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273章 长安尉

满唐华彩 第273章 长安尉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273章 长安尉

满唐华彩正文卷第273章长安尉为迎薛白,杨玉瑶早前在闺中准备了一些物件。

香炉里是添了依兰花粉的麝香,烛台上插着的是红色的喜烛……但其实都没用到。

唯有鹅梨帐中那柔软光滑的绢丝被褥被压得一片狼藉,被汗水洇湿。

薛白体贴地安慰了杨玉瑶一场,她大哭着在他怀中睡着,次日醒来,终是体谅了他的晚归,怨气消下去了一些。

“我的少年郎长成男儿大丈夫了。”

薛白才醒来,还有些迷糊,闻言有所感念,摸着她的头发,道:“往后我保护你。”

杨玉瑶哪要他的保护,笑了笑,将他的心意记着便是,嗔道:“回了长安舒服吗?偏你要待在小县城不回来。”

身下的床榻如同云朵,怀中美人如玉,薛白当然是舒服的,奈何心中藏着思虑,终究还是不能安心享受。

“阿兄的丧礼都办完了吗?”

“送了殡,灵牌都寄在大慈恩寺了。”杨玉瑶叹息一声,“家中丁口寥寥,丧礼也简单。”

启了这个话题,她便说起杨国忠常常在她们姐妹面前提及“若薛白早归,阿兄就不会死”之类的。

“堂兄大概是对你有所埋怨,伱空了可与他解释清楚,消了芥蒂,他如今很受圣人信赖。”

薛白其实已打探到杨国忠近来的一些小动作,却没在杨玉瑶面前出言中伤,应道:“应该的……”

说话间,明珠敲了敲门,推门进来。

“昨夜没敢来打搅,但贵妃递了口谕来,邀瑶娘与薛郎到花萼楼赴宴,说是家宴,不必太拘束。”

“看来,圣人与玉环还是念着你的,你可有给他们带了礼物?”

薛白是混官场的人,本该是八面玲珑才是,这次从地方上回来,却对御宴不感兴趣,礼物亦是没有准备,行李中只有偃师乡民送的一些小土产。

~~

“铮——”

那是一把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李隆基接过以后,随手一拨,发出了玉珠走盘般清脆圆润的声响。

他不由赞了一声好,转头看向杨国忠,笑道:“爱卿从何处得来的宝物?”

“是臣特意命工匠制作的,费时整整两年,终于是造出了这把琵琶。所谓‘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故而臣以通体紫檀为材料;民间琵琶多用四弦,然圣人乃九五至尊,技艺高超,故而臣特制五弦;这十三朵六瓣小团花,花瓣由玳瑁镶嵌,花蕊则用琥珀填充……”

杨国忠起身,侃侃而谈介绍起他的礼物来,句句都彰显出他的忠诚与细心,说得李隆基龙颜大悦。

他不免有些得意,斜睨了薛白一眼,观察其反应。

薛白正端坐在小桌案的后面,面露肃容,也不知在想什么,像是根本没在听杨国忠说话。

直到有个小宦官喊他了,他才回过神来。

“薛郎?薛郎?到你了。”

薛白连忙回过神来,看向上首的李隆基。至于旁边的杨玉环,他今日还不敢正眼相看过。

“你这小子,外放了一趟回来累了不成?一点精神也无。”李隆基端着酒杯,笑道:“杨卿给朕送了琵琶,你来作歌,便当是你给朕带的礼了。”

薛白起身,应道:“回圣人,臣并非累了,只是感到愧对阿兄,心情沉恸,实无心情作歌,请圣人恕罪。”

待到他回来,杨銛之死都过了大半个月了,李隆基早从哀恸中走了出来,恢复到歌舞升平,偏薛白这情绪不同步,颇为扫兴。

“圣人厚爱,让臣等结拜,臣惶恐感激,视国舅为嫡亲兄长、视贵妃为嫡亲阿姐。”薛白又道,“今兄长亡故,而臣连最后一面都未见到……”

李隆基叹息了一声,侧目看去,只见杨玉环拿帕子抹了抹眼角,终于有些唏嘘。活到这年岁,他其实对生老病死之事颇为忌惮。

他原以为杨家与薛白的结拜是开玩笑,毕竟背地里说什么的都有,三姨子与薛白打着姐弟的名义厮混,据说是玩得很过火,没想到今日还真见了他们之间手足情深。

“坐吧,太真好不容易好些了,你又惹她哭。”

