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消失的老镇
走在路上,周华一愁莫展,只感觉他玛德挣个钱真难,再一次感受到了没钱的悲哀。大黑狗默默的跟在身后,像是感受到他的无助,一声没敢乱吼。
回到家,父母弟弟妹妹,都坐在院子外面,看到周华空手而归,也猜到了什么。
“不行,明天我拉板车去。”周华咬着牙道。
“我看还是算了吧,等你拉到镇上,鱼虾坏了谁买。”田玉霞觉得周华老老实实种地才最保险。
周德明一辈子是个老实人,迎难而上不是他的风格,所以周华还得自己想办法。
“爸,妈,你们都睡吧,明天我自有办法。”周华不想再听什么算了吧的话,这一世他一定要做个强者,无惧风雨的强者。
“你们俩也早点睡。”周华没忘记旁边的弟弟妹妹。
夜深人静,外面时不时传来蛙鸣声,狗叫声,皎洁的月光通过窗户,照进了周华的屋子,弟弟已经熟睡,而他却无法进入睡眠。
这个年代自行车可是个奢侈品,如果家里有辆二八大杠,周华也不至于这么愁了。
早上五点,周华准时起床,谁知厨房里田玉霞已经在做早饭,一阵阵鸡蛋的浓香飘进了他的鼻子里。
周德明也早已经把鱼装在了准备好的鱼兜里。
看着眼前的一幕,周华再一次被父母惊到了,他们一直在为这个家努力着,而自己却总在忽略这些细小的举动。
吃完早饭,田玉霞上菜园子把新鲜的蔬菜摘好,放进了大篮子。
她望着一篮子蔬菜,嘴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道能卖几个钱。”
“卖多少咱也不亏。”说着周华和父亲便把菜和鱼抬上了板车。
周华瞅了瞅眼前的板车,仿佛在瞅一件老古董,他的眼睛里是无限的回忆,随着后世经济的蓬勃发展,板车也渐渐退出了它的历史舞台。
“口气不小,我看你今天能卖多少。”田玉霞对周华还是不太自信。
周华没再接话,而是拉着板车上了路,因为他知道,成功无需解释,赚到钱才是证明。
人在前板车在后,篮子里的菜和网兜里的鱼在车上摇摇晃晃,家乡的土路坑坑洼洼,周华拉的很吃力,一会儿便累的气喘吁吁,额头上出了一头汗。
塘湾镇距离周华的家需要半个小时路程,但是周华步行却要一个多小时,幸亏早上起的早,不然这些鱼到了中午,很难保证新鲜。
好不容易板车拉到了塘湾镇,周华已经累的不行,嘴巴也干的直冒火,四十多岁的灵魂,真经不起折腾,周华扶着板车打算歇歇。
“小兄弟,这鱼多少钱一斤。”突然一个身材胖胖的秃头男人,嘴巴里叨着烟,穿着一件花汗衫,年龄大概二十七八岁,伸手摸了两把桶里的鱼,看着周华问。
“二块五,大哥您要多少。”还没开始吆喝,生意就来了,周华有点受宠若惊,声音都带着激动。
“能不能少点,我全要了。”胖男人小眼咪向周华,又继续用手扒了两下桶里的鱼,点了点头:“鱼是不错。”一副很满意的神情。
周华一猜就知道是鱼贩的口气,其实开的价位并不高,按照九六年的生活水平,鱼最多也就一二块钱一斤,塘湾镇其实是个鱼米之乡,所以鱼在这里并不稀罕。
“那你想出多少?”周华觉得如果给的价格合理,就直接转手,等到太阳越来越大,鱼就真没市场了。
不过周华对自己的鱼也相当自信,主要是鱼的个头很大,而且还很新鲜,所以他并不愁买家。
“二块二,怎么样。”胖商贩也不是吃素的,他正在努力杀价:“小兄弟,这些鱼你是要拉到市场里卖的吧,市场可是要收摊位费的,至少一块钱。”胖商贩边说边偷偷的用眼睛打量着周华,想试图看看他的反应。
可他真是小瞧了周华,活了两世的人会不知道摊位费:“二块五,大哥你自己看我的鱼,值不值这个价。”周华一脸的淡定,用手指了指桶里的鱼,对胖商贩的话丝毫没在意,如果给商贩便宜三毛钱,十斤就是三块钱,他的鱼可不止十斤,所以摊位那一块钱,完全可以接受。
见周华不肯松口,胖商贩的脸上有些不悦,反正之间没什么交情,他直接甩起脸:“小兄弟还真精明。”胖商贩的眼睛充满了怒气,深深的看向周华。
