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石器时代 > 第六十一章 扩村建镇

回到石器时代 第六十一章 扩村建镇

作者:射天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02:33

第六十一章 扩村建镇

即便是快进入冬季,华族内依然忙碌。开完长老会议以后,石路就开始规划新的华村建设。

明年就要施行新的分配制度,新族人一下子又增多不少,房子远远不够。原来的马场已经盖上了四排房子,基本没有多余的空地,石路就把居住区开始向四周扩张。

以神庙为中心的两里以内,原来的栅栏围起来的地带今后将作为居住,加工的核心。居住区从华洞北边的河边开始,往南延伸。

整个居住中心就成一个在河边高处的聚落,与河面十几米的落差可以不用考虑防洪。马场北边较低的区域也将被利用起来,围着码头以及周边的仓库会建设一批新住宅。

华洞后面,围绕着梅林也是建设一些住宅和仓库,边上就是耕地。溪水南边会成为主要的加工区域,明年更是会把养殖场迁移出去,今后这里就只用来冶炼,加工各种物品。

这里的能建筑的土地很多,陆果就立即开始了大建设。人手的众多加上饮食的丰盛,初冬的寒冷并不能阻挡人们的热情。

不几天,就完成了溪水北边的建筑工作。在马场边缘较低的地方陆果建成了两百多间房。梅林周围建设起来的是几套院子,最中间的一套是石路自己的,陆果为这里都忙碌了将近一年,只不过进程经常被打断,所以拖了很长时间才完成。

今后马场这里将逐渐迁出一些房屋,只留着两排,让神庙前的广场更宽阔。这样,部落举行各种活动时就有了足够大的空间。

村外建设的主要是俘虏营,其中一个放在神马谷和华村中间,那里安排了从事农业的俘虏。老采石场以及给俘虏们新开的采石场基本被挖平,陆果又在远处找了一个合适的地点安置他们。

兴村矿的规模已经扩大了不少,这次石路让陆果在煮盐点和矿区之间也建设上一批房屋,供给在那劳作的族人使用。

城墙是石路一直犹豫的事情。华村附近能够威胁到人的猛兽已不多,外来的能够攻击到自己的部族暂时没有,他不清楚到底有没有必要建设城墙。

这里的地形也适合防御,华村以及西边三里处的地势是个高台,东边的华坪和西边的十里平原都相对低。南边虽然比华村高一点点,不过依然是平的,这样的地形,不论是面对来自西边的敌人还是东边的袭击,都是居高临下的。

西南边在开发温泉。垦荒时也开辟了少的土地,建城墙的话,北边有些不好办,沿着河边建设,就算建了高达十米的墙,也就刚好和马场差不多的水平。

后来他仔细想了想,这玩意儿我非得建成四方的干嘛,反正顺着地势,能够挡住来自外面的威胁就行。

于是,城墙的主意就定了下来。石路也不急,一年建一段,几年内完成就行。城墙就沿着过去的栅栏开建。暂时定下城墙高三米,加上垛口四米。宽两米。城墙打算用石料和砖头包着两面,中间用粘土夯实了。

由于地形的特殊,西边和南边的城墙处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比较规则,溪水流经的地方也将要改造一番,既不让城墙支撑不住也不因水孔太小而会发生积水。北边和东边的地形由于较低,建设起来就有些难。

不过石路依然决定建这较低的城墙。北边就是河岸边,东边已经接近沼泽和华坪。北边在码头所在的地方会留出一个空档以外,建设一堵较为直的墙,到东边呈直角拐弯向南。

图画出来后,石路也不知这样行不行,四面墙不一样的高度。村内居住地也分为两部分,高的部分占了三分之二。

护城河还是需要的,到时候从远处给溪水增加水源,就行了。“不过最难办的显然是两种城墙的交汇处,护城河怎么处理?”陆果一边听石路吩咐,一边看着兽皮图问道。

石路回答:“你看,北边我们不需要挖护城河,只需要把溪水顺着城墙向两个方向引就行。至于城墙交汇处的落差问题。那就把较高地势的护城河建成水坝的样子,然后在城墙交汇处建设磨坊,这就解决了。磨坊建在城墙内,用陶管引进来推动磨,不用时水就会成两个人工瀑布。”

接下来的事儿,石路都丢给陆果,让他慢慢的计算要多少材料,多少时间。他忙着跑到关山上寻找合适的建筑的地儿,这里应该建一个关口,用来抵御进入华谷的人。关山连接南边高大山脉之间,视线好的地方也得建设几个观察哨。

西南边的山脚下,石路准备把一些丘陵开垦出来种植苎麻以及粟米,为了防止袭击者会从山中渗透,周边也得安排一些据点。

长达两公里多的华坪暂时作为军队的训练场,和还提出把那几只狼崽子归到陆军中。现在这些狼已经长大,由于经常和马匹接触倒是对士兵们没有抵触,普通族人就经常被追,野性十足。那头母狼依然活着,由于找不到公狼,暂时就圈养着不动。

