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夕阳王朝 > 第三章 偷游仙山

夕阳王朝 第三章 偷游仙山

作者:仙野留踪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1:01

第三章 偷游仙山

不知不觉已过八年,庭芝三兄弟长成十七八岁的英俊少年,他们除了每日读书,还经常帮李大江下江打鱼,李家的日子虽说清贫,但却自在快乐。

这日他们上街卖完鱼后,庭芝领着继先和世杰去买米,又要去书摊上买书,继先跟在后面,“哥哥,给我买本唐诗吧。”

世杰也道:“大哥,我想要本《四书集注》”。

庭芝道:“好,咱们一人买一本。”

书摊不远处有说书人正在开讲,周围挤满听众,庭芝三人凑了过去。说书人讲的正是本朝本时之事,只听说书人声音铿锵顿挫,“只说那日,成都城中热闹非凡,制置使丁黻大人正领着官员视察,忽然城外来报,说蒙古铁骑已杀到三十里外,即刻便到城下。消息传来,满城人惊慌失措,丁大人没想到蒙古人竟来得神不知鬼不觉,他深知成都三百年盛世,人们早已忘记战争,而且朝廷在成都并无正规军驻守,自己几次向朝廷请求驻兵,都未得到回应,眼下只能调集临时守备人员登城守卫。看官试想,曲曲几千守卫,如何抵挡得了上万蒙古铁骑?不到半日,成都就被攻破,蒙古人在城中烧杀抢掠,只可怜这繁华蜀都一日之间血流满城、遍地废墟,数十万百姓被屠戮殆尽,丁大人…丁大人也引颈自杀了…”说至此,说书人声泪俱下,台下听众个个义愤填膺。

庭芝顿足恨骂道:“蒙古狗贼,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杀了你们。”

继先和世杰也已热泪盈眶,眼中逼出愤恨目光。

三人回家路上,边走边议论。回到家中,李氏已做好饭等着他们,“庭芝,你们今天鱼都卖完了?”

继先放下鱼筐,“娘,都卖完了,我们还换了五斤米呢。”说着便从鱼筐中把米拿出来递给李氏。

李氏接过米,欢喜不尽,感慨道:“你们都长大了,能替爹娘分担点家务了。”然后又道:“有没有买书?”

世杰从怀中掏出书,“娘你看,我和大哥二哥每人买了一本。”

李氏会心一笑。

庭芝沉默了半晌,突然道:“娘,我想去当兵。”

李氏感到莫名奇妙,“好好的怎么想起要去当兵?”李氏见庭芝不答话,便看了下继先和世杰,他们也不答话。李氏抱着米要进屋,“我管不住你们了,等你们爹回来,跟他说去吧。”

庭芝看李氏有点生气,“娘,现在蒙古人老是欺负我们,我都长大了,不能总是呆在家里,爹和娘让我和弟弟读书,不就是希望我们将来能有出息吗?我现在可以上阵杀敌了。”

李氏一听此言,不知该怎么说,要说不让他去吧,儿子说的有道理,这些年自己辛辛苦苦让他们兄弟读书,为的不就是让他们明事理和取功名?可自己又怎么舍得儿子去战场拼杀?心中纠结万分。

继先见状,便对庭芝道:“大哥,要不再等一年吧?杀敌也不在乎这一年。”

世杰也道:“大哥有凌云壮志,二哥和我也有,但我们也须考虑爹娘,我们一走,爹娘谁来照顾?再等一年,等我们多打些鱼,多换点钱积攒下来,我们走后,爹娘也就不用天天劳累了。”

庭芝听此言,深深点头,拉着世杰和继先的手,“你们说得对。”又望着李氏,“娘,那我就再等一年。”

继先平日不爱读孔孟之道的书,总是抱着诗词、奇文异志爱不释手,世杰告诉他这些书对科举无益,继先只是一笑作罢。那日,继先躺在床上抱着《吴越春秋》在读,“干将者,吴人也;莫邪者,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精铁,**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鼓风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继先读着读着,神思飘然,一跃而起,合上书本默念:“干将莫邪采集精铁练剑,诸神围观,也就是说莫干山是仙山了,对对对!山上肯定有神仙。”

世杰见继先自言自语,问道:“二哥,你在念叨什么呢?”

