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喧嚣之后 > 第四十九章 蓓蕾绽放

喧嚣之后 第四十九章 蓓蕾绽放

作者:东篱把酒月在中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6 12:14:59

第四十九章 蓓蕾绽放

董润祥迷迷瞪瞪的,不知班子里发生了啥事,一贯耍大牌的常贵和姚师,班子里的哼哈二将,怎么突然就变得温和低调了?

戏班子传了几百年,有一套严明的等级秩序,学徒伺候师父,天经地义,现在都不要了?

晚上,上了床,芳琴气息不平、辗转反侧,董润祥问:“咋了?”

芳琴没好气地说:“老牛要吃嫩草了。”

大冬天的,北风呼啸,别的人都猫在屋子里,打牌、说笑、喝酒,唯有刘爱雨蹲在院子里洗戏服、洗幕布,没有热水,只能用冷水。

董润祥毫不在乎自己的老婆被人睡,这一点上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大气,但除此之外的所有事上,则又吝啬得惊人。

刘爱雨蹲在院子里洗刷,芳琴和蓝草莓在窗子后面张望,一会常贵出来了,和刘爱雨叽叽咕咕一阵,进去了。

一会姚师又出来了,他居然自己动手劈柴,生着了火,烧了一大锅开水。

院子里有一个老虎灶,每天清早,老王头烧一大锅开水,供二十多个人用,去迟的,开水没有了,就只能用冷水,董润祥给老王头说了,每天只烧一锅水。

姚师在戏班子干粗活,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老王头看见老虎灶冒烟起火,匆匆跑来,一看是姚师,什么话也没说,走了。

在戏班子,姚师和常贵,都是惹不起的货。

常贵和姚师,都争着给刘爱雨献媚,却冷落了芳琴和蓝草莓,经常被捧在手心里,转眼间被踩在了脚下,两人当然心里不痛快,恨着负心的男人,也恨着狐媚子刘爱雨。

这样一来,就没人教刘爱雨唱戏了,她纯粹沦落成了一个打杂的。

常贵和姚师,以前的合作是愉快的默契的,一台戏唱完,能收获很多的掌声,但自从来了刘爱雨,两人之间有了摩擦、有了争斗,台下斗、台上也斗,和当年芳琴与蓝草莓一样争风吃醋。

秦腔戏中,板胡是主奏,最近几台戏,很明显姚师在给常贵出难题,姚师起的调比平常高,常贵眼看着上不去,要破了嗓子,频频给姚师示意,但姚师充耳不闻,闭着眼,假装沉醉在婉转的旋律中。

常贵的嗓子,积蓄了力量,但最终没翻过那个山头,哗的一声,台下起了嘘声、口哨声,常贵灰溜溜地退到幕后,芳琴赶紧站出来,说常贵受了风寒,望观众包涵。

这种事是从来没有过的。

以前,演员之间有矛盾和纠纷,但都在台下,到了台上,需要通力合作,尽力把戏唱好,不能糊弄观众,看戏的人是戏班子的衣食父母。

现在,常贵和姚师,尽然公开在台上对峙了,这是砸大家的饭碗。

芳琴冷冷地问常贵:“嫩黄瓜和老黄瓜能有多大的差别?”

刘爱雨没来时,芳琴就是块宝,常贵又饥不择食,不挑不拣。

刘爱雨来了,就把芳琴给比下去了,不只是嫩,刘爱雨像一块肥瘦相兼的肉,而芳琴则是一根骨头上的筋,她太瘦了,穿上衣服,看身材还窈窕,但衣服里面,就是一副骨头架子,胸不鼓、屁股也不翘。

每次,常贵和她睡觉,感觉自己像一只狗,在啃一根骨头。

常贵笑嘻嘻地说:“没尝过嫩黄瓜,就想尝一口。”

芳琴鄙夷,说多好吃的东西,最后还不是拉出一坨屎?你和董家班子,是拴在一根线上的蚂蚱;再说了,你年纪快半百了,得悠着点,有的东西好吃难消化,小姑娘是嫩,可那是一把火,别把自己烧成了一捧灰。

另一个屋子里,蓝草莓同样在教训姚师,老娘也年轻过,也嫩过,你新鲜劲过了,就一脚踹了,告诉你,惹怒了我,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这一顿唇枪舌剑,只骂得姚师脑门上淌汗珠。

