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调教乱世 > 第十五章对弈

调教乱世 第十五章对弈

作者:野狐禅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2:11

第十五章对弈

晨光洒在广漠的大地上,无边无际的骑兵停站在道路上,摆好队列后开始警戒。他们身着皮甲,腰挎弯刀,似在等候着什么。

只有两骑在队伍中缓慢行走,为首的那人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身上无一根杂毛。这是一名年过四旬的戎族大汉,他面容暗红,鼻直口阔,花白的络腮胡须如钢针般根根耸立。顶盔掼甲,外披黑色的熊皮大氅,熊皮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透亮。每过处,不论将领还是士兵都会右拳捶胸,向他颔首行礼。

身后半步处,是一位戎族老者,他骑着一匹黑马,马脸正中间,有一道一尺来长的白毛,正好和四个白马蹄相互辉映,这是一匹罕见的踏雪乌骓。老者年近六旬,面色苍白,几乎全白的胡须飘洒在胸前,脸上布满了皱纹,尤其是那两道法令纹深深凹陷。他并未着甲胄,只是一身兽皮袄裤。因为身材瘦削,骑在神骏的踏雪乌骓上,显得极为滑稽,就像马戏团的猴子骑马一样。

这两人便是御驾亲征的戎族赵国的皇帝陛下宇文韬,和他的首席谋士突枢。

宇文韬一边和戎族将士们颔首示意,一边对着突枢说道:“突先生,年岁大了,别挨着寒气,待后队过来就坐马车去吧”。

突枢微微颔首道:“多谢陛下厚爱,老臣这身子骨确实不中用了。骑了这五六里的马,身体已快要散架啦。还是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与那十七八的少年郎也不遑多让啊”。

宇文韬哈哈大笑:“突先生怎么也起说奉承话来了”。

突枢晒然一笑:“老臣说的可是句句属实啊,今儿看陛下面有忧色,可是担心这前方的战事”。

宇文韬微蹙眉头,轻咳了一声道:“朕这几日有些莫名的心慌,虽然此战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但这心里还是有些不安啊”。

突枢笑道:“陛下请放宽心,我军有五得,而夷人叛军则有五失,所以这一战我军必胜。”

宇文韬问道:“哦,但请先生明示。”

突枢正色道:“其一,我军兵力数倍于夷人,虽然劳师远征,但一直稳步前行,将士们并未露出疲惫之姿。

其二,夷人多为骑兵,不善守城,只能依靠汉人,但汉人孱弱,又怀有异心,这城能守得住吗?如果让夷人作为守城主力,下了马的骑兵又何惧之有?

其三,如若夷人选择出城在平原决战,那就正合我意,可以更快速的结束战斗。

其四,陛下御驾亲征,我军士气大振,对面尉迟虎小儿,虽多有战功,但还不足以凝聚气势。

其五,就是那最关键的五万多叛乱流民,以尉迟虎残暴的性格段不会管他们,可是让军士看着同胞,惨死在自己面前,军心也就动摇了”。

“再来说说夷人的失误:

其一,敌军应该利用小股的骑兵滋扰我军,使得我军在到达平城时疲惫不堪,他们便可以逸待劳。然而,我军一路上并未受到夷人干扰,他们并没有这么做。

其二,西域人在叛军西方作乱,夷人不得不派兵平叛,他们本就弱于我们,还要两线作战,此为取死之道。

其三,大胡尉迟圭并未亲征,军心不稳啊,而且平、容、潼防线,根本就无法协调联动,所谓防线形同虚设。

其四,尉迟虎此人刚愎自用,就算是死也不会求援,并且,潼关的尉迟笙素来与尉迟虎不和,也不会派兵支援,平城就成了一座孤城,焉能不败。

其五,就是那五万叛国流民,那会成为压死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宇文韬盯着突枢,马上一拱手:“先生大才,朕受教了”。

这时,一名骑兵将领来到宇文韬面前,手中捧着一个竹筒,道:“启禀陛下,前方斥候来报。”

宇文韬从竹筒中倒出两枚竹简,看完后冲着突枢笑道:“先生所料不错,尉迟虎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只有少量斥候派出平城,看来是想据城死守,而那五万流民也距离平城不足四百里了。”他转头对那名将领说道:“传朕口谕,命卓尔不要放松,务必要在十日后将流民赶到平城城下。”

片刻后,步兵队伍行了过来,骑兵队伍目送步兵走到整个队伍的前方,才护卫着后面的辎重队伍继续前行。

陇国陕州平城,从建成到现在,也已历时三百多个春秋,最早建成还得追溯到大秦帝国。经过数代人的经营修葺,形成现在的模样。作为夷族陇国东边的门户,虽然其军事地位不如潼关重要,但是规模却比潼关大得多,也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第一军事大镇。城墙高三丈有余,经过多年反复的修葺,显得并不整齐,城墙上红黑色的印记,向人们诉说着他血泪般的历史。

