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夕阳王朝 > 第三十五章 繁花剑经

夕阳王朝 第三十五章 繁花剑经

作者:仙野留踪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1:01

第三十五章 繁花剑经

且说继先等人正在谈话,忽听门外人马声喧闹,纷纷出门观看,却见迎面来了一队兵马,打头的是位将军,气宇轩昂,神气十足。继先仔细一瞅,忙跑出门去,向着将军喊道:“世杰,三弟!”

将军勒住马,迎面一看,忽然两腮抖动,眼眶一下子湿润了,纵身从马上跳下来,扑向继先,“二哥。”

继先抱上去,“果然是三弟,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你。”

这将军正是张世杰。现在的张世杰百战沙场,竟比继先还要成熟历练许多,脸上也多了份沧桑。世杰道:“二哥,世杰无时不思念你和大哥,自我随孟老将军镇守京西南,已经数年不曾见过你们。”

继先紧紧拉着世杰,“上次我奉命调吕文德入川解围,本来可以见三弟,不料阴错阳差,没能见成,不想今天在鄂州能遇到你。”

继先带世杰进屋,向众人介绍道:“这是我三弟张世杰。”

众人凑上来,施礼道:“张将军好!”

世杰道:“这些都是二哥的朋友吧?”

继先道:“我来给三弟引荐一下,这位是越州聚贤门的冷观堂,这两位是巫山二圣杨辩才和高长达,这两位是桃源派的满溪春和何开颜。”

满溪春接过话,“我和张将军上次在襄阳见过。”

世杰笑道:“又同满姑娘相见了,满姑娘真是女中豪杰。”

世杰见海心与继先举止亲密,便奇道:“这位姑娘是?”

继先支支吾吾,“她是我……她是杨亮节杨大人的妹妹。”说完又补充道:“她就是我……是我……”

“是你心上人,这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冷观堂忍不住替他解释道。

世杰连忙向海心施礼,“杨姑娘好!”

海心笑道:“张将军别多礼!”

继先问道:“三弟这是要去哪里?”

世杰道:“淮西退敌有功,皇上召我回京加封。”

冷观堂道:“边将立功,若非重臣,都是就地封赏,张将军以偏军之位援助淮西,虽有大功,照例应该不会进京封赏,现在召你回朝,估计多半是要晋升官职。”

世杰喜道:“我也不知道,召我进京我便去。对了,大哥前日来信,说他也被传召进京了。”

海心对继先道:“我想必有人在朝里替大哥、三弟说话,不然皇上怎么会同时召他们回京?”

继先觉得有理,想了想道:“肯定是你哥和程元凤大人。”

世杰摇摇头,“你们谁都猜不到,这次竟然是贾似道向皇上推荐我们的。”

众人惊讶。继先道:“什么?贾似道?”

世杰掏出一封信递给继先,继先打开细看,明白一切,道:“这也就不奇怪了。当年大哥和贾似道同在孟老将军帐下,受到孟老将军垂青,孟老将军临死前向朝廷极力举荐贾似道,又托贾似道以后照顾大哥。贾似道因受孟老将军重恩,只得答应,此次推荐你们实是报当年之托。当然,他才不会如此好心,定然也是要借此机会拉拢你们。”

杨辩才道:“李大侠说得对,贾似道乃当朝奸臣,不可为伍。”

世杰道:“不错,我绝不与贾似道为伍。但当今朝中大权尽被贾似道窃取,他又勾结吕文德,朝臣半出其右,若要与他分庭抗礼,自身不保是小,一旦朝臣相互倾轧,终对社稷安危不利,所以还当妥善为之。”

继先道:“如何妥善为之?”

