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468章 钱币运行

第四百六十八章:钱币运行

朱棣沉吟了一下,自己留下了十万两白银,随后将其他白银全部装船,准备运往京师。

永华公主也准备乘坐船只前往京师。

“殿下。”

堂屋之中,永华公主和朱棣单独会面。

朱棣点了点头:“公主殿下有劳了。”

永华公主那张漂亮的鹅蛋脸露出笑容:“王爷的提议很好,这不仅双赢,而且也保护了我高丽王室的颜面!此事,毕竟还是需要一个说法。”

朱棣起身,声音洪亮道:“我大明朝与贵邦乃是一衣带水的友邻,自当互帮互助!两国达成共识通商,一来可以改善两国百姓的民生,让百姓有更多的物资可以选择,二来也可以让对方国内百姓产生善意,即便将来哪边有所难题,百姓们相信也不会袖手旁观。”

永华公主微微一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本宫感受到了大明天朝的善意。”

两人都相视一笑。

像极了两只狐狸。

……

京师,六月,朱棡的船只顺利到达京师,永华公主一行也顺利的进入鸿鹄寺,等待参见朱元璋。

晋王府,徐妙云已经进宫待产。

“这些天,纸钞越来越多了。”

兴国商会总部,就在晋王府旁边的大院,朱棡喝着茶,听着罗河叹息的声音。

王海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本账册,上面写着各家这些天收的纸钞,又有二十多万贯。

这些东西都是朝廷向兴国商会购买的,其中最多的就是钢材。

朝廷自己的钢厂建在淮安,朱元璋一口气规划了上百亩地,如今还需要一段时间建设才能开工。所以就目前这段时间,朝廷所需要的钢材还是从大同购买。

整个大明,只有漠南行省跟淮安两个地方可以如此大肆生产钢铁。

“现在下面的商队都不打算继续跟朝廷做生意了,现在一贯一张的纸钞,在外面用不出去。”王海道。

罗河有些无奈道:“这怎么一百多万贯就通货膨胀了?王爷,您不是说起码要上千万贯的纸币,才会通货膨胀吗?”

朱棡微微一笑:“这不是通货膨胀,这是纸钞失信。因为缺少了兑换途径,所以人们一时间不能确定这纸钞的真实价值!”

“就好比,有人给你一块土,告诉你这块土价值一百贯,可当你要用这块土换一百贯现钱的时候,他却不还给你。你就会怀疑,这块土到底值不值一百贯。”

“现在商人们就是这样,他们手里拿着纸钞想要去吃东西,可人家不收,朝廷虽强调了纸钞的可信性,可私底下,大家还是抵触。”

罗河思量了一下,问道:“那咱们要做的,就是增加兑换途径?”

朱棡点了点头:“我让陛下给了兴国商会和钱监的合作机会,制定了一个计划。”

这时候,外面响起了声音。

如今,兴国商会各大部门都有负责人。

上面最高的是总会长和行政会长。

其次是副会长和分会长。

这是商会总会。

分会,比如朱云香坊,总管理是分会长,其次产品部、销售部、财务部三个大分部,各个分部下面还有小的分部,如包装、质检、人事等等。

当然,各大分会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酒厂的销售是外包的,酒厂只负责生产包装,运输和销售都是各小商队自己买去销售,由于配方的不公开性,所以基本还没出现仿冒。而且由于大多数商队都是倒卖散装的酒,所以品质这一块有所差距,全看商队自己的保管方式。

经过一系列的收缩,兴国商会已经浓缩出来,排除了那些不作为的商队,也严格限制了加入商队的名额,如今想要加入兴国商会,不光需要审核,还需要出具足够的资产证明。

总之,越来越正规了。

后世的企业管理虽然繁琐,但想要正规,想要可持续,这是必须要经过的。

进来的分会长基本都是如今有所成就的,其中还有两个女人,如朱云香坊的分会长刘沁烟,就是前几年朱棡特意找的几个销售之中的一个。

虽然只有二十几岁,不过很干练,为人也勤勉好学,不到一年就学会了加减乘除。

值得一提的是,兴国商会的算账方式都用的阿拉伯数字,记账用的是数字和文字一账两记,确保没有人更改。

朱棡召集众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众人一套新制作出来的钱币,以及宣布关于钱币试运的政策。

“诸位召集于此,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为了钱币。大家也都知道,铜钱一直是我中原地带通货的钱币,历代皇帝登基都会铸币,各年代的钱币质量也都参差不齐。”

“这当然是因为钱币的含铜量有所不同,光是洪武元年到如今,就已经有好几种钱币款式。所以这一次和宝源局合作,打算铸造一批无论是款式还是质量都上乘的钱币。”

朱棡将一盘钱币摆在众人面前。

众人顿时微微一惊。

罗河有些诧异道:“银币……?”

朱棡点头:“对,这是掺了其他金属的银币,其中银八成,其他金属两成。”

“这是铜币,采用铜锡合金铸造,因为用的是杂铜,所以质量有所下降,但作为辅币运行不是大问题。”

在盘中,摆放着五枚钱币。

其中四枚是铜币,面值还是一文、两文、三文、五文。

一枚银币,面值一贯,合白银八钱。

铜币含铜量七成,采用铜锡合金,铜锡合金氧化会呈现青色,所以很好辨别。

但,这终究只是辅币。朱棡要执行的货币政策,还是将纸币发扬光大!

这一次,朱棣帮了大忙,运回来一百多万两白银,还有十几万两的黄金。

原本按照朱元璋的口风,是不允许将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的,因为白银面值太大,按照以前的民生状态,朱元璋绝不可能答应朱棡。以前的物价是一文钱两个面饼子,但如今京师的物价已经到了一文钱一个。

物价的上升,货币的面值就大了起来,百姓们购买所需的铜钱也变的多了起来。

所以这种状态下,银币的运行已经是必须的。

而银币,只是作为纸币的试运行,最终抢占市场的,必须是纸币!

因为纸币好掌控,加上有朱棡的技术作保障,纸币只要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必然可以让大明经济再上一层楼。

其中铜钱的款式大多差距不大,依旧是方孔钱,正面写‘大明通宝’四个字,背面四方一写面值,二写铸地,三写衙门,四写批次。

比如一枚一文钱的通宝,拿起来正上面是一文两个字,左边写的是应天府简称‘京’,右边是衙门简称‘宝源’,下面是批次‘一’。

对应宝源局的账本,就能知道这一批铜钱出自哪个官员的手,谁加的料子,要是出现问题,那必然追责。

看完铜钱,朱棡又道:“从今日起,这些钱币便是大明的钱币,让各商队、管事、收银都要看仔细,不可拒收,不可扯皮,找钱还是按照以前的面值,该多少是多少。”

众人纷纷点头。

同时朱棡又让罗河去准备。

“工部派了一只建筑队,修建衙门,我把图纸给你,你全程派人督促,不可消极怠工,尽快修建好。”

罗河点头:“是。”

商会的会议这段时间很密集,所以大家也都在院子里办公,大门口不到一个月就被踩的脱了漆,来来往往的商队实在是太多,一座三进三出的院子都显得拥挤无比。

而朱棡心里更在意一件事。

朱棣此次收获如此巨大。

这个兴国商会会长,不能继续揣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