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火红年代 > 第398章 农村学生的不容易

第398章 农村学生的不容易

和当地的头头脑脑在饭桌上定下初步的捐赠计划,为了确保能落到实处上,李清风第二天就开始了教育考察。

打算先从县里开始,然后对下面的乡村学校进行详实的调查,制定出一套合适的补贴方案。

胡家宝以前下乡的时候当过老师,现在又是大学老师,对于学生的基础教育同样很关注。

当得知李清风成立教育基金,准备对家乡的教育事业进行补贴后,当天晚上便取销了第二天带着孩子回京的打算,一通电报发到学校,申请了延迟返校。

第二天一大早,把俩孩子交给婆婆,坐上县里提供的车辆,和李清风一起开始了教育考察。

“不行,县里的教育根本不行,老师的素质就不过关,中师毕业教小学,中师毕业教初中这都正常,怎么还有教高中的呢?这简直是误人子弟,老师都是这样的学历,学生能考上大学吗?”

把县里的学校转悠了一遍,听了几次老师上课的胡家宝,当着一众县里陪同人员的面,毫不留情的指出了县里教育的问题所在。

胡家宝的这番话,让陪同的县教育局人员皆是面色尴尬。

碍于胡家宝是给钱做捐赠的老板媳妇,这些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陪着笑脸的说好话:“胡老师不愧是教育工作者,一眼就看出了我们县里教育的问题所在。”

“教育工作就不能这么搞,高中学校的老师里,大专毕业的只有区区十来个,本科毕业的一个没有,这个师资力量太差了,教师的水平影响学生的上限,没有好的老师,不管投入再大的资源,那也只是在做无用功”

“是是是,胡老师教训的是,这确实是我们县教育部门人员的失职”

就当胡家宝还想再说什么时,李清风拉了拉胡家宝的衣角,开口把县教育部门不方便说的话讲了出来:“东明就是个深入内陆的小县城,文教从古至今都不发达,比不得你们姑苏那边从古至今的文教昌盛,没有好老师,这是县城学校里普遍存在的情况”

“更何况现在改革开放了,大城市,南方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巨大,小县城一没钱,二没发展前景的,去哪找那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来当老师。就算分配下来的老师,干不了两年,也会受不了诱惑辞职跑路”

“大专毕业的红梅两口子,以前不就是在县里高中教书吗,干了没几年,他们两口子也辞职跑四九城发展去了”

拉着胡家宝解释过原因后,李清风又向陪同人员歉意的说道:“不好意思啊,我爱人是姑苏人,那边靠近魔都经济发达,对咱们这边的情况没有一个具体的认知,让你们见笑了”

李清风的这番话,让县里陪同人员的心里舒服了好多,面对李清风的道歉,连连摆手表示理解。

有了李清风的解释,胡家宝对于县城教育有了具体认知,在接下来的考察中,没有再出现今天的这种情况,而是将发现的问题记在本子上,等晚上回家再和李清风一起讨论。

刚过完元宵,学校开学没两天,学生的学习进度也问不出个一二三来。

县里的学生生活少多多少少都能过得去,家里再困难,学生的学费还是有的。

经过和教育局,以及县里各个学校的校长进行沟通,李清风制定了给县里学生百分之五十的学费补贴。

原先制定的午饭计划,由于县里学校中午不提供午饭,改为了每人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的营养补贴,由教育基金拨款,学校自行采购。

县里的学校都在城里,一两天就能将所有的学校考察结束,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太过分散,再加上此时的道路不好,想要挨个走一遍,不是个简单的事。

李清风两口子哪有那么多时间挨个学校考察,决定只挑一所乡镇进行考察。

两口子一大早就起了床,坐上吉普车,出了县城一路颠簸的朝着乡下赶去。

下尾乡对于李清风两口子的到来很重视,挂起了横幅领着学校里的一众老师校长在门口迎接。

吉普车到达下尾乡初中停下,两口子和县里的派下来的办事员一同下车,和热情的下尾乡乡长王德禄握手。

看着被学生举起的大红色横幅,李清风对这种形式主义很反感,不过也不好说什么,李清风只是个资助人,又不是县里领导,管不到人家头上。

等王德禄把感谢的话说完,李清风直接开口道:“王乡长,这会正是学生上课时间,还是让这两位举横幅的同学把横幅放下来回教室上课吧”

“额李老师你有所不知,这俩同学是在上体育课,我这才把人给借过来,等他们体育课结束,自然会回去上课”王德禄反应很快,察觉到李清风的不喜,脑筋一转之下,马上想到了合理的借口。

李清风看了看时间,心里忍不住吐槽,这踏马才刚刚十点,哪个学校十点钟上课体育?

