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火红年代 > 第400章 汽车工业设备到达

第400章 汽车工业设备到达

打发走牟其中后,作为全国名人的李清风也没有闲下来的时间。

不是这边的采访邀请,就是那边的演讲邀请,大部分都还是通过北大找上门来的,不是以前的同学老师,就是曾经的同事,都是熟人关系还不能推辞,搞得李清风烦不胜烦。

除了学术界的,政府部门也来凑热闹,老家最是积极,先是省里,再是市里的轮番上门。

好在省里市里的领导多少要点脸,没有直接开口让捐款,而是恳求李清风这个国际大资本家在家乡投资建厂,或者帮家乡的国企搞产品出口。

富豪回馈家乡,在这年头很正常,对于那些合理要求,李清风也没推辞。

给王为民打了声招呼,他在省城投资建影碟机工厂,又嘱咐香江总部,让鹏城游戏机工厂的鲁福生来内地建立分厂。

两家工厂的投资落地,对省里也有了交待,至于产品出口,李清风那是真没有办法,毕竟他又不搞外贸。

好不容易解决了老家的事情,刚回到家里,晚上睡觉时胡家宝殷勤的说道:“清风,我最近在学中医,跟我们学校的老中医学了两手推拿按摩,最近你辛苦了,我给你按按吧?”

“嗯?”

放下手中的书,看着今晚无比殷勤的胡家宝,李清风摸索着下巴,有些疑惑的问道:“你们学校?有中医这个学科吗?”

“看不起人的不是?我们那么大个学校,难道还找不出个中医?”胡家宝一撅嘴不满地说道。

“那行吧,既然你有这个心,那我就勉为其难的试试你的手艺如何”

说着,李清风把书放旁边随手一放,翻过身领朝下的躺在柔软的大床上,等着胡家宝的服务。

看着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李清风,胡家宝暗自咬了咬牙,跨坐在李清风的腰上,主动的为李清风提供推拿服务。

“用点力,这轻飘飘的,你要不说这是推拿,我还以为这是和面呢”

胡家宝心里生气,手上动作却是按照李清风的要求,加了几分的力道。

“就是这个力度,刚刚好,保持下去”

“不错,不错,我现在相信你们学校有中医了”

长达30分钟的推拿即将,胡家宝微微呼出一口气,扭扭捏捏的问道:“舒服吗?”

“还行”

“那我有个事跟你说”

“我就知道是这样”李清风侧身,制止了胡家宝的动作,笑着说道:“有什么事说吧,都老夫老妻了,没必要搞这一套”

“我爸今天给我打了个电话,他一个在我们市里工作的老同学找到了家里,想要邀请你去姑苏考察,我爸碍于面子没办法拒绝,就答应了帮忙问问.”

听完胡家宝的讲述,李清风一阵的无语。

好嘛,在四九城,哈成,泉城内地三座城市投资的消息传出来后,其他想要邀请李清风前去投资的城市如过江之卿,多的数不胜数,各地方政府的邀请函柠檬公司办事处收到了厚厚一沓。

其他城市可以不给面子,姑苏不行,毕竟是胡家宝的家乡,多少也要投一点,只是投什么李清风暂时没有头绪。

姑苏不比泉城,别看姑苏只是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在此时的经济位于全国前列,比内陆省份的省会在经济上要强的多。

泉城两个工厂就能给打发了,姑苏还真不行。

此时的姑苏已经率先完成了农转工的工业化转变,小小一个地级市,乡镇企业两万多家,职工一百多万,早在八十年代后期,姑苏市区内的人均月收入就已经过了百。

在经济上强的一批,不是一两个小型工厂就能打发的了的。

看到李清风没有回答,胡家宝也不想让自己男人为难,于是开口说道:“要是觉得为难就算了,我爸那边你不用管他的面子,反正也不是什么特别要好的关系,都多少年没有走动了”

“不不不,老丈人在外的面子还是要维护的,我也没觉得为难,就是不知道在姑苏那边投资什么,咱家又不是搞实业的,哪有那么多工厂要建”李清风知道胡家宝这是误会了,连忙开口解释。

“那不还是为难嘛,碍于我爸的面子在姑苏投资,万一赔了怎么办?这事你不用管了,明天我就给我妈打电话说明情况,放心,有我妈在,我爸不会对你有意见的”

“放心,哪怕随便投资也赔不了钱,你们姑苏在经济上发展的挺好,随便在那边投点钱,拿下几块地皮,就算厂子亏完了,只要地皮还在,不但能把赔掉的钱全部挣回来,还会大赚一笔”

胡家宝疑惑的看着李清风:“真的?你不是说好听话骗我呢吧?”

“我骗你干嘛,国内房地产马上要起飞了,你看吧,现在四九城的房价是一千多块,马上要涨起来了,未来二三十年里,四九城里好的地段卖到十多万都不夸张”

“嘶~要是按照你的说法,那将来还有普通老百姓的活路吗”

“你操心那么多干嘛,这是大势所趋,保证好自己不是普通老百姓就行”

“.”

经过一晚上的思考,李清风还是没想出能在姑苏做什么项目,总不能也下海投资房地产吧?