蓝草莓不是个弱女子,一次到高家堡唱戏,当地的地头蛇,一眼相中了蓝草莓,每天开戏时,坐在最前面,一双色迷迷的眼睛,盯着蓝草莓。

戏唱完了,大幕拉上了,演员在后台换衣卸妆,地头蛇溜了进来,要请蓝草莓吃饭,唱须生的常贵,有几手功夫,厌烦地头蛇的纠缠,一伸手,拧住了他的手腕。

但地头蛇不是一个人,是一伙,提着棒子,舞着刀子,堵了台口,常贵寡不敌众,董润祥急得一个劲抽烟锅。

芳琴赔着笑脸说:“朋友,多担待些,出门讨饭的人不容易,谁没有个山高水低的,高抬贵手,行个方便。”

这一套类似走镖的行话,地头蛇根本不理会,搂住了蓝草莓,戏班子里的男人要硬着头皮上,眼看着是飞蛾扑火,有去无回。

蓝草莓说:“你们不要管,我来。”

蓝草莓问地头蛇:“你想咋的?”

地头蛇说:“我想抱你亲你。”

蓝草莓张开双臂,大方地说:“来啊!”

地头蛇迟疑着,抱住了蓝草莓,蓝草莓笑吟吟的,没有反抗。

地头蛇胆肥了,得寸进尺,嘴巴凑上来,蓝草莓不躲不闪,也迎了上去,众人只听地头蛇惨叫一声,跳开了。

地头蛇捂住脸,脸上流着血,原来是蓝草莓咬了他一口。

地头蛇气急败坏,蓝草莓装着无辜的样子说:“你情我愿的,怎么就翻脸了?老娘的口味就是重,你一个大男人受不了,太娇气。”

蓝草莓说着,又凑了上来,地头蛇后退着,看着是一朵妖艳的玫瑰花,可是刺太扎人。

芳琴趁机说:“我们蓝草莓手重口重,有一次,有个混混要和他睡,她一把把蛋给捏碎了。”

地头蛇半信半疑地,下意识加紧了两腿,屁也没放一个就溜了。

蓝草莓提起往事,姚师打个寒噤,万一把她惹怒了,哪天,她照样能挤出自己的蛋黄来。

芳琴和蓝草莓站在了同一条战线,携手御敌。

敌人就是刘爱雨,她太年轻了,才十五岁,如果占据了整个舞台的c位,芳琴和蓝草莓将永无出头之日,而四十多岁的芳琴和三十多岁的蓝草莓,还想再辉煌一段。

她们的心意一致,尽快把刘爱雨挤走,不教她吊嗓子、不教她练功、也不让她背台词,而是给她安排打杂的活,让她昼夜不停地忙碌着,她受不了,就会溜走。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刘爱雨弄走了,还会来更小的丫头,戏班子这地方,常常会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

姚师和常贵的眼睛雪亮,看出了两个女人用软刀子,一刀又一刀,要活活把刘爱雨捅死。

两人都想帮一把刘爱雨,都想吃这块唐僧肉,但都心有顾忌,怕惹火烧身。

董润祥冷眼旁观,戏班子几人像在唱三国,分分合合、打打杀杀,热闹非凡。

从古至今,戏班子就没干净过,偷鸡摸狗的事常有,董润祥不管谁和谁睡在了一起,他只管把戏唱好,有人下请柬、有人包场、能给大伙每月发工资、祖传的戏班子不散就行。

对刘爱雨,董润祥认为她出道太晚,练功这一块补不上,就算从现在学起,也就马马虎虎,成不了大器,既然芳琴和蓝草莓要挤走她,何不顺水推舟?她走了,戏班子就平安了。

董润祥决定自己唱黑脸,他叫来刘爱雨,说:“学戏很幸苦的,学个十年八年的,未必就能学出来;唱戏不但苦,收入也少,这些年,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了,你还年轻,另找个活干不好吗?”