“臣有罪。”

李林甫冷静旁观,打量着杨国忠、薛白,认为这送礼与不送礼之间,高下立判。

薛白虽没有把圣人哄高兴,却打动了杨贵妃,那一脸的悲哀严肃更是表示了其人之顾念旧情。相比而言,杨国忠就有些浮了,真遇到事时,谁更可靠,众人心中自然清楚。

另外,薛白似乎真的隐隐有与杨贵妃避嫌之意,此事毫无痕迹,唯在对此有所猜测之后,才能有一丝察觉。

李林甫侧目看向高力士身后的宦官们,只见吴怀实的目光正在薛白与杨贵妃之间打量着。于是他又想到,是否因为薛白得罪了吴怀实才被这般陷害,否则薛白岂敢自寻死路?

他陷害了无数政敌,还从来没敢往谁身上栽这种罪名。

之后,李林甫又想到一件事,陈希烈擅自把薛白调回长安,这背后若不是贵妃授意,怎么敢的?

……

与此同时,薛白亦感受到了李林甫、杨国忠略有些敌意的目光,他却没放在心上。

李林甫正焦头烂额,在对付过王鉷之前,想必不至于再树敌。

至于杨国忠,显然是怀着较劲的心思。

杨国忠升官是快,得圣人倚重,身兼多职,几乎要掌控杨党;但薛白走的根本就不是这路子,他是状元出身,校书郎起家,在县尉任上攒政绩一步一个脚印,长安县尉官职虽小,却是天下士人瞩目。

这是最堂堂正正的官途,积蓄的声望远比官阶重要。官阶这种东西,说贬就能贬,可谁能贬掉一个名臣的声望?

薛白今已走到这一步,有何必要与一个幸臣较劲?与一个佞臣比送礼?没来由跌了身份……

~~

兴庆宫外。

刁丙抬起头,望向那座灯火通明的花萼相辉楼,犹觉恍在梦中。

他平生是第一次来长安,见什么都觉得惊叹,巍峨雄伟的城墙、笔直广阔的街道、琳琅满目的集市……还未从震憾中回过神来,他竟还被带到了皇宫外。

“阿庚,你再掐我一下。”

“从昨天,都掐了十多下了,阿兄就不怕我给你掐肿了。”

刁丙无法正常对话,他时而看看那些披着全甲来回巡视的北衙禁军,时而看看更远处身穿锦绣的行人,感受到他们过的是与他完全不同的生活。

一个小例子,长安城的街道全铺着石板,即使下雨也不会轻易让泥泞脏了鞋子,刁丙此前从没想过还有这种便利。他是在下雨天还要把草鞋脱下来塞进怀里的人,不知道要有多受上苍眷顾才能生在长安。

薛白把他从山沟里带到长安,带给他的感触无以言表,这辈子大概不会有任何人能再次激荡他的心。

难得的是,刁丙今日穿的是一身崭新的武袍,踩着一双靴子,他不能给郎君丢脸。

“小人要求见圣人!”

前方,忽然有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直冲通阳门。

守宫门的禁军当即便执戟上前,将这几人挡下,喝道:“退!何人敢擅闯宫门?!”

“将军,小人要向圣人喊冤!我家郎君是圣人外甥,无故被长安县衙捉拿……”

“退!退!退!”

禁军士卒叱喝,喊到第三遍,用力一推,直接将这几个家仆推倒在地,摔得满地打滚,其中一人正滚到了刁氏兄弟的脚边。

刁丙连忙退后两步,免得被对方扯到衣襟。

同时,他拧起眉头,心想这事与长安县衙有关,可莫牵扯到自家郎君这个刚上任的长安县尉。

他脚下那个家仆倒在地上不敢起来,却高声喊道:“我家郎君是圣人外甥,无故被长安县拿了啊……”

须臾,有车马过来。

“永穆公主与驸马到,求见圣人!”