继先煞有其事道:“世杰,我跟你说,这书上说莫干山有神仙,你想不想去拜访一下神仙。”

世杰不觉失笑,“二哥,你读得是什么书?脑袋都读昏了吧,告诉你这些书不能读,你非要读,拿来给我,别再读了。”世杰说着就去夺继先手中的书。

继先躲闪着不给他,“世杰,别呀!”

世杰道:“二哥,爹娘知道会不高兴的,还是取功名要紧,你老读这些书做什么?”

继先知道世杰为他好,但自己秉性就爱这些,已经心思陷于其中,他当然知道说莫干山是仙山纯属无稽之谈,只是读多了仙山名水之文,向往于此,而又日日闷于家中,便想变些花招出去看看。“世杰,你不是想要取功名吗?那就不能老是待在家中,应该出去结交一些大人物才行。”

“我知道二哥是想着法子骗我跟你一块出去,正好我一直想去扬州,拜访一下赵葵将军,据说朝廷调他镇守扬州,我听很多人说他是个大英雄。”

继先喜道:“正好,他此时已回临安述职,咱们就去临安,顺便到莫干山玩玩。”

世杰惊道:“去临安,爹和娘知道了怎么办,大哥去不去?”世杰似觉不妥。

继先想了想,“不让大哥去了,让他在家照顾爹娘,咱们别跟他们说了,万一爹娘不同意就去不成了。”

“不行!我们怎么能瞒着爹娘和大哥出去呢?况且这么远的路,他明天肯定会担心的。”

继先略加思索,“那我们就留封书信吧,告诉他们我们进城去了,半个月就回来。”

继先把书扔到床上,“咱们回来时给爹娘买点东西,他们就不会怪我们了。”继先觉得自己的想法不错,高兴地拍了下自己的脑袋。

李氏打柴回来,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叫了半天没人回应,“人都去哪儿了?一个都不在。”于是推门进屋,只见桌上留了封书信,打开一看,大吃一惊,便拿着张书信跑去江边,“庭芝,当家的,不好了,你们看…”。

李大江和庭芝正在装鱼,听到李氏喊叫,“咋了?”李大江丢下手中的鱼问道。

李氏上气不接下气,“继先和世杰出事了,他们…他们走了。”

李大江像是没听懂,“走了?”

庭芝忙问:“娘,他们去哪里了?”

“你看,这是他们留下的信。”

庭芝把手上的水往身上胡乱一擦,接过信,“爹、娘、大哥:我和世杰有事要到城里一趟,半个月后回来,你们不用担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继先书。”

庭芝又急又气,“二弟三弟真是的,去城里也不说一声,留个信就走,太不懂事了,继先怎么也这么糊涂。”

李氏一屁股坐在地上,“这俩孩子从来没出过门,能有什么事到城里办?再说咱家离城里也就一百多里,哪里要得了半个月?万一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办?”说着便哭了起来。

庭芝上前劝慰。李大江急得团团转,一旁骂道:“两个猴崽子,看回来我不好好教训你们一顿。”又道:“不行,我得去把他们找回来。”说着就要走。

庭芝劝阻道:“爹,你去哪里找?他们早都走了,京口那么大,就算去了也未必会遇到他们。他们又不是小孩子,十七八岁的人了,也该出去走走了,就当是让他们去见见世面吧。”

“哎!就听庭芝的吧!”李氏抹去眼泪,无奈叹了下气。“老天爷可要保佑我的两个儿子呀!”

