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509章 斩草须除根

满唐华彩 第509章 斩草须除根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509章 斩草须除根

第509章 斩草须除根

在苦等郭子仪勤王之际,泾州城的粮草也渐渐短缺。

就连李亨的行辕中衣食用度也开始不足,这时节,张汀却是一反往日的简朴,命人宰杀了那只每日下蛋给她儿子吃的鸡炖汤,饱餐之后又让奴婢烧水给她沐浴。而城中水源不足,便是李亨也许久不曾洗澡。

“嘭!”

张汀刚从浴桶里出来,正在擦拭。外面已响起踹门声,以及奴婢的惊呼。

“圣人……”

李亨怒气冲冲进来,对张汀那曼妙的**恍若未见,指着她便叱道:“你这是做甚?装贤良淑德终于装不下去了吗?!”

“还装什么?”张汀语带讥意,反问道:“到了这一步,你还把自己当成是大唐天子不成?”

李亨一向对她颇为敬畏,骂了一句之后也就语气软下来,道:“何不再忍忍?郭子仪很快便要来勤王。”

“他不会来了。”张汀道,“但凡郭子仪有一点要来勤王的迹象,李俶必会鼓舞人心。可你看他,一心想着劝你投降,可见形势已无可挽回了。”

张汀自诩是李俶的敌人,因此十分了解他。她虽要除掉李俶,却也知道他比李亨更有能力。

“再等等。”李亨上前,劝道:“万一事有转机呢?朕是一心想封你为皇后的啊。”

“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张汀叹道:“皇位已经不指望,如今降了,犹不失荣华富贵。”

“你此前劝朕时可不是这般说的。朕不明白,你如何就放弃了?你不该是这样的人。”

“陛下忘了吗?”张汀忽然不悦,眼神一凝,有种要发疯的狂态,“我与陛下说过多少回了?佋儿病了,我要带他回长安延请最好的名医。我们母子受不了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了!我出身贵胄,嫁给伱以来吃了无数苦,可曾享过半点福?!”

李亨一愣,张了张嘴。

他隐隐想起来,儿子李佋确实是病了,张汀确实也常念叨此事。可近来实在是太焦头烂额,他顾不得这些。

“我……朕也是希望……”

张汀抛掉了手里的浴袍,湿嗒嗒地走到李亨面前,双手搭在他肩上。

“回长安吧,我受够了。等回了长安,佋儿的病好了,我们再想办法。”

这个一向强势、野心勃勃的女子,竟是在李亨最需要她的时候,忽然变得如此软弱。

她失去了上进心,发完疯竟是把头倚在李亨的肩上,似乎想要依靠他。

这一刻,李亨没有半点动心,他早已无视她的美貌了。他更多感受到的是悲凉,因他忽然想通了,想依靠妇人为主心骨,终究是靠不住的。

冰凉的湿发贴在脖子上,他却一把推开张汀,踉跄了两步转身往外走。

“圣人?”

“你们都只顾自己。”李亨喃喃道,“薛逆要活埋朕,朕绝不能降。”

“他不会的。”张汀道,“他不像李静忠那么不智。”

“你们错了,他终有一日要活埋朕。”

李亨喃喃自语地往外走去,一时也不知要去哪里。他不想见劝他退位投降的李俶、杜鸿渐等人,也不想去城头上看辛云京、马璘等人守城。

虽然身居至尊之位,可他觉得自己连一个支持者都找不到。到最后,他还是回到行辕的大堂,目光看去,唯有李辅国、鱼朝恩、骆奉先等宦官还不离不弃。

“你们说,朕该如何是好?”

“奴婢誓死保卫圣人。”

众宦官的态度坚定,让李亨顿感欣慰,他如捉住救命稻草一般,竟起了任他们为主帅去击败薛白的念头。

闻言,几个宦官大惊失措,他们话说得好听,心里却都怕死,胆气未必比得过张汀。

鱼朝恩连忙拜倒道:“圣人,奴婢虽愿为圣人死战,只恐反误了圣人。”

“奴婢以为,眼下与其死战到底,不如联合庆王,对付薛逆……”

李亨大怒,叱道:“说来说去,你等与李俶、杜鸿渐等儒夫也是一样!”