世杰道:“明则与之结善,暗则各自为营。”

继先虽觉世杰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心中却不甚赞同,然自己又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只得默而不语。

继先翻过信接着看,海心也凑上前要看,因介意是他们兄弟私信,就多瞅了下世杰,见世杰的眼角皱了起来,便又收回目光,假装与满溪春搭话。

继先托着信细看,只见后面写道:“世杰三弟,你我兄弟自真州一别数年,因事务繁忙,边关连年吃紧,虽相隔不远,终不能一见。兄闻你在淮西退敌功大,你二哥又得皇上重用,入川抗敌,成就大事;我们三人虽无济世之才,然能尽心报国,亦不失大丈夫之志,我十分高兴。如今北敌已退,故土新复,皇上论功行赏,闻你功劳显著,贾相特召你回朝听封,兄亦迁知扬州,愿你日后尽心辅佐朝廷。至于你二哥,虽然他文才武略皆在常人之上,然心智不在官场,故不能强求,一切随他吧。前翻扬州为敌所破,城池尽隳,百姓流散,新归圣怀,情急事多,兄急赴扬州,故不得等汝回朝相见,特书此信于汝以表思念。”

继先看后,叹道:“又不能与大哥相见了。”

世杰道:“是啊,我接到圣旨后,以为此次定能与大哥相见,谁知他却先出知扬州了。”

继先道:“宋军与塔查儿在淮东鏖战,扬州反复易手,毁坏严重,城中百姓伤亡近半。扬州是江北要冲,大哥此次出任扬州知府,担子不轻。”

世杰叹道:“只愿早日平胡虏。”

世杰起身,向众人作别,“二哥二嫂,各位英雄,不宜让外面官差久等,世杰就此别过。”

继先忙劝道:“三弟何不与我们一道回临安?”

世杰笑言劝慰道:“今日既见二哥,十分高兴,只是二哥一行人多,赶路较慢;然皇上宣召,弟岂能耽误?须得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弟早日到临安见了皇上,然后为二哥安排食宿,岂不更好?”

继先只好道:“既如此,三弟就先行,我们到了临安再相会。”

于是世杰辞了众人出门,领着队伍打马跑去。

次日,继先一行先上了路,杨辩才想让满溪春在客栈多休息一日再去九华山。

继先等人前来辞行,“二位道长,满姐姐,何姑娘,海心离开临安久,我怕杨大叔担心,冷大哥他们也要早日回越州,我们就此别过。”

杨辩才道:“也好,你们的路比我们远,就请先上路吧,等春丫头身体大好后,我们再走。”

继先又向满溪春关切道:“满姐姐,你就多休息两日,继先告辞了,后会有期!”

满溪春点点头,“去吧!”

先不说继先等人一行之事,两日后满溪春身体已恢复如初,便和巫山二圣、何开颜启程去九华山,几日后,四人来到池州府九华山脚下。

九华山是江南名山,风景秀丽,山水映秀,藏精蓄瑞,乃地藏王菩萨道场,为江南佛教极盛之地,是九华派祖庭。要说这九华派也甚有来头,创派伊始,九华派本与桃源派渊源极深,只是两派因缘旧事本是不可言说的隐情,且又传了数百年,因此后人便逐渐模糊不知了。到了现今,两派都已互不知道其中的关系了,因此,《繁花经》藏在九华派一事不仅令桃源派的人诧异,连九华派也迷惑不解,只是遵照前代遗命,妥善保管经书,不得随意示人。

前方的山门处迎面走来一位小和尚,拦住满溪春四人,单手施礼道:“四位施主请留步,本派乃佛门重地,女眷不得擅入山门。”

何开颜一看,惊喜道:“正心小师傅。”

这小和尚便是正心,正心细看,连忙道:“原来是何姑娘,这几位是......?”

何开颜道:“这两位是我师叔祖巫山二圣,这是我四师叔满溪春。”

正心忙客气道:“原来是二位仙道和桃源派的贵客到此,有失远迎!”

杨辩才笑道:“小师傅客气了,烦劳你带我们去见慧通方丈。”

正心便给众人引路,“请!”

忽然,正德从前面迎面下山来,拦住道:“师兄,你怎么擅自让女眷进入山门?”