刘爱雨不是那种一碰壁就回头的女子,她认定了的事,就非要干出个名堂不可。

芳琴说了,当学徒的,进门后头一年,基本就是打杂,磨磨性子,然后才教本事。

芳琴劝她不要着急,刘爱雨说:“我不着急,我才十五岁,有的是时间。”

所以,当董润祥劝刘爱雨打道回府时,她说:“我爱唱戏,我不在乎能不能挣钱。”

看她执迷不悟,吃了秤砣铁了心,董润祥也懒得再说了。

来戏班子一晃两个多月了,刘爱雨唱戏的水平还停留在原地,没人和她说戏的事,都是指使她干这干哪,她也不抱怨,勤快地让人都不好意思。

往年,戏班子在腊月二十三放假过年,正月十五重新开张,但今年情况特殊。

宫河镇是个大镇,镇上有张杨杜三大姓,其中杨姓占三分之二。

这些年,杨姓人外出做生意的、包工程的很多,有不少人发了财,便张罗着重修杨氏宗祠,祭奠先祖。

杨氏家族第一富翁杨修全,在外承包大工程,据说和省市级领导称兄道弟,常在一起喝酒唱歌、洗桑拿;将县级干部像使唤哈巴狗,吆来喝去的。

杨修全花钱在师范大学历史系,找了一个教授,来宫河镇转了一圈,随即考证出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杨氏族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开创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之后,身为市政协文员的杨修全,积极呼吁抢救、保护传统文化,市县一路绿灯,红头文件批给杨修全五十亩土地的使用权,规模宏大的杨氏宗族开始修建,历时三年,今年腊月二十八日竣工。

祭奠仪式隆重、庞杂、繁琐,有大批重量级嘉宾光临,杨修全特地点了董家班子助兴。

杨氏宗祠的落成典礼,宫河镇和周边的村庄都随了礼,董家班子自然不在话下,芳琴和蓝草莓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去送礼,但被杨修全拒绝,说礼免了,唱几天戏就行。

董家班子闯荡江湖,哪怕闹出多大的动静,但老巢在宫河镇,这么多年,处处受到了杨氏家族的关照;杨氏宗祠落成,董家班子唱几台戏恭喜,是分内之事。

戏班子全体人员召集起来开会,芳琴说:“那么多的戏班子人家不请,专请咱董家班,那是把面子给足了,人人得卯了劲,把戏唱好。”

董润祥罕见地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情况特殊,杨氏宗祠落成,百年难得一见的盛况,大伙儿摩拳擦掌,把戏唱好,打出我们董家班子的威风;从今天开始,晚上供夜宵,发补助。”

部分人因不能回家团聚而闷闷不乐,刘爱雨却是最高兴的一个。

几天前她就开始发愁了,过年放假她该去哪?回家吧,肯定免不了被油坊门人无微不至地问候和关照,而她又不愿让他们知道她学戏的事;不回油坊门吧,又能去哪里?

现在不用回家了,刘爱雨高兴坏了,哪怕让她天天用冷水洗衣服、洗幕布,她也乐意。

杨氏家族财大气粗,人多力量大,唱戏的台子,仅仅用一个上午就搭好了。

这个台子很别致,用全村的几百个碌碡做基础,上面铺上木板,稳当平整。

以往,戏班子出外唱戏,有的村有戏楼,有的村没有戏楼。

临时搭建的戏台,都是凑合将就的,摇摇晃晃、吱吱嘎嘎的,演员一边唱一边提心吊胆的。

有一次,他们去安堡唱戏,常贵唱包文正,他一捋胡须,一跺脚,咚的一声,人却不见了,原来是搭舞台的板子坏了,他掉下去了。

宫河镇有戏楼,在龙王庙的院子里,院内有几十棵合抱粗的苍松翠柏,每年的清明前后,宫河镇祭祀龙王爷,要在庙里唱三天三夜的大戏。

杨修全预料到观众太多,而龙王庙院子又小,便在镇子外的空地上,搭了一个大台子,事实证明,他是很有远见的。

商定好唱七天七夜戏,芳琴把戏单送杨修全过目,杨修全很忙,见缝插针地扫了一眼说:“你们戏班子得改革了,不能老倒腾这些古董。”

芳琴恭谨地请示,杨修全说,加点时代特色嘛。

具体怎么加?何为时代特色?杨修全没来得及说。

芳琴带着这个稀里糊涂的指使,回了戏班子,召集大家商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二三十个人肯定能想出应对的办法。

有的说伴奏加一些西洋乐器,有的建议穿现代服装唱老戏,还有的主张改一改唱腔,一帮人不着边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乱敲。

董润祥专心致志地抽他的旱烟锅,关于这个,女演员们有意见,说被旱烟呛了,她们半个月吃饭都没胃口,而且认定,芳琴不和他睡,多半是受不了旱烟的味。

芳琴也批评董润祥,整天叼个那玩意,也不嫌累?