“原来如此,看来是我误会了”

“哪有,哪有,李老师这才是真正的心系教育,关注学生的培养,是真正的大师”

“呵呵,您过奖了”

在校门口和王德禄一番拉扯,没有过多的耽误时间,在当地校长王伟的带领下,李清风走入农村初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考察调研。

农村的学校相比于城里,他们的情况更加的困难,城里的学校是缺优秀老师,他们这里不但缺老师,连勉强过关的学习环境都没有。

学校的条件非常简陋,玻璃破了没钱修,窗户是塑料布用钉子钉上的,透光程度很差,天色稍微一暗,教室里面的光线就会更加昏暗。

物理,化学这种需要做实验的科目,学校里连个实验室都没有,更别说实验设备了。

至于教师,更别提了,中师这种经过几年专业教育的老师都不多,还有为数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在充数。

就这已经是师资力量比较不错的学校了。

在学校里一圈转下来,李清风是直皱眉,胡家宝则是直叹气。

转完初中,又去旁边的小学转了一圈,看着带着弟弟妹妹来上学的女同学,胡家宝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我当年下乡当民办老师的时候就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农村小学还是没有一点变化”

“嗯变化还是有的,最起码学生的衣服比当年好多了,不少学生身上都看不到补丁了”李清风看胡家宝情绪有些低落,笑着安慰道。

“呵呵,少几块补丁的变化还叫变化吗?城里的孩子身上早就没有补丁了”

“微小的进步,也是进步嘛”

“懒得理你”

在小学看了一圈,夫妻俩重新回到初中,借用了一间办公室,选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挨个把他们叫进办公室了解情况。

胡家宝看着学校提供的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惊喜的冲着李清风说道:“哎,你看,初三年级第一是个女孩啊”

“这有什么?不是男的,就是女的,难道还能有第三种性别不成?”李清风耸了耸肩开了个玩笑。

“说正事呢,你别胡扯”胡家宝给了李清风一个白眼,继续说道:“我只是在为这个小女孩高兴,在农村这个重男轻女的环境下能上到初三,并且保持着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如果上了高中以后继续保持这个学习的状态,说不定就能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呢”

“你太天真了,这才哪到哪啊,就说上大学的事了?看人家愿不愿意上高中再说吧”

“什么意思?”

李清风没回答,而是指了指门口,示意人来了。

顺着李清风的手指,胡家宝看到门口站着一个衣服上有一块补丁,怯生生的小黑姑娘。

胡家宝瞪了李清风一眼,从凳子上站起来,热情的上前把小黑姑娘迎了进来。

“同学,你是王小米同学吧?”

刚被胡家宝拉着坐到凳子上的王小米,听到胡家宝的询问,连忙从凳子上站起来,紧张的说道:“是的老师,我叫王小米”

“额,小米同学,不要紧张,快坐下,坐下,咱们今天就是聊聊天,没有其他事情”

看到王小米有些紧张,胡家宝没有直接询问王小米有什么困难,希望受到什么样的帮助,而是和她聊起了学习,给王小米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

等差不多以后,胡家宝这才问起了正事:“小米啊,你爸爸妈妈在家里务农,地里收上来的粮食,能负担得起你的学费吗?”

“以前可以,现在不行了,粮站收完我们家里的粮食不给钱,剩下的粮食交完税,我们一家饭都吃不饱,需要爸爸出去打工我才能有钱上学”王小米老老实实的说道。

“交税?在家务农不是交公粮就行了吗?还有什么税?”

胡家宝只有当知青那会种过地,作为医生家庭,胡家宝哪懂地里面的这些道道。

粮站不给钱打白条这事,胡家宝听李清风说过,但是种地交税这事,胡家宝还真不知道。

这事问一个初三的孩子,她哪知道那么多,李清风接过问题解释道:“税多了,国家财政上收的是农业税,也就是咱们下乡时候经历过的交公粮”

“除了交公粮以外,还有一个收购余粮,这个是国家统购农民的粮食,是给钱的,虽然粮站给的收购价格比较低,但是好歹也算是收入,打白条就是打的这个钱”

“除了这两个上缴国家的国税外,还有交给地方的地方税,说起这地方税,那就多了去了,各种名目数不胜数,收多收少全看当地的财政情况,和头头脑脑们的良心”

“什么三项提留,五项统筹,这就八种收费名称了,剩下的什么特产税,教育集资,共同生产费,以及一些临时的杂费,加起来能有十几种。”

“这一套流程全部走完,地里的收成,真不剩多少了,如果不打零工挣点钱,谁还有钱给孩子交学费?”