正心道:“他们是桃源派的人,是咱们的旧客。”

高长达指着正德笑道:“正德小师傅不认得我啦?”

正德细看道,忙歉意道:“二位道长是师父的朋友,只是这两位女眷还需禀报后才能进寺。”

满溪春等人不禁尴尬,正心悄悄拉了下正德的衣袖,窃声道:“没必要这么麻烦吧,又不是外人。”

正德道:“这是本寺的规矩,又不是我不让他们进,我只是遵照寺规而已。”

满溪春不想让二人为难,只好道:“那就烦请正德小师傅转告慧通方丈,就说巫山二圣和桃源派葬花剑满溪春求见,我们在此等候。”

正德转身跑进寺去请命。

正心赔笑道:“实在不好意思,让各位贵客久等。”

杨辩才道:“无妨!正德小师傅倒是个厚实之人。”

这时,满溪春悄悄问何开颜:“你怎么认得他们?”

何开颜道:“是上次到建康府同九华派截杀陈九鼎时认识的。”

满溪春道:“怪不得,原来是这样。”然后向何开颜耳语道:“你看这个正心小和尚,有点油滑。”

何开颜瞥了正心一眼,不敢接话。

不多时,只见前方寺门打开,慧明和慧净走出,单手施礼,一路迎来。只见慧明远远笑道:“贵客来临,有失远迎!”

杨辩才道:“二位大师客气了,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慧明道:“诸位请进!”

众人边走边聊,慧净问道:“若二位老友单来,并无新奇,只是见二位女施主也一同前来,我想定有它事吧?”

高长达道:“慧净大师说的不错。”

杨辩才接着道:“不瞒二位,我们来九华派是要向慧通方丈求赐一样东西。”

说话间,到了禅房,慧明请众人进屋坐下,正心摆上茶。慧明捋了下胡须,奇道:“不知所求何物?”

满溪春道:“须得见了慧通方丈才能说。”

慧净道:“怕是诸位来得不巧,慧通师兄正在闭关,本派事务暂由慧明师兄主持。”

慧明道:“施主不妨说来听听,看老衲是否知道。”

杨辩才叹道:“只怕此事就算慧通方丈也会为难。”

慧明更加奇道:“到底所求何物?”

高长达回道:“《繁花经》”。

说这话时,满溪春看了看慧明,强调道:“我们千里迢迢而来,正为向贵派求赐《繁花经》。”

慧明和慧净颇为疑惑,慧明答道:“本派并无你们所说的东西,老衲也从未听说过寺中有此书。”

慧明也道:“是啊,我们不知道《繁花经》是什么。”

满溪春疑惑不解,苦笑道:“二位大师不必如此,若说不给也无妨,何须这么说?”

慧明摇摇头,“出家人不打诳语,老衲当真不知本寺有此一物。”

慧明追问道:“不知你们从何处得知本寺有《繁花经》一书?”

杨辩才便描述了下,二人方略略明白,慧明不由笑道:“原来是这件俗物!我并不知它叫《繁花经》,它被师兄封在藏经阁秘匣中,是本寺前代传下来的,至于何人所写何时所传,我等皆不知道,书中内容本寺之人不得随意翻看,就连师兄和我们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书。”

慧净接着道:“是啊,当年静隐师太多次向师兄拜求此书,师兄遵照前代掌门遗言才勉强同意让她看了眼。”

杨辩才奇道:“什么遗言?”

慧明意味深长道:“本派代代掌门人传下遗言:九朵桃花一支开,九花西向桃源来。若逢桃源水尽日,九花同命当自败。”

众人听后陷入沉思,满溪春忽然念道:“九花,九华,莫非九花就是九华,说的是九华派?”

