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心理学与读心术 > 第39章 透露性格的衣装

心理学与读心术 第39章 透露性格的衣装

作者:周广宇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6 11:58:03

第39章 透露性格的衣装

第39章 透露性格的衣装

有人说,着装是流行的文化,是心灵意志的外延,是梯形台舞动的精灵。因此,一个人的着装打扮也就不再是单纯的防寒保暖了。下面,我们先简单地了解一下着装对于你在交际之中的作用。

“第一印象”的作用

在社会交往中,对一个陌生人形成第一印象的主要依据是外貌,而着装是形成人外貌的重要因素。人们在观察他人时,有80%到90%的注意力集中在服饰方面,因此,服饰的得体与否决定着第一印象的好坏。一般来说,穿着得体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不合适的衣装就容易让人遭受冷落和疏远。

文学名著《围城》中曾有如下描写:

到了方家,老太太瞧柔嘉没有照片上美,暗暗失望,又嫌她衣服不够红,不像个新娘,尤其不赞成她脚上颜色不吉利的白皮鞋。

柔嘉一心以为白皮鞋是时髦的象征,却忽略了老人家的审美需求,从此埋下了与婆婆的隔膜和矛盾的种子。

我们知道,第一印象指交往双方初次见面彼此产生的印象。第一印象对双方今后交往的进程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人们就愿意同他接近,彼此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有利于对以后一系列行为的理解。如果第一印象不好,对方就不愿同他接近,可能会错误地解释他们以后的行为,甚至不再同他交往。人生大事莫过于事业、爱情、工作、婚姻,而机遇和缘分都会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比如在求职面试时,穿着打扮就很重要。录取者往往根据求职者的发型、服装、首饰获取第一印象,并把它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参考内容。如果两者的条件相当,一般会选中那位穿着更得体的考生。

好莱坞巨星费雯丽,为了争到郝思嘉这个角色,她花了很多心思。她出现在导演大卫·奥·塞尔兹尼克的面前时,正值摄制组拍摄亚特兰大的火烧场景,只见一个女人像精灵一样穿过大火出现在导演面前。她的宽边黑帽半遮住美丽的面孔,此时被红色火光照得越发娇艳动人,深邃的眼睛闪烁出绿宝石般目光,黑色的衣衫紧裹着那窈窕的身段,令人想起郝思嘉那只有17英寸的细腰……费雯丽的身段、风度、气质深深地吸引住了塞尔兹尼克,他惊叹道:“天啊!……只看一眼,就知道她才是郝思嘉,是我心目中的郝思嘉。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眼。”

好莱坞影星费雯丽

虽说“以貌取人”是一种偏见,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却时有发生,我们应该正视它,承认它,这是一种极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外貌美能产生吸引力,能获得好感。这是因为外貌美能让人产生这样一种心理:既然他能够把自己修饰得这么漂亮,说明他有文化、有教养,审美情趣高雅,那么在工作上想必有较强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不是主角,你尽量不要把自己打扮得太过华丽,太过华丽的服饰总是会让不是主角的你抢了主角们的风头;喧宾夺主,会让场面非常尴尬,这样无疑会给你与别人的沟通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聪明的人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

有一位记者,每次采访之前,她都要先确定对方当天的穿着,然后配合对方,选一套最能与对方搭配的服装。她认为这种配合方式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能造成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对方能自由谈话。当然,这位记者最后无疑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事实上,倘若双方的着装相差悬殊,比如一个人穿西装,一个人穿运动服,就有可能造成采访障碍。

我们追求时髦,穿着时装的时候经常会不考虑时间、地点和场合,我们也完全没有注意到“服装与谈话”的重要。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也经常发生在我们大部分人身上。我们不了解着装规矩,也因此忽略了与别人改善关系的机会。其实,在各种场合中,听者的服装往往会给说者带来微妙的心理变化。

你应该根据对方的个性、谈话的内容或谈话的场合来选择自己的衣着,你所挑选的款式和颜色,应该尽量体现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促进你与别人谈话的效果。不管是初上讲坛的演说者,还是新到任的领导,或是首次登场的主持人,或是刚上班的普通工作人员,要想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就不能不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

直接展示的作用

着装的另一作用是展示,人们往往可以通过服饰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民族、职业、年龄等等。着装的这种展示作用是直接的、明显的。

在古代,服饰是用来区别高低贵贱的重要标志。在14世纪的英国,各阶层的衣着都有法律规定,不准僭越。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妇女如果衣着越轨就要在脖子上套上木枷。

古罗马人的服装,如罗马市民穿的宽长袍,因地位不同而色彩不同:执政官穿白地藏青紫纹样的服装;王和祭官、骑士的礼服用紫或绯红与紫的组合色;凯旋的皇帝和将军身披红紫地加金丝刺绣的斗篷。

中国古代贵族的一种叫做“冕旒”的礼帽,帽檐垂有玉珠串,称旒。天子的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等级的区别是十分严格的。在隋代,制定“品服衣”制度,以后各代基本沿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绿,八品九品青。妇女从夫之色”。庶民多穿白衣(本色麻布)、青衣(蓝或黑色的布衣)。例如《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

一时只见贾珍、贾琏、贾蓉三个人,将王太医领来。王太医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阶,跟着贾珍到了台阶上。早有两个婆子在两边打起帘子,两个婆子在前导引进去,又见宝玉迎接出来。见贾母穿着青绉绸一斗珠儿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刷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姨嬷雁翅摆在两旁。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插金的人,王太医也不敢抬头,忙上来请了安。贾母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是御医了,含笑问:“供奉好?”因问贾珍:“这位供奉贵姓?”贾珍等忙回:“姓王。”贾母笑道:“当日大医院正堂有个王君效,好脉息。”王太医忙躬身低头含笑,因说:“那是晚生家叔祖。”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也算是世交了。”一面说,一面慢慢地伸手放在小枕头上。