“不。”李辅国跪地,爬了两步,磕头请罪道:“奴婢们不同,奴婢们考虑的是圣人的安危。”

“可知你为何能成为朕的近侍,因为李静忠被薛逆杀了!”

“正因薛逆残暴,奴婢才担心他破城之后会对圣人不利。”李辅国道,“而若回归长安,暂时而言,薛逆为安抚各道官员,必不敢动圣人。”

“可往后呢?”

“圣人可联合庆王,先除掉薛逆。”

“你说得简单,一旦朕退位,还由得自己吗?”

李辅国忙道:“奴婢等人必为圣人除奸。”

骆奉先也帮腔道:“战场厮杀,非奴婢所长。待到了长安,联络庆王,说服他与圣人联手,对付篡夺社稷的逆贼,奴婢一定做到。”

鱼朝恩道:“是啊,圣人放心,有奴婢在,一定能除掉薛逆。”

“大不了就暗杀了他。”李辅国道,“无论如何,比眼下两军对垒要对付他容易。”

尖细的声音你一言、我一语,李亨终于有些犹豫起来,问道:“真的吗?”

“定不辜负圣人!”

众宦官掷地有声地立了誓,显得十分有男儿大丈夫的血气。

鱼朝恩又道:“待除掉薛白,庆王庸弱,且无子嗣,如何会是圣人的对手?”

“是啊,天下早晚还是圣人的。”李辅国道。

李亨终于动摇了,一直以来,兵事上的失利、粮草上的匮乏,让他厌倦了打仗。

也许,该换一种方式,以权谋之术来除掉薛白。论权谋,有谁能比得过当了十多年太子、以隐忍著称的他?

这念头一起,他也开始怀念起长安来,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早些回到长安。

“薛逆……暂时不会害朕?”

“圣人放心。”李辅国道,“奴婢断言,他一定不敢。”

~~

李亨终于决定退位了。

他下了诏书,称自己之所以暂即帝位,乃因宗社未安,国家多难,今功成身退,当奉长兄为天子。

这退位诏一出,泾州城中还是有不少人感到悲伤的。比如马璘,他一心要守卫李亨,每日在城头戍卫,没想到薛逆都没来,李亨竟主动放弃了。

马璘遂仰天大哭,道:“臣等愿为宗社效死,奈何陛下先降?!”

他再不舍,也已拦不住李亨归降了。

就在下诏的当日,李亨披散着头发,一身素衣,领着泾州文武官员出城投降。

当他走在城中大街上,竟听得宦官禀道:“圣人,有名官员在家缢死了,可谓节烈。”

李亨一愣,心想,出了这城门,便听不到旁人唤自己“圣人”了。

过了一会,他才回过神来,问道:“哪个官员?”

不等听到回答,前方一声大响,城门已然开了。尚不知殉节者的名字,李亨只好搁下此事,看了看李辅国、鱼朝恩、骆奉先等人,以壮胆气。

众宦官或上前为他整理了衣裳,或小声鼓舞着,为他打气。

长叹一声,李亨迈步出了城门。

远远地,可看到薛白身披明光铠甲,威风凛凛地跨坐于高头大马上。

当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直到只隔数步,旁人可以同时看到两人之时,便会明白,为何薛白胜而李亨降了。

二人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气质,薛白坚定而自信,目光沉静且深邃;李亨憔悴而不安,眼神躲闪又焦虑。

一方内心强大、眼界长远;一方庸弱,顾小利而忘大义,胜败便早已注定了。

李亨抬起头,看向了薛白,想到了天宝五载的那個午间,李静忠小心到了他面前。

“殿下,杜家有人来了,索斗鸡正在追查的人,说是带了证据来。”

“能翻案吗?”

“恐怕难。奴婢担心,为杜家翻案,反而要更连累到陛下。还是与杜家划清了为好?”

“嗯。”

“那奴婢便去办了?”