何开颜豁然明白,道:“那桃源就是桃源派了。”

杨辩才领悟其中的含义,道:“这就是说桃源派与九华派同根同源,本是一脉,要是桃源派有难有求,九华派要尽力帮助。”

慧明点点头,“正是此意,不过老衲始终不知我们两派到底有何关系。”

高长达笑道:“这可真是个怪事,居然两派的人都不知道,不过既然有此遗言,必然是有缘故的。”

满溪春道:“二位大师,既然贵派有此遗言,晚辈斗胆恳求能将《繁花经》赐予桃源派。”

慧明道:“此事老衲做不得主,还需向慧通师兄禀报。”

满溪春又道:“可是慧通方丈不是在闭关吗?”

慧明道:“不错,四位施主此次无缘与师兄一见了。”

满溪春为难道:“这该如何是好?慧明大师,我们怎样才能拿到经书呢?”

慧明沉思半晌,“恐怕你们此次要空手而归了,老衲也没有办法。”

杨辩才还要争取,慧净道:“请诸位不要太为难我们,求取《繁花经》并非不可能,只是我们做不了主,若是诸位执意强求,只怕会坏了彼此和气。”

高长达见无可奈何,只好道:“既然二位大师这么说了,我们就不强人所难了,那就该日再来拜会。”

慧明道:“诸位远道而来,已为施主们备上斋饭,若不嫌弃,请到后院用餐。”

杨辩才起身辞道:“慧明大师客气了,多谢贵寺好意,我等还有要事在身,不便多留,就此下山去。”

慧明道:“如此,四位施主就请便吧,师兄出关后,我一定将各位之事转告。”

“有劳,二位大师不必相送,我们告辞。”杨辩才领着大家下山去了。

下了九华山,满溪春忧虑重重,向杨辩才道:“杨师叔,没有经书,我们回大酉山后便没法练剑阵,这可怎么办?”

杨辩才边走边道:“不必着急,《曲江流觞图》中的剑法尚未破解出来,拿到经书依然无法练成剑阵,咱们只能再等等了,报仇之事来日方长。”

正说话间,忽然一队兵马从东南方向呼啸而来,骑马之人俱是朝廷官差,然而腰间都系着一根白绫,向满溪春四人走去的方向扬鞭奔来,前头的官差高吼道:“闪开!”马蹄踏来,飞尘扬空。

满溪春觉得蹊跷,猜测必是朝中某位重要官员死了向边疆报丧,连忙闪开到路边,迎声问道:“敢问各位官差,是谁去世了?”

一位官差回道:“蒙古大汗蒙哥暴毙,我等奉命去吊唁。”

刚说完,领头的厉声呵斥道:“闭上嘴巴,休得多言!”很快,马队便消失在远处。

满溪春望着马队奔去的方向凝视,忽然意识道什么,便向杨辩才和高长达道:“二位师叔,你们不觉得很奇怪吗?”

杨辩才道:“怎么奇怪?”

满溪春道:“蒙古是大宋仇敌,王坚将军守卫钓鱼城,打死蒙哥,而朝中却派人前去吊唁,这其中定有蹊跷。”

杨辩才凝神一虑,忽然道:“难道又是贾似道搞得鬼?”

高长达也道:“对,贾似道私自与忽必烈议和,恐怕朝廷还不知道此事,这一定是贾似道瞒着朝廷讨好忽必烈去了,不然的话,为什么刚才那人不让说话?”

众人都觉有理,满溪春道:“只怕他们不仅仅是去吊唁,搞不好还有其他密谋。依我看,要赶快告诉继先他们,让他和杨大人防着点。”

杨辩才也深为赞同。

满溪春对何开颜道:“开颜,你去临安传话给继先,把刚才的事告诉他,他会知道怎么办的。”

何开颜道:“是,师叔。”

满溪春又道:“你自己千万小心,办完事后,立即回山。”

何开颜道:“师叔和二位师叔祖放心吧。”

于是何开颜赶往临安,满溪春和巫山二圣先回西川了。

继先等人回到临安后,完好无损向杨明昌交回海心,杨明昌总算放下了心,又见海心这趟出门,似比以前懂事了许多,更加欣慰。

越州二贤辞了继先要回越州,倒是杜长春心中贪恋临安风光,想要在临安多待几日,不想立即回去,便对冷观堂道:“冷大侠,你回越州告诉我爹,就说我过几日再回去。”

冷观堂问道:“怎么,杜公子要独自留下来?这老夫可就做不了主了,当日你非要随我去西川,你爹知道你心野,很不放心,托我一路管着你,现在我回去了,却把你留在临安,回头怎么向你爹交代?”

