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调教乱世 > 第六章历史

调教乱世 第六章历史

作者:野狐禅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2:11

第六章历史

太阳缓缓的落到地平线以下,杨辰远站在庙门口,雪花飘落到脸上,雪又下了一天,仍然没有停的意思,今晚只能在这庙中再停留一晚。不禁有些喟然叹息,他已经从尉迟杏香口中知道了不少的历史,这是和他上一世完全不同的历史空间。

这一世的历史上也有上古神话时期,也有春秋战国时期,最终也是秦帝国扫**一统中国。但是,秦帝国的国祚却延续了200余年,传承十五世,后被夏王朝所代替。

大夏王朝传世到今日已有300余年,自夏高祖周栾起义,推翻了传承百余年,以残暴著称的大秦王朝以来。历经多年,夏历176年,周启即皇帝位,史称夏景帝,景帝执政期间,为了彻底解决掉困扰中原千余年的民族问题。采用了宰相卫夫子的民族同化政策,将长期滋扰边境的夷、狄、蛮、戎、羌等五个胡族人分化整合。

亲汉的胡族内迁至关内,分发土地,教授种植,并鼓励胡汉通婚,胡汉民族平等,是为“熟胡”。对排汉的胡人则痛下杀手,十年间分别派遣大将军种逖、曹信领兵二十万横扫胡族,将“野胡”逐出漠南。夏王朝疆域扩大了近三分之一,中原王朝第一次实现了多民族的大一统,王朝空前强大。

夏景帝在位23年,传至宣帝,宣帝在位18年,传至献帝,献帝在位12年。宣献二帝在位期间,并未有太大的作为,基本延续了景帝的执政策略,对内施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养民政策,对外继续延续民族融合政策。夏王朝国力没有大的发展但也并未衰落。

夏历229年,夏献帝驾崩。年仅8岁的周衷继位,史称夏惠帝。惠帝年幼,太后贾氏摄政,重用外戚一党专政,太后贾氏父贾正风拜太傅“录尚书事”大权独揽,总揽朝纲。贾正风上台以后,大肆安排亲信、排除异己,卖官鬻爵,惠帝朝官员日渐**,贵族奢靡之气日甚。

夏历233年,中原并、青、豫、荆、湘、扬、幽、陕、陇等九州发生大规模的蝗灾,百姓饿殍遍野,受灾严重地区,甚至发生易子而食的现象。

贾正风并未拿出有效的赈灾措施,而且昏招迭出。

其一,派遣次子大司农贾旭担任赈灾特使,贾旭将赈灾粮大肆掺假,截留赈灾财粮十之七八,并以高价卖出,大发国难横财。

其二,贾正风听信手下幕僚通越的建议,改变了由景帝朝开始执行的民族平等政策,将屠刀挥向了已经半农半牧状态的“熟胡”,将胡人的税租提高三成,粮食不够用牛羊等牲畜抵偿,而且牲畜抵偿率压制的极低。

短短五十多年的民族融合政策,并未将这些“熟胡”完全同化,他们和平年间是安分守己的农、牧民。但是如有需要,他们上马就是骑士,是最勇猛的战士。当朝廷的压榨超过他们的极限,当琴弦最终绷断的时刻,他们反了。

率先起义的是戎族人,戎族首领宇文寿廆在幽州举世,打起“清君侧”的旗号率先发难,聚集骑兵八万、步兵十万,短短五个月时间,先后攻占幽、豫、并三州,兵锋直指夏王朝的都城长安府。

夏历234年2月,宇文寿廆的义子宇文韬领兵五万率先攻破长安府。夏惠帝周衷、丞相贾正风、太后贾氏被杀。宇文韬下令屠城三日,长安府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王朝灭亡,史称北夏。

北夏灭亡后,中原大地陷入大乱,各个军阀势力揭竿而起。

夏历234年5月,戎族人宇文寿廆返回幽州驻地,率先称帝,定都保定府,改国号“秦”。宇文寿廆立长子宇文遂为太子,都督并、陕、陇三州诸军事,坐镇长安府。戎族秦国占据夏朝十六州中的幽、豫、并、陕、陇、荆六州,成为中原第一大的军事割据势力。