因此,开会时,爱抽烟的董润祥不让进会场,今天情况特殊,要开一个扩大会议,这一扩大,就把董润祥和刘爱雨给扩大进来了。

芳琴让董润祥拿主意,董润祥迷糊了一会,拿主意拍板,已是多年前的事了,他已经对杀伐决断那一套生疏了。

他疑惑地瞅瞅大家,又要抽他的烟,芳琴没好气地说出去抽。

听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吵吵嚷嚷的,又说不到点子上,刘爱雨急得蹦了起来,说:“人家说的加点现代特色,是让咱们来点流行歌和现代舞。”

芳琴问:“你咋知道?”

刘爱雨说:“我猜的。”

蓝草莓说:“女子说得有道理,现在好多戏班子,唱戏中间总要加一场晚会,不然年轻人不买账,我们不能按老规矩打牌了。”

芳琴说:“那就准备一台晚会。”

全团所有人员齐上阵,独舞、集体舞、歌伴舞、独唱、两重唱、板胡独奏、笛子独奏、民乐合奏等等。

刘爱雨的节目是唱一首流行歌曲,姚师鼓励她,好好准备,到时我给你伴奏。

除夕晚上,演秦腔《火焰驹》,这是常贵的拿手好戏,果然博得满场喝彩,取得了开门红。

这天晚上,人们守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的,远远少于看戏的。

大年初一的白天唱《金沙滩赴宴》,晚上是文艺晚会,告示提前贴出去了,太阳还没落山,附近村庄的百姓都来了,场子里坐满了人,戏班子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

观众之多,让戏班子的人瞋目结舌,在他们的走艺生涯中,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

蓝草莓的一曲《小芳》,拉开了晚会的序幕,她唱戏是把式,唱流行歌曲也挺在行的。

这首歌很火,在1993年,无论你在中国的哪个角落,都能听到每一台录音机都在放这首歌。

蓝草莓在台子上唱,台子下万人伴唱,到后来,根本就听不见蓝草莓的声音了。

接下来是姚师表演二胡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他娴熟的弓法令人叫绝。

常贵唱《再生缘》,谁能想到有一副穿云裂石嗓子的须生,把这首歌唱得如泣如诉,使得台子旁的芳琴泪水涟涟,又燃起了对他的痴爱之火。

戏班子全体女演员的舞蹈《冬天里的一把火》,彻底点燃了场上的气氛,所有观众全都站了起来,一边拍掌一边跟着唱。

排这个舞蹈时,芳琴要大家都穿超短裙和紧身上衣,目的就是把最美好的曲线奉献给观众。

有人质疑,大冬天的不冷吗?再说,露着白花花的大腿,我们又不是卖肉的。

芳琴冷冷地说:“演员要有敬业精神,冷点怕啥?只要有人看我们的大腿,就是对我们的奖赏,只怕过几年,你让看也没人看了。”

芳琴的预言相当准确,仅仅是三年后,秦腔便骤然降温,没人看戏了,戏班子苦撑了半年,最后树倒猢狲散,大家痛哭一场分手了。

刘爱雨上台时,芳琴才发现她没有化妆,心里隐隐不高兴,这个女子不识趣,硬赖着不走,姚师和常贵老实了几天,又开始蠢蠢欲动,这事让她头疼。

刘爱雨走到台侧,要求把灯光调暗,一束蓝色的光带,拖曳着她,音乐过门过后,刘爱雨亮开嗓子,唱了起来:

爱一个人可以爱多久

心痛到哪里才是尽头

花瓣雨

像我的情衷

誓言怎样说才不会错

拥抱到天明算不算多

失去了你

只会在风中堕落

……

台子下,一反常态,变得极其安静,刘爱雨唱完了,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令碎红等人惊讶的是,杨修全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出现在台侧,给谢幕的刘爱雨使劲地鼓掌叫好。

演出获得极大成功,杨修全代表杨氏宗族,上台慰问了全体演职人员,特地握着刘爱雨的手嘘寒问暖,让芳琴、蓝草莓、常贵和姚师打翻了醋坛子。

因为这台成功的晚会,杨修全额外发给戏班子一个大红包,大家又高兴又辛酸,看来,秦腔要落伍了,抵不住现代舞和流行歌曲的冲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