京口到临安一路青山绿水,美景无限,盛夏时节,处处绿树葱茏。山路上野花早已开尽,一些青涩的无名野果遍地都是。天空晴得彻底,偶尔飘过几缕淡淡白云,云雀在山间飞来飞去,到处都给人一种欢快的气氛。继先和世杰走一段歇一段,山路水路不知行了多少程。此时他们已在太湖的船上,过了太湖就进入湖州了,莫干山指日可到,继先兴奋不已,只是世杰一直惦记着去临安拜访赵葵。

“世杰,快下船了,你看,再往前走就到湖州了。”继先在船上指着前方道。

世杰默念道:“到了湖州就离临安就不远了。”

船靠岸,二人下船,又沿着一段平坦小道前行。路两旁的山坡上长满梅子,恰好此时将要成熟,山路上散发着梅子的淡淡香味,吸引得二人不断张望。“二哥,这味道好清新啊!”

继先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此味道清凉润脾,正是梅子香,吴越一带最喜种梅,自古以来贡梅多出此地。”

世杰见此处风景不俗,兴致忽来,“二哥最爱读诗,此处景致诗意十足,不知二哥可有好诗?”

世杰一句话挑起了继先兴致,“三弟此言正中我意,待我想想。”于是闭眼凝神,忽然一只黄鹂叫了几声,从林中飞出,继先笑道:“有了,梅子黄时日日晴,小舟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二哥果然有好诗,世杰也想出一首,只是没二哥的好。风吹柳摇唤鸟言,水送山迎闲作仙。功名原是长久事,何不偷乐在此间。”

继先一拍手,“既然三弟说何不偷乐在此间,看来我们先去莫干山偷乐是对的了,那就回头再去临安。”

世杰急忙辩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还是先去临安吧。”继先道:“先去哪里都一样,若我们走得快,从这里一转弯,不出半日便可到莫干山,还是先去莫干山吧。”

莫干山本是东南名山,山峰俊秀,翠竹丛生,瀑布横飞,更因当日干将、莫邪在此炼剑而得名,许多文人墨客总爱到此游览,一展风骚。

继先和世杰来到山下,上山的小道长满青苔,二人边走边望,竟不见游人。山中静悄悄,空林中回荡着鸟鸣。

继先觉得沿大道爬山没什么趣味,看到右边有一条泥土小道,被枯叶层层覆盖,半被野草掩埋,像是许久不曾有人走过,便指着小道对世杰道,“世杰,咱们走这边吧。”

世杰摇头道:“这条路像是好久没人走了,还是沿着大路走吧,万一走迷路了会耽误去临安行程的。”

“王介甫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间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我们沿着大家都走的路,能有什么趣味?”

世杰辩不过继先,只好随他安排了。小道时断时续,延伸的方向隐隐约约看不真切,树木越来越密,林中潮气蔓延,山上滑落的小石块散布一地,时不时传来几声凄厉的鸟叫。世杰吓得拉住继先的胳膊,继先心中也很害怕,但一颗好奇的心催促着他非要前行。

走着走着,前方山坳出现一块平台,中间有座石墩。二人走近细看,发现石墩中间有道裂缝,像是被什么利器劈出的。继先纳闷什么东西能将一块大石头劈开,再环顾四周,周围的大石皆有被斫伤的痕迹,但痕迹似乎是很久之前留下的。平台靠山壁的一面有个浅浅的山洞,山洞里有条小溪渗出,继先走到山洞前,对世杰道:“世杰,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山洞很奇怪?为什么这么浅的山洞还会有水流出来?”

世杰仔细打量,“对呀,这水是从哪儿来的?”

二人趴在洞口正琢磨,忽然,世杰听到几缕细碎的声音,像是什么东西从枯叶中爬来,还没看清是什么,只见几条毒蛇向他们袭来,围在洞口几米外。世杰大叫一声,“二哥,毒蛇!”抓着继先拼命向洞口挤。

说来也怪,这些毒蛇见二人躲在洞口,并不敢靠进。二人抱在一起,瑟瑟发抖,以为要坐等一死,却不知毒蛇为何不敢靠近。继先情急之中抓起一块石子去砸蛇,石子落地并未击中蛇,有的蛇却后退了几米。世杰不解何故,忽然想到或许石子有问题,拿起一块细看,“二哥,雄黄!这是雄黄!”世杰惊喜地喊。

继先一把夺过来,“果然是雄黄,我说这些蛇怎么不敢靠近我们,原来是它!”

