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喧嚣之后 > 第八十七章 刘爱雨筹办茶庄

第八十七章 刘爱雨筹办茶庄

这个冬天,北京没下雪,尽管每次天气预报都报近期有降雪,但是,漫天脏兮兮的乌云,被风一吹就散了,雪,赖在了遥远的西伯利亚。

刘爱雨请赵波喝茶。

在广州时,刘爱雨喝过几次茶,广州人的茶喝得惊天动地,太铺排太张扬。

一次,桌上上了三四十个小菜,从午后一直喝到傍晚,这哪是在喝茶,简直是一桌满汉全席。

他们去的这家茶楼,在苏州街,黄金地段,人来人往。

刘爱雨和赵波坐了一个雅座,要了一壶碧螺春,点了肉丁馒头、艾窝窝、蜂糕、排叉几样茶点。

赵波打量了一下,茶楼里顾客很多,人来人往的,服务员忙着接待、安排就座。

这顿茶喝了两个小时,消费了480元。

刘爱雨问:“感觉咋样?”

赵波说:“有点贵,不是一般人能消受的。”

刘爱雨说:“现在的茶楼变样了,早不是老北京那时候的大碗茶了,一把香片,一壶开水,从早喝到晚,听听相声聊聊天,说说家长里短。茶楼成了上层精英消遣放松、老板谈生意的场所。”

刘爱雨说:“咱们这个消费是低档的、普通阶层的,有钱人一顿茶就喝去几千块钱。

赵波听得目瞪口呆,他不明白,他和刘爱雨无生意可谈,为啥要花几百块钱喝一壶茶?

刘爱雨打算开家茶楼,据她这两个月来的考察,一个茶楼办好了,每月赚个几十万是小菜一碟。

赵波沉吟着,茶楼是赚钱的,但不是所有茶楼都会赚钱;开一座茶楼,先期的装修费就要几十万上百万,每年的租金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万一搞砸了呢?风险太大了。

刘爱雨批评他悲观主义,凡事瞻前顾后、疑虑重重,总考虑最坏的结果,这种思维要不得。

赵波说:“我担心你万一搞砸了,损失惨重,这口气就缓不过来了。”

刘爱雨说:“不用另租房子,孙教授这个院子就挺好的,花几十万装修一下;别的茶楼都是在闹市中、在高楼里,咱在巷子里,四合院风格独特,而且巷子口就有停车场,很便利的。据我考察,现在酒楼茶楼,附近没停车场的,生意一般都不大好。”

赵波沉吟着,刘爱雨说:“我刚来北京时,手头只有五六万块钱,就算赔本了,大不了回到五六年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赵波攥紧拳头说:“对,咱本来就一无所有,怕个啥?再干一票。”

一旦想通了,就没有可顾虑的,只有一个劲地往前冲。

孙教授的这个院子,正房五间,坐北向南,东西各三间厢房,院子中央有二百平米的空地。

刘爱雨规划了一个凉亭,四面环水,种植紫藤和爬山虎,搭建一个抄手游廊,曲径通幽,直达室内。

整个茶馆的设计,要中式花,材料全部用原木,不加工、不刷油彩、不用现代的装饰材料,一切保持原生态。

十一间房子,搞出几十个小包厢,每个包厢的装饰风格,绝不雷同,刘爱雨已经给它们想好了名字: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巴山夜雨、茶马古道、萧关渔鼓、雪拥蓝关等等。

一切用最贴近自然的方式构建。

一句话,就是要新颖、独特、别致,和京城的茶楼,无雷同之处,在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没有尝到茶就有了饮茶的惬意。

刘爱雨的理念,也启发了赵波,他提了很多修改完善的意见。

赵波有个同学叫张磊,搞装潢的,赵波一个电话,他来了,看了四合院,听了他们的方案,表示赞同,说:“我做出来的效果,肯定要比你们想象的还美。”