平城一共有八个门,四个主门和四个辅门,分别按照远古洪荒时期的圣兽命名。主门朝向东、南、西、北是个方向,并以天之四灵为名,“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辅门向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是个方向,则以应龙、黄龙和两仪二圣太阳、太阴为名。取义镇守宇宙天地,保护世间和平。

这时,太阳已过中天,慢慢的西下奔着远处的荒原而去。青龙门下,一营士兵正在城墙边忙活着,他们并未着甲,只着粗布麻衣,人手一个土篮子,一把木质的抹子,正在一点点的修缮着城墙破损处。

而青龙门楼上,约三个营的步兵,正在往女墙上运输物资,他们身着皮甲,以三到五人为一组,抬着滚木礌石、沙袋、投石机和床弩等作战物资。

陇赵俩国基本沿袭了夏朝的军制,一路军的人数为一万至一万六千人,军级将领名为将军。一军所辖五到八营,一营两千人,营级军官称校尉(都尉)。一营分前、后、左、右、中等五个部(哨),中为护军,前后左右为司马;一部四百人,部级军官称司马。一部分二曲,一曲二百人,曲级军官称军侯。一曲分二屯,一屯一百人,设一屯长。一屯分二队,一队五十人,设一队率。一队下设伍和什,设什长和伍长,一什十人,一伍五人。伍什长不是军官,而是资质老的士兵,相当于现代军队里的班长。

青龙门的城门楼上,陇国的征东大将军平东王尉迟虎负手而立,目视着远方。他身高190公分上下,虎背熊腰,身着明光铠,光着头未戴头盔,外披的也是黑色的熊皮大氅,与宇文韬的品味有些一致。他年过四十,高颧深目,满脸的络腮胡须与双鬓相连,脑后留着两尺长的辫子,虽已年过四旬,但头发胡须仍然乌黑,显得精力极度旺盛。一道伤疤由左额骨延伸至下颚处,使得本就凶悍的脸庞更显几分狰狞。

他身后跟着一队战士,身着黑色的铁盔铁甲,铁质面甲敷面,只露出一双双深褐色眼眸,双腿略微呈o形,显然他们不是步卒而是骑兵,扇型状将尉迟虎拱卫在中间。

尉迟虎的眉头突然皱了起来,冲着身后的侍卫队长说道:“看那里,似乎有些异常?”

言毕,抬起右手向着远处指了指。那侍卫队长捧着尉迟虎的亮银盔,赶紧往尉迟虎近前走了两步,顺着尉迟虎所指的方向看去,有一队斥候队伍一共十人,中间围着二人,一男一女,男子骑马女子骑驴,随着斥候队伍向着平城方向行来。

侍卫长躬身颔首道:“回禀大将军,是南路的游骑斥候回来了,似乎抓到了两个奸细。”

尉迟虎嘿嘿一笑:“有点意思,一会把那两名奸细带到我的大将军府,我要亲自审问。”

说完,他大踏步的走下东城门楼,侍卫长急忙抢步跟上,同时安排四名侍卫,在城门外等着斥候队伍。

斥候是以十人或者五人为一组的侦察骑兵,分为两个兵种,一种叫做游骑手,一种叫做塘骑手。

游骑的特点是刺探纵深大,探查区域广,但是覆盖区域不全面。一般以一什人马组成,主要的军事职能包括:1.打探敌情,查明敌军人数、装备、主将、粮草等情况;2.查明地形地貌和地理环境,可饮用水源,扎营地等;3.攻城战时,负责潜入城内,打探城中守备力量,适时制造骚乱;4.打击敌军侦察兵,遮蔽战场,掩盖军队主力意图。

塘骑的特点正好和游骑相反,刺探纵深小,但是覆盖区域全面,散布范围最大仅二十余里。主要的军事职能包括:1.为全军先导,寻找进军路线;2.传递战场信息,负责与友军联络。多数时候以一伍为编制,这五个人在侦察时要注意彼此相望,不能脱离各自视线。每人都装备信炮,以便遭遇突发事件时给大军报警。而大军在行军时不管兵分几路,每一路都要设置塘骑。每路二十四塘骑兵,这些塘骑每人之间相距一里,可以说,塘骑就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塘骑每人装备腰刀一把、弓箭一副,作为通信兵还有一面最重要的旗帜。塘骑如果发现敌人队伍,就左右急摇旗帜,后边的塘骑看到后,即层层传递信息至主将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