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287章 谁说他是大傻子?

第二百八十七章:谁说他是大傻子?

“四叔……”邓铭高大的身子挣扎着,可郭英的手就跟铁钳子一样抓着他的后脑袋脖子。

郭英算是邓铭的顶头上司,他与他哥郭兴两人是朱元璋的宿卫统领,一直都是朱元璋的亲信。

郭家虽不是国公之身,但郭家的圣眷一点也不比其他国公家少,郭英的妹妹是朱元璋的宁妃。当初朱元璋还未发迹之时路过郭家的庄子,被郭英的父亲郭山甫看重,郭山甫有相面之能,一眼看出朱元璋非池中之物。

故而令郭家老小跟随朱元璋,并且将小女儿许给朱元璋做侍妾。

俗话说雪中送炭难,郭家父子这份情意也被老朱看重,郭家兄弟二人担任了老朱十年宿卫,立国之后郭兴封侯,在外练兵。

而郭英则是定居京中,统领宿卫。

邓铭是他的下属,不过一直以来负责的是白天的宫门。

“郭四叔,皇爷说了,不打你们,就打我。”邓铭等着眼珠子,不服的道。

郭英‘哟呵’一声:“你小子还有理了!”

旁边也有勋二代喊道:“邓铭你这憨货。”

邓铭眼看这些个家伙来者不善,赶忙问道:“四叔你们在这做啥?”

这句话一下子让这些人想到了聚在一起的目的。

郭英脸色不善的说了事情的经过。

一旁的人骂骂咧咧道:“这些个没良心的商人!个狗日的……。”

这时候邓铭有些了然了,知道这些个淮西勋贵们为了什么事烦心,邓铭一下子想到了刚刚看到杨宪的脸色,连忙脸色一变,急匆匆的道:“四叔,刚刚杨宪面了圣,怕不是皇爷要处置这事了?”

郭英浑身一颤,也瞪着眼睛道:“真有这事?”

这下子,这些人更着急了。

“个狗日的杨宪,肯定又要拿咱们开刀。”

“遭瘟书生,甘妮娘的!”

“咱们要不去皇爷那请罪?”

请罪?

郭英心里苦涩。

这特娘的可是一百多人命!这时候皇爷肯定气得不轻,要是这时候去请罪,那就是撞到炮口上。

皇爷打心眼里拿百姓当根基,这事不流血不死人怎么可能办的下来?

但是不请罪也不能光当哑巴啊。

难啊。

近来勋贵们才刚刚缓过劲来,皇爷打压士族打压了快一年了,也就过完年这段时间各方面没有继续打压。

勋贵各家的生意也开始重回正轨。

各家为什么卖地给商人?

说白了商人还是他们的人,只不过这么倒腾了一手,罪名落下来不牵扯到家里,只牵扯商号。

邓铭挠了挠头,一脸疑惑的道:“四叔,咋这时候你还想着保全,一百多条人命,不先杀了商号的人交给皇爷,到时候真让人给捅上去,难下台的是皇爷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

郭英猛地浑身一颤。

随即猛然意识到自己想岔了。

勋贵们都想着怎么保全自己的利益,却忘了他们真正的靠山是皇爷!这事怎么办,都不能让皇爷难办!

让皇爷脸上过不去,那这事就没个好下场。

至于商号的掌柜是自己的远房表亲……。

去你娘的表亲。

老子都快没了,还管你什么表亲。

郭英看向邓铭,见邓铭这家伙还挠着头跟个憨怂似的,忙转脸一笑,“乖侄子,刚四叔跟你开了个玩笑,都,四叔请你去花楼里乐呵乐呵。”

属狗脸的。

邓铭心里暗骂一句,他是呆,但不是傻。

忙摆手:“叔,侄儿家里婆娘刚生了娃,侄儿还赶着回去看娃娃。”

说罢赶忙转身走了。

看着邓铭跑走的背影,郭英笑骂道:“娘的,比猴还精!”

“谁再说邓二是大傻子,老子第一个扇他。”

……

二月二十七,奉天殿大朝。

从朝会开始朱元璋的脸色就不是很好。

从年初开始,贵妃孙氏的身子就出现了问题,孙贵妃乃是朱元璋宠妃,战乱之年父母双亡,逃亡至扬州之后被朱元璋纳为妾室。其容貌娇美,素有容德,为人也低调清雅。

开国之后被册封为贵妃,位于诸位妃子之上,辅皇后内治。

孙氏膝下四女,但次女在几年前不幸夭折,这些年身子骨一直不好。

二月初,孙贵妃便一直卧床不起,整日只能食一两米糊。

昨夜太医诊断,便告诉朱元璋孙贵妃命不久矣。

百官行礼之后,朱元璋楞了一会才摆手,声音虽洪亮却没有往日的精气神,摆手道:“平身吧。”

看得出来,朱元璋意志有些受到影响。

“臣启奏!”

最先站出来的是新任的户部尚书马贵。

“今年户部账目上已经没有结余,昨日陛下所划拨的十万贯钱财,怕是户部这边很难拿得出来。”

这话让在场不少官员心里一凛。

这十万贯是干什么的?

是准备给贵妃孙氏安葬用的,贵妃孙氏死后安葬的费用都是要户部这边出的。

这话让朱元璋面色更为阴沉。

因为孙贵妃这边的问题,涉及到另一个东西。

就是韩国公李善长!

孙贵妃是临安公主的生母,若是孙贵妃去世,那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和临安公主的婚事就要耽搁三年。并且,李善长届时也会回京!

李善长不能回来。

这是士族官员这边共同达成的共识!

李善长一回来,到时候是去是留还不是皇帝说了算。李善长请辞那是引咎自退,这一次借着给亲家母吊唁的事,李善长肯定要回京师。

一回来,那事情可就不受文官这边掌控了。

朱元璋拧眉:“十万贯都拿不出?”

马贵心里苦笑,面色还是坚定的点了点头。

十万贯确实是拿不出来。

今年已经定下的国政其中就有:修建全国各地卫所军营、更建奉先殿、改作太庙。

另外朱元璋还考虑的选址建都的事,南京虽好但地理位置太偏,太过于靠南方!他的首要选择其实是定都老家凤阳。

但文官这边却说凤阳不适合建都。

这其中就涉及到明朝最大的烂尾工程,凤阳大都的建造。

【建议百度】

后来又考察了汴梁和开封,但都因为战乱被搞得一片残破,别说建都,就是当地民生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后来朱元璋改建都的事暂时放下,为了照顾南北两边的官员和百姓,将开封定做北京,以供春秋巡守所用。

朱棣就是深刻的继承了老子的遗愿,加上自身的脾性,索性也别选来选去了。

直接就是跟元人贴脸干。

这才有了那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