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585章 守土之战

满唐华彩 第585章 守土之战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585章 守土之战

傍晚,两百余骑兵赶到了西泾河南岸一个荒废的村落。

为首的将领翻身下马,骂骂咧咧。

“啖狗肠,若叫老子拿到高晖,将他用马蹄踏成烂泥。”

这正是郭子仪的第三子郭晞。

不久前因高晖泄露军情,唐军败于吐蕃,秦陇防线出现了混乱,使得达扎鲁恭率了一支兵马杀入关中。

因此事,军中对郭子仪颇多非议,郭晞接受不了那些言语,认为高晖又不是郭氏的旧将,且在郭子仪镇守秦陇之前就已经是泾州将领,甚至早就暗通吐蕃,如何能怪罪在郭子仪头上。

可军中不管这些理由,胜就是胜,败就是败,唯一洗刷耻辱的办法就是击败蕃军。

现今郭子仪还在重整败兵,又担心达扎鲁恭长驱直入,一边分派小股兵马寻找其主力进攻的路线,尽最大的努力试图拦截吐蕃军。

郭晞是得知高晖曾经探查过平凉、邠州一带的兵力布防,因此顺着这边一路追来。

他也是急了,这才舍下了步卒与辎重,只率精锐骑兵赶路。

一路上骂到口干,他在村落中一间破败的屋舍里坐下,拿起水囊才来得及喝一口,探马就兴冲冲地赶了回来。

“将军,探到有大股兵马行进的痕迹,在那边。”

“随我去看看!”

郭晞放下水囊,大步就往西泾河赶了过去,站在岸边拿千里镜往对岸望去,果真看到了大量的脚印、粪便。

他放下千里镜,有心想过河看一看,一时却也不得法,遂向探马问道:“摸了吗?热的吗?”

“摸了,凉的。”

“多硬?多干?”

“捏碎了里面有点稀,应该已经两天了。”

“追。”

郭晞当即下了令。

他军中马匹已经跑了一天,夜里也不能奔跑,只能慢慢行进。倘若达扎鲁恭急赶向长安,显然是不能拦住。

于是,他又连忙派了两批哨马,分别把消息递给郭子仪与长安。

其实达扎鲁恭是否从这条路线走并不确定,各个方向都有类似这样的消息送到中军,常常能让统帅混淆,郭晞能做的就是如实禀告,考验郭子仪的判断力。

队伍连夜行进。

郭晞治军虽然不严,常有放纵士卒抢掠之举,但在士卒中的威望确实不错,关键时候能带得了队。

随着行进,他们已离吐蕃军渐渐近了,但他们体力却渐渐告竭,携带的口粮也吃完了,离后方的步卒辎重越来越远,即使追上了吐蕃军,也根本无力一战。

到了次日,前方果真遇到了一支兵马,郭晞反而不敢靠近,而且还担心对方发现自己,着实是叶公好龙的心态。

“偃旗,息鼓,先等探马到高处看看那是哪路人马。”

“将军,对方的骑兵已经过来了。”

“娘的。”郭晞吩咐道:“到山坡上去,占据高处。”

过了会儿,对方的骑兵过来,却是白孝德正在前面,邀郭晞合兵一处。

“说是合兵,无非是让我听他的。”

若是平时,郭晞一定不理会白孝德。眼下他求胜心切,遂还是过去了。

两人相见,白孝德果然是要求郭晞听他调派。郭晞也不吭声,只让白孝德供应粮草。

当晚,嚼着肉干,郭晞道:“我就想不通,达扎鲁恭这般杀向长安,就不怕我阿爷断了他的后路?”

“你真想不通?”白孝德问道,眼神似有深意。

“不然呢?”郭晞道,“你这话是甚意思,我想通了我还能不告诉你?”

“昨日,我收到了一封圣旨,或许可以为你释疑。”

“什么圣旨?”

白孝德漫不经心地扫视了帐篷一眼,帐内帐外,已经全都是他的人了。至于郭晞的那点手下,吃了干粮之后,已经累得纷纷歇下。

他这才把一封圣旨拿了出来。

郭晞接过,展开一看,惊讶地瞪大了眼,之后良久无言。

圣旨上的内容并不简单,先是说皇帝已经驾崩,可现今国事动荡、储君在外,太上皇担心有不轨之臣颠覆社稷,暂时秘不发丧,召辛京杲、李国臣、白元光等一批将领回京述职。其余西北诸将安守城池,不得擅离。

至于吐蕃军,旨上说达扎鲁恭已经上表臣服,请求往长安朝拜,各军官军不得阻拦。接着,太上皇还封赏了郭子仪、仆固怀恩等将领……

“如何?”

眼见郭晞捧着圣旨发呆,白孝德问道:“这旨意,你怎么看?”