三个人在图纸上画画改改,直到一周后,找不出一点毛病了,才算定稿。

张磊装修过许多高档会所、足疗店、私房菜等,他技术好、理念超前,他说茶楼是个很有前景的生意,关键是能不能做大做强。

据他所知,京城的茶楼,三分之一在盈利,三分之一只能保本,另有三分之一即将关闭。

张磊的话,既让赵波和刘爱雨深感压力,又催生了他们的信心和力量,既然有三分之一在盈利,那我们新开的茶楼不会差到哪里去。

装修开始了,张磊夜以继日地赶工。

与此同时,茶馆的服务员也开始招聘了,招聘启事发出去了,前后一共有三十多个应聘的,有大学茶道专业的,有在别的茶楼干过的,还有对茶一窍不通的。

刘爱雨和赵波选择的标准是:一人品要好,诚实守信、性格温和。二是要懂点茶道,会沏茶、赏茶、闻茶、饮茶。三要懂茶德,廉、乐、甘、香、和、清、敬、美八德。四要懂点琴棋书画的常识,懂茶叶茶具的鉴赏知识等。当然,必须是相貌清秀、性格温和的女子。

经初步考察,一共招聘了八名服务员,每天集中在赵波的电脑部里培训,收看视频,听老师讲课。

有时候,刘爱雨带她们去各大茶楼喝茶,让她们观察服务员的表情动作等等。

两个月后,茶庄开张了,“问雨轩”的牌子挂起来了,破例地没有燃放爆竹,没有乐队演奏,也没有歌星助兴演唱,一切都是安静的,和茶庄的风格一样。

早在一个月之前,刘爱雨就找了一家资深广告公司,对茶庄进行宣传,广告公司印了许多传单,派人去发。

人们看到的是:“问雨轩”茶庄,中式茶楼,融小桥流水的江南美景和天高地阔的塞北风光与一体;这里是你沉思冥想的港湾、是你精神的栖息地、心灵休憩的驿站。“问雨轩”茶庄就要来了。

一周后,广告词是:“问雨轩”茶庄开张倒计时了,从此,喧嚣的都市里,有了一方宁静的田园。

又一周后,人们看到的是:“问雨轩”在一场风雨之后,款款而来,它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她真的就要来了。

散发广告传单的是茶馆新聘的服务员,她们都穿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服装,瑶族的、苗族的、蒙古族的、回族的,走在街上,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引起众人围观、合影、留念,而她们斜挎着的彩带上,都印着“问雨轩”的字样。

悬念,不断地制造悬念,吊起人们好奇的胃口,一时间“问雨轩”茶庄,成了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的热点。

因此,当3月12日,茶楼开张时,尽管没有闹出大动静,但顾客已经足够地多,人们都想见识一下,这座自称京城第一家的茶庄的真实面目。

在经营方式上,刘爱雨和赵波的思路分歧太大,刘爱雨将茶庄定位在中高档以上,而赵波认为面向普通消费者,薄利多销。

赵波还主张,茶庄开张的前三天,对所有人免费开放,无偿喝茶,遭到刘爱雨的断然拒绝。

刘爱雨认为让所有人都免费喝茶,是降低门槛,会对后期的营运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就像五星级酒店,宁可空着,也不能降到白菜价,它得矜持,得端着架子。

高端茶庄,不能像超市促销一样,免费领几个鸡蛋,从而让一帮老太太老大爷,没命地狂奔,那不是她要的经营思路。

院子的入口,原来是两个墩子一个铁门,现在,两棵攀龙虬曲的古木,在两旁矗立,两棵树的枝条在空中缠结在一起,并吐露着浓浓的绿意。

进门后便是一座假山,流水潺潺,水珠迸溅,透着丝丝凉意;小桥横卧,如一弯新月;潭水清澈见底,金鱼在碧绿的水草和莲叶间游弋嬉戏;一道绿色的走廊,分别通向北、西、东三面的茶室。

进去以后,别有洞天,三十个茶亭各具特色,门楣上都是著名书法家的题名,室内的墙壁上,或挂一幅山水画,或挂一副书法,都是名家墨宝,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