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调教乱世 > 第二十六章棋盘

调教乱世 第二十六章棋盘

作者:野狐禅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2:11

第二十六章棋盘

辽州龙城府,暴雪袭击了这座塞北名城,持续了两日的大雪,今日卯时才停下来。皑皑白雪压在低矮的房屋顶上,像是多了一层厚厚的白瓦。暴雪初停,人们拿着扫帚自发清理道路上一尺多厚的积雪。本就是苦寒之地,又赶上小冰河期,使得这里越发的寒冷。

龙城高大的城门楼上并没有厚厚的雪,只有一层薄薄的雪花覆盖在地上,显然是昨夜才落下的,这两日燕国执勤的士兵主要工作就是清理积雪。

一名全身的戎装的少女,在一队侍卫的护卫下,行走在龙城的城关上,鹿皮棉靴踩在薄薄的雪上,发出“沙沙”的响声。她面如凝脂,目如朗星,两条飞扬的浓眉更显得英气勃发。她便是燕帝段文茷的第五个女儿段银铃,也是燕国皇帝最宠爱的女儿,没有之一。

一名头发胡须皆白的狄族老者,笑盈盈的陪在少女身后。

段银铃停下脚步,单手扶在落满雪的女墙上极目远眺,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尽收眼底。十年间,她跟随父皇段文茷,南征北战,先后覆灭了肇氏狄族和巴利狄族,百余年首次统一了狄族诸部,并将盘踞在辽东一甲子的高句丽撵回了鸭绿江以东。燕国地跨辽、蒙、承三洲,中国的北地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十年的征战,段银铃早已没有了小女儿的姿态,她已经年过二十五,仍是待字闺中,骄傲的性子根本看不上各部英才。就连对她父亲燕帝段文茷的许多作为,也仍是颇为不屑的,随着段文茷步入老年,已经失去了锐意进取的意志,只想着躺在功劳簿上过活。段银铃的志向是一统中原,将燕字王旗插到长江以南,她只是觉得老天不公,错把自己投成女儿身。

在得知宇文韬举全国之力征讨陇国时,段银铃觉得进取中原的机会来了,虽然满朝文武和段文茷极力反对,她还是艰难的争取来了一万骑兵和两万步兵驻守龙城府。燕帝给她的军令是赵国如果大败,她才能伺机出兵,攻占北地门户燕云十六州。她真是觉得父皇已经老了,没有了鲸吞天下的志向了。自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她没打算听从父皇的命令,战局稍纵即逝,怎么打,打到哪自己说了算。

段银铃仍然看着南方:“估算时日,宇文韬应该过运城府了吧,不出五日应该就能抵达平城。老师,您对这场战事怎么看。”

那老者捋须而笑:“殿下,这场战事谁输谁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陇赵两国这场大战,打到什么地步才能对我们最有利。”

段银铃凝望远方陷入沉思……

扬州江宁府,在北方陷入白霜铺地的时候,江南迎来的却是丝丝密密的寒雨。恼人的细雨断断续续下了四五天,寒意随着雨水侵淫到人的骨髓里面。江宁府是南夏的国都,也是江南的经济中心,虽然下着绵绵细雨,仍然不会影响人们外出购物的步伐。年关将近,各家各户忙着出门采购年货,商旅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年到头大赚一笔的机会。

各式各色涂上桐油的纸伞,富有韵律的在街上穿梭,如果能在天上俯瞰,就像是一朵朵小野花在水幕中摇曳。

江宁府中央是一座规模浩大的宫殿群,模样酷似长安府的未央宫,这便是南夏王朝的皇宫—北望宫。当年琅琊王周迁来到江宁府后,历时十六年仿照长安府的未央宫修建而成,耗费人力物力无数。夏元帝周迁入住北望宫仅一年,就撒手人寰了。

北望宫的宣宫内,一名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坐在龙椅之上,他身着暗红色的五爪龙袍,头戴十二串冕旒,面色白皙,眼窝微陷,上唇蓄着短须,眼睛一只黑瞳一只褐瞳,端坐于龙椅之上,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泰然之色。这便是南夏朝现任皇帝,周迁最为聪慧的儿子周钺,因其母亲是夷族人,他五官甚肖其母,儿时的周钺被周迁戏称为“夷胡儿”。

