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圣人之仁 > 第五章 狡兔三窟

圣人之仁 第五章 狡兔三窟

作者:平江夜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2:55

第五章 狡兔三窟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杜吴有些怀疑广白的来历,就像怀疑高良姜一样。

或者说,在这个世界上,杜吴唯一不怀疑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黄。当然大黄也不是人,那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杜吴只相信自己。这话如果说出来会有很多人伤心,比如王获,比如琵琶,再比如匡咸。

但是杜吴却不打算改正。因为在他这里,怀疑和信任是可以共存的。听起来很讽刺,对吧?没有办法,杜吴只能这样。他唯一能倚仗的就是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

因此广白描述自己饥饿晕倒遇到天竺僧人时,杜吴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感激。广白描述自己孩子出世时,杜吴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光。尤其当杜吴将六祖慧能的偈语说出来时,杜吴看到了广白狂热的崇拜目光。杜吴忽然意识到,广白也许正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是一个能在他出征的时候照应长史府的一个忠心耿耿的手下。

想到这里,杜吴便不再藏私,一连写了几篇偈语,从法显到智顗,从玄奘到鸠摩罗什,从一行到弘一,更不用说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样可以流传千古的偈语,整整一个时辰,广白的脑子就想被黄钟大吕震过一样,边记边痛哭流涕,心中早将杜吴当成活佛转世,以至于在长史府通宵达旦了一宿都不觉得劳累。

杜吴看着着魔一般的广白,心里觉得有点对不住他。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广白是个合格的和尚,他对于佛经和佛学的痴迷程度决定了他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位得道的高僧。但是自己将佛家几千年里大智慧的高僧的偈语一次性全部给了广白,不知道对他来讲是福是祸。

广白还在盯着手中的偈语出神,杜吴摇了摇头,叮嘱菜伯不要打扰他,便叫高良姜套了马车,他要去辞别孔光。

夜色渐沉,高良姜骑着大马走在前面,王不留行驾了马车在后面跟随。杜吴看着高良姜脚上的单马镫和低马鞍,心中思忖着这次出征要不要把高桥马鞍做出来。

孔光对于杜吴的到来仿佛早就猜到了。刚到门前递上官牒,谒者就直接开了门,说孔司徒已经等候多时了。

杜吴有些诧异,进得中门,见孔光居然在前厅等候,连忙迎上前去,以下属之礼参拜。对于孔光,杜吴心中是颇为感激的。老司徒对他还是很照顾的。如今出征在即,他也有些担心孔光的身体能不能熬到他回返长安。

今晚孔光看起来分外精神,精神到杜吴都怀疑老头是不是要回光返照。不过这话他可不敢乱说。两人闲聊了几句,孔光说道:“长史啊,你我虽说同属一府,然老夫对你的才能却是极为欣赏。年轻一代,才华高于长史之人数不胜数,若论到求实务真,长史可谓大汉第一人啊!”

杜吴赶忙起身答谢,嘴中说着不敢。孔光也不拦他,说道:“自半年前你领金吾卫起,我们已有很久没有在一起下棋了,今晚月色极好,陪老夫下盘棋,也算给你送行了。”

杜吴起身:“尊长者命。”

杜吴对象棋其实是有阴影的。自从死里逃生之后,杜吴基本上不碰象棋了。后来进了大司马府,又被匡咸赏识,杜吴才感觉自己的魂又回来了。自从升任司徒长史之后,孔光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说杜吴发明了象棋,极其智慧且蕴有兵法之妙,便有意无意地请他教自己下棋,杜吴推脱不过,只好战战兢兢地教。好在孔光的固有观念比较浓,很多新的招数都要研究许久才能消化吸收,因此两人下棋基本上都是杜吴赢。不过孔光却把杜吴的棋艺精妙的名声给散播了出去。现在的大汉朝堂之上,会下象棋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而且再也不用担心会被某个乡下主簿诬告谋反了。

司徒府的管家早就在偏厅布好了棋盘,待孔光和杜吴进去后,便把门一关,将高良姜和王不留行挡在了外面。

杜吴诧异地看了孔光一眼,孔光呵呵一笑:“观棋不语真君子,老夫下棋的时候不喜欢身边有闲杂人等。”