“嗯……”

回忆纷至沓来,李亨第一次感到了后悔。他不由在想,当时若未听李静忠那个宦官的,该有多好。

希望薛白信守诺言,眼下不会报复他。

果然。

“忠王又有什么错呢?”薛白道:“当时胡逆作乱,社稷动荡,忠王也是为了提振人心。”

“是。”

李亨低声应了,不欲多言,他身后的李俶也始终沉默着。

反正,当众这么说了,薛白不可能再杀他们。

正当他们准备入城之际,忽然,薛白却是话锋一转。

“但,圣人早已被立为太子,忠王擅自称帝,必是有人在旁蛊惑怂恿,居心叵测!”

闻言,众人大惊。

尤其是杜鸿渐这样立下拥立之功的大臣,纷纷低下头,心中暗忖雍王岂能出尔反尔,骗他们投降了再追究,这是要大失天下人心的。

杜鸿渐甚至还劝降了李亨,更是心头后悔不迭。

他抬眼看去,薛白已抬手一指,似乎是指向李亨。李亨顿时脸色煞白,竟是吓得僵在了那里。

“李辅国。”

薛白点了名,李辅国应声打了个哆嗦。

“拿下!”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已有两个士卒如狼似虎地扑上,摁倒李辅国。

李亨就站在一旁,感受到那劲风从耳边“唰”地而过,接着就听到李辅国哇哇大叫,只觉背上的冷汗不停流下。

可竟还没完薛白还在点名。

“鱼朝恩。”

“雍王饶命!”鱼朝恩惊得面如土色。

“骆奉仙。”

“程元振。”

“朱辉光。”

“马英俊。”

“……”

薛白这一开口,念了有三十余个宦官的名字,连张汀身边的内官也没有遗漏,几乎是李亨最核心的宦官势力。

不一会儿,三十余个宦官齐齐被押了出来,以尖细高亢的声音哭天抢地悲嚎着。

“陛下,救救奴婢吧!”

李亨听到了李辅国的呼救,脸色大变,连喝叱道:“别叫朕……别叫我陛下!”

他觉得自己差点要被这奴婢害死了。

“忠王,奴婢是冤枉的啊!”李辅国又哭道,“救救奴婢吧。”

“你冤枉?”

一些官员一听就不干了,方才雍王说了,这些人犯的是“蛊惑忠王称帝”之罪,若这些宦官是冤枉的,难道左右忠王的另有其人吗?

于是不少官员纷纷站出,义正辞严地指认李辅国等人。

李辅国眼见这些人把屎盆子全往自己头上扣,也是大怒,吼道:“杜鸿渐,你说话呀!谁才是最初拥立忠王的哪个,你说呀!”

“臣为大唐宗社鞠躬尽瘁而已!”

杜鸿渐连忙打断,向薛白行礼道:“雍王,正是下官请忠王回归长安……”

“你不要脸!”李辅国大骂道:“你比我们阉人还不要脸!”

“奸佞!事到如今,你还不知悔改。”

“老狗皮!你给我送钱,要我在圣人面前美言让你当宰相哩!”

“你你你……”

薛白也不喝止,任他们吵闹,且抖落出一桩桩的丑事。

那边,程元振见李亨没有出手相救之意,遂转向李俶,哭求道:“殿下,救救老奴吧。”

李俶叹息一声,闭目不答。

“天可怜见,老奴向来是侍奉广平王,从未怂恿忠王称帝啊。”程元振大嚎道。

薛白听他还说广平王,目光示意下属,当即有人请出一封圣旨,

“广平王俶,缵承先绪,克绍箕裘,宜增亲王之封,可封豫王。”

众官员都懵住了。

简简单单一道旨意,只用了两个词称赞了李俶,说他能继承父祖、光大家业。

可这句话却还有两个意思,也许说的是李亨已经废了,要李俶继承忠王一系的家业;但也有可能是天子李琮有意想栽培李俶。

这就不免让众人回想起李琮刚成为储君之时,也是如此拉拢李倓,可结果呢。李倓因此深受李亨猜忌,落得身死名殒的下场。

故计重施啊。

李亨滞愣了一下之后,转过头来看向李俶,目光中满是不可置信。

他一瞬间已经明白了,李俶为何一改之前的态度,劝他投降,原来是把他卖了。

李俶也没想到,薛白能这么快请来圣旨,原本还以为要等回了长安。

此时没了情绪上的缓冲,父子之间的关系就像被猛地撕裂开了一般。

“阿爷,我……”