周迁摒弃了夏朝立嫡不立贤的祖制,因为他觉得大夏朝覆灭就是献帝立嫡造成的,所以周迁在选立国之储君的时候力排众议,选择了自己最聪慧的混血儿子。甚至为了王朝能够稳固交接,不惜将其他四个皇子全部除掉。

夷胡儿确实不负众望,亲政后仅仅三年时间,江南经济已有了复苏的迹象,景帝朝的繁荣景象指日可待。

下面躬身站着两名掼甲的将领,左侧那名,年约三十五六岁,身高八尺有余,细腰乍背,面容乌黑,留着短须,满目的桀骜之色,他便是南夏朝的车骑将军王沐之。站在他右侧的是名老者,面色蜡黄,须发皆已花白,身材矮小不足七尺,眼中闪着狡黠的光彩,他名叫白羽,官拜骠骑将军。

夷胡儿目光炯炯的看着站在自己身前的两名将领。

“陇赵两国的这场战争,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了,虽然平容二城无险可守,但尉迟虎可谓一员悍将,宇文韬想快速的吃下平容二城,可没那么容易。

而潼关城更是易守难攻,不付出点代价怎么可能攻破潼关。尉迟笙此人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尉迟圭那个老狐狸,敢把他放在比平容二城更为重要的潼关,足见此人在军事上更加沉稳老练。

朕估算这场战役将会是持久战,比拼国力战争,没个一年半载是分不出胜负的。这场战役不论谁输谁赢,都必将惨烈无比,就算宇文韬打垮了尉迟圭,也将是遍体鳞伤!”

他缓缓的走下龙椅,来到王沐之和白羽的身边。

“这将会成为我们北伐中原,收复故土的最佳时机。时间上并不充裕,给你二人半年时间,给朕训练出两支精兵来,兵贵精不贵多,兵丁不超五万,人员在禁军中随便挑,朕只要结果。”

夷胡儿将墙上的一块幕布掀起,一幅巨大的地图展现在二人面前,他随手指向一处。

“王将军率领一路兵马从江陵出发,由水路自襄阳入均口,然后从淅川直趋武关进军汉中,你的目的是牵制赵国骑兵回师救援。”

他将手指向东挪了一下,那是长江的入海口。

“白将军,关键在你这,你领一路兵马过长江渡口,由淮阴出兵北上并州,攻取雍城,以雍城为据点,稳步蚕食幽、青二州。待到幽、并、青三州收复后,朕会领兵御驾亲征,三路军相互呼应会师关中,朕要还都于长安府”。

白、王二人单膝跪地,口中应“诺”,但是眼中却闪着截然不同的光芒……

陇国天水府,城池不算高,也不算大,石头垒成的一丈多高的城墙。没有护城河,也没有护佑城池的暗堡之类的东西,一个用粗大的原木钉成的粗犷的城门大开着,能看见城里来来往往的人群。

军队驻扎在城堡外面,这样的城堡甚至不如平城。但是他却是夷族陇国控制六百里土地的首府所在,地位的重要性,仅次于潼关城而已。作为一国都城,确实寒碜了一些。

陇国皇宫处于天水府偏东南的位置,说是皇宫其实只是原夏朝陇州都督府改建的。陇国皇帝尉迟圭生活上是很简朴的,懂得爱惜民力,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可以说是合格的。当然天水府也只是尉迟圭的临时都城,他的目标是打败宇文韬后,迁都长安府,未央宫他垂涎已久了。

尉迟圭半卧在软榻上,花白的头发并未编成辫子,散落在肩头。脸上的潮红刚刚退却,透着不健康的苍白,早年困苦的生活,使得他疾病缠身、未老先衰。

巫医刚刚退出去,手中端着小半碗滚热的鲜血,皇帝陛下头疾越来越重了。放手指血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需要放半碗手臂血,才能缓解血冲头颅带来的眩晕感。

放完血的尉迟圭身体有些虚弱,但是精神却好了很多。一名二十六七岁的夷族美女,跪坐在他的身后,用修长的手指,轻轻揉按着尉迟圭的脑袋。

尉迟圭手中握着三枚竹简,举得远远的,凝目读着前线传来的军情,英雄迟暮,他的眼睛也开始花了。竹简上的字不多,传递的讯息量却很大。他很快就看完了,随手把竹简递给站在身侧的无须老者。