杜长春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道:“冷大侠,我不过待两日就回去了,你就跟我爹说是李大哥留下我要教我武功。”

继先连忙道:“这样不好吧。”

杜长春忙道:“难道李大哥不欢迎我?既然你要赶我,那我再待这里就没意思了。”

继先拦住道:“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回头对冷观堂道:“哎!冷大哥,就让他多留几日吧,我会照看好他的。”

冷观堂只好道:“既然这样,那你就再待几日,不过我可告诉你长春,千万不要到处惹事,早点回越州,要是在临安捅了篓子,回头你爹饶不了你。”

“知道啦!你就放一万个心吧!”杜长春语气拉长道。

冷观堂和楚玉痕便离开了临安。

次日,世杰来见继先,兄弟二人相见十分高兴,亮节请大家进屋坐下。

世杰道:“二哥,你们路程赶得不慢嘛,杨大人今日朝会后跟我说你们已经到临安了,我回官邸换了衣服就赶紧赶过来。”

继先道:“三弟刚回朝,有很多事要办,不急着过来,我就说去找你呢。对了,皇上给你升了什么职务?”

亮节接过话道:“世杰这次颇得皇上器重,被提为镇江府都统制。”

继先喜道:“好,世杰大有可为。”然后又追问道:“皇上提你此官,贾似道有什么反应?”

世杰不觉笑道:“他?呵!这个老滑头居然在朝堂上替我说话,镇江府都统制的官职还是他推荐的呢。”

杜长春站在一旁静静听着,搭不上话。亮节看世杰虽然骂了贾似道一句老滑头,但是贾似道推荐他官时他却欣然接受,而且现在提及此事时并无反感,因此搞不清世杰对贾似道的态度,便故意试探道:“贾相对你还是很看重的,日后在他的提点下,一定会步步高升。”

也不知世杰是不是真没听懂亮节的意思,却道:“现在满朝文武皆依附贾似道,连皇上也对他深信不疑,朝中大权尽在他手中。”

继先看着世杰,觉得他说此话时,好像充满着羡慕,他想世杰以前没有这么世俗,便委婉道:“贾似道虽然权倾朝野,但也只是一时。”

世杰正接着道:“二哥此言不错,可是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求取功名权力?”

亮节端详着世杰的言语表情,怀疑他有依附贾似道之心,对此颇不赞同,便道:“张将军话虽有理,然贾似道狡猾如狐,狠辣如虎,绝不是我等可以共伍之人。他窃取大权,为乱朝纲,卖官鬻爵,排斥异己,是朝廷的大患,张将军虽建功心切,也要把握好分寸。”

世杰听后,沉思一会,默默点头道:“我明白。”

三人正说话,门外传话,说桃源派何开颜求见,杜长春一听何开颜来了,喜不自胜。

继先忙对亮节道:“快!让她进来,我认识她,一定是有事。”

少刻,只见何开颜提着长剑从门外进来,向三人施礼,道:“李大侠好!我奉四师叔和二位师叔祖之命前来拜见李大侠,特有要事告知。”

继先忙道:“何姑娘请坐,烦请慢慢说来。”

何开颜坐下,对众人道:“前日我们从九华山下来,在路上遇到一队人马向江北赶去,一打听才知道是贾似道派往蒙古吊唁的。”

继先奇道:“为谁吊唁?”