此时其实已惊动了不少宦官,纷纷赶到了宫门外,事情似乎被闹大了。

刁氏兄弟只不过是随薛白来赴宴的护卫,很快被挤到了一边。刁庚好奇,仗着身量高,踮着脚在那看着。

“让一让,让我也看看。”

一个威风凛凛的龙武军将军从后面挤进来,恰在他们身边站定,问道:“发生了何事?”

“好像是圣人外甥被拿了。”

“是吗?我看看。”

刁丙初到长安,其实还什么都不知道,没想到身边这个龙武军将军竟是很自来熟地讲起来。

“原来是这样,那位是驸马王繇,就是站在最前面那个穿红袍的,他娶的是皇长女永穆公主。王繇的身世可不一般,乃是东晋宰相之后,琅琊王氏,他们家从晋、陈,到现在一直都是驸马。他母亲是定安公主,你可知定安公主是谁?”

“不知。”刁丙摇头,他一个泥腿子,听到这里已经糊涂了。

“定安公主乃是中宗皇帝之女,一生嫁过三个丈夫。”

这个龙武军将军却很喜欢说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说得起劲,眼睛发亮。

“定安公主先嫁了王同皎,生下王繇,但王同皎在神龙二年计划趁为武后送葬时,埋伏弓箭手射杀武三思,以谋反罪被斩首了。”

“谋反?”

“是。定安公主于是又嫁给了韦后的一个兄弟韦濯,生下韦会。后来,圣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韦濯也被定为谋反罪,被杀掉了。”

刁丙很惊讶,觉得长安城的人说起谋反简直就与吃饭一样简单。

“然后,定安公主嫁了她最后一个驸马崔铣。嘿嘿,有趣的来了……前些年,定安公主先于崔铣过世了,王繇希望能把父母合葬,就是要把定安公主与王同皎葬在一起,崔铣当然不同意啊,双方就大闹了起来。然后长安有个官就说‘公主都和王家义绝了,恩成于崔家,就算她肯和你阿爷合葬,只怕你阿爷还不愿意哩!’王繇气坏了,跑去向圣人告状。圣人判定安定公主当与崔铣合葬,但认为那官员说话刻薄,贬到泸州去了。”

“可这话说得没错哩。”刁丙挠挠头,道:“便是在我们乡下,也得和最后一个丈夫合葬,怎就贬官了?”

“各打五十大板嘛,圣人也得给王家面子,所以遭殃的都是旁人。”

说着,那龙武军将军看了会那边的争吵,又道:“我可看明白了,原来是韦会被长安县衙拿了,他同母异父的兄弟王繇来出头了。”

刁丙问道:“可为何被拿了?”

“肯定是又跑到教坊去调戏乐伎了,我与你说,韦会是个浪荡子,这在长安城是出了名的,大概一年多以前吧,此事还闹了桩案子……”

说话间,王繇与永穆公主终于是得到了圣人的召见,进入了兴庆宫。之后,有个大将军向他们所在的这边看了一眼,喝了一句。

“郭千里!站在那嘀咕什么?”

“来了。”

郭千里这才想起向刁氏兄弟做了个“嘘”的动作,小声道:“虽然这些事长安城人尽皆知,但你们可别说是我讲的。”

说罢,他提了提腰带,大步走进兴庆宫,登上花萼楼,继续看热闹……

~~

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嫁王繇,李隆基曾下旨让礼院依太平公主出嫁的规格准备,是臣子谏言,称太平公主骄奢僭越而获罪,这才作罢。

之后这些年,父女二人见面的机会反而少了,不想,今夜永穆公主会忽然闯到御宴上来。

“朕的长女来了。”李隆基温言道:“可是受了甚委屈?”

“回父皇,女儿无事。是长安县衙不知为何捉拿了韦会,他妻子到女儿府中求情……”

听到韦会的名字,李隆基稍稍有些不喜。

韦会是他的堂外甥不假,可当年唐隆政变之时,韦会的父亲韦濯因率禁军保护韦后,正是被他亲手杀掉的。

“长安县衙既然拿人,必是韦会犯了事。你虽是朕的女儿,岂可徇私啊?”李隆基笑道:“既来了,赐座,饮杯酒。”

为人父、为人君,他这个态度,其实是稍有些耽于享乐了,只是在这盛世的光华中,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禀圣人。”王繇连忙上前拜倒,道:“并非是我等徇私,而是韦会之妻称,长安县差役欲置韦会于死地,若不救他,他有性命之忧。”

李隆基不悦,看了李林甫一眼。

李林甫遂从容不迫地道:“驸马言重了,官府办案岂能有性命之忧?还请静候至明日,长安县衙自有公断。”

“可……”

王繇犹豫了会,最后还是拜倒在地,道:“请圣人救韦会一命!”