那年老的宦官便是中常侍葛元,他负责传达诏令,掌理文书,甚至可以左右皇帝视听。将竹简上的内容快速地浏览了三遍,抬头发现尉迟圭正含笑看着他,赶紧低下头,一副等候命令的样子。他知道尉迟圭是非常忌讳宦官干政的,所以皇帝不问,自己绝对不乱说话,容易招来杀身之祸。

尉迟圭似乎非常满意葛元的表现,笑道:“呵呵,对于此子,大伴儿你怎么看?”

葛元躬身道:“回陛下的话,老奴愚钝,仅听陛下吩咐。”

尉迟圭指着葛元哈哈大笑:“你不是不知,而是不说罢了。”

葛元吓得匍匐在地:“老奴愚钝,不能为陛下分忧,老奴该死。”

尉迟圭没有理会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给他下达命令。

“这个汉人小家伙倒是些意思,尚未及冠就能有此灼见,也算难得。就是来历有些可疑,想来谢农应该已经有所察觉,估计已经安排斥候去调查了。

单凭进献的三宝,此子就可封侯了。如果等斥候回来,再有所封赏就落了下乘。谢农此人虽然智略无双,但是大局观,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啊。就算身份有些问题又能怎样,只要是人才,能为朕所用,又有何妨。

传令,封杨辰远为抚远县侯,食邑一千户,赏千金,绢帛百匹。”

葛元战战兢兢应了声“诺”,并没有退下去,多年跟随尉迟圭的经验告诉他,皇帝陛下的话还没有说完。

果然,尉迟圭回身对那名夷族美妇说道:“宫中可还有适龄待嫁的公主?”

那妇人嫣然一笑“凌嫣公主年方十七,凌若公主年方十六,仍是待字闺中,其余诸位公主不是太小,就是已经尚了驸马的。”

尉迟圭沉吟片刻:“凌嫣性子太过憨直,就凌若那丫头吧,平素古灵精怪了些,朕为这丫头的婚事也是头疼的很,正好许给这小家伙,看他的造化了,哈哈。

加封抚远侯杨辰远为驸马都尉,在平东王尉迟虎帐下听用。”

葛元再次应了声“诺”,快步走出寝宫……

平城大将军府,尉迟虎端坐在锦榻之上,细品着李雪儿刚刚烹好的香茗,他脚边跪着一名梳着双挂式流编的丫鬟,正是杨辰远房中的侍女倩儿。

倩儿匍匐在地上,汗水已经浸透了她的亵衣,极力控制呼吸,不让自己发出些微的声音,生怕影响了平东王爷。

尉迟虎放下茶杯,开口说道:“这么说来,这小子虽然有些怪癖,但行为上似乎没什么不妥。

而且是杏香那臭丫头在极力讨好他,那姓杨的小子还对她有些生厌,这就好。

你做得很好,回去继续盯着杨辰远,他做的说的,事无巨细都要留意,小心些千万不能被他发现,如若出了纰漏,你知道后果,退下吧”。

倩儿颤音答了声“诺”,快步退了出去……

并州岳山临天峰,峰顶皆披着厚厚的积雪。南坡陡,北坡缓,地势险峻,山体表层多风化石。大路经过山口,其实就是在十余丈宽的山脊线上通过,犹如鲫鱼的背脊,两边都是险峻的峭壁。终年积雪的雪山就在大路边上,伸手可及,洁白的冰雪异常的寒冷,在雪山边上站一会就有一股寒气逼人,手抓一把白雪只一会儿,就冻得僵硬。

可能是远离尘世,凡人少至,这里的蓝天特别的纯蓝,这里的雪山特别的洁白,看一会就让人头痛欲裂。

峰顶有一处石墩,一僧一道对坐而奕,邋遢道士将温润如玉的白子随手落下,羚羊挂角。抬头看向对面胖大的和尚,笑意复杂,说不清道不明,感叹道:“要波澜壮阔,江山如画了。”

注:秦汉度量,一尺=23.5厘米;一寸=2.3厘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