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崛起重生入伍结婚之路 > 第46章 晋祠圣境

崛起重生入伍结婚之路 第46章 晋祠圣境

作者:爱吃喜欢152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10:51:57

李嘉兴开车拉着苏霏霏从黄河口到晋祠圣境用了4小时到达目的地。

在古城太原,有一座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就是作为晋国宗祠的\"晋祠\"。山西籍作家梁衡就撰文描写了晋祠名胜,值得一读。

出太原西南行50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做了诸侯。《史记》称此为\"剪桐封弟\"。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们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

晋祠东门牌坊——飞龙阁——龙兴晋阳雕塑——水镜台——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周柏——唐叔虞祠——难老泉——水母楼——晋溪书院——舍利生生塔——晋祠公园(闲逛,有湖泊、亭台、楼阁、长廊、花草、游船)

这里保存着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

走进晋祠大门,迎面第一座建筑就是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细,它是古代唱戏的戏台,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物,戏台前两侧地下埋有八口大水缸,是最早的扩音器。戏台匾额“水镜台”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被誉为秀丽之笔。位于水镜台与会仙桥之间有两株槐树,属唐代遗物。树高约21米,胸围约5米,胸径1.62米,树龄约1300年,为特级珍稀古树。

会仙桥,是一座长约6米,宽约4米的石桥,它横跨智伯渠,是通往圣母殿的要道,智伯渠里流淌的就是有名的晋水,是晋水四渠中的主渠。

过了会仙桥就是金人台,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因铁属五金,所以称之为“金人台”。西南角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年间,保存完整。据说,由于铁人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热,走到汾河边想过河。看见一条小船,铁人就要求船家带他渡河,船家道破了铁人的本相并把它抬回金人台。圣母令手下将领,在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作为对不服戒律的惩罚,金人脚上迄今还留着三刀印痕。金人台后面就是“对越”坊。牌坊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有功德坊、忠孝节义坊、科第坊等。这座“对越”坊,属功德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对越”为晋祠三大牌匾之一。对越紧接献殿,为金代建筑,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献殿建筑结构简单,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四周没有围墙,全部以栏栅维护,通风凉爽,也是我国最早的冰箱建筑,屋顶刻有大殿重修时的记录,按原样翻修。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我国最早的十字形古桥,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殿内外共有45尊彩塑,殿前廊内有两尊将军彩塑,北尊为宋代原物,南尊为后来补塑。店内除龛内两尊为明代补塑外,其余41尊完成于北宋1087年前,塑像如真人大小,形态各异,姿态自然,是根据宋代宫廷侍女样式构造的,是我国现存唯一反映宋代宫廷生活的写实作品,他们各有专职,身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被称为晋祠三绝之一。

圣母殿北侧为周柏,是周代种植的柏树,茂盛葱郁,周柏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与水镜台处的唐槐统称“周柏唐槐”,被称作晋祠三绝之一。

周柏的北侧有一石阶,从此登上,穿过朝阳洞就是几排阁楼,在此可以俯瞰晋祠博物院,但是通道狭小只能容一人通过,大部分阁楼房间都不对外开放,倒是可以欣赏古代砖石建筑艺术,往北经过长阶可以到达后花园,从花园可以绕回院内;往南可以走到圣母殿后面到达水母楼。北侧主要有善利泉、唐叔虞祠、关帝庙、唐碑亭。

善利泉与难老泉对称,是晋水的第三源泉,善利曲子《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唐叔虞祠是西周初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唐叔虞姓姬,名虞。字子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胞弟,为唐国的首任诸侯,现在的祠堂是经元、明、清三代翻修扩建而成。大殿神龛内供奉的是唐叔虞,为元代塑像。进入大门,两边是长廊,中间有一处享堂,里面成列着一组元代乐妓塑像,共14尊,左右各7尊,14尊乐妓两边排列,一边为管弦乐,一边为打击乐,我国元代乐妓彩塑仅此一处。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晋祠之铭并序碑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笔力奇逸含蓄,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三片粽叶,三颗枣,一根马莲拴得好。”三片黄绿的粽叶一一叠放,一弯一拽形成一个尖尖的圆锥状,抓一撮泡好的江米,放入三颗去核蜜枣,再抓一把晋祠江米填满,将粽叶弯折盖住,这样左右折叠,层层包裹,用事先准备好的马莲草捆好扎紧,就这样,一收一拢一缠一绕之间,不到1分钟,一个有棱有角有面的三角粽就成型了。负责包粽子的都是土生土长的晋源人,从小就开始包粽子的她们,早已练就了一双灵巧的双手和扎实的包粽子技术,每人每天能包1000多个粽子。

李嘉兴和苏霏霏游玩完就进行了下一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