继先不留意,向后一仰,哗啦一声,一堆石头倒向后面,二人回头一看,大惊,“里面居然还有洞!”世杰爬起来向里望了下,指着旁边的流水道:“看来这水就是面流出来的。”

继先看着世杰,使了个眼色,惊喜之状溢于言表,“敢不敢进去看看?”

世杰道:“这有什么不敢的,来都来了,反正这些蛇堵在门口,这会子也走不了。”于是二人走进洞中。

洞内阴暗潮湿,水流声不停地响,一股刺鼻的难闻气味充斥其中,像是发霉味,又像是死尸味。二人捂着鼻子四面打探,洞内很多大块小块的石头堆在一起,世杰捡起一块对着光线观看,“这也是雄黄,二哥,难道这里是采挖雄黄的矿洞?”

“应该是吧,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雄黄!”继先也拿起身边的一块石头查看,像是发现了什么,然后又拿起一块,“不对,这些不是雄黄,这应该是铁矿石,我在书上看到,古人说有雄黄的地方就有铁矿,难道这里产的就是金铁之精?”

世杰向里走去,“咱们再往里面看看吧!”

继先还盯着那些石头研究,世杰叫道:“二哥,快来看!”

继先站起身过去一看,乃是两架白骨骷髅,骨架上的衣服已经腐烂,隐约能看出一架骷髅上穿着道袍,一架穿着袈裟。继先用手一碰,衣服顿时散落,这时,一本书从和尚的骷髅上落了下了。继先捡起,书已经半边泛黄,散出浓浓的霉味,继先用袖子擦去霉菌,书上四个大字醒目而现:玄天七剑。

世杰没在意继先手中的书,看到那道士的骷髅旁躺着一把剑,拿起一看,剑身所刻:越王剑,“越王剑!这是越王剑!”世杰惊喜道。于是拔剑一挥,冷气横冲,灵光逼人。

继先接过来细观,赞道:“果然是把灵剑!”

二人蹲下身凑在一起,借着微弱的光翻开书本,书上所云:“玄天七剑,天师张守真、神僧不惑创制。总论:剑法共七成,演绎剑法之正反攻守、阴阳招术、有无变化,练成此剑,可号令天下诸剑。练此剑,需用世间阴阳存体之灵剑,练剑之人亦须体内并存阴阳二气,非此二者同俱,断不能练成此剑法。剑法共七成,每成七招,凡七七四十九剑。”

世杰问继先,“什么是阴阳二气共存的人?”

继先没答话,翻页继续向下看。“心法:欲练剑当修心,欲修心当克欲,欲克欲当明道,欲明道当读经。经论通则常道明,常道明则杂欲灭,杂欲灭则心能修,心能修则剑可成。人不离剑,剑不离经;诸法常寂,轮回相通;万物无常,阴阳互生。”

继先念后只字不解,“什么意思?”

世杰笑道:“二哥问我?我怎么知道?我又没练过武功。你不是练过吗?”

继先惊诧,“你怎么知道我练过?”

世杰得意道:“这几年我一直就疑心你在练武,但你就是不说,所以我偷偷跟着你,发现你在咱家后面的小树林练功。”

继先戳了下世杰的头,“你小子居然跟踪我?是天智大师不让我说的,他说少林武功不外传,教我几招防身,算是报答咱们救命之恩。”

世杰点点头,“怪不得你不肯说!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继先刚欲看招式,只瞅了一眼,瞥到“第一成:剑出冰身,此套为该剑正面出击之法。”还未来得及看招式,世杰便拉着继先站起来,“二哥,咱们要想办法出洞呀,你怎么在这里读起书来了?”

继先合上书,揣在怀中,拿着剑欲向洞口走去,忽然停住脚步,“世杰,咱们一人拿几块雄黄放在身上,蛇就不敢靠近我们了,这样不就可以出去了?”