服饰可以展示出职业特征,贾母看到王太医穿着六品服色,便知道他是御医了。这点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现代社会,虽然等级的区别一般已不再从服饰显示,但服饰的展示作用依然存在。富者同穷者的服饰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另外,传统的民族服装则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标志。

现代服饰最重要的展示作用是表示职业。人们习惯于服从信任穿制服的人。比如在马路上人们习惯听从穿警服者的指挥,而不服从穿便服者的调遣,所以值勤人员需佩带袖标才能获取行人的信任。

制服的展示作用也常常被人利用。比如化妆侦察、越狱、抢劫、行骗等等,报纸上经常登载这样的消息:几个无业游民,穿着警服在公路上拦车,罚款,以此大发横财。对于服饰的这种欺骗性,我们应予以高度警惕。

间接暗示的作用

服饰可以含蓄地、间接地向他人提供信息,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是语言,但是当语言表达受到限制时,也可以通过服饰来传递信息,利用服饰向他人做出暗示。接受者根据当时的情境能做出正确的理解。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正式场合经常穿三件一套的西服,但是在1961年的一次电视讲话中他却换上了军装。原来是有人企图发动政变。关于政变的内幕,有些是不宜在公开场合披露的,这时总统受到了语言工具的限制,于是他利用军装暗示出形势的重要,广大观众不用听讲话内容就能理解他的用意,他用肩章和饰带向人民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和决心。同话语本身相比,这身军装的含义更丰富,方式更巧妙,效果更强烈,作用更明显。

国家元首有时穿西装,有时穿军服,有时又着便装,这并不是偶然的事,他们是在利用服装传达意图。如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有时穿长袍,有时穿西服。国民都能从中领会到他的意图,穿长袍时暗示他是宗教信徒们的领袖,穿西服时暗示他是一位当代的国家元首。

一身军装的戴高乐。

新闻发言人就相当注意自己的服饰。因为他们深知,当他们出现在记者面前时,首先透露信息的是他们的穿着打扮。例如,美国前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在回忆录中写到:

那天,我在新闻记者们面前露了三次面,从我每次的衣着情况就能看出,事态的发展日趋严重。第一次,我穿的是工装裤和一件西式衬衣。第二次,我换了件蓝色运动上衣和一件细条纹衬衫,但依旧着工装裤。第三次,我换了身笔挺的西装。

《围城》中还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那天是旧历四月十五,暮春早夏的月亮原是情人的月亮,不比秋冬是诗人的月色,何况月亮团圆,鸿渐恨不能去看唐小姐。苏小姐的母亲和嫂子上电影院去了,佣人们都出去逛了,只剩她跟看门的在家。她见了鸿渐,说本来自己也打算看电影去的,叫鸿渐坐一会,她上去加件衣服,两人同到园里去看月。她一下来,鸿渐先闻着刚才没闻到的香味,发现她不但换了衣服,并且脸上唇上都加了修饰。苏小姐领他到六角小亭子里,两人靠栏杆坐了。他忽然省悟这情势太危险,今天不该自投罗网,后悔无及。

苏文纨追求方鸿渐,却不知道方鸿渐已经爱上了自己的表妹唐晓芙。在月圆的晚上,她有意邀请方鸿渐到她家,还特别梳妆打扮了一番,向方鸿渐暗示爱慕之情。方鸿渐察觉之后,又不好抽身离去,让苏文纨下不了台,所以“后悔无及”不应该来!

服饰具有直观性,它所包含的信息能够同时刺激接受者的视觉器官。不像讲话,说者要一句一句地说,听者要一句一句地听。因此,从传播的速度来看,服饰语比口头语言要快得多,暗示作用的产生比口语也来得快。

总之,着装的暗示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学会运用它。作为表达者要善于利用它,作为接受者更要能及时正确地判断它。

情绪感染的作用

着装作为一种刺激信号,还可以传递情绪。着装对于穿着者本人和他人的情绪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穿戴清新潇洒,情绪亦随之振奋。破衣烂衫,情绪亦为之低落。当我们换上一件漂亮衣服出门时,心情往往很愉快。当我们意识到穿着不够得体时,常常会感到羞惭。甚至连脚下的鞋子也会影响我们情绪。例如,配音演员童自荣在电影《佐罗》中同时为侠客佐罗与总督配音,他借助了鞋对人的心理影响,恰当地把握住两个完全不同的声音语调,在为总督配音时穿上海绵拖鞋,声音飘荡颤抖,软弱无力;在为佐罗配音时换上结实的皮鞋,语调豪放潇洒,充满了正义。不同的鞋,产生出截然不同的言语表情。

可见,鞋对情绪的影响之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不得体或不合适的鞋会搅得我们烦躁不安。

着装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感染也有很大的影响。“背景相近”是感染产生的心理条件之一,相互感染与背景有关。所谓背景指地位、价值观等。因为同一阶层的人在服饰方面总会有共同之处,所以人们往往愿意亲近那些同自己服饰观念相似的人,而疏远那些与自己审美情趣相悖的人。背景相近,才有可能产生好感,缩小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感染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交流,因此相似性就成为感染的基本条件,这也是感染者的心理基础。”因此,干部下基层时,首先要在服饰上“入乡随俗”,然后才能同人民群众交朋友,沟通思想感情,了解到真正的民情。

里根在担任美国总统时,常穿宽肩膀的典型的“美国造”西服。布什在总统竞选中常穿浅色调西服,配蓝调子卡其布厚衬衫。里根和布什之所以穿这些平民化的服装,也是为了获取同人民相近的背景,从而博得好感。从陪衬物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与人生观,同时也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的饰物能够生动、直观地传达给他人一种感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