他与韦会虽然不是同一个父亲,却是经历相同,父亲都是早早身亡,他们有一样腥风血雨的童年,跟着母亲定安公主一起长大,比亲兄弟的感情还要深些。

李林甫道:“驸马不妨说说,韦会是犯了何事被长安县衙拿下的?”

“他并未犯事。”

“那是长安县衙迫害他不成?”李林甫语气一肃,已带了警告之意。

王繇应道:“是。”

场面一静,宴上的气氛由此就被完全破坏掉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隆基不太高兴,但事不关己,没人愿意掺和。

“圣人。”

短暂的沉默之后,薛白开口了。

他考虑过了,自己刚回长安便出了这等事,避肯定是避不开的,倒不如在皇帝面前径直担当起来。

“臣既任长安县尉,此为份内之事,臣愿连夜为圣人查清此事。”

好不容易设了宴席,歌舞未观,戏曲也无,新奇事物尚未看到,已被搅成这样,李隆基兴致尽失,淡淡允了,自回兴庆宫,召后妃打牌。

吴怀实躬着身子送了圣人,故意落后几步,看向薛白。

薛白会意,起身过去,道:“见过吴将军。”

“提醒薛郎一句。”吴怀实脸上带着亲热的笑容,道:“薛郎未入仕前还知给圣人献些有趣的事物,近来愈发懈怠了,今夜圣人有些失望。”

“多谢吴将军提醒。”薛白道,“在偃师时,我与吕县令有些……”

“薛郎小瞧我了,我岂有那般小气?”吴怀实愈发显得与薛白亲厚,拍了拍他的腰,低声道:“放心,贵妃交待了,定会照顾着薛郎。”

薛白连忙道谢,吴怀实已小步走开。

退出花萼楼,杨玉瑶正由明珠扶着缓步登上钿车,同时向薛白这边望来,他正想过去,忽瞥见郭千里站在一旁。

“郭将军,许久未见了。”

“薛郎可算回来了,长安城少了你,便像是少了颜色一般无趣。”

薛白问道:“郭将军今夜一直在看热闹?”

“我是北衙禁军,守卫宫城乃是职责所在,怎能说是看热闹呢?”郭千里拍着胸脯道:“但你若是不了解这些人,尽管问我,我是宫城的老人了,懂的多。”

薛白摆手道:“怕影响郭将军前程,暂时不必了。”

若真是难打听的事,郭千里就不会是这浑人的表情了。

“那你若有用得到我的地方,尽管说。”

“好,若真有,定不与郭将军客气……”

这一番交谈,杨玉瑶知薛白还有公务,自先回去了,薛白遂骑马往长安县衙而去。

那是在长寿坊的西南隅,他非常熟悉。

~~

遥想当年,薛白连在宵禁行走都难,这次再回来,却已经能够举着火把、带着皇亲国戚穿梭于夜色中的长安了。

“多谢薛县尉。”

王繇策马上前,与薛白并辔而行,道:“薛县尉仗义出手,我必不忘此恩德。”

薛白转头看了一眼,发现王繇与他一样,不喜欢戴幞头,而是束发佩冠。他是嫌幞头脏,王繇则是因为身份高贵、注重仪表,毕竟琅琊王氏曾经是门阀世族之冠,与陈郡谢氏合称“王谢”。

王繇也确实有名门风范,虽年过四旬,气质温润如玉,举手投足可见魏晋风流之态。可惜代代为驸马,权力一代比一代弱。

“驸马不必客气,职责所在罢了。”薛白道:“但不知为何说韦会有性命之忧?”

“他昨夜便十分失态,与妻子说‘大祸临头,我必死矣’,转眼,今日就被长安县衙拿了,怎不叫人忧虑?”

“是落了甚把柄,还是得罪了谁?”