“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里到处都是雄黄,咱们想拿多少就拿多少。”世杰随手捡一大把,继先也捡了几块。果然,出洞时那些蛇不敢靠近,全部退走了,二人平安离开这里。

走出深林,山上阳光灿烂,继先拔出宝剑和世杰边走边欣赏,“世杰,你说这剑真是金铁之精炼成的吗?”

世杰道:“应该是吧?都说越王剑是把灵剑,锋利无比,佩戴久了就有灵性。”

世杰的话更加引起了继先兴致,把玩着剑入了迷,脚步不知不觉放慢了,世杰想着去临安,疾步如飞,二人竟走着走着拉开了几十米远。继先盯着剑看,没有注意脚下的路,一块大石将其绊倒,顺着碎石一滑,连人带剑从山崖上落了下去,只听“啊”的一声便没了踪影。

世杰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什么事,已发现继先身落悬崖,回头去救时,为时已晚,世杰趴在山崖上向下大喊:“二哥…二哥…”喊声撕心裂肺,回荡整个山谷。

暂不谈继先落崖后是死是活,毕竟肉身坠入万丈悬崖,想活命实在不易,但世事皆由天定,若缘数未尽,自有人救。且说三清山乃道教名山,因靠近正一派祖庭龙虎山,所以自古以来三清山皆属张天师管辖,故而三清山对龙虎山之事也知道甚多。只说那三清山玉京峰上的玉虚宫藏有三位道士,他们隐居山顶数十年,不问世事,以炼丹采药为乐,终日在山顶涵养真气,创练五冥掌,这三人便是清一真人常无为、宁一真人王道通和灵一真人张法顺,世人称之为:玉虚三仙。

这三仙于玉京峰坐禅,研葛洪之悟言,参天地之玄妙,明阴阳之变幻,承山岳之灵气,得生生之常道,经年十秋,反复琢磨,终成五冥掌。盖此掌法玄幽无尽,掌力尽在虚无之中。

三仙之中,常无为最爱云游,足迹踏遍江南,他每隔两月便会到莫干山采雄黄炼丹。那日,常无为正背着一筐雄黄在山下行走,忽然看到山上落下一人,伴随着嘶叫声坠下;常无为旋身一甩,把雄黄尽数甩了出去,踩向身旁的石头,登脚一跃,飘然飞上空中,正对着落下的那人迎了上去,那人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了常无为背上的筐中;常无为又一把抓住落剑,旋身着地,看到筐中之人惊魂未定,将其拉起,这人正是继先。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当继先遇到常无为有何事发生?

继先缓了缓神,仍惊魂未定,看到身旁站着一位身穿八卦案黑色道袍、头挽玉簪、须发尽白、容光焕发的老道士,先是施了个礼,感谢其救命之恩,然后纵身一跃跳到筐外。常无为见继先亦是练武之人,便问其来历,“孩子,你来这里做什么?怎么会从山崖上掉下来?”

继先理了下衣服,“我和三弟到山上游玩,失脚落了下来,多谢道长相救。”

常无为捋了下胡须,“原来如此!这莫干山险峻,应该小心行路才是,怎么如此大意呢?”

“我刚才在看剑,所以…”继先忽然想起剑,赶忙四处寻找,“我的剑呢?”

常无为笑道,“是这把剑吗?”从身后拿了出来,刚才常无为并未仔细看这把剑,这一拿出,才恍然发现此剑乃是越王剑,于是大惊,“孩子,你从何处得到此剑?这可是隐藏千年的越王剑呀!连老道也只听其名未见其面。”

继先指着山顶,“我和三弟在山顶的一个洞中发现的,洞里面有好多雄黄和精铁矿,还有两个骷髅,一个是道士的,一个是和尚的,我们在他们身上发现的这把剑,还有这本书。”继先从怀中掏出剑经,本想递给常无为看,心中似乎又担忧什么,手伸出一半又收回来。

常无为见状而笑,一瞥书面,看到《玄天七剑》四个字,大惊失色,“孩子,你可知这是什么?”

继先天真道:“我知道,不就是武功秘籍嘛!”