周华看着胖商贩的眼睛,浑身颤抖了一下,因为他的眼神如同刀子,仿佛要把周华吃了一样。
“这样吧大哥,我再让你一毛钱。”周华不想惹事,毕竟以后还要做生意,这也算是见好就收的营销手段。
胖商贩听周华这么一说,仿佛找回了一点面子,深不见底的眼睛里,立马流露出喜悦:“小兄弟,第一次出来做生意吧。”说完又重新打量了下周华。在他眼里,这是个皮肤黝黑的少年,眼睛里却有着某种成熟。
周华觉得胖商贩的眼神很毒辣,竟一眼戳穿了自己的身份,刚才还在说自己精明,转而又说自己是个新手,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你怎么知道?”周华还是想知道胖商贩会怎么说。
“猜的。来吧,称一下多少斤。”显然胖商贩更关心车上的鱼,便同意了周华的提议,二块三毛钱成交了鱼价。
周华称了一下鱼,一共整整二十斤,二块三一斤,就是四十六块钱。周华在心里美滋滋的算着。
胖商贩不放心,自己又重新称了一遍。
就在俩人正在计算鱼的价钱的时候,突然一个挎着菜篮子的老奶奶走了过来,:“小伙子,西红柿怎么卖?”老奶奶伸手摸了一个西红柿,看着周华问道。
“我看你菜市场都不用去了。”胖商贩一边给周华拿钱,一边诡笑着说。
“那可都是你的功劳,不是你我哪来这么好生意。”周华似乎摸清了一点胖商贩的脾气,总之办事说好话准没错,前世周华在这方面可吃了不少亏。
“奶奶,西红柿二毛一斤。”周华大声的说道,估计是怕老奶奶耳背。
胖商贩听周华这么一说,果然受用:“哪里,哪里,小兄弟明天如果还来,鱼就直接给我。”胖商贩不愧是生意大佬,句句不忘拉拢生意。
周华一边打秤一边点头,毕竟有个长期的合作关系,生意才能稳定发展,虽然自己的生意只是小打小闹,但他觉得只有先赚到第一笔钱,才能向更好的远方迈进。
“奶奶,一共2斤六两。”周华面带微笑,将称好的西红柿倒进老奶奶的菜篮子。
这时老奶奶正从口袋里掏出一方鼓鼓的手帕,手帕的图案是几片梅花的花瓣,颜色是草灰色的,中间打着折皱,表面泛着老旧的颜色,老奶奶正颤微微的用双手打开那鼓鼓的手帕,一层一层就像是在剥开周华的回忆。
“小伙子,给你。”老奶奶从手帕里找出五角钱的毛票子,给周华递了过去。
周华接过五角钱,看了又看,确实时光已经走了很远,华国的钱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老旧的钱全都是回忆啊。
西红柿确实便宜,但是在这个年代卖到二角钱价格,已是最大极限,毕竟这是个钱当钱用的年代。
找完老奶奶零钱,后面又来了几个阿姨大姐,一篮子菜很快就被抢光,主要还是周华卖的便宜,这些阿姨大姐仿佛捡到宝,还嫌周华带的菜太少。
菜卖了二十二块钱加上鱼钱四十六,周华一个半小时赚了六十八块钱。
拿着钱推着板车,周华行走在塘湾镇的街道边,心情美极了。
镇子很小,也很破旧,最大的一个店就是供销社,这个供销社是八十年代留下的产物,直到2002年才正式宣告结束。
供销社只是老百姓给它的称呼,但在八十年代用票买东西的时候,还是红火了一阵子,只是随着大市场的冲击,供销社这个老破旧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最终因为不善经营而落寞退场。
街道两边都是一排低矮破旧的商铺,繁华离这个小镇还很遥远,有的只是简陋和落后,周华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后世的塘湾镇灯火辉煌,高楼耸立,各类店铺闪亮登场的景像。很难想象它的前身当年原貌如此落迫。
在周华的心里,这确实是消失已久的老镇,一切的风貌还是原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