王繇道:“这却不知了。”

路上暂时没问出更多,众人到了长安县衙,薛白出示牌符,道:“新任长安尉薛白。”

“薛郎回来了,谁还不识得你啊?快快请。”

于薛白而言,回了长安县衙就像回了家一样,以前颜真卿在的时候,他常过来请教问题,或帮忙打理些公务,有了这份资历在,就任必然要比在偃师顺利得多。

天子脚下,凡事按规矩办,至少没人敢刺杀他。

“今夜本是御宴,圣人让我来提审韦会。”

看门的杂役连忙去询问,得知县衙并没有下令批捕韦会,遂道:“想必是帅头临时拿的,薛县尉稍待。”

长安县的捉不良帅名叫魏昶,在颜真卿任县尉之时就在县衙做事了,薛白也曾见过几次,是个做事非常沉稳的四旬大汉。

等了一会儿,魏昶是从外面过来的,他就住在长寿坊,该是已经睡下了,临时被唤起来。

“见过薛郎薛县尉,盼县尉往后照拂着小人些。”魏昶一见薛白就面露喜色,恭恭敬敬地执了一礼,“颜县尉在时,我便佩服薛郎。”

“是好久不见魏帅头了。”薛白拍了拍魏昶的肩,问道:“怎把韦会拿了?”

“他纠缠宫中乐工,拿了他,算是给他面子。”

“带我去看看。”

薛白并不提审,因未必要释放韦会,干脆亲自到牢中看看。

“县尉请。”

魏昶故意不问跟在薛白身边的那对中年夫妻是谁。

其实他眼光极毒辣,只看衣着打扮就知道他们身份不凡,但在长安县任职,各路牛鬼蛇神遇到得多了,若是每个都问,事反而做不成了。

长安县牢便是那座传闻中的“虎牢”,乃是掘地而建,薛白曾经来过一次。

打开牢门,一路沿着石阶向下,两边昏暗的牢房中犯人都饿得躺在那哼哼唧唧,像一只只无力的蛆。

“韦会就在前面。”

“你们好胆,敢将圣人外甥关在这种地方。”

“县牢就这般大,只好让韦大夫将就些……”

火把往前一晃,牢中的一道人影落入了众人的视线。

他们都惊愣了一下。

“这……”

韦会正挂在那微微晃动。

“阿会?”王繇不可置信,喃喃着唤道:“你下来啊!”

薛白接过魏昶手中的火把,上前几步,凝视着牢房。

韦会是被腰带吊死的,腰带则是挂在牢顶的铁环内,那铁环大概是用来钩铁链以栓住要犯的。

牢中还有个床榻,看起来像是韦会踩着床榻,挂好了腰带,把自己吊死的。

但以薛白坐牢的经历而言,多数时候都是铺了茅草睡,何时还有过床榻?

不论如何,韦会死了,在薛白上任长安尉的第一天,就死在了长安县牢里。

薛白没有说话,耳畔却是一片混乱的呼声。

“阿会!你们杀了阿会,是你们杀了他。”

“拉住驸马,快,把韦大夫放下来。”

~~

殓尸房里灯光通明。

匆匆被喊起来的吏员铺开笔墨,下笔记录了死者的生平。

“韦会,正议大夫、茂王府司马,母定安公主。曾祖韦弘表,扬州大都督、魏国公;祖韦玄贞,太师、雍州牧、益州大都督、上洛郡王;父韦濯,卫尉少卿、驸马都尉……”

薛白端着烛火,俯身看向韦会的尸体。

他见过韦会。

那是在天宝六载,当时他与王忠嗣到教坊去选角,恰遇到王准在教坊寻欢,起了冲突,当时该是有个美貌张四娘让王忠嗣带走了,韦会因与张四娘有交情,与王准等人到御前状告他与王忠嗣。

薛白的印象其实已经不深了,努力地回忆着,最后想起来,那日从宫中出来,还看到了王准痛揍了韦会一顿。

王准也是一个近来处在风口浪尖的人物,薛白提前调回长安也与这场风浪有关。

回到眼前,韦会之死是因其人死性不改又招惹了乐工,自觉羞愧,上吊身亡吗?

薛白伸出手,用手指把韦会的眼皮挣开。

他看到了一个浑浊、黯淡的眼球,但其中似乎隐隐透着惊恐、愤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