常无为摇摇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且问你,你的武功从何而来?刚才我看你那一跳,很似少林达摩杖,但少林武功并不外传,因此老道有些疑惑。”

继先见隐瞒不住,“道长真是神人,这也能看得出来,这的确是达摩杖,当年我救了天智大师,他就教了我几招。”

常无为觉得继先心地善良,性情单纯,把剑交给了继先,坐在石头上,“来,孩子,你坐下!我给你说说这剑与经的来历。”

继先贴着常无为坐下来,“它们有很大的来历吗?”

“来历可不小呦”,常无为看着继先一脸稚气,微微笑道,然后指着剑,“先说这剑,当时,越王勾践令人取莫干山金铁之精,加以童男童女之身熔炼百日,从而铸成阴阳同体的越王剑,该剑不仅锋利无比,而且附有灵气在身;楚亡越后,该剑不知去向,只传被人带回了莫干山。”

继先点点头,“我早知这剑是灵剑,那这书呢?”

常无为道:“当年,华严宗二祖智俨大师创法界十玄门,讲述万事万物的生灭、有无和演化。会昌灭佛时,华严宗祖庭被毁,逃走的缘了大师沿信江躲入贵溪深山继续传经,其十世门徒不惑高僧与龙虎山第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结交甚密,共同研经。纯阳真人在世时,剑术纵横天下,其中一支曾流传于龙虎山,张守真将纯阳剑法与十玄门结合,修成《玄天七剑》。剑法已成,却无可配之剑;后逢乱世,张守真与不惑赴江左抗金,又传是去莫干山寻越王剑,最后不知去向,该剑法从此沉迹于世。”常无为停顿片刻,自言自语:“不知是他们在洞中找到了越王剑,还是带着剑来到洞中。”

继先听得入神,常无为接着道:“你可知此剑法虽为盖世神功,但绝不是一般人能炼成的。”

继先认真道:“我知道,这书上说,要阴阳合体的人和阴阳合体的剑在一起才能练成,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有这心经我也看不懂。”

常无为拿过剑,“此剑是该剑法的绝配之剑,至于这阴阳合体嘛,也就是说练剑之人体内要兼有阴阳两种真气。”

继先疑惑,“世间哪有这样的人?”

“有,但是凤毛麟角,这要看人的天赋和心性。孩子,该说的话我已说完,只能点到为止,一切看你的缘分吧!”

常无为起身欲走。继先也站起来,“你叫什么名字?”常无为一边捡散落的雄黄一边道:“无名无姓无仙号,采药炼丹云游道。”

继先走过来帮他捡,“那我以后怎么报答你呢?”

常无为笑道:“年轻人知恩图报,真是难得!我乃三清山玉虚宫常无为。”

继先嗔怪道:“刚才还说无名无姓,怎么又有了?”

常无为不觉大笑,“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继先摇摇头,“听不懂”。

“不懂得好!岂不知世间许多自以为懂事明理之人尽做糊涂愚蠢之事,懂与不懂之心智皆在一念之间,身心不修,天缘不通,懂也是肤浅的懂,”

继先越听越糊涂,“乱七八糟的,一句也不懂。”

常无为越谈越喜爱继先,于是又坐下来,“你来,我教你一段话,你天天照我说的去练。”

继先坐下,看常无为边做边念,自己也跟着做。“选清净处于日出和日落时分盘坐,心无杂念,双掌上下合拢,与双腿平行放于丹田处,经脉放松,使全身处于自然之态,心与万物融而为一,使万物之气慢慢带动体内之气,内力不断挥发,冲开气脉,旋转。”

常无为嘱咐继先:“此乃我五冥掌心法,你如此日日坐禅,内力五年可成;若内力成,可练招式,又五年,内力与招式交融,此功浑然天成。现在我只教你心法,来日若有机缘,自当传你招式,心法可助你修成内力。五冥掌乃至柔至阴之功,而你所练的达摩杖乃至阳至刚之功,你若修成五冥掌心法,体内便具有阴阳二气,即可练玄天七剑,只是其中的练剑所用的心经还需机缘!”