何开颜道:“为蒙古刚毙命的大汗蒙哥吊唁。”

杜长春然惊道:“什么,给那家伙吊唁?贾似道疯了吧?何姑娘肯定搞错了。”

继先微微转身看了下杜长春,“长春,听何姑娘把话说完。”

杜长春方知自己多嘴了,低头道:“哦!”

何开颜接着道:“师叔说怕是贾似道瞒着朝廷,借吊唁之名前去蒙古商讨上次议和的后续之事,所以让我来告诉各位,让你们注意点。”

亮节道:“贾似道上次私自跟忽必烈议和,皇上至今不知,我们也无法传话。”

继先道:“既然贾似道与忽必烈议和,必然许了他许多条件,估计这老贼是怕忽必烈前来讨要露了马脚,先去探探风信借故拖延呢。我们要早作准备,给他来个釜底抽薪,向皇上揭发他。”

世杰谨慎道:“此事万不可操之过急,一旦不成,会被反咬一口。”

亮节道:“世杰说得对,贾似道在朝中树大根深,我们要联络朝中正直之士一起出来揭发贾似道。”

世杰思虑道:“何人可以信赖呢?”

继先心中默默盘算,道:“程元凤算一个,文天祥丁忧期满,刚被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正在回朝路上,他虽然官职小,但毕竟是皇上钦赐的状元,说话还是有分量的,这两人都可以信得过。”接着又道:“秘书省教书郎陈文龙为人正直,敢于诤言;陈宜中上次同丁大全斗争,也是个硬汉子,此二人也可以信赖。再加上亮节你、世杰和大哥,相信一定能够震动皇上。”

世杰犹豫道:“只怕陈宜中和大哥多半不会掺和此事。”

亮节默然,他多少猜出此事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弄不好就是丢职甚至丧命,让别人提着脑袋同他一起上书,肯定不易。

继先道:“此事关系重大,我们回头再议吧。”

何开颜起身告辞,“话已传到,我就此别过。”

众人送何开颜出府。不多时,世杰也说有事离去了。继先没注意,竟不知杜长春何时出了屋。

何开颜离了杨府后,向临安北门而去,正走着,忽听后面有人追喊,回头一看,竟是杜长春。只见杜长春喘着大气跑来,“何姑娘等等。”

何开颜停住脚步,问道:“杜公子有事?”

杜长春停在何开颜面前,调皮地笑道:“没......没什么事。”

何开颜奇道:“那你干嘛慌慌张张来追我?”

杜长春尴尬道:“我...是觉得何姑娘走得太急了,你赶了这么远的路,肯定很累,为什么不过几日再走呢?”

何开颜感觉这话让人摸不着脑门,道:“我为什么要留几日?杜公子也太为别人操心了吧。”

杜长春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他心里喜欢何开颜,想着要设法把她多留几日,不过仔细一想,自己同她非亲非故,甚至都算不上个熟人,凭什么要留别人呢?于是前言不搭后语道:“你看临安这么漂亮,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应该多看看这里的风光再走,蜀中可没有这么好的景致。”

何开颜根本无心去领受杜长春的心意,淡淡回道:“多谢杜公子盛情,我还要赶回大酉山复命,告辞了。”

杜长春激动之下一把拉住何开颜,“别呀,何姑娘,我还有话要对你说呢。”

何开颜见在大街上被杜长春拉住,突觉羞恼,一把甩开,气道:“杜公子放尊重点,你我萍水相逢,并无交往,我不敢、也不能领你的情,你请回吧。”

杜长春被她这么一训,臊得顿时无颜面,诺诺道:“对不起!对不起,何姑娘千万别生气,我的确是一番好意,既然何姑娘不愿意,我也不好强求。”

何开颜这才消了气,一言不语,提着剑走去了。杜长春望着她的身影,在街上痴痴发呆。

许久,杜长春才转身回去,了无心思低头走着,忽然,迎头撞上一人,吓得后退几步,一看是位白面书生,便指责道:“怎么走得路?没看到有人吗?”