“我不明白。”郭晞道:“达扎鲁恭往长安是去朝贡吗?怎么可能?”

“如何不可能?”白孝德道:“他攻得下长安吗?或者说即使他攻下了长安,守得住吗?没有彻底击败郭元帅,抢掳了金帛子女,带得回吐蕃吗?”

郭晞这才意识到,吐蕃人这次不可能是以统治为目的占据长安,只为劫掠,不值得冒这么大的风险。

“难道他们真是要朝贡不成?朝贡谁?”

“太上皇。”

这么一说,郭晞就顿时想通了。

达扎鲁恭确实曾有和谈之意,却没与当时的监国太子谈拢,现在突然朝贡太上皇,倒不如说是太上皇向他借兵铲除监国太子。

再看太上皇召回京的那些将领,都是这两年声名不显、功劳不著之人,代表着他们不受太子的重用,很可能是太上皇的人。

至于封赏郭子仪、仆固怀恩,则是为了安抚拉拢他们。

看这封圣旨,还不能只看太上皇说了什么,得看没说什么……郭晞目光扫视,并没有在上面看到对王难得的封赏。

脑子里想了一遍,他还是有不解之处,遂问道:“白将军,我是个直率人,你想说什么,直说呗。”

“好。”

白孝德沉吟着,缓缓道:“陛下既殡天,此战已不再是我们与吐蕃的守土之战,而是皇权之急,夺权之战。若我说今日你奉旨与否,不关乎于大义,只看你觉得往哪边下注能赢,你如何选?”

“我如何选?这有甚好选的……”

郭晞话到一半,突然犹豫了。

现在的情况是,太上皇含蓄地表示了向吐蕃借兵以图复辟的想法,且很可能已经掌控了长安局面,同时吐蕃军已经逼近;太子虽然也有掌控局面的机会,前提是王难得必须抢先到达长安,结果倒好,不仅王难得被达扎鲁恭抢了先,太子想去与王难得会合,反而连长安也失了。

怎么选?郭晞是愿意继续追击达扎鲁恭,可其实追到了也打不过。

这个选择,成功的概率极低,担当的风险却极大。万一不成了,不仅要被降重罪,还要连累到郭子仪。

郭晞终于发现,自己是没有决定权的,怎么选得看郭子仪的态度。

他不由心道:“阿爷败给达扎鲁恭,是故意的吗?”

这念头一起,他的意志瞬间就土崩瓦解了。

追了一路,他原本就很累了,全凭着守土为国的大义、为阿爷洗刷战败之辱的孝心支撑下来。

可现在他与军中其他人一样,怀疑起了郭子仪,怀疑郭子仪早就知道太上皇的计划。

是啊,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被高晖瞒过?怎么能输给达扎鲁恭呢?

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能建立大功。有何不可为?

郭晞额头上渐渐有了一层薄汗。

他没有回答白孝德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白将军打算怎么选?”

白孝德轻轻敲着那封旨意,道:“它只要能让我们犹豫,它的作用就达到了……”

郭晞不说话了。

他感到这种击败人心的手段,有时比战场上的刀枪剑戟还要可怕。

白孝德见他不说话,举起酒壶,将里面的酒饮尽,又召人要酒。

恰在此时,帐外突然有人大声禀道:“将军,圣旨到!”

郭晞一愣,诧异不已。

“圣旨?谁的圣旨?”

醴泉。

不算大的城池上方旗帜招展,城门紧闭,并无百姓通行,仅凭了几分肃杀之意。

数骑快马自西而来,在城下核验了身份。

“我要见殿下。”

李泌只说了一句,自然有士卒上前替他亮出牌符,展示宰相的身份。

守门士卒很快放行,却对李泌提醒了一句话。

“现今已经是陛下了。”

“什么?”

李泌一时没听清,反问了一句。

那守门卒却不再回答,恭请他进入城中。

一边走,李泌一边环顾着城中的仪驾,那张神色淡泊的脸上表情渐渐凝重起来,一双眉毛也微微蹙起。

终于,他见到了薛白。

隔了半个多月未见,薛白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穿着一身的戎装,正站在沙盘前思考着战略。

“长兄源来了。”

薛白头也没回,招了招手,一副见老友的轻松姿态。

“大概确认达扎鲁恭的位置了,你可以来看看。”

李泌没有上前,只是道:“分别之际,殿下说回长安一趟、办件小事。但不知办了何事?”

“登了个基。”

薛白轻松随意的语气让李泌有些失神。

他并不愿意让这一桩神圣严肃之事被薛白轻描淡写地略过……似乎这样会显得皇位不值一提,然后衬得薛白理所当然就配得上皇位。

“为何不说是篡了个位?”李泌道。

“好啊。”薛白道:“我回长安篡了个位。你待如何?”

