的消息后,纷纷骑着个子的自行车来到北大微电子研究所,要求研究所派出车队,送他们前往津门,他们要第一时间迎接生产线的到来。

这种小事,都不用经过李清风的批复,微电子研究所的所长丁广清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安排了一个车队送他们前往津门。

李清风闲来无事,和胡家宝说了一声,调派了一辆陆地巡洋舰,跟在车队后面前往津门。

四九城到津门的高速目前还没有修建完毕,大批车队想要前往津门,只能走老国道。

国道破旧,短短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跑了四个多小时,到达津门时,神色萎靡的李清风踉踉跄跄的从车上下来,蹲在路边就是一阵猛吐。

踏马的,这坑坑洼洼的破路,坐车上跟坐船上没啥区别,真不如坐火车过来。

“李哥,没事吧?”

既当司机,又当保镖的孙爱党,见到李清风蹲在路边呕吐,连忙递了一个崭新的毛巾过去。

接过毛巾擦了擦嘴,李清风有些虚弱的摆摆手:“没事,路太破,有点晕车,休息会就好了”

“这路还好啊,四九城和津门都是国内的重要城市,这边的路已经不错了,一些内陆省份的路,那才叫破,有的地方的公路都还是泥土路呢”

“行了,别说了,赶紧住进招待所,让我休息会”

‘华芯’内部有国资委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内部有党小组的入驻,出门在外也可以拉出国企的这块牌子。

公司自己开的介绍信当地的酒店也认可,麻利的开出了足够所有人入住的房间。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已经恢复过来的李清风和一众老教授,草草的吃过酒店提供的早餐后,坐车前往码头,等待着货船的到达。

“小李啊,这趟你们去日本,可算是办成了一件大事,只用了一半的价格,就引进了国内首台一点五微米的芯片生产线,总算是打破了国内的空白”坐在大巴上,五道口集成电路的安玉民教授,笑着开口夸赞起李清风这条生产线买的值。

听到安教授的话,李清风挑了挑眉,疑惑的说道:“第一台生产线?742厂不是在去年年初就说要引进一点五微米生产线了吗?”

“哼,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前年提出的申请,现在还没通过开会讨论,我看等开会讨论通过,这条生产线就差不多要拉走卖废品了”不等安教授开口,后面就传来一道带着愤怒的声音。

这充满愤怒的嘲讽话语,让本来还热闹的车厢瞬间冷清了下来。

看到车厢里的气氛冷了下来,安玉民朝后望了望,无奈的说道:“哎,老刘,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上面自有上面的考虑,毕竟涉及到这么大的一笔投资,自然是需要多开几次会讨论的”

“开几次会?86年提出“531战略”到现在,多少年过去了,大会小会开了几千次了吧?有什么用处?到现在第二个目标都没实现”被称为老刘的那个老头,对于安玉民的话很是不屑,拿“531”计划出来反驳。

531战略是在1986年提出的,即“普及5微米技术、研发3微米技术,攻关1微米技术”。

战略很好,确实是基于国情提出的良好战略,如果能实施下去,国内芯片产业虽然达不到国际先进,但是却能死死咬住国际先进的尾巴。

不过落实到具体实施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地鸡毛,大部分投资都打了水漂,浪费了国家大量外汇。

目前只有一个742厂达成了第二阶段目标,其余工厂.不提也罢。

安玉民没想到老刘会这么不给面子,开口驳斥道:“胡说八道,开会怎么就没用了?不开会,怎么可以协调各方就共同协作进行讨论,怎么协商达成共识?怎么推动共同行动和合作?”

“我不否认开会确实有很多用处,但是会议主题要由我们这些科研人员来制定,与会人员大部分也要是我们这些科研人员,不能搞外行指导内行这一套”

说到这里,老刘停顿了一下,语带嘲讽的补充道:“要是把决策权交给他们,那就是立项讨论先讨论个两年,行政审批花个2年,技术再引进花个几年”

“等到真正开始生产的时候,引进的设备技术已经全部落后,开工即亏损”(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