现在让李清风去搞房地产,李清风觉得有点拉低自己的逼格。

一时间没什么头绪的李清风,索性不想了,等以后有空了和姑苏政府那边见面以后再说。

至于现在,李清风没那个时间,在海上漂泊的汽车工业设备即将到港。

这么大的项目,李清风要亲自过去看看。

“李老师,这次随船运输的,除了工业设备外,还有老毛子派来的三百多人的机械工程师团队,他们会帮我们将生产线安装完毕后离开”

站在大连港的码头,一直在哈城协调当地政府的张亚鹏向李清风介绍即将到港俄罗斯船队的情况。

听到随船附赠的三百多人的工程师团队,李清风在心里感慨老毛子的大气馈赠。

知道你这边缺乏专业人才,特意给你送来三百多人充实你的人才库。

不错,不错,真是个好的交易对象。

“这三百多人的工程师团队你一定要安排好,为他们提高最好的待遇,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别让人家白干活,虽然有莫斯科给他们发工资,但是咱们也要意思意思,每个月以生活费的名义一人给发个五百美元,一千人民币”

“一人五百美元,一千人民币?这是不是有点太多了?他们在国内待不了多久就会被莫斯科召回,咱们的收买没用啊”

被莫斯科召回?李清风嘴角勾起一丝弧度,等生产线组装完成开始运行,莫斯科都不在了,谁还会召回他们?

只要把钱给够,能留在国内大鱼大肉,李清风相信不会有几个人愿意主动回国去过那种节衣缩食的日子,这批人注定是再也回不到莫斯科了。

“没事,按照我说的办就行,我心里有数”

“好吧”

看到李清风的态度坚决,张亚鹏不再说什么,点了点头,保证会按照李清风的要求执行。

很快,大连港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条庞大的运输船队,港口内的引航员迅速出港登船,引领船舶进入港口。

第一艘货船入港后,三百多名工程师优先下船,张亚鹏带着人上去用熟练的俄语和对方进行交谈。

一番寒暄过后,张亚鹏领着一个中年大胡子来到李清风面前,向李清风介绍道:“李老师,这位是工程师团队的负责人基里尔先生”

“Здрaвствуйтe,добропожaловaтьвКитaй”

李清风热情的和基里尔握手,还炫了一句非常标准的俄语。

基里尔听着李清风那标准的俄语,马上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大堆俄语出来,热情的要与李清风拥抱。

“额亚鹏,翻译翻译,这毛子说了点什么”

李清风哪懂什么俄语,只会刚刚那一句,还是在来的路上学的.

“额,基里尔说他们此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咱们和他们交换的那一批十亿元的物资,使得莫斯科物资匮乏的情况有了缓解,非常感谢你对莫斯科的帮助。”

听完张亚鹏的翻译,李清风咧嘴一笑:“哈哈,被老毛子这么一感谢,我都以为是咱们这笔买卖亏本了,明明是咱们占了大便宜,他们老毛子还要感谢咱们”

“站在老毛子的角度上来说,咱们确实帮了他们,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感谢,毕竟这些东西对于老毛子来说就是一堆废品,不能吃不能穿的,远不如物资来的实在”

“有道理,等回去以后,你好好套套这些老毛子的话,老毛子那边的好东西多着呢,看老毛子那边的汽车工业里有什么咱们用得上的好技术,好设备,全给他用物资换回来”

“等把他们安顿好我就办这个事,趁着这个机会,把莫斯科的汽车工业技术给他薅秃”

俩人欺负基里尔不懂中文,当着基里尔的面有说有笑的讨论起了怎么继续薅莫斯科的羊毛。

听不懂中文的基里尔,看到二人都在笑,不明白怎么回事的他,也跟着咧着大嘴傻乐。

船队的规模太过庞大,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船队上的货物根本卸不下来,李清风等人可不会一直在港口傻等。

安排好港口这边的卸船问题后,李清风和来自莫斯科的三百多名工程师,共同乘坐火车前往哈城。

哈城对于在自己辖区内成立的汽车厂很重视,收到汽车厂一行人即将返回,缺乏人员运输的车辆后,连忙安排了几辆进口的大巴前往火车站,并且安排了和李清风相熟的领导在火车站迎接。

站在哈城派过来的日野Rc大巴车前面,李清风和握着自己的手不松开的韩市长感慨的说道:“哎呀,真的是太麻烦你们了,竟然连外事大巴都借给我们厂接送人员,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日野Rc是**十年代国内最豪华的客车,大量进口自日本,外事接待,外国旅游团的来华旅游的专用客车。

“李老师给我们哈城引入了这么大的一笔投资,提供数万名就业岗位,在这点小事上,都是我们政府应该做的”韩市长笑呵呵的说道。

看着从见到李清风就没落下的笑容,李清风想起了当时自己和韩市长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那时候这位大佬还端着架子,拉投资都不愿意亲自开口,只是嘱咐一群手下打发自己。

这才几年啊,李清风还在火车上时,这位就已经提前在月台等着了。

嘱咐张亚鹏带着这些老毛子工程师回厂里,李清风则是坐上了韩市长的专车前往哈城政府大楼,接受来自记者的采访

自从李清风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新闻上时,李清风瞬间成为了这个年代的顶流,无数国人崇拜的对象。

不管做了什么,都会有各路媒体争相报道,接受采访这种事,对于李清风来讲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般的存在。

也就是这年头信息不发达,大部分都还是黑白电视,走在大街上认出来李清风的不多,要不然的话,李清风也要学着后世的明星,上大街买个菜都要戴个口罩。

接受完采访,说了些慷慨激昂的话后,又和当地的领导吃了顿午饭,喝了些小酒,便在韩市长的安排下,前往位于平房区的飞驰汽车工厂。

飞驰汽车厂并非新建成的工厂,而是一家占地不小的老工厂改建而来,原址是哈城的某家工业设备制造厂。

当时由于时间紧急,没有时间建造新的汽车厂,张亚鹏就把这个问题上报给哈城领导班子,让当地帮忙协调出一个合适的工厂出来。

对于大型汽车厂,哈城自然是重视无比,经过开会讨论,以极快的速度选出了几个常年亏损的大型国企,任由张亚鹏挑选。

经过一番协商,在付出一大笔的搬迁费后,张亚鹏顺利拿到了这家工业设备制造厂的场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