听完李清风的介绍,第一次听到要收这么多税的胡家宝有些不敢相信,连忙看向王小米,等着她的回答。

“差不多就是这么多,我们家去年收成不好,交完税没剩多少粮食,我们家吃了一年的地瓜”在胡家宝不可置信的目光中,王小米点了点头,赞同了李清风的说法。

第一次接触到农村真实情况的胡家宝有些沉默。

心里准备好的问题也没有继续问下去的必要了,穷的连学费都快交不起了,这还有什么要问的?直接打钱就行了。

简单收拾了一下心情,胡家宝也不嫌弃王小米油腻腻,一头虱子的头发,伸手摸了摸对方的脑袋,温柔的说道:“小米,等你上了高中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听完胡家宝的鼓励,王小米微微低下了脑袋,没有回答。

胡家宝见状,疑惑的看向李清风。

李清风摊了摊手,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给胡家宝解答。

王小米沉默了好半天,这才缓缓抬起头:“老师,我不考高中,我要考中专”

对于农村真实情况有了一定了解的胡家宝,听到王小米的话后沉默了下来。

她能理解王小米的选择,这年头读中专是包分配的,和高中还需要参加高考不同,中专毕业后就捧上了铁饭碗。

相比于高中那不确定的前途,以及高额的学费,中专学校不但毕业包分配,学费全免外还有和大学生一样的生活补贴,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讲,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那你如果考不上中专呢?要知道中专的竞争可是很激烈的,比高中难考多了”在一旁的李清风问出了这个一个现实的问题。

王小米勉强一笑,装作洒脱的说道:“那我就不念书了,高中的学费太高,我们家里负担不起,我还有两个弟弟,我要是读了高中,那我弟弟们就不能读书了”

**十年代的农村这种情况很常见,家里孩子多的家庭,如果一旦考不上中专,那就意味着求学之路被斩断。

当然了,因为观念原因,女性考不上中专辍学的比例远远大于男性。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穷,一个贫瘠的家庭,供不起那么多学生。

“你还这么小,你不念书,你能做什么呢?”

王小米没回答胡家宝的这个问题,低着头看着地面沉默不语。

王小米没有回答,但是李清风却很清楚她不念书以后去做什么,农村里有很多现成的例子可以供人参考。

毕业以后,只能早早的作为家庭劳动力,和大人一样下地做农活,或者去南方打工,用赚来的钱供养两个弟弟的读书花费。

也许十八,或者十九,在不超过二十岁的年纪里,家里会为王小米找到一个男人,收上一笔不菲的彩礼后,早早的将王小米嫁出去。

可能法定结婚年龄刚过,结婚证都还没有扯的王小米,就已经成为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的母亲,过上围着男人,孩子转的生活。

在**十年代,这种情况是大部分农村女孩的经历。

哪怕就是两千年以后,这种情况依旧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发生。

在送王小米离开后,胡家宝的眼圈红红的,眼泪随时有落下的迹象。

看着此时这幅模样的胡家宝,李清风大气也不敢喘,生怕一个弄不好,她的眼泪就落了下来。

处于共情状态中的女人是最不理智的,要是一哭,那就停不下来了,没有一两个小时,这事结束不了。

屋里安静了十分钟,在确定胡家宝的状态恢复一些后,李清风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通知校长,别让剩下的人继续进来了,有王小米一个人就行了,了解的够全面了。

当胡家宝的情绪恢复后,跟李清风说的第一句话是:“清风,这些农村学生太可怜了,你一定要帮帮他们”

“帮帮帮,一定好好帮,让他们都有学上”

这个时候,李清风能说什么,只能顺着胡家宝的话说,不敢让胡家宝觉得有一点心气不顺的地方。

在胡家宝的情绪支配下,很容易的确定了对于农村孩子的资助程度,那就是大笔的给钱

除了学费学杂费,免费的三餐外,还有再增加一笔额外的补充费,用来采购文具,作业本之类的消耗品。

除此之外,为了让王小米这些农村学生能毫无负担的考高中,还对考上高中的农村学生有额外的生活费补助。

这笔钱不多,比不上中专学校给的补助,但是足够每个月的生活费,一日三餐是可以满足的,如果节省的话,还可能会有些结余。

这也是李清风对农村学生能做出的最大帮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