李泌道:“辞去官位,归隐山林。”

“你没有这个资格,你好像忘了,你这次不是门荫入仕,也不是科举及第,是战败被俘,我饶你不死,任你官职。”

李泌懒得做这种无聊的口舌之争,道:“你早有图谋,故而我请求随军出征时你会答应,就是为了支开我?”

“不错,支开你,然后我杀了李亨、李俶。”

薛白随口说着,目光依旧看着沙盘,就好像在说今晚要吃什么菜一般简单。

但这件事对李泌却有着不小的冲击,他站在那良久无言,消化着心中的悲哀与愤怒。从很多年以前起,他就是李隆基留给东宫的储相,他是李亨父子的老师,亦是挚友。

若不是大乱迭起,国家社稷时时有覆灭之忧,他有时不得不配合更有实力的薛白来稳定大唐,若不是考虑到这种大义,他的立场该是帮助李亨父子除掉薛白。

“你大可不杀他们。”良久,李泌才说道。

“可以,但碍事。”薛白道,“就比如,让他们活着,你难免会有困扰。现在好了,你虽然悲伤,但总算可以全心全意为国谋算。”

“杀了他们,对你不利。”李泌再次开口,已经恢复了平静,道:“你能有今时今日之地位,因你是李氏子孙,可你现在是自坏根基、自毁长城……”

“达扎鲁恭已经过了平凉城。”

薛白直接开启了正题,指点着沙盘,说着他的计划。

“我打算亲自迎击他,明日起营,三五日内便可在邠州境内与之正面对决。”

李泌了解薛白的习惯,每次都会准备一些兵棋演示。

可此时沙盘上,代表薛白的兵马很少,准确地说,能及时赶到战场的部分很少。

而达扎鲁恭的兵力却很充沛。

以现在的条件推演这场决战,薛白必输无疑。

当然,条件可以改变,肯定有办法调动更多兵马,这就是薛白想与李泌相议的部分了。

他根本就是故意的,把困难摆出来,搞得好像情形十分危急,让李泌担心,调动李泌的积极性。

以往李泌不愿意出谋划策时,每一次他都是这样把社稷危机摆在李泌面前,于是这个不世出的奇才就被他轻而易举地驱使。

百试不爽。

然而,这次李泌站在那却始终沉默着。

薛白只好接着说。

“达扎鲁恭既知此来不可能占据长安,若来抢劫,冒这么大的风险亦不值当,他必为助太上皇复辟而来,而我以迅雷之势结束宫变,登基称帝,他大失所望,士气必崩。”

“我已下诏,命诸州兵马至邠州,协助我包围达扎鲁恭,倘若各军得到命令就立即进军,那兵力就不需担心,但你也知道,难就难在让这些军头老实奉诏。”

说到后来,薛白苦笑了一下。

他对待李泌的态度十分自然,该笑就笑,该抱怨就抱怨,丝毫没有芥蒂。

可再一回头,正见李泌行了一礼,转身往外走去。

这道士此番却是心硬,真就是一言不发、一计不献。

薛白没有出言挽留,因为暂时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他只好无奈地感慨了一句。

“把他逼成徐庶了。”

这件事的麻烦之处在于,李泌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军中的一部分将领。

必然有很多人是忠于李氏,李隆基、李琮在时,他们愿意听薛白的调遣,那是因为薛白是李氏承认的继位者。

现在,这个继位者反过来把李氏铲除了,哪怕已登基称帝,反而不那么正统。

眼下说什么都只是猜测,那些兵将奉不奉诏,暂时还拿不准。

吐蕃大营。

达扎鲁恭举着千里镜,望向远处。

他还看不到薛白的旗帜,却有预感,要不了两天就会与薛白遭遇了。

“阿兄。”

有人走到了他身后,是他的弟弟克依达玛鲁吉赞,因名字太长,人们常常叫其汉名马重木。

“唐主都死了,我们现在还杀到长安打硬仗,会不会太不明智了?”

“你以为,我真的是被李齐物描绘的富饶吸引,一心一意要抢掳长安吗?”达扎鲁恭叹息一声道:“用汉人的话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

“阿兄,你忧什么?”

“新登基的唐主李倩,是一个太可怕的人了。”达扎鲁恭把手里的千里镜交给了兄弟,道:“我要趁着他立足未稳,务必除掉他。”

马重木道:“可我觉得不对。”

“何处不对?”

“这个唐主李倩,时间算得太准了。”

达扎鲁恭眉头一皱,若有所思,道:“怎么说?”

“据阿兄得到的消息,他离开长安,杀回长安,登基称帝,然后御驾亲征,直接就向我们过来。我就在想,他离开长安时,怎么就知道他们的皇帝正好会死?”