这书生乃是之前带领太学生到宫门状告丁大全的陈宜中,陈宜中拱手施了个礼,“本官一直看着路走,倒是你非要往本官身上撞,反倒抵赖于我?”

杜长春听他这一言,又观他一幅穷酸样,便道:“本官?你什么官?看你这穷酸样,也敢凶气巴巴的?”

陈宜中气道:“我堂堂正正天子御官,你说话放尊重点。”

杜长春道:“口气不小,你倒说说朝廷六部九卿你居哪一官?”

陈宜中道:“用不着跟你废话。”说完便要甩袖离开。

杜长春拦住道:“你话还没说完呢。”

陈宜中见走不脱,只好回道:“虽说我官小职低,但行事光明磊落,当年我率太学生揭发丁大全恶行,被他暗算外贬,取消太学生资格,才会这般寒酸。”

杜长春惊道:“你莫不是太学六君子之一的陈宜中?”

陈宜中道:“是又怎么?”

杜长春忙上前一拜,赔谢道:“小人有眼无珠,冒犯了陈大人,请多包涵。陈大人是为官楷模,士子榜样。”

陈宜中有些受宠若惊,扶起杜长春道:“你是何人?”

杜长春道:“小人杜长春,越州人,是李继先李大侠和杨亮节大人的朋友。”杜长春故意借此提高自己的名声,想在陈宜中面前显摆显摆。

陈宜中道:“原来是李大侠和杨大人的朋友。”

杜长春忽然心中思忖道:“刚才杨大人他们在府中议事时说要联合陈宜中弹劾贾似道,我何不此时告诉他,如此岂不帮了他们一个忙。”于是道:“陈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陈宜中奇道:“有事?”

杜长春拉着他到一处僻静墙脚,悄悄道:“贾似道窃权乱政,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陈大人一向敢为天下先,难道对此事会袖手旁观?”

陈宜中听后一惊,“你什么意思?”

杜长春道:“杨大人和李大侠正联合朝中正直之士弹劾贾似道,陈大人何不与他们一道为朝廷除害?”

陈宜中听后,吓出一头汗,呆如木鸡,过了好半日,才用袖头擦拭一下额头,道:“此乃大事,陈某要三思而行。”然后颇觉不放心,又补充道:“杜公子切不可再对外人提及此事,告辞。”说完便慌慌张张离去。

杜长春不明白陈宜中为何会如此紧张,望着他自言自语道:“呵!他们还说陈宜中是个不畏生死的硬汉子,难道硬汉子就这样胆怯怕事?”甩手走回。

陈宜中离开后,直奔贾似道府门而来,杨亮节等人皆不知道陈宜中已经依附于贾似道了。这话说来时日不长,自陈宜中等人因弹劾丁大全被外贬、取消太学生资格后,这六人在仕途上一下子落入了深渊;因为在大宋,普通人入仕途径几乎只能通过科举,而只有贡生和太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科考,陈宜中等人被取消了太学生的资格,也就意味着科考的途径被彻底毁灭了,一辈子只能做个最底层的官吏,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残酷的打击。

贾似道掌握相权后,因无所作为和贪污腐朽引起众臣不满,他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和收拢新人,便向理宗建议将外放的六君子召回朝廷,不用参加科考,直接入仕为官,从而赢得了他们的感恩。陈宜中正是收到朝廷旨意赶往临安来的,谁知刚入临安便遇到了杜长春,又听他说了那么一通话,心中怎不纠结?

陈宜中步入贾府大门,心情沉重,他一步一思,仍在考虑初次见贾似道的答话。或许继先和亮节都把陈宜中看高了一眼,他们不知对于一个穷苦的读书人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看重名节,有时他们更在乎的仅仅是如何活下去和活一家老小,陈宜中也不例外。被贬的这几年,他在最底层看透了很多事情,原来的那股正气基本都被消磨完了,他心中默默想着:“没有贾相就不会有我出头之日,只有贾相这棵大树才能靠得住。”他就这么想着,走进了贾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