当把华村周边规划的差不多以后,石路看着兽皮上画的乱七八糟的线条,觉着这里可以称为镇了。核心地带规划结束以后,他又带着全体骑兵从华村出发,奔向锡矿村。现在最主要的两个工矿点就是神马谷和锡矿村。

神马谷很近,锡矿村就远太多,其他季节能走水路还好,一到冬天就显得困难重重。下雪以后,来回一趟可能需要半个月,到三岔河还好,爬上锡矿村那么高的地方,路途的雪是一个巨大的阻碍。五百多人的给养暂时全靠华村供应,整个冬天至少要补给一次。

到达锡矿村时,这里已经下过雪了,积雪厚一尺左右,而华村的第一场雪还没到。研究了周围的植被,估算海拔之后,石路觉着这地方应该能种粟和春小麦。

最主要的是,可以看出这里由于比华谷高,降水没那么多,是亚麻的理想产地。只是暂时的人口仅仅满足华村周围建设的需要,暂时无能力开发土地。

返回的路上,石路决定明年把南梅河谷的路修一修,同时在三岔河这里修建一个大的据点,这样就可以给前往锡矿村的人增加一个宿营的点,同时也能给未来对中梅河以及北河的探险提供出发基地。

据点可以建在梅花山那一侧,这样未来开发河边的土地以及山中的水果也方便。这里还能用来囤积军队,增强部落的防御力。

还没到神马谷,就迎来了第一场雪。今年的雪比去年晚了些日子,量却很大。骑兵们艰难的走了一天后才到达兴矿村。

这里依然在忙碌着,到处堆满木材和准备烧炭的竹子木头。铜带着监工们催促着俘虏继续挖矿,一点也不受大雪的影响。

俘虏们基本来自南方,这里冬天的严寒让他们受不了,如果呆在屋里的话还更冻,铜就决定让他们继续干活。

这时节砍树是很困难的,铜把这活儿给了野人,他们不太怕冷,换成其他俘虏,不集中在矿洞里而是在外劳作的话估计会冻死。

神马谷这里能利用的地方还很多,整个山谷里都可以供人居住。加上十里平原上的竹子和树基本被砍光,未来周边需要一个地方提供稳定的竹子供应,不然好多工具都无法制作。

石路决定把神马山划定为竹林区,加以重点培育,以后再在周围选择几个地方留更多的竹子,就能满足需求。盐的生产规模已经够族里的需求和交换需求,这个点看起来储量很丰富,未来再开发也不迟。

不过山谷里拥有较好的环境,未来开发梅河盆地的时候,这里会是起点,一旦东边的华村人口太多,这里也可以常住。

走完这一趟,原先不大注意到的交通问题也摆在石路面前。现在的活动范围不仅仅是围绕着华村,一些新的据点会陆续的建立起来,交通工具就必须解决。在梅河边的点还方便些,远离航道的地方,就需要修建更好的路,运用更好的工具。

目前养殖的动物中,四百多的马经常使用的就两百匹,牛也就少量的用于耕地,鹿还只作为肉用,冬天倒是可以用它们拉着雪橇。

石路画好图,找来工匠,让他们制作鹿能拉的雪橇以及马车,由于有了制作滑雪用的雪橇的经验,运送货物的雪橇倒是不成问题。马车也更简单,独轮车现在已经到处使用,轮也改进了,正在研制条幅,成功后就可以不再用厚重的木头轮。

雪橇制成以后,几个步兵负责训练选出来的几头鹿。陆葱带着他们,在雪地里牵着鹿到处跑,鹿拖着雪橇,速度依然不慢。

让鹿拉雪橇很成功,不过期间也出了不少事儿,雪地里一些石头挡住了雪橇,摔伤了人。工匠不得不重新改装一下。

陆葱训练鹿的时候不知怎么想,把养着的大一些的动物都拉出来挂上雪橇跑。结果拉着雪橇的野猪累死了三头,七八只羊的腿被折断。

在她要捉二十多只野鸡然后套上雪橇拉的时候被叶制止了。不过除了鹿,马和那几只狼崽拉雪橇倒是很成功,当石路不再让她负责训这些动物后,她开始申请去抓狼。

这里也不是北极南极,狼拉雪橇能不能行得通,石路有很大的疑问。不过他也无所谓了,陆葱爱抓就去抓吧。就算她把狼给弄死了,这年头也没动物保护的说法。

“交通工具的改善,到明年道路的完善,华村就可以正式的称为镇了。”石路抱着女儿对叶说。“镇是什么?现在叫的村不是很好吗?”叶问道。

雪橇的成功让华谷里的运输变得快捷起来,这些鹿甚至可以在结冰了的河面上来回的跑。由于黄豆的丰收,动物们冬天也告别只有干草的时代,能吃到一些豆,这样鹿也没有掉膘。石路看鹿能够坚持的距离,他决定去桃部落看一看他们过冬的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