达扎鲁恭道:“他能算到人心,知道他们会杀了李琮。”

“人心能算到,我们的行军速度和路线也能算到吗?他怎么知道还来得及回长安一趟?登基之后,为什么正好一天都没耽误,赶在我们到邠州之前迎上来。”

“你是说,我们军中有细作?”

“阿兄能在唐军中安插细作,他为何就不能在我们军中安插细作?”

“哪有机会?”

达扎鲁恭才发问,接着自己就已经反应过来了。

最有可能成为薛白细作的,就是当时派遣到长安和谈的使者。

毕竟,当时的正使巴赛囊就支持赤松德赞亲政。

马重木见达扎鲁恭眼神闪动,知他已经意识到不妙了,遂道:“阿兄,退吧。我们没必要与唐军硬碰硬。”

达扎鲁恭有些犹豫。

他也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被薛白算计了。

可眼下局面对于他而言,并不是完全不利。他知道李隆基已经发出了旨意,称他是前来朝贡,命令各地兵马按兵不动。

错过了这次,下次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我们能赢。”

思来想去,达扎鲁恭道:“李倩的兵力太少了。他唯一的胜算就是调集诸路兵马来包围我们。但他刚刚称帝,下达的命令还是与太上皇截然相反的,只要唐军犹豫,我们就能赢。”

确实,唐军只要犹豫,他就能赢,能赢得盆满钵满,而且唐军大概率是会犹豫。

……

双方都下了决心,于是两日后的清晨,一杆旗帜就现在了达扎鲁恭的千里镜里。

那是代表着大唐皇帝的龙旗。

旗帜很有气势,但薛白的兵力似乎配不上它的气势。

隔着泾河,探马不敢确定唐军具体有多少兵马,但远远望阵,认为应该不超过五千人。

这太像一个陷阱了。

堂堂一国皇帝,只带了这么一点兵马就迎战敌国大军,还故意大摆阵仗,招摇过市。

达扎鲁恭再凶悍,也不敢立即就率军渡河强攻。于是一边大造浮桥,一边派小股骑兵绕道去偷袭薛白的大营。

那一小股骑兵遂折道向北,绕了个大圈,才悄然泅水过河,向唐军营地奔袭。

然而,他们才行到一个山谷,前方就遇到了伏兵。

“轰!”

火器轰然作响,甫一交锋,吐蕃军已是伤亡惨重,且根本无法估量唐军到底有多少人。

他们遂连忙后撤。

才到泾河岸边,西边竟又有一支兵马杀来,打的正是白孝德、郭晞的旗号。

这支唐军听得动静就急忙赶过来支援,气势正盛,一见吐蕃军立即杀上。

兵力少,又中了伏,这支吐蕃军迅速溃败,四散而逃。

逃兵回到大营,当即向达扎鲁恭禀报。

“将军,唐军果然有伏兵,其兵马众多,故意以少量兵力诱敌……”

薛白仓促之间其实没带多少兵马来,他只是相信,随着他的诏令,必然会有各地兵马陆续赶来支援。

赶来支援,或是各自奔逃,这是两个极端的结果。

而御驾亲征的意义就是逼迫那些原来要奔逃的人赶到支援。

当然,率先赶到的必然是忠勇的那批,然后逐渐带动。

“臣白孝德、郭晞,救驾来迟,请陛下赐罪!”

“免礼,两位爱卿率先勤王之功,朕会记得。”

郭晞抬起头,看向面前年轻的皇帝,恍然还有些不敢相信。

事实上,他虽然看到白孝德收到了圣旨,但并不能短时间内就确定。

比如,万一薛白是骗人的呢?实则他有可能已经被拒于长安之外,成了反贼。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按兵不动,再观察几日。

若是如此,战机有可能就在他们犹豫的时间内转瞬而逝。

达扎鲁恭抢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但白孝德显然是早有计较,故意试探郭晞的。

当时他就已决定奉薛白的旨意,率军赶赴邠州支援,并且问了郭晞一句——

“我们一路追来,尚不敢确定达扎鲁薛进军的路线。陛下居于长安,是如何知晓当在邠州决战的?”

郭晞答不出,但能确定薛白胜算很大。

这样一个人足够给他信心,很可能是真的已经登基称帝了。

那么,皇位之争既已落幕,与吐蕃这一战就是守土之战了,事关大义,他义不容辞。

此时见到薛白,郭晞不由问道:“陛下是如何知晓达扎鲁恭在此的。”

“自然是有人告诉朕。”

“陛下在吐蕃军中有细作?”

“不错。”薛白道:“且安排这细作之人,与郭将军你还颇相熟。”

郭晞一愣,不知所以然。

他在吐蕃军中根本就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此时甚至以为薛白是说他通敌。

白孝德反而很快明白过来,道:“原来如此,军中此前就查到有人暗传军情,想必是将计就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