继先苦笑着摇头,“算啦,要五年,我还是不练啦,爹娘还让我和哥哥、三弟建功报国呢,你拿去练吧,这把剑我留着用。”继先把经书甩给常无为。

常无为推辞不受,“此功依个人修行和心智而定,未必非要五年。你得此剑和此经乃是天定,怎能随意授人?再说,你若真能练成此剑,对你建功报国不是更有帮助吗?”

继先觉得有理,便收回经书,放回怀中。

“行啦!老道还要回宫炼丹,你赶紧回家吧,免得家人担心。”常无为背上雄黄,飘然而去。

继先正欲转身启程,只听不远处世杰哭喊着寻找过来,“二哥…你在哪里…二哥…”

继先向世杰大呼:“世杰,我在这儿,我没死。”

世杰看到继先,飞奔而来,见其完好无恙,激动地抱着大哭。

出莫干山后,二人便向临安赶来。走到半路,见兵荒马乱,一问百姓才知蒙古又进犯淮东,赵葵已经领命到前线抗敌。二人听说赵葵已到前线,临安也就没必要再去了,还是赶紧回家要紧,免得爹娘过于担心。

“爹,娘,我们回来了!”继先还未进院便大喊,李氏一听喊叫声,喜出望外,又看到二人衣服脏污不堪,头发散乱,活像逃难回来似的,又喜又疼,眼泪哗啦一声如泉涌。

庭芝和李大江也迎出门外,“二弟三弟,你们可算回来了,爹和娘这些天急得饭都吃不下,你看娘脸都瘦了一圈。”

继先和世杰走过来抱着李氏,“娘,都是我们不好,让你和爹担心。”

李大江憋着气,拉住继先对着后背就是一巴掌,又踢了世杰一脚,“你们跑哪里去了?这么大了一点不懂事!”

李氏拉住李大江,“孩子都回来了,你就别打了,孩子弄成这样子,一定吃了不少苦。”

庭芝领着继先和世杰进屋,“你们走时好歹也说一声,一走就是一个月,要是再不回来,我就要去找你们呢。”

继先和世杰羞愧无语。

二人洗换完后出来吃饭,李氏做了满满一大桌菜,“来,继先,世杰,你们多吃点,在外面一定吃不饱,都瘦成什么样了,我让庭芝专门到街上买了你们爱吃的菜,多补补。”李氏不停地给二人夹菜。

继先和世杰感动地泪眼模糊,大口大口地吃。继先问道:“爹,江北又开战了,你们知道吗?”

李大江叹了声气,“知道,这才消停几年,蒙古人是真不让不人过日子了!”

庭芝愤恨道:“蒙古当然不想让我们好好过,他想灭了我们大宋。”

李氏嘲笑道:“金国也想灭我们,打了几辈子,结果把自己给打灭了,咱大宋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世杰道:“只是现在蒙古正盛,没人阻挡得了他们。”

庭芝放下筷子,“爹,娘,现在二弟和三弟都回来了,我也没什么顾虑了,我打算去参军,这次是下定了决心。”

世杰听此言,也连连点头,“大哥说得对,我们也该尽点自己的力量了,大宋需要人,我也去。”

庭芝道:“你就别去了,你刚回来,还是在家照顾爹娘吧。”

世杰道:“二哥一个人在家就行了,我还是去参军吧。”

李大江见二人已拿定主意,不好再阻拦,“行啦!去就去吧!老是让你们守着一条破渔船也不是事,早晚都是要出去的。”

李氏语重心长,“哎!你们都走了,继先一个人担子就重了。”

继先忙道:“没事,大哥和世杰担子更重,你们在军队里要照顾好自己。”

庭芝、世杰齐道:“放心吧!”

次日,二人便收拾行装上路,他们打算去扬州,赵葵正在扬州招兵。李氏把攒下来的钱给他们装了一半,二人怎么都不肯要,李大江拿过来硬塞到他们包袱里。李氏送到江边便回去了,李大江和继先摇桨把他们送到江北,二人上岸告别,向扬州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