李亨没有说话,只是冷漠地转过了头。

见此一幕张汀笑了笑,眼神却有些黯然伤神。若是此前,她真的很愿意看他们父子决裂,这是她努力了许久却没办到的事,薛白一句话就促成了。

可惜,李亨已没什么好继承的了,除了一个缥缈的“嗣忠王”之位。

“豫王。”只有程元振还在没眼力见地求饶,哭喊道:“看在奴婢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救救奴婢吧?”

程元振也知李俶难以说服,他遂看向后方的女眷们,大喊道:“独孤娘子,劝劝豫王救奴婢吧,奴婢为你们做了那么多。崔妃……”

鱼朝恩一听,也像是捉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向李俶求救。

“豫王,也救救奴婢奴婢也为你做了那么多。”

见这二人如此,竟是连李辅国也转头向李俶看来,呼道:“豫王,莫忘了奴婢啊。”

李亨、张汀皆是惊讶,不明白这些奴婢们如何突然之间又成了李俶的人。

张汀更先想明白,方知许多事自己竟不知不觉中被李俶算计、利用了,不由大怒。

李俶脸色也是难看至极,他本想着回到长安还能暗中对付薛白,没想到薛白提前釜底抽薪,先将他与李亨之前的关系给打散了。

他恨不得此时抢一把刀来,把多嘴的程元振、鱼朝恩等人斩死,却只能强忍着,等薛白下令斩杀他们。

可薛白偏偏很有耐心,迟迟不肯下令,像看笑话一般地看着这场闹剧。

于是,李俶目光直直地盯着薛白,释放着自己的愤怒。

让人遗憾的是,程元振、鱼朝恩等人很多事只是点到为止,期待能威胁到李俶,逼他出手相救。真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喊破,出于多年以来的奴性,他们实在是做不到。

薛白见目的已经达到了,懒得再看他们的丑态,便挥挥手,道:“斩了吧。”

“斩!”

泾州城外,刽子手一字排开。而一众降官降将,包括女眷都没来得及入城,正好观刑,以作警示。

张汀眯了眯眼,孤独琴吓得捂上了眼。

“斩!”

李辅国的腰被一双强有力的大手压弯着,他努力抬起头,却依旧看不到李亨。

将死之际,他更多感受到的并非害怕,而是遗憾。因他原以为自己可以逆天改命的。

从一个最卑贱的奴婢,一路而来他自认为足够努力拼命了,他牺牲掉了太多东西,阳物不要了,名字不要了,连最爱的人、甚至自己的人格都不要了,如此付出,竟还是被命运捉弄了?

他脑海中不由想到了一个画面,那是以前他在宫城里,偶然看到太上皇蒙着眼,与一众美貌宫娥捉迷藏……那是太让人羡慕的场景了,他们穷尽一生都想成为那样的太上皇。

可当他蒙着眼努力去捉,却是什么都没捉住。想捉自由,想捉小蛾子,想捉尊严,最后全都丢了,他在黑暗中努力去捉住那触手可得的权力。

“噗。”

李辅国的人头落在地上。

“噗噗噗噗噗……”

刽子手一个接一个地挥刀,鱼朝恩、程元振、骆奉先等三十余个宦官的脑袋滚滚落地。

大头,小头,像是落了一地的西瓜。

降官们都呼了一口气,他们知道雍王这是在立威,但没拿他们立威就很体贴。

“斩杀奸宦,大……大快人心啊。”

“我早觉宦官干政不妥。”

风带着血腥味吹过。

薛白驻马看着地上的人头,心里在想,万一自己最后还是失败了,想必也已一扫大唐宦官干政之风了吧。

能解决掉一个弊端,便解决掉一个弊端。

~~

长安。

大明宫依旧巍峨壮阔。

从丹凤门到紫宸殿笔直的通道上,有几个渺小的身影正在努力奔跑着。

“陛下!陛下!”