杜吴心下了然,拱了拱手,两人坐定,车五马六地杀将起来。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孔光的两马一车已经探到杜吴的腹地,尤其是那个车,更是一探到底,几欲直捣黄龙。杜吴不慌不忙,回象落士飞马,三连招逼得孔光马跳车回,孔光笑呵呵地说道:“杜长史还是老一套啊,一味地防守,可是会丢子的啊。”

杜吴也笑了:“这可不见得啊,司徒大人且看这一步。”说罢,将一个小兵送过了河。

孔光想了片刻,觉得一个小兵每次只能走一步,威胁并不大,便也不当回事,再次将车一沉到底。

杜吴调整了一下思路,只用了两步,借着过河小兵,一炮干掉了孔光的相,待孔光回车救援时,杜吴又用马锁住了车的退路,又一炮轻轻松松干掉了对方的第二个相。此时的孔光才反应过来,然而大势已去,思忖了良久,笑道:“长史的棋艺确实更高一筹,老夫认输了。”

杜吴想了一会儿,似笑非笑道:“莫非司徒大人担心我后日出征,怕赢了我败我心气?”

孔光惊了一下,翘起大拇指:“都说你聪慧至极,今日观之,果不其然。如今我也要心悦诚服地称呼你一声先生了。”

杜吴连连摆手:“下官怎敢当得起司徒大人的先生之称,折煞下官了。”

孔光笑笑:“无妨,无妨。这是老夫心悦诚服的,不关官职。不过,后日你就要出征,对于西海战事,你可有什么想法吗?”

杜吴想了想:“西海战事其实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下官此去,无非就是混个军功。尤其运粮路线都在我大汉国土之内,所以此行可谓无惊无险。然而下官担心的是萧墙之内。”

“哦?此话怎讲?”孔光来了兴趣,收拾棋子的速度都慢了下来。

“司徒大人,您虽说许久没有上朝,但是国内大事应该也都知道。自去年四月众安侯起事以来,国内大大小小的暴动可是从未断绝。虽说都被镇压了下去,然而从宰衡近日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即真的日子也快要到了。不管即真能否成功,只要有这个苗头,天下反对之人必定前赴后继,到时候宰衡可能会面临一个全国皆反的局面。这几年天灾不断,目下国库已然空荡无粮。听林司农讲,便是这次下官押往西海郡的十万石粮草,已经是长安附近的富户捐赠了。唉,名为捐赠,实则强抢,林司农几次上书请求宰衡命窦校尉班师,宰衡都置之不理。下官虽不管理国库,然则也知道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旦逼得百姓无隔夜之粮,再加上即真的风险,天下可不就是要大乱了。所以下官认为,祸不在西羌,而在萧墙之内啊!”

孔光捻着胡须,静静思索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宰衡岂不是白白辛苦了这一遭了。长史可有破解之策?”

杜吴不想掺和进来,尤其是掺和进王莽的事情里来。历史证明,王莽篡汉终究失败,而且死无全尸。然而此时自己身在局中,身不由己。见孔光再次追问,不由得奇怪道:“素闻司徒大人与宰衡不太和睦,奈何要多此一问呢?”

孔光苦笑了一下,说道:“还不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子孙谋条长久之路。”

杜吴明白过来,孔光说的是自己的女婿甄邯一家。现在甄邯已经是王莽的死党,官居奉车都尉,一旦王莽即真称帝,那甄邯可是会位列三公的。果然大家族能传承下来是有道理的,孔光忠于大汉,孔光的女婿甄邯忠于王莽,这跟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一样,龙虎狗并存,不管最后谁能当政,这个家族都会繁衍下来,而且还能互相帮衬,世家大族果然狗得很啊,杜吴心里恨恨地想着。

“既然如此,那就请司徒大人提醒一下宰衡,留意一个叫刘秀的人即可。”

“刘秀?太中大夫刘秀?”

杜吴愣了一下,太中大夫不是刘歆吗,怎么成了刘秀了?

见杜吴发愣,孔光解释道:“太中大夫刘子骏本名刘歆,建平元年先帝即位,为了避讳先帝名讳,将刘歆改为刘秀。当年他向先帝敬献《山海经注》时就是用的刘秀的名字。老夫记得清清楚楚的。只是大家都习惯了叫他本名,他也只有在给先帝上表或者奏折的时候才会改名为秀。后来先帝驾崩,他又改回了原名,所以你不清楚也是很正常的。只是你说留意刘秀,是指的太中大夫吗?”

杜吴有点懵,但是他想了一下东汉开国的时间,又想了想刘歆的年龄,肯定地摇了摇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