夏历234年7月,周衷的堂兄琅琊王周迁,放弃固守的青州,举族南下。夏朝士大夫和各路汉人豪强纷纷来投。周迁渡过长江,抵达扬州,定都江宁府,继续打起“大夏朝”的旗号,广招天下汉人义士,史称“南夏”。此时的这个夏朝,只占领了扬、粤、湘、赣四州,其中湘州都督赵居、赣州都督钱墩还只是名义上的归顺。

琅琊王周迁手下第一大将厉坤与周迁意见相左,并未与周迁一同南下,继续留守青州,招兵买马,自封青州刺史,都督青州诸军事。

夏历235年3月,狄族首领段文茷在辽东举事,宣布脱离夏朝管辖,辖辽、蒙、承三州,定都辽阳府,建国号为“燕”。

夏历235年9月,羌族人李渭阳在蜀州举事,定都成都府,建国号为“蜀”。

同年11月,蛮族人申屠甲在昆州称帝,定都大理府,定国号为“理”。

在经过了创业阶段的拼搏,称帝建国后的荣耀后,逐渐步入老年宇文寿廆失去了锐意进取的霸气。开始沉迷于声色犬马,酒色慢慢掏空了,因多年征战伤病缠身的身体。

夏历244年底,在戎族秦国建国十年后,宇文寿廆走到他的人生尽头。弥留之际,宇文寿廆下诏,宣长安府留守,太子宇文遂回保定府即皇帝位,命汉人博陵崔氏族长崔凌运为丞相,辅政大臣,总领朝政。命义子赵王宇文韬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夏历245年元月,一代枭雄宇文寿廆崩于保定府的寿阳宫,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终年62岁,谥号“武”,史称“后秦武帝”。

宇文遂带领着一千二百名扈从,由长安府赶往保定府。行至距离保定府不足三百里的定州府附近时,突然杀出八千轻骑兵,仅仅一个时辰,太子宇文遂及一千二百名扈从被全歼,未留一个活口。

宇文寿廆第三子淮阴王宇文钧,提着宇文遂的人头赶往保定府,准备即皇帝位。行至保定南郊五十里处的徐水附近,遭遇了带兵平叛的大将军赵王宇文韬。徐水河畔,激战一天一夜。宇文韬大胜,斩宇文钧于阵前,歼灭叛军三千五百人,俘虏四千人,宇文钧叛乱终了。

同年4月,宇文韬立宇文寿廆的小儿子,年仅十二岁的宇文珏为帝。次年2月,赵王宇文韬加九锡,6月,宇文珏禅让皇位与赵王宇文韬。同年10月,宇文珏自缢于恭王府中,年仅13岁,史称“后秦哀帝”。

夏历246年10月宇文韬改国号为“赵”,南迁国都至洛阳府。

宇文韬灭秦建赵后,仅仅维持十年和平的中原大地,再一次陷入战火纷争,中原各路诸侯纷纷打起反旗。以豫章王宇文禅、晋王宇文昊、荆襄王宇文络、淮南王宇文成检等四路藩王起义最为势大。宇文韬御驾亲征,用了八年时间,基本将国内叛乱平息。

这八年中,在宇文韬带兵四处救火的期间。在陇州地界上,一个叫尉迟圭的夷族部落族长,兼并整合了驻扎在陕、陇两州和西域的夷族各部,快速的占领夏旧都长安府,并将东部国界线推至潼关,势力范围遍布陕、陇二州及西域东部。

夏历254年8月,尉迟圭在陇州称帝,定都天水府,建国号“陇”。次年9月,宇文韬亲率戎族骑兵十万,以汉族为主的步兵二十万,御驾亲征,进攻夷族陇国。

尉迟圭命自己的侄子平东王尉迟虎为征东大将军,领夷族骑兵三万、汉人步兵十万。驻守平城-容城-潼关一线,抵抗戎族军,关中平原在宇文寿廆之乱之后,再一次生灵涂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