愈发有君王威仪的李琮不悦地皱了皱眉,道:“何事如此喧哗?”

“陛下,喜讯,喜讯!”

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几个宦官们跪倒在地,由衷欢喜道:“忠王已退位自罪,奉陛下为大唐之主!忠王不日就会被押回长安。”

“陛下平了忠王之乱,必将再造唐室啊。”

李琮脸上也露出喜色来。

自从他打猎被抓伤了脸以来,一直就被兄弟们压着,身为长子却不能当储君,窝囊了几十年,如今终于是出了一口恶气。

“陛下,奴婢还有一桩事想说。”

说话的是李琮的妻子窦毓不久前特意替他寻来的一个宦官,名叫窦文扬。

窦文扬是扶人窦氏的世仆,窦毓嫁给李琮时,他便当了陪嫁,净身在庆王府侍奉。如今李琮是用人之际,让窦毓在宫人中寻找信得过,又有才干的宦官,窦文扬便脱颖而出。

此人确实是个人才,趁着薛白不在长安,跻身内侍少监,还在外朝替李琮拉拢了不少人才。

李琮很器重他,道:“你说。”

“奴婢认为,忠王押回长安之日,便是陛下册封楚王为太子之机。”窦文扬低声道。

楚王指的是李琮最爱的儿子李俅,在薛白封雍王之日同时册封,可惜如今天下人只知雍王,而不知有楚王。

李琮道:“只怕李倩不会答应。”

他是极少数唤薛白为“李倩”的人,虽然他自己心中也未必认同,却希望旁人认同,同时又不想让李倩争储,心情好生矛盾。

窦文扬道:“他只能答应。数日前,雍王遣快马回长安,让陛下拟了册封豫王的旨。陛下想,连李俶都被册为豫王了,必当立太子,而越早立,对楚王越有利。”

“是啊,否则李倩的根基只会越来越厚。”

李琮也是深以为然,可思忖之后,却又迟疑道:“只是,李倩一定会以‘等迎回了太上皇’为由反对。”

窦文扬道:“过去,战乱不停,长安危急。百官们顾念大局只好听雍王的。如今长安危机既解,必有大量官员心忧社宗,会支持陛下的。”

“好,好啊。”

“再者,奴婢打听了。雍王之所以能说服封常清归顺,便因封常清忠于陛下,他逼雍王许诺,不争储位。”

李琮闻言大喜,道:“还有这样的忠臣?!”

窦文扬也是目露笑意,忙道:“封常清正是陛下的肱股之臣啊。”

这情形,倒是像被曹操挟制的汉献帝听说了刘皇叔。李琮喜出望外,有心想借机立太子,制衡薛白。

可转念一想,他又忧心起来,问道:“只怕如此一来,李倩会以为朕想对付他?”

“陛下不必忧心。”窦文扬道:“奴婢来联络封常清,由他出面提议。此外,再劝说李俶、郭子仪等人,则楚王为太子,大势所趋。”

李琮连忙双手扶住窦文扬的肩,赞道:“好啊,天赐贤臣于朕。朕看,你比颜真卿更适合当宰相。”

“陛下谬赞了,是陛下贤明,慧眼识人,选了奴婢,奴婢唯万死以报陛下!”

如此主仆情深,两人皆是感触不已。

接着,窦文扬又为李琮一一引见了他新挑选的一些得力宦官。

“白忠贞、霍仙良、王守诚、杨孜恭……”

只听这些名字,李琮便知他们忠贞恭诚,都是他的良臣。

当此时节,内有兄弟阋墙、子侄谋篡,外有武臣跋扈,不听朝廷调遣,文官多是世家大族,各有门户私计。

唯有这些宦官内侍,知根知底,掏心掏肺,与他的利益紧紧绑在一起,是心腹,也可倚为左膀右臂。

“好,好,好,朕有你等竭忠尽智,何愁不能兴复大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