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再创新大明 > 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

再创新大明 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

作者:龙醉九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1:21

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

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

孟歆趁热打铁,说道:“这都是其次。这次来到山东,范总经理的市场调查报告提醒我咱们大明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尤其是豪强、士绅。曲阜的孔家土地就有上万亩。”

朱瞻基皱了皱眉,说道:“我有何尝不知。太爷爷英明神武,但是,大明的满朝文武没有经世济民之才。朝廷发行宝钞。仅仅是洪武年间的几十年,宝钞就让老百姓弃如敝履。要不是我们成立的大明皇家银行发行大明人民币,现在恐怕还是铜钱、碎银在市场上流通。

但是,限制土地兼并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孟歆诡异地一笑,说道:“瑕不掩瑜的,洪武帝在我看来是千古一帝。看看真实的历史评价是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难能可贵的是洪武帝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洪武帝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尤其是赶走了蒙元,统一了中国超越了汉武帝,比肩秦始皇。要我说就是光明磊落、彪炳千秋。

而且,洪武帝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洪武帝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洪武帝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洪武帝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文治武功,千载流传。这些,皇爷爷陛下自然是不会说的。可是,我知道洪武帝可以说是历尽坎坷。

洪武帝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天历元年(1328年)洪武帝出生,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洪武帝。根据洪武帝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洪武帝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江苏省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洪武帝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可以说是出身农家,身世卑微。

起于飘屏、微末,这是我们大明洪武帝的创业条件,也是洪武帝的伟岸之处。

洪武帝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洪武帝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洪武帝洪武帝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元朝末年**,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洪武帝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洪武帝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洪武帝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洪武帝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洪武帝与洪武帝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洪武帝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洪武帝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不久,当地出现饥荒,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洪武帝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洪武帝边走边乞讨,洪武帝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洪武帝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洪武帝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洪武帝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洪武帝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洪武帝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

这就是洪武帝的过人之处历尽坎坷,初心不改。

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号令彰明。

洪武帝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洪武帝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洪武帝的师兄秘密告诉洪武帝,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洪武帝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洪武帝25岁。

洪武帝入伍后,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洪武帝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洪武帝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洪武帝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洪武帝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洪武帝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郭子兴见洪武帝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洪武帝,从此军中改称洪武